符璃在小池邊念念不忘時,趙錚已經從襄陽登上了大船。
去南唐最便捷的道路自然是順汴水運河到淮南,然後渡江南下。奈何現如今的淮南節度使是李重進,雖尚未起兵,但蠢蠢欲動,距離叛亂已經不遠了。
使團走淮南,並不安全,更會耽誤事情。
繞道荊襄,由漢水入長江,然後順江南下,反而更方便安全,這也是趙匡胤爲何讓趙錚在洛陽等候的緣故。
此行中間有一段途徑南平(荊州)高家的地盤,但趙匡胤登基之初,高家就已經派人朝貢了。南平可以說是五代十國中最弱小的國家,高家也擅長左右逢源,如何敢怠慢了上國使團,惹怒了大宋這個龐然大物?
因此一路暢通無阻,等過了鄂州,實際上已經進入南唐的領地了,只是其都城金陵還在東方,頗爲遙遠。
南唐在歷史上給人的印象是弱小頹廢,尤其是後主李煜,詞名傳頌,人盡皆知,是個難得的才子,卻也是最窩囊的皇帝。
國破家亡,“囚”居汴梁,愁唱;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以至於南唐在世人印象中就是風花雪月,靡費羸弱。
實際上,初期的南唐還是很強大的,烈祖李昪於公元937年建國,雄霸南方。在東南曾攻取了閩南一帶,向西也曾佔據過楚國(湖南一帶)。北方則是以淮水爲界,與中原王朝相對峙,可謂是國勢煌煌,顯赫一時。
可惜好景不長,到了如今國主李璟在位的後期,先是丟掉了閩南,楚國也得而復失。最要命的則是在北方,後周王朝建立之後,世宗皇帝柴榮三次南征,終於佔領了淮南。
對於南唐而言,他們在江北的十四州之地全部淪喪,國界線也從淮水變成了長江。中原王朝的兵鋒可以隔江而望,虎視其都城金陵。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今日,對南唐而言,代價是極大的。雖說有長江天險,卻也不是絕對保險的,否則當年南朝的陳國就不至於滅亡了。
正因如此,南唐面對中原王朝乖了許多,丟掉
了江北十四州之後,便奉後周爲正朔,李璟也放棄了自己的年號,以後周王朝的“顯德”爲年號。趙匡胤登基建立宋朝,立即賜書南唐,並放南唐降將周成等人歸國。
南唐國主李璟很識趣,遣使以御服、錦綺、金帛朝賀,表示對趙匡胤的擁戴,奉宋朝爲天下正朔,啓用年號“建隆”。
南唐如此態度,與局勢有關,也與統治者的態度和決心有關。李璟大不如其父李昪,缺乏英武之氣和進取之心,面對宋朝的威勢,他更多的是畏懼,低聲下氣。
不過人的態度是會改變的,有個事實不得不承認,南唐人肯定不服氣,如果有機會反擊宋朝,奪回江北十四州,李璟會放棄嗎?
而今李重進正好給南唐送上了一個絕好的機會,一個可以再次涉足淮南的理由,一個再次出兵江北的可能,一個反敗爲勝,重新崛起的機會,南唐能不動心嗎?
雖說李璟懦弱,卻也保不住大臣的勸諫和慫恿,南唐一國,總會有幾個明事理,目光長遠的官員。
記憶中,在原本的歷史上,南唐似乎並未出兵。時空轉換,從自己在定力院醒來的那天起,這個世界已經有變化了。
潞州之亂加快,韓微沒死,宋庭局勢的微妙變化等等,只需要一個微小的石子,滾滾歷史車輪的方向就會有偏差。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誰敢輕視一個微小的變化?誰又敢斷定歷史走勢不會改變?
南唐會不會出兵,已經是一個不確定的問題,也正是自己出使最重要的任務。
趙錚不明白,趙匡胤爲何要選自己去?
這個問題,他問過趙普,聽話裡的意思,似乎是趙匡胤對汴梁的某些官員不放心,同時也是爲了歷練自己。趙普一再強調,這是個機會,讓自己重視。
歷練?趙錚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皇帝器重?君心難測,趙匡胤到底是什麼想法,誰知道呢?機會倒是沒錯,是得珍惜。
貌似還有一層意思,自己籍籍無名,南唐那邊估計沒人重視,反倒容易行事。同時還交代自己探查南唐的朝政、軍事,甚至是國計民生等問題,多瞭解一些,爲將來渡江平定南唐做準備。
唉,江南雖然風花雪月,可此去估計也沒機會享受,一堆的麻煩事,很苦惱。
不過趙匡胤說話算話,給自己派了幫手,鴻臚寺丞董仲彥已經知天命,卻也是老當益壯。最重要的是對禮儀與邦交方面的事情比較熟悉,很有經驗,這些事情基本上都交給他一手打理。
說實話,董老先生有些失望,鴻臚少卿出缺,他期待了許久,認爲自己這個鴻臚寺丞順勢升遷乃是情理之中。
結果出了意外,突然之間空降一位鴻臚少卿,凌駕於自己之上。趙錚是何許人也?董仲彥確定周、宋兩朝沒聽說過此人,心中難免忿忿。尤其是聽說趙錚才十九歲,奉旨出使南唐,讓他隨行輔佐,就更不淡定了。
開什麼玩笑?一個十九歲的毛孩子,乳臭未乾位居高官也就罷了,竟還爲出使他國的使節,未免太過兒戲了吧?
董仲彥本來還打算上疏官家,反映下情況的。不想留守汴梁的大內都虞侯,皇弟趙光義單獨召見,一番叮囑,主要說了兩件事。
其一,出使南唐,禮儀不可廢,卻也不可失了上國天使的威風;其二,此去南唐,一切事務均聽從趙錚調遣!
趙光義提及此事,語氣極爲嚴厲,董仲彥驟然聯想到,新任的鴻臚少卿十九歲不假,可是他姓趙啊,這可是大宋國姓。
董仲彥自動腦補了很多,不由暗責先前太過冒失,心中的非分之想全都收了起來。官家英明神武,這般任命自然是有道理的,一心一意照顧好這位小爺纔是正經。
尤其是在襄陽見到趙錚,雖然年輕,卻氣度不凡
,董仲彥便徹底老實了,態度恭敬,小事處理的妥妥帖帖,大事則請少卿大人決斷,配合默契。
趙錚對此十分滿意,禮儀上的事情壓根不需要自己操心。除了鴻臚寺的隨員之外,還有三百禁軍隨行,作爲使節護衛,帶隊的校尉正是李景元。
上次在潞州有過配合,趙錚和符璃從太平驛溜了,李景元見勢不對,立即與楚昭輔匯合,成功逃出。
這次趙錚出使南唐,他又奉命隨行,用趙普的話說,彼此熟悉,便於配合。趙錚只是呵呵一笑,是否還有其他意思,心裡明白就是了。
值得注意的是,趙匡胤還特意讓李景元改了名字,省去了中間的景字,直接叫李元。
南唐國主叫李璟,還有兩個弟弟叫李景遂和李景達,都是“景”字輩的。雖說宋朝是上國,但李家兄好歹是一國之主,適當避諱,顧及情面也是必要的。
趙錚不由覺得好笑,李璟是南唐國主,是得注意,不過他感興趣卻是另外一個人。
李從嘉,南唐六皇子,也就是未來的後主李煜。還有他的兩位皇后,周娥皇和周女英,據說是人間絕色,豔名更留於青史。
趙錚很好奇,想看看這對姐妹花到底美到了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