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72章 秦軍反擊(二)

“只差最後二十里路。我們就可以奪回井陘了。”袁選坐在大帳裡 。看著遠處井陘的方向。喃喃的自言道:“如果是大將軍還在就好了。恐怕早就下令向井陘發動進攻了。

袁選的人馬己經在這裡紮營六天。在這段時間裡。袁選曾經三次向高原請令。希望高原能夠下令。向井陘發動全面的進攻。奪回井陘。但得到的答覆卻是在原地紮營駐守。加強防禦。不得輕急冒進。小心戒備。以防秦軍反擊。

當初袁選隨李牧在井陘駐守了近一年的時間。並且和秦軍力戰了數十戰。最終李牧陣亡。袁選隨高原、李瑛鴻等人一起敗退到代郡。己經有五年多的時間了。而在袁選的心裡對當年那一戰的結杲一直都是耿耿於懷。現在終於殺回來了。而且離井陘只有咫尺之遙。因此袁選也迫切的想要向井陘發動進攻。重新奪回井陘。一雪當年之仇。

但就在這個時候。高原卻一反常態。一直禁止進攻井陘。而現在袁選部的人馬不足六萬。這樣的兵力。如果沒有高原的支持。自然是遠遠不夠進攻井陘的。因此袁選也只能無奈的在大營裡等著。同時對高原的態度。也頗有一些微辭。

在李牧的舊部當中。更多更快章節請到。袁選是年齡最大。資歷最老。當年就是李牧也對他禮讓三分。而入主代郡之後。高原和李瑛鴻不僅在公事面上對袁選十分尊敬。同時在私下裡。也都是以長輩之禮相待。因此也養成了袁選平時喜歡倚老賣老的習慣。

不過儘管袁選的用兵能力不如司馬尚。但爲人老成持重。而且經驗豐富。治軍嚴謹。做爲一個軍團的主將。袁選絕對是稱值的。也深得高原的倚重。在大梁之戰中。高原就是和袁選一起出戰。

其實從袁選心裡來說。對高原的能力還是十分認可的。因爲平心而論。入主代郡五年多的時間。在高原的統治之下。興修水利。獎利耕種。發展商業。將代郡治理得興旺發達。從一個人口僅有百餘萬。經濟生產都十分落的邊垂地區。發展成爲一個擁有二百餘萬人口。積累了足以支應二三年的財富。而更爲難得的是。這五年多的時間裡。高原在軍事方面也建樹極多。擊敗燕國。遠襲匈奴。救援魏國。抵禦秦軍。可以說是戰功赫赫。因此袁選對高原軍政兩方面的能力都十分佩服。認爲他確實是李牧最好的繼承者。

但在進攻井陘這個節點上。袁選就認爲高原在重要的關頭還是過於警慎了。第一時間更新在他看來。秦軍連戰連敗。早已經不堪一戰了。雖然現在秦軍駐守井陘。佔有地利的優勢。但如果代軍全力進攻。還是完全能夠擊敗秦軍。奪回井陘的。因此在這個時候。袁選心裡也不由得生出了高原不如李牧的想法來。認爲高原畢竟還是太年輕了。缺少經驗。和李牧相比。還是有相當的差距。

就在這時。有士兵進來向袁選通報。原來是秦軍殺出了井陘大寨。向代軍挑戰。

袁選的心中一動。想不到在這個時候。秦軍還敢主動來向代軍挑戰。不過如果自己能夠擊敗這一支挑戰的秦軍。取得一場大勝。第一時間更新也許就能夠打消高原的疑慮和猶豫。從而下定決心向井陘發動進攻。因此袁選立刻下令。調軍出擊。迎戰秦軍。

隨著袁選下令。代軍的大營中立刻就開始了緊急的調度。本來從鴻上塞分兵進擊的時候。袁選帶領的軍隊約有六萬人。但在沿途留下了一部份守衛沿線的兵力。因此現在袁選大營中的兵力約爲五萬五千餘人。而爲了能夠擊敗秦軍。取得一場大勝。袁選出動三萬六千多的兵力。而其中的正式軍隊達到了兩萬二餘人。騎軍約爲八千。在袁選看來。這樣的兵力出戰。足以取得一場全面的勝利了。

而等袁選率軍出營之後。秦軍也己經趕到了代軍大營的對面。雙方大約相隔著四百步的距離列陣。而從秦軍的規模來看。兵力大約在三萬五千到四萬之間。其中似乎還有相當數量的戰車。約在三百輛左右。但騎軍的數量並不多。估計不超過五千人。於是袁選的信心更足。認爲取勝己是勝券在握了。

當然。袁選並不是盲目的自信。因爲雙方的兵力大體相當。而代軍在騎軍上佔有明顯的優勢。雖然秦軍有相當數量的戰車。但這幾年以來的戰鬥結果己經證朋。現在戰車已經落後於使用了新式騎俱的騎軍。因此代軍佔有相當大的優勢。這也是袁選的信心來源所在。

雙方的士兵都是訓練有素。因此很快就列好了陣式。代軍仍然列出慣用的陣式。將騎軍分列在兩翼。步兵居中。袁選在後陣的一輛高車上坐鎮指揮。

而秦軍的陣形卻十分奇怪。雖然秦軍也是將騎軍分列在左右。但在中路卻是將戰車列在前列。到是很有些像是要打一場復古的車戰。

袁選也不僅大爲詫意。秦軍這是要做什麼。難到是想用戰車來衝擊代軍的中路嗎。雖然代軍將騎軍放在左右兩翼。但在開戰之前。將一部份騎軍調到中路來。是完全做得到的。

不過袁選想了一想。還是決定首先並不從中路發動進攻。而且出動騎軍。攻擊秦軍的兩翼。因爲騎軍是代軍優勢最大。同時也是最有把握的兵種。如果騎軍能夠順利的擊敗秦軍兩翼的騎軍。那麼代軍再從中路發動攻擊。就可以一舉擊敗秦軍了。

想好了戰術之後。袁選立刻下令。命令左右兩翼各出動三千騎軍。向秦軍發動攻擊。但各留下一千騎兵。以防秦軍從中路用戰車向代軍發動進攻。用步兵來抵擋戰車。和找死沒什麼兩樣。因此袁選也不得不留一手。

隨著袁選的命令傳下。左右兩翼的代軍騎軍立刻催動戰馬。從左右兩翼向秦軍奔馳而去。一時間馬蹄起落。兩支代軍的騎軍就像兩道長龍。殺向秦軍。

但代軍的騎軍出擊之後。秦軍的騎軍卻仍然按兵不動。並沒有殺出陣列。迎戰代軍的騎軍。

而袁選在戰車上看到。也不禁大爲不解。因爲騎兵優於步軍最大的地方。就在於戰馬快速奔馳所產生的強大沖擊力。一匹戰馬完全衝起來之後。五六名步兵都未必擋得住。而一但騎軍失去了衝擊的優勢。和步兵進行短兵接戰。那就佔不了多大的優勢了。從上一戰的情況來看。秦軍的騎軍也全部換上了新式馬俱。第一時間更新並且也經過了一定的訓練。戰鬥力有了極大的提升。沒有道理不讓騎軍立刻出擊。也完全衝起來迎戰代軍。

不過現在兩翼的騎軍已經衝出去了。自然是不可能再收回來。而且袁選也不打算將騎軍收回來。他也懶得去管秦軍的反應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反正騎軍衝上去之後。就可以知道結果了。當然。袁選也相信。無論秦軍有怎樣的應對方式。都不可能抵擋得住代軍騎軍的衝擊。

四百餘步的距離。在戰馬的快速奔馳下。只不過是一二分鐘的時間而已。就在袁選思考的時候。代軍的騎軍己經奔馳過了差不多三百步的距離。而這時秦軍的騎軍還是按兵不動。因此代軍的騎軍也開始變化陣形。由箭頭形變成平頭形。

這也是騎軍的常用戰術。如果是在遭遇戰。運動戰。騎軍通常會使用箭頭形。保證進攻的銳利。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鑿穿對方的陣列。衝亂對方;而面對靜止不動。全力防守的敵人時。就會排成平頭形。將攻擊面儘可能的擴大。給敵人的防線造成全面大範圍的打擊。使敵人的防守力分散。無法集中力量。

當然這些騎戰的經驗。都是漢唐之後。經過了數百年的時間。由無數的名將總結出來的。因爲到了這個時候。秦軍的騎軍還沒有出動的意思。看樣子是不準備和代軍對攻。而且像是要防守的樣子。因此代軍也改變了陣形。將箭頭形改成了平頭形。

代軍的騎軍確實是訓練有素。在短短的二十餘步中。就調整好了陣列。衝在第一排的騎軍約有百騎。橫向展開達一百餘步的距離。造成的聲勢十分驚人。

這時代軍第一排的騎兵離秦軍的陣列只有百餘步。而且都舉起盾牌。擋在自己的前面。以防止秦軍的弓弩攻擊。而後排的騎兵也都彎弓搭箭。等著進入到自己的射程之後。向敵方進行遠程的攻擊。

但就在這時。只見從秦軍騎軍的背後突然冒出了一排步兵。人數大約在百人左右。一個個身材竟極爲高大雄偉。頂盔慣甲。左手持一面圓盾。右手握著一支長達近九尺的標槍。

在越過了騎軍之後。每個人都向前衝了二三步。然後猛然伸臂扭腰。將手中的標槍向代軍投擲了出去。

一百餘支標槍。在空中帶出淒厲的呼嘯聲音。射向代軍的騎軍而去。幾乎就是在一瞬間。至少有二十名以上的騎兵或是戰馬被標槍擊中。雖然其中有超過一半的標槍。被騎兵的盾牌擋住。但標槍上帶出的強勁力道。無一例外的全部都穿透了盾牌。深深的刺入了盾牌後面士兵的身體。而沒有盾牌的保護。則更是被標槍慣穿身體。有兩支標槍甚至完全穿透了士兵的身體。又擊中後面的人馬。

第779章 九黎族的行動第548章 自立更生(下)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910章 對策(上)第659章 入城風波(一)第81章 正式決裂(上)第465章 再見白靈族(二)第680章 初戰白靈族(三)第49章 線索第419章 大梁的變化第39章 攻趙方略第18章 ,遙山(上)第575章 秦軍反擊(五)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456章 主動出擊(下)第353章 探視第900章 長街之戰(九)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596章 傷亡(下)第186章 地方豪強(上)第189章 打壓豪強(下)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47章 劫持(上)第820章 行刺(二)第167章 攻取代郡(五)第390章 滎口攻防戰(五)第640章 安排就緒第351章 援魏的計劃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237章 迎戰匈奴軍三第804章 合縱初成(下)第36章 宴間比武(中)第740章 內鬨(上)第714章 斷後(下)第229章 謀劃下第585章 攻與防(四)第390章 滎口攻防戰(五)第64章 拜師第471章 撤離大梁(五)第959章 最後一戰(三)第31章 文清夫人(下)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54章 苦戰(下)第131章 戰後餘波第473章 回程(上)第564章 會戰(六)第844章 秦王督戰第417章 商業經營第488章 閱軍(三)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二)第8章 ,成山第277章 情報機構第872章 重整旗鼓(三)第560章 會戰(二)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129章 追擊秦軍(上)第7章 ,羣英會第859章 潛入邯鄲(二)第311章 秦國使臣(下)第736章 進攻受阻(四)第682章 鬥獸第121章 奇兵突現(下)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80章 三策(下)第504章 潛入咸陽(九)第543章 迴歸代郡第293章 結盟(下)第765章 修煉第710章 再次出擊(二)第494章 閱軍(九)第494章 閱軍(九)第287章 固守待援(一)第99章 受挫第581章 弱點(下)第680章 初戰白靈族(三)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348章 政務彙報第866章 邯鄲之變(三)第525章 謀劃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24章 ,並城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150章 捕馬(下)第175章 民暴第812章 進駐陶邑(上)第358章 伐魏決議(三)第472章 撤離大梁(六)第471章 撤離大梁(五)第814章 微服私訪第486章 閱軍(一)第673章 出塞(下)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181章 軍隊編制第110章 大局第808章 新年第112章 襲擊戰術(一)
第779章 九黎族的行動第548章 自立更生(下)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910章 對策(上)第659章 入城風波(一)第81章 正式決裂(上)第465章 再見白靈族(二)第680章 初戰白靈族(三)第49章 線索第419章 大梁的變化第39章 攻趙方略第18章 ,遙山(上)第575章 秦軍反擊(五)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456章 主動出擊(下)第353章 探視第900章 長街之戰(九)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596章 傷亡(下)第186章 地方豪強(上)第189章 打壓豪強(下)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47章 劫持(上)第820章 行刺(二)第167章 攻取代郡(五)第390章 滎口攻防戰(五)第640章 安排就緒第351章 援魏的計劃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237章 迎戰匈奴軍三第804章 合縱初成(下)第36章 宴間比武(中)第740章 內鬨(上)第714章 斷後(下)第229章 謀劃下第585章 攻與防(四)第390章 滎口攻防戰(五)第64章 拜師第471章 撤離大梁(五)第959章 最後一戰(三)第31章 文清夫人(下)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54章 苦戰(下)第131章 戰後餘波第473章 回程(上)第564章 會戰(六)第844章 秦王督戰第417章 商業經營第488章 閱軍(三)第729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二)第8章 ,成山第277章 情報機構第872章 重整旗鼓(三)第560章 會戰(二)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129章 追擊秦軍(上)第7章 ,羣英會第859章 潛入邯鄲(二)第311章 秦國使臣(下)第736章 進攻受阻(四)第682章 鬥獸第121章 奇兵突現(下)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80章 三策(下)第504章 潛入咸陽(九)第543章 迴歸代郡第293章 結盟(下)第765章 修煉第710章 再次出擊(二)第494章 閱軍(九)第494章 閱軍(九)第287章 固守待援(一)第99章 受挫第581章 弱點(下)第680章 初戰白靈族(三)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348章 政務彙報第866章 邯鄲之變(三)第525章 謀劃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24章 ,並城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150章 捕馬(下)第175章 民暴第812章 進駐陶邑(上)第358章 伐魏決議(三)第472章 撤離大梁(六)第471章 撤離大梁(五)第814章 微服私訪第486章 閱軍(一)第673章 出塞(下)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181章 軍隊編制第110章 大局第808章 新年第112章 襲擊戰術(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 常宁市| 七台河市| 吉安县| 榆中县| 蚌埠市| 治多县| 莱州市| 小金县| 偏关县| 大余县| 蕉岭县| 乌恰县| 鱼台县| 和平区| 龙井市| 芦溪县| 固阳县| 西丰县| 乾安县| 泽州县| 余江县| 福州市| 平顶山市| 新乡县| 石门县| 常山县| 桦南县| 齐齐哈尔市| 郸城县| 辉南县| 噶尔县| 三江| 永顺县| 溧阳市| 玉门市| 荥阳市| 喀喇沁旗| 伊金霍洛旗| 延川县|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