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1章 秦國廷議(下)

秦王政道:“現在趙國不是己經正式下詔,承認了李牧在代郡自治,而且一但我大秦軍隊壓境,趙國迫於壓力,難保不會全力支持李牧,以抵抗我大秦。”

李斯也出列,道:“大王,臣以爲不會。趙國承認李牧在代郡自治,仍是迫不得已之舉,因爲李牧在趙國威望素著,而且又手握重兵,他在代郡自治,趙國朝廷也對他無可奈何。但趙國朝廷必然又會對李牧十分忌殫,否則就應該將李牧招回邯鄲,拜爲相國,但現在趙國只是承認李牧在代郡自治,也可見趙國對李牧並不相任,因此只要我們再從中做一些功夫,一定可以不使邯鄲支援李牧。”

秦王政點了點頭,玩挑撥離間,一向都是秦國的拿手好戲,何況現在李牧和趙國之間,已經產生了裂紋,只用順勢而爲,並不難使這個裂紋再擴大。隨後秦王政又道:“那麼我們秦國現在的準備如何,去年隴西、北地兩郡發生旱情,現在災情處理得什麼樣了,對這一次出兵會有影響嗎?”

這時丞相王綰出列道:“大王請放心,現在隴西、北地兩郡的災情都己經得到了控制,而且災民也都得到安撫,流落到其他地方的災民要麼己經定居下來,要麼就返回家鄉,而且這一連幾場大雪於緩解旱情也是大有益處,因此在開年之後,隴西、北地兩郡的田地都可以開始耕作,而且臣己經在似定計劃,準備向災地區發放種子耕牛,使他們能夠馬上開始耕種。只要是不從隴西、北地兩郡徵調兵,就應該不會造成什麼影響,另外請大王減免隴西、北地兩郡的稅賦,可保無恙。”

秦王政略一沉思,道:“好,隴西、北地兩郡今年的稅賦減少一半。”

王綰忙道:“多謝大王。”

現在秦國朝廷文武羣臣人材濟濟,文有李斯、尉繚、頓弱、茅焦、姚賈、馮劫,武有王剪、王賁、蒙武、蒙恬、李信、羌瘣、辛勝等,而丞相王綰在這一羣人之中,並不是十分顯眼,和秦國前幾任的丞相,如商鞅、張儀、範睢、呂不韋等人或變法革新,或縱橫捭闔,或開疆闊土的光彩相比,王綰的政績就更是顯得乏善可陳。但王綰的優點就在於勤檢奉公,善做實事,比如對這一次災情的處理,儘管是依託於秦國強大的國力,但王綰的工作,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這時秦王政道:“尉卿,這一次伐趙,不從隴西、北地兩郡徵兵,是否可行。”

尉繚和李斯略作了幾句商議,尉繚出列,道:“回稟大王,既使不從隴西、北地兩郡徵兵,我秦國亦可徵兵六十萬,伐趙足夠。只是這段時間連降大雪,道路難行,因此兵馬集結,糧草籌集,都要比預期晚一些,可能要拖到二月,才能出征。”

秦王政呵呵笑道:“天意如此,非人力可違,二月就二月吧。”頓了一頓,秦王政又道:“現在韓國己滅,山東六國己去其一,但趙國一向是我秦國的勁敵,數十年以來,能以單國之兵,敗我秦軍者,唯有趙國,如果一舉滅亡趙國,那麼剩餘四國皆不足爲慮,不過現在李牧尚在,此人己連敗我大秦兩次,那麼這一次伐趙,又當如何進行呢。”

尉繚道:“回稟大王,臣己與王大將軍商議過伐趙的方略,我秦國過去伐趙,都是分爲南北兩路,一路以太原郡爲根基,東進井陘,而後南下;另一路以河內爲根基,北上渡漳水直攻邯鄲。雖然這兩路人馬可以對趙國形成南北夾擊之勢,但也使我秦軍兵力分散,而且兩路之中,只要一路失利,另一路也不得不被迫退軍。而趙國佔有地利之優,因此可以集中兵力,只需全力攻我秦軍一路,既可取勝。前次李牧兩敗秦軍,都是如此用兵。而且趙國在漳水北岸建有長城,邯鄲城高牆厚,易守難攻,去年我大秦攻趙,司馬尚僅以三萬之兵,就能守住漳北,敵我秦軍十萬,而李牧能夠集中趙軍主力,全力拒守北線,纔有桓齮將軍番吾之敗。因此這一次伐趙,絕不能再釆取這樣的戰術了。”

秦王政點點頭,笑道:“那麼兩卿商議,這一次伐趙,當如何用兵呢?”

這時尉繚以目示王剪。王剪立刻會意出列,道:“回稟大王,臣和國尉計議以爲,這一次伐趙,我秦國只用在南線只以少量兵力,布作疑兵,牽制邯鄲的兵力,然後集中秦國兵力,東出井陘,與趙軍主力決戰,只要擊敗趙軍主力,邯鄲亦可不戰而下。”

秦王政笑道:“東出井陘,那可就是要和李牧決戰,王卿,你有把握戰勝李牧嗎?”

王剪一挺腰,道:“有。”

秦王大笑道:“好,你到是說說著,你打算怎樣戰勝李牧呢?”

王剪道:“李牧用兵,一向足智多謀,神出鬼沒,臣自愧不如,但臣卻有一項李牧沒有的優勢。”

秦王政道:“什麼優勢。”

王剪道:“就是我大秦的國力兵力,遠勝於趙國,因此臣與李牧交戰,當先以固守爲主,不理李牧的小股人馬挑戰,嚴守各路隘口,與趙軍對耗,等耗得趙軍兵力疲憊,糧草耗盡之時,再舉大軍與李牧決戰。如果李牧提前舉軍進攻,我可設伏退後,誘趙軍追擊,然後出奇兵切斷趙軍的退路,圍而殲之,可以大破趙軍,如果李牧仍然苦撐下去,我們就步步爲營,層層推進,逐步的蠶食趙軍,可以將趙軍完全耗死。”

秦王政點了點頭,對王剪的回答也十分滿意,王剪的計劃就是憑藉秦國強大的國力和李牧拼消耗,一步一步把李牧耗死,其實就是長平之戰的翻版。

在長平之戰的後期,趙國以趙適代替廉頗爲將,雖然被公認爲是趙國敗戰的最大敗筆,但也是有一定的苦衷,因爲當時秦趙兩軍加起來近百萬人馬,互相對持的時間長達三年,就是在拼國力、拼消耗,看誰先撐不下去。而趙國的國力不如秦國,趙孝文王覺得支撐不住,只好任命主張進攻的趙適代替主張防守的廉頗。結果趙適一出擊,立刻中了白起的埋伏,包圍了趙軍導致四十餘萬趙軍全軍覆沒。

其實當時秦國的情況也並不比趙國好,因爲戰場離趙國近,離秦國遠,因此秦國的消耗要遠比趙國大。後來秦國將河東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所有男孑全部都編入軍中,連秦昭王都親自到河內督戰,也可見當時秦國的國力也己經到了極限。而在長平之戰以後,秦軍三次攻邯鄲,都大敗而歸,連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幾乎完全喪失,可見在長平之戰以後,趙國仍然還有一部份實力。如果當時趙國能再堅持一下,長平之戰的勝負如向,確實還不好說。

不過在長平之戰的時候,也是趙國的國力最鼎盛的時候,因此才能和秦國對耗三年之久,但現在趙國的國力大衰,李牧又在代郡自治,,而秦國由於鄭國渠開通,整個關中地區都成爲沃野,國力比當年更強,此消彼漲之下,如果雙方再拼起消耗來,李牧是肯定拼不過秦國的。當然這也是秦國最好的戰術。

王剪又道:“不過這一來,這一戰也必將曠目持久,而且其間秦軍或許還會小敗幾陣,因此請大王不能有急勝之心,更不可因爲一時小敗,而改變戰術。”

秦王政沉呤了片刻,才道:“王卿,如果按你的戰術,你需要多少人馬。又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擊敗趙軍。”

王剪道:“臣需要四十萬人馬?時間至少要一年。”

秦王政在桌案上猛擊了一掌,道:“好,寡人就命你爲伐趙主將,給你一年時間。就看這一次我大秦的勇士還能不能戰勝趙國。”轉頭又道:“國尉、廷尉。”

尉繚、李斯一起出列,忙道:“臣在。”

秦王政道:“兩卿立刻在國內徵調四十萬大軍,交由王卿帶領,舉兵伐趙,一應糧草輜重民力,都不得有誤。”

尉繚忙道:“臣尊令。”

秦王政道:“楊端和。”

楊端和也出列,道:“臣在。”

秦王政道:“你統領五萬人馬,沿漳水南岸佈陣,以爲疑軍,虛張聲勢,牽制邯鄲兵力。”

楊端和道:“臣尊王命。”

秦王政又道:“蒙武、李信、辛勝、羌瘣。”

四人聽了,也急忙出列,一起道:“臣在。”

秦王政道:“你們四人隨王卿一道出兵伐趙,協助王卿破趙。”

四人齊聲道:“臣尊王令。”

四人回列之後,其他的文武大臣也暗暗吃驚,這六個人都是秦國的主力大將,任何一個人都是可以獨當一面,而只爲進攻趙國,甚致可以說是爲了對付一個李牧,竟然要這六位大將一齊出動,也可見秦王政對這次伐趙之舉,是何等的重視。

那知這還不算完,秦王政又道:“王賁、蒙恬。”

王賁、蒙恬聽了,也一起出列,道:“臣在。”

秦王政道:“由你二卿職司運輸護送,務求糧草器械及隨軍徭役源源不斷,運往軍前,所需徵調的民役,和廷尉、國尉商議,不得遲誤了陣前軍機。”

二人也道:“臣尊王令。”

衆大臣這才明白,還要加上這兩個人,這一來就集中了八員大將,可以說秦國能用得上的大將,這一次幾乎全部都派出去了。

秦王政又道:“姚賈、頓弱。”

兩人也一起出列,道:“臣在。”

秦王政道:“姚卿付責邯鄲事務,使趙國不能支援李牧,頓卿立刻出使魏楚燕齊四國,遊說其國,使他國不得援助趙國。”

姚賈、頓弱也趕忙道:“臣尊王令。”

隨著秦王政一道一道命令的傳下,伐趙的計劃,也完全形成。秦王政呵呵笑道:“衆卿,如果這一次能夠一戰而滅亡趙國,寡人當親赴邯鄲,和衆卿在邯鄲慶功。”

第322章 商鋪開業(六)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481章 報功宗廟第146章 白靈族第513章 夜探王宮(下)第432章 大梁攻防(三)第215章 燕國求和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603章 突襲薊京(六)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四)第769章 靈壽(三)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594章 攻與防(十三)第3章 ,築城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356章 伐魏決議第787章 合縱連橫(三)第116章 破趙之策第582章 攻與防(一)第172章 稱王稱候第50章 意外第654章 遊說匈奴(五)第298章 問難上第342章 二美入懷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761章 訂親(上)第688章 白靈族的秘密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48章 劫持(下)第829章 秦軍來襲(三)第355章 女強人和小女人第748章 擊殺(上)第181章 軍隊編制第487章 閱軍(二)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133章 李牧之死(上)第349章 戰略規劃第761章 訂親(上)第626章 代軍撤軍(上)第214章 燕軍慘敗(下)第451章 船隊到達(下)第720章 墨家第314章 趙國行館(下)第362章 局勢突變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第503章 潛入咸陽(八)第597章 撤軍第860章 潛入邯鄲(三)第723章 墨家(四)第130章 追擊秦軍(下)第870章 重整旗鼓(一)第639章 郊遊(下)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147章 本經陰符七術第889章 邯鄲戰局第217章 講和的條件(下)第632章 三國合縱(三)第679章 初戰白靈族(二)第521章 燕國使臣第718章 新營地(四)第366章 滎口之戰(一)第469章 撤離大梁(三)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第846章 改道邯鄲(下)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第808章 新年第254章 突襲陰山(六)第50章 意外第398章 魏國的變故一第495章 雪夜密談第418章 秦軍出擊第519章 扶蘇探見(上)第895章 長街之戰(四)第197章 進駐上谷郡第933章 投效(二)第391章 渡河之戰(一)第726章 大戰再即(下)第770章 求親(上)第325章 齊王壽辰下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826章 三國會盟第198章 山谷澗水第937章 史前文明(上)第513章 夜探王宮(下)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67章 辯論(上)第560章 會戰(二)第283章 出使齊國(三)第94章 趙軍出戰(下)第268章 齊國來使(二)第76章 李牧的行動第523章 進見秦王政(下)第324章 齊王壽辰上第739章 切斷供應(上)第110章 大局第483章 燕國請臣(下)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610章 撤軍與追擊(四)第747章 追逐(下)
第322章 商鋪開業(六)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481章 報功宗廟第146章 白靈族第513章 夜探王宮(下)第432章 大梁攻防(三)第215章 燕國求和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603章 突襲薊京(六)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四)第769章 靈壽(三)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594章 攻與防(十三)第3章 ,築城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356章 伐魏決議第787章 合縱連橫(三)第116章 破趙之策第582章 攻與防(一)第172章 稱王稱候第50章 意外第654章 遊說匈奴(五)第298章 問難上第342章 二美入懷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761章 訂親(上)第688章 白靈族的秘密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48章 劫持(下)第829章 秦軍來襲(三)第355章 女強人和小女人第748章 擊殺(上)第181章 軍隊編制第487章 閱軍(二)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133章 李牧之死(上)第349章 戰略規劃第761章 訂親(上)第626章 代軍撤軍(上)第214章 燕軍慘敗(下)第451章 船隊到達(下)第720章 墨家第314章 趙國行館(下)第362章 局勢突變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第503章 潛入咸陽(八)第597章 撤軍第860章 潛入邯鄲(三)第723章 墨家(四)第130章 追擊秦軍(下)第870章 重整旗鼓(一)第639章 郊遊(下)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147章 本經陰符七術第889章 邯鄲戰局第217章 講和的條件(下)第632章 三國合縱(三)第679章 初戰白靈族(二)第521章 燕國使臣第718章 新營地(四)第366章 滎口之戰(一)第469章 撤離大梁(三)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第846章 改道邯鄲(下)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第808章 新年第254章 突襲陰山(六)第50章 意外第398章 魏國的變故一第495章 雪夜密談第418章 秦軍出擊第519章 扶蘇探見(上)第895章 長街之戰(四)第197章 進駐上谷郡第933章 投效(二)第391章 渡河之戰(一)第726章 大戰再即(下)第770章 求親(上)第325章 齊王壽辰下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826章 三國會盟第198章 山谷澗水第937章 史前文明(上)第513章 夜探王宮(下)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67章 辯論(上)第560章 會戰(二)第283章 出使齊國(三)第94章 趙軍出戰(下)第268章 齊國來使(二)第76章 李牧的行動第523章 進見秦王政(下)第324章 齊王壽辰上第739章 切斷供應(上)第110章 大局第483章 燕國請臣(下)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610章 撤軍與追擊(四)第747章 追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