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帶領衆人,先行回到了太守府,他趁著蘇定方他們還在安定大軍沒有過來,抓緊時間吩咐宋濂帶著屬下一定要爲大軍準備好各種物資。不論是帳篷還是糧草或者是其他所需的,都一定要儘早供送過去。
宋濂躬身領命,而這個時候,蘇定方李典和周倉三人終於交接完成,進城面見劉協了。
“末將蘇烈(李典、周倉)見過殿下”。三人仍舊是甲冑在身,不過兵器都沒有攜帶,他們看見劉協都很激動,尤其是周倉,當初己吾一別,他已經很久沒有看見劉協了。雖然劉協在雍丘保衛戰後也有派人給他傳去了自己平安的消息,可是周倉一直都沒有機會親自看看劉協,現在倒也算是放下心來,得償所願了。
“三位將軍請起!”劉協雙手虛扶,接著說道:“怎麼樣,你們此行招兵成果具體如何?”
三人顯然早就交換過信息,蘇定方上前一步,朗聲回答道:“殿下,我們此行,共招兵馬三萬餘,除去各地的常備守備力量,此次跟隨我們回到陳留作爲對外征戰的主力部隊訓練的,共有兩萬人,加上我們本部的一萬兵馬,現在屯居在陳留城外的就有三萬兵馬?!?
徵兵三萬?這比起當初計劃的兩萬五千人還要多了五千人。不過劉協不憂反喜,多了這五千人,雖然會對整個陳留的財政壓力造成更大的壓迫,不過他斬首行動後,就馬上派兵抄其家,沒其產,收穫頗豐,足以支撐這五千人一段時間了。
這多出來的五千人,劉協立馬就想好了要怎麼使用。劉協除了要建平常的步兵部隊之外,他還想從士兵中挑選馬術嫺熟之士組建騎兵,他計劃著初步規模至少也得一千騎兵才行。除去雍丘的六百餘匹戰馬,中間所差的馬匹,他已經拜託甄家尋找路子,相信不出時日就能有迴應。
除此之外,他還有意組建自己的親軍,這是宋濂給他的建議。有了親軍護衛,宋濂這些文臣老臣也能稍微放下心讓劉協親上戰場指揮督戰了。劉協也十分贊同,他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安全開玩笑。在這個世界待得越久,認識的人,經歷的事越多,就有越多的依賴和不捨,他可不想因爲自己的狂妄大意送了性命,就算有典韋許褚兩人護衛,誰也不能保證戰場上會發生什麼情況。
當然,劉協要組建親軍最高興的還是典韋和許褚,他二人跟在劉協身邊,消息比別人都要靈通一點,知道劉協不久之後就要分封諸將,他二人可不想當個光桿將軍。有了親衛統率,他倆的護衛將軍的名頭也算是名副其實了。
劉協打算要從三萬大軍裡面抽調出兩千身強力壯,還要具有一定武學基礎的精兵組成親衛,這一點也是宋濂和蔡邕等人多次向他建議的。既然劉協有一顆和士兵們同甘共苦一起上陣殺敵的雄心,他們這些臣子能做的也就是盡最大地可能保證劉協的安全了。
兩千虎衛,劉協十分期待。
至於剩下的兩千人,劉協打算將他們交給韓侂冑秘密訓練,成爲懸鏡司獨立的軍事護衛力量。這兩千人都必須要家世清白,絕對忠心於他才行。這其中的挑選難度,甚至比劉協親軍和騎兵的擇選還要困難。劉協倒是乾脆,直接把攤子都扔給了韓侂冑,相信憑他的能力,這點事情難不倒他。
如此一來,陳留真正可以派遣征戰的步兵就剩下兩萬五千之衆,而他手下還有蘇定方、李典、周倉和裴元紹四員大將,對兵力的劃歸也不能馬虎。一時之間,劉協也不好做出合適的計劃,這件事恐怕還要和虞允文商量一下才能有具體的結果。劉協想了想,決定讓他們先暫且這樣,等他和虞允文有了結果之後纔在封賞的當天一塊宣佈。
所有的念頭在劉協腦海之中一閃而過,他開口說道:“正好,孤現在有意從軍中抽調兩千精兵組成親軍,由典韋許褚兩人負責統領,直接聽命於孤。此外再從大軍裡挑選出一千弓馬嫺熟之士,組成孤麾下第一支騎兵。這支騎兵,暫時就由定方你統領。雖然現在馬匹都還沒有送到陳留,但這選騎兵之事不得疏忽。騎兵名額有限,必須是精兵中的精兵纔算有資格。孤可是對這支騎兵寄予厚望,需要什麼孤都全力支持!孤只有一個要求,就是一定要替孤訓練出一支比董賊的飛熊軍還厲害的騎兵出來!”
飛熊軍,這可是董卓麾下的王牌騎兵,都是從數十萬西涼鐵騎裡挑選出來的真正的百戰精兵。戰力之強,當今天下還沒有一支部隊敢在人數相等的情況下放言戰而勝之。
就算是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如果沒有關張這樣的絕世猛將或者一身是膽的趙雲統率他們,能夠在飛熊軍手下保持不敗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當初在董卓和丁原的幷州狼騎對峙的時候,就算丁原有“天下第一將”之稱的飛將呂布,也絲毫沒有在飛熊軍的手裡佔到一絲上風。飛熊軍之強,可見一斑。
蘇定方自然也知道飛熊軍的厲害,明白任務之艱鉅,可是他不但沒有害怕,反而知道這是劉協看重於他,信任他可以練出一支能夠與飛熊軍一戰的強兵出來。蘇定方沒有半點的困懼,一臉的慷慨激昂之色。其餘諸將,也都是一臉羨慕地看著蘇定方,這可是劉協麾下的第一支騎兵,意義之重要不言而喻。
劉協把要說的事情都說完,又象徵性地誇獎了幾句幾人招兵的功績,順便又向他們詢問了一下各地的災情,知道各縣都並無大礙之後才放心下來,讓他們回去指揮士兵們紮好營寨,同時嚴令他們一定要約束好麾下士兵,不得出現擅自離開軍營侵擾百姓的惡劣事蹟。
等蘇定方三人退下去,劉協揮揮手,讓衆人也下去做自己的事,唯獨向虞允文使了一個眼神,要他留下來商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