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劉牧除了修行之外,就是喜歡吃一些這里的食物,然后自己一個人欣賞普通自然的風景,雖然并不怎么奇特,可是,劉牧卻覺得這一草一木都散發著植物的清靈的味道。
對了,這里的食物,劉牧也是很喜歡的,同樣,每個地區的飲食都很豐富,嗯,劉牧只喜歡吃其中的幾種,一個是主食米飯,當地人們喜歡用手抓,劉牧有時候也挺喜歡直接抓著吃的,不過也有時候,劉牧會覺得燙,然后找到雙筷子。
一般這里最主要的食物都是放在一個大盤子的中間,像米飯的話,有時候會用碗裝,有時候也會直接放入大盤子中,然后四周有些配菜,醬料等等,有的是用小碗小碟裝著,有的直接放在大盤子中,餐具就沒什么講究了,大多都是勺子,或者刀叉,筷子也是會有的,不過,很少見到。
嗯,這些勺子,刀叉,小碗什么大多都是金屬的,看起來簡約但又很豐富,是劉牧喜歡的感覺。
劉牧的飲食口味,居然和當地的人們飲食口味是差不多的,一些配菜,然后和米飯活在一起,大把抓著吃。不過,劉牧還是保持著自己中華民族的吃法,依然是盡量有碗來盛著米飯,炸豆腐還有烤薄餅,劉牧不太喜歡吃,所以,劉牧就喜歡吃些米飯,配些咖喱,有點雞肉和蔬菜,就夠了。
因為,尼泊爾和印度都是宗教國家,牛在當地是有神性的,尤其是黃牛,是要尊敬的,不過,尼泊爾那里的水牛肉還是可以食用的,還有水牛奶。
劉牧知道這里對牛都是非常尊敬的,所以,也干脆不點牛肉,從來不點,吃一些咖喱飯,有些葷有些素就夠了,而且,劉牧非常喜愛喝牛奶,酸牛奶也是非常的喜歡,恰巧,尼泊爾這里的酸奶特別的好喝,并且不貴,當然,都是水牛奶制成的。
在一千年前,劉牧年少之時,劉牧的師父就飛升成仙,留下了才12歲的劉牧,那時候,劉牧經常的飲食不規律,因為行走江湖,晚上需要警惕,到了早上才能好好睡覺,所以,早飯的時候,都被劉牧錯過了,后來年紀稍稍增長,煩心事就多了起來,一個晚上,劉牧在床鋪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考慮事情。
因此,劉牧一夜火大,第二天早上,劉牧一醒就感覺后背疼痛,后來才知道了自己飲食上長期不規律加上突然一夜上火,導致劉牧犯了膽囊炎。
從那以后,劉牧就不怎么吃蛋類食物,豆腐原本劉牧就不怎么愛吃,這回更是不吃了,反倒劉牧從小就喜歡喝奶,于是,就恰好改作飲用牛奶來補充營養。
此次來到尼泊爾,口味剛剛好符合劉牧的口味,劉牧不由得很是高興。
嗯……咖喱飯,有些雞肉,有些蔬菜,再有些酸奶,嗯,都放在一個大盤子中,很方便,食物也很合口味,劉牧幾乎就感覺,這里根本不算是外國一樣,劉牧也讀過關于佛陀的傳記,記載過尼泊爾,印度這樣的國家,劉牧就很喜歡這的飲食,劉牧也感覺到自己像是一個吃貨,連感悟佛法都不忘記佛陀故鄉的飲食。
其實,并沒有什么美
食,不過是,劉牧讀到,佛陀與數年之中苦修,感悟自己修行方法不對,于是,決心走出苦修,改變修行方法。
當佛陀在一處小水塘中沐浴洗澡之后,依靠垂下來的樹枝勉強回到岸上的時候,已經又餓又累,倒在地上,這時,恰好有一個家境不錯的女孩子,帶了些食物祭拜山神,恰好看到佛陀,無比消瘦,倒在地上,于是便拿出牛奶,喂了一些給佛陀,這才使佛陀恢復了一些體力。
后來,這個女孩子以后就經常帶一些沾了鹽巴的米飯來供養佛陀,并和一個放牛的男孩一起聽佛陀講法。
這個女孩子家境不錯,所以帶來的米飯都是新米,還有些鹽巴,那個放牛的男孩家境非常不好,家中沒有了大人,他是哥哥,需要照顧弟弟妹妹,每月靠給人放牛的一些報酬,只夠自己和弟弟妹妹們吃些飯團,而且都是陳米,也沒有什么鹽巴。
佛陀知道了,便讓他一起過來吃飯,無論是女孩子帶來的新米還是男孩子帶著放牛時吃的陳米,佛陀都很高興的和這個放牛的小男孩一起分享,女孩子還會給佛陀帶來一些牛奶,佛陀也是和這個放牛的小男孩一起飲用,而這個放牛的小男孩非常喜歡佛陀,他總給割很多干凈的草來給佛陀當做坐臥的草墊,而且一直能保持草墊的干凈清爽。
最后,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這個放牛的小男孩在弟弟妹妹成年之后,也得以皈依佛門,成為佛陀的弟子。
其實,這個關于這段佛陀悟道的傳記故事,劉牧記得不是很清楚了,不過,這些還能記住的記憶,卻依然是讓劉牧很感動,并不是說劉牧要贊嘆,贊美佛陀如何的偉大等等,那些,劉牧覺得都不是真實的感悟,這個世界,這個世間,偉大的圣賢有很多,輝煌的成就也有很多。
拋開后世人對佛陀無與倫比的贊美和神化,劉牧真正的體會著佛陀一生的故事的時候,才能夠感受到佛陀真正的心意。
且不說,佛法還是佛學中的種種精華和糟粕,起碼,能在那些宗教狂熱的信徒口中天花亂墜的贊美中,能在那些魚目混珠的假和尚洗腦一般的灌輸中,清醒后來,冷靜下來,理智下來,真正的以智慧和心境還體會感受佛陀的這一生的故事的時候,那時,自心接觸到的才是一個純凈的佛陀。
劉牧的感動,是因為讀到這位被后世人們尊為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大圣人,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凡人,而且,佛陀作為一個凡人,恰恰就是在平凡中,也是和凡人一樣,有溫暖,有感情,有語言,有動作,有思想,而不是后世人們天天膜拜的金身塑像。
不是么?一點撒了鹽巴的米飯,一點牛奶,還有什么呢?一顆可以停靠的菩提樹,一堆草墊。
劉牧此時,正坐在旅店中的床鋪上,劉牧并沒有刻意的去找一顆菩提樹,去模仿佛陀的悟道,與其感受一個偉人的光環,不如與其神交,感悟他的思想。
靜靜的,慢慢的,劉牧的內心平和下來。
可是,卻有一滴淚從劉牧的心中涌現出來,是的,劉牧在感嘆,劉
牧在悲傷。
佛陀為了追求心中的解脫,放棄所有,最終得道。可是,誰又能代替佛陀那一輩子的修行和傳法呢。
劉牧是在悲傷,原本,佛陀可是快樂開心一生,因為生在富貴人家,可是,塵世間的痛苦磨難實在是太多了,佛陀似乎是為了自己的一個責任而去感悟。
搖來擺去,如來如去,如同風一般,盡是空虛。
后世中論述的種種功德,種種來生的福報,在劉牧看來,當真是空虛,今生因果,今生實現,來生之事,又從哪里算是一個開始?
開天辟地時是因?地球末日時是果?
劉牧知道,讓自己感動的其實原本不是什么佛學,佛法,而是佛陀本人……
后世中的佛門,讓劉牧真正喜歡甚至感動的,也不過是眾菩薩那甘愿救苦救難的大愿,一些高僧感悟得到的大智慧,還有佛經中說人人平等,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的經文。
僅次而已了。
劉牧感動的不也正是佛陀那愿意舍棄一切,追求真理,追求解脫痛苦的大愿么。
因為,誰都有見到這人世間痛苦悲傷事情的時候,誰都有遭受苦難挫折的時候,如同大海中的燈塔,苦海那邊的凈土彼岸。
起碼,佛陀的思想讓人有了一個寄托,有了一個躲避傷害的懷抱。
有時,那與智慧無關。
有時,那就像我們所感動的仁德一樣。
那就如同,最樸實的時候,農村夜不閉戶,互相信任,沒有種種罪惡。
生老病死很正常,不正常的是邪惡的人心。
而劉牧對佛法佛學的感知,全部源于佛陀那渴望人心淳樸,靈魂純凈的愿望。
是大愿么?其實,不是。無非是一種最淳樸的渴望。
如同我們希望世界和平一樣。
世界上的苦難實在是太多了,不要再讓這個世界受到傷害了,不要再讓這個世界上的生靈受到傷害了,也不要讓這個世界上的我們這樣的人性本善的人再受到傷害了。
是的,劉牧的內心在流淚,好像在這佛陀的國度中,自己也能感受到佛陀當初的內心。
那善良,那淚水,那一朵好似在內心想要盛開的白色的花朵,那一縷似乎帶有溫度的光芒。
是共鳴嗎?
劉牧此時,好像感受到了佛陀對他的呼喚,好像是在呼喚劉牧內心中的堅強。
是吧,再冷還能冷過人心嗎?天地間再冷,不過生靈的生死,可是社會中人心的冰冷,自己內心中的寒冷,又有什么能撫平。
傷口臨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遺忘,解脫,就如同手術打了麻藥,等病患解決了,就能恢復健康了。
那時候,解脫便成了良性循環的開始。
吽……
劉牧在自我思辨之中,也得以明悟,冥冥之中,劉牧好像也能感受到一個簡單的聲音……
是了,劉牧已經破除魔障,返璞歸真。
花開時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