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原來是個小花兒臉兒呀?”頤守仁首先招呼起來。
姨表姊妹中,頤守仁和田青青最熟了,所以說話也挺隨便。而對田幼秋和田幼春卻不熱情,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後,就誰也不再搭理誰了。
“小花臉兒也比你臭小子好看。”田青青白了頤守仁一眼,不服氣地說。
大家都笑起來。
於是,話題一下轉向路上發生的事情上。
“我們青青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驚車可不是好剎住的,往往把車拉翻了或者被什麼擋住了,才能停下來。虛空裡打打鞭子就能停住,還真沒聽說過。”
郝蘭欣說完以後,郝福劍後怕地說道。
頤貴廷和郝蘭順也感到很奇怪,都說他們這兩車人都是大命的。。
“我姐姐吃著福錢啦。”田幼春不無賣弄地說:“楊奶奶在俺家裡吃著的,姐姐是在奶奶家裡吃著的,爺爺說姐姐是最有福氣的人。”
正在這時候,籃彩葉抱著郝璇璇,和郝蘭成、郝建國、郝建瑩一家五口進了屋門。
“喲,你們都來啦,今天我來晚了。”籃彩葉一進門就招呼:“大姐,大姐夫,拜年呀?”
“姊妹們不拜年。”郝蘭格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地說。
郝蘭欣見狀,忙說:“大哥大嫂,我還給你們拜年吧?”
“別拜了。”籃彩葉說:“大姐不讓拜,那咱就全免了吧!”又問道:“剛纔你們說什麼來著?福氣福氣的,誰是最有福氣的人呀?”
“我姐姐。”田幼春還沒有從剛纔的賣弄中轉過腦筋來,搶話頭說。
籃彩葉一看田青青,不由笑道:“喲,還是最有福氣的一個,小福星怎麼成了小花貓兒臉了?看樣子還是剛摔的。在哪裡摔的?青青。”
田青青笑笑,輕描淡寫地說:“在道上摔了個跟頭,蹭了一下。”
“青青啊,走路可得看好腳下和四周圍。我聽你大舅說,你撞了個老太太,在家裡養了多半年了。年下也沒讓她回去。”
籃彩葉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又回頭對堂屋裡的郝蘭欣說:“蘭欣,你也是的,養個沒有親緣關係的老太太乾什麼?聽說還是個富農分子,你就不怕將來孩子們入dang入團受影響嗎?”
郝蘭欣:“孩子們還小哩,能受什麼影響。一個孤寡老太太,不就多放雙筷子多個碗嘛。我也想過,現在在一個鍋裡吃飯,真要考察的來了,就說是街坊鄰居,怕什麼呀!”
郝蘭格聽了也有些吃驚地說:“聽你的意思,你要長期養著她呀?一年可要吃不少的糧食呢。平白裡多了一個人,又沒有口糧,你養的起嗎?”
郝蘭欣:“姐姐,人家也不是白吃飯。白天裡給我看著小苗苗,吃了飯給刷刷洗洗的,趕上颳風下雨,就給收拾收拾庭院裡晾曬的東西。我覺得,家裡還真需要這麼一個老人。”
籃彩葉撇撇嘴:“喲,蘭欣,說你糊塗你還真傻上了!她一個富農分子,是賴在你家裡不走了,都把你家裡當成避風港了。你要不攆,她什麼時候也不說走。
“這時候家家糧食這麼緊張,讓她吃了,到時沒了發愁的還不是你。就是不發愁,有那個富裕糧食,還不如孝順了自己的生身父母哩。給她吃了,扔水裡不響,連個泡泡都不冒,你這是何苦來。”
郝徐氏不願意聽大兒媳婦這些話,白了她一眼,說“這時候都是隊裡分口糧,一個人一份。我要閨女的糧食幹什麼。你們都是我的孩子,都成家立業了,各人過各人的日子,誰也別管誰的事。
“我覺得二妮兒肯養著那個老太太,是她的心眼兒好,好人有好報。人不能光看眼前,說不定呀,她還因爲這個老太太沾了光了哩。”
郝蘭欣:“媽,你這樣說我信服。今年我家的福錢老太太吃出來啦。我們那裡的人們都說老太太是個有福的人。說我家裡的這些變化,是老太太給帶過來的。媽,你說地對,我覺得做人不能光看一時一事,有時候好像是吃虧,其實吃虧是福,光想沾光的人也不見的落了好。”
籃彩葉輕蔑地笑笑:“你們啊,也不知道喝了什麼迷~魂湯了,養著她還說她的好話,真不是道你們是怎想的。”
郝蘭格這時也站在妹妹的立場上了,沉著臉說:“養著她說她好是因爲人家有好,要是養著又沒一點兒好的話,那才叫糟心呢。”
一直在裡屋裡靜聽著的郝福劍,聽出了大女兒話裡的火藥味兒,知道是剛纔自己給她學舌的原因。大女兒的脾氣要比二女兒剛烈的多,怕她們再吵起來,忙衝著堂屋說道:
“行了,誰家的日子誰安排,別說這些事了。孩子們都來了,快著煎餃子讓孩子們嚐嚐,拾掇幾個菜,我們爺兒幾個喝幾盅。”
郝徐氏聞聽,忙走到大衣櫃那裡,從裡面端出一碗餃子,交給籃彩葉,說:“你拿去煎煎去吧。”
籃彩葉看見餃子,驚訝地揶揄道:“喲,你怎麼把餃子放到大衣櫃裡了?我說怎麼就是找不見了呢?”
郝徐氏白了她一眼:“我要是不放到大衣櫃裡,今天一個餃子也煎不成。”
又走到堂屋裡對戴淑娟說:“你姐姐她們拿來的有燻雞、羊雜碎、燻肉,還有一個煮花生米和胡蘿蔔丁涼拌菜,你把這四樣該拆的拆,該切的切,裝在盤兒裡端過去。
“咱家裡再炒一個豆腐,一個白菜,我還預備了一個魚罐頭,這個我打開。這就七個了,湊八個,再一個你說是炒一盤兒雞蛋呀,還是油炸一盤兒花生米?”
戴淑娟說:“炸花生米吧,這個還禁吃。”
郝徐氏:“那你就把花生米盛出來,讓你嫂剪完餃子就炸。你再去拾掇那兩個炒的熱菜。”
妯娌倆都走了以後,郝徐氏又把孩子們都叫到西里間屋裡。
這裡還繼承著農村裡的老傳統:婦女和孩子不上酒桌子。男士們喝酒吃菜的時候,他們只能在一邊兒裡玩兒。
西里間屋裡的炕上放著一張新小吃飯桌,看來是小妗子的陪送了。九個孩子(郝蘭格家兩個、郝蘭欣家四個、籃彩葉家三個)在上面吃飯的話,根本圍不開。再甭說那五個成年女性了。
田青青不由感嘆道:姥姥家的條件,遠不如奶奶家。那裡有顧大局的大伯母何玉穩和母親郝蘭欣。這裡小妗子倒仁義,但畢竟經濟條件有限。
“玲玲姐姐呢?怎麼還不來?”田青青問趴在炕上的郝建國。從來了光說路上的事和聽她們姑嫂爭辯了,還沒來得及問及郝玲玲。
“昨天跟著大舅去姥姥家了。”郝建國低著腦袋說。
郝玲玲今年已經十三歲,已經是大姑娘了,怎麼會跟著舅舅去姥姥家呢?這讓田青青有點兒摸不著頭腦。
郝徐氏用布兜拿來了一些炒花生倒在了小吃飯桌上,對孩子們說:“你們先剝花生吃,一會兒我再給你們分過點兒菜碟子來。”
孩子們都圍過去,有的抓一把到別處裡,有的就趴在桌子上剝著吃。田青青也抓了一小把兒依著被卷吃起來。
當她吃完手裡的再到桌子上拿的時候,桌子上已經空空的了。田幼春撅著嘴說:“我才吃了幾個,就沒了。”
田苗苗也張著手給田幼秋要。
田幼秋說:“我也沒了,咱不吃了,回家我給你一大些個。”
頤守義見狀,把自己衣兜裡的掏給了田苗苗一小把兒。
原來,田幼秋田幼春和田青青他們,在家裡吃花生糖果什麼的,都是吃幾個捏幾個,吃完了再去捏,從來沒有往衣兜裡放的習慣。
郝建國兄弟倆則不然,見了花生後,不先吃,而是先往衣兜裡裝。待把桌子上的裝完了以後,再吃自己衣兜裡的。
頤守義到底大兩歲,見情況不妙,也趕緊抓了幾把放在衣兜裡。又給自己的妹妹頤鳳聰也裝了兩把。
結果是別的孩子都有花生吃,只有田青青他們兄妹四個的衣兜裡空空如也。
“早知這樣還不會拿一些糖果花生瓜子來哩。”田青青心中暗想。
餃子端上來了,卻只有半盤兒,根本不夠一個人一個。田青青只給田苗苗夾了一個就放下了筷子。心裡卻酸酸的,同時想到姥姥心裡也一定不好受。
煎餃子是年下閨女回孃家必吃的一道食譜,並且還是最先吃。意思是讓姑娘姑爺外孫們嚐嚐孃家的飯食。而且這餃子還是預先包下預備出來的。
農村裡有個風俗:年初一包初二早起餃子的時候,家裡有幾口人,就和幾碗乾麪的餃子面。用不了也要用碗在面口袋裡盛那些次數,哪怕用個小碗兒或者碗裡盛一點兒點兒麪粉。
如果家裡有出了門的閨女,在包餃子的時候,也要給她包著,預備著初四或者初六回來拜年時煎著吃。和麪的時候,也要從面袋裡給她盛一次面。
所以,閨女回孃家吃煎餃子是“法”定的程序。而且一煎就是一、兩大盤子,不剩不算夠。
而今天這裡卻少得可憐。
通過他們的對話和郝徐氏的臉色,田青青猜想這裡面一定有問題。()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