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條件越艱苦利潤越大
“當然我不答應的事情,季總那邊也不會答應。根據您的實際情況,我給您初步擬定了一份股權協議,您先看一下,如果有什么不滿意,咱們再談。”
只要由三福這邊心動了,趙樹影就有辦法讓對方留下。
技術人員出門打工,大部分就是為了自己手里的工資,至于索要股份的人還是少數。面前的由三福絕大多數原因是心理不平,還有錢雪那邊的欺騙。
“老哥們,別擔心,我到一元制造也就一年多,季總非常年輕,人很好地。我叫薛萬城,北汽退休的,在汽車底盤工程師的職位上干了很多年了。”
“沒想過自己能拿到股份,畢竟那玩意都是廠子里忽悠人的。當年北汽給了那么點,到手就讓我給賣了,當時咱們也不懂啊。”
“咱們一元制造的股份是不允許私下售賣的你懂么?就是為了讓咱們自己獲利。玻璃棉廠能夠盈利多少你比我們明白,在這占股份,不允許售賣。而且你從技術總工升級成總經理,還有啥可猶豫的。”
“都一把年紀了,趁著身子骨還硬朗,再搏一把。猶豫時間久了,咱們可時間不等人。伱這個爐子需要重新造了,得抓緊。馬上天氣就熱了,建好了爐子烤爐子還得一段時間呢。再說了,你都有股份是不是把這里擴建一下,生產線擴大,不行的話爐子再弄一個。”
望著由三福那邊猶豫不決的樣子,薛萬城走過來。
手下的一幫人此時把工廠的很多設計圖全部帶走進行復印,從現在開始,玻璃棉廠的所有圖紙也將歸屬一元制造的數據中心進行管理。
別看這座工廠成立了十幾年了,技術部沒有檔案室,沒有管理員。
整個生產制造幾乎都是由三福在口頭指揮,看得出對方權力欲望很大,越是這種情況的人越是好辦。畢竟換一個地方,對方不一定能適應。
“我還是想見見你們董事長,放心這幾天我不會撂挑子。”
猶豫再三,由三福決定還是不著急走,畢竟條件實在是太誘人了。有工資還有股份,這在很多公司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情況。
再說這家公司由三福實在是舍不得,畢竟自己花了這么多心血才建立的。
而且看得出一元制造這家企業很有實力,進門第一件事就是談擴建。錢雪干了這么多年都沒下定心思,還不是金錢勢力方面沒有那個本事,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待價而沽,時刻準備賣掉。
作為老人,對方知道自己必須跟最高管理者對話,而不是和下面的一幫管理達成什么協議,那樣自己算不得公司的任何核心。
“好,半個月以后季總能回來,他們全家去南方度假了,您這邊得等年后吧。”
知道自己這幫人無法真正的打動由三福,趙樹影也不再做無用的嘗試,招呼手下繼續接手這邊的財務。
還好這邊很多的事情都是由三福接手,錢雪沒有把這里搞亂。另外這里的工人工資也都是由三福定的,工資并不高,甚至有些偏低,對于季東來接手這家公司后提升工資收買人心有好處。
另外工廠的工作環境的確非常差,嚴格意義上來說,大成這片工業區的工作環境就沒有好的,沖著陽光看,到處都飄著玻璃棉的渣滓。 工廠廠區內更是如此,黃黃的顏色在地面鋪了一層,尤其房頂上,幾乎都是這些玩意。
趙樹影晚上回家洗了三遍還是感覺身上刺刺的感覺,無奈把今天穿的衣服全部丟了,這才感覺好一點。
對于這里發生的一切季東來并不知情,一直到年后帶著全家人在南部瀟灑完畢,順便單獨帶著冉博在青藏鐵路那邊溜達了一圈。
“這么忙你們也不雇個人?”
季東來按照地址找到劉宇鵬家的時候,店里正在忙活,牧民騎著摩托車來買配件,門口還有各種工程車正在換配件。
不大的店鋪內還有好些人等著購買標準件,柜臺桌子上放著劉宇鵬的飯盒,鄧玉嬌那邊在快速的給客戶找零件,整個店就兩個人在忙活,那邊劉宇鵬幫助客戶把東西搬上車。
“小工都回家過年了,還沒回來。我們這邊回家過年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咱們家自己的事情得自己忙活,批發順便零售的活很累,一般人干不來。晚上別著急走,家里剛買的牦牛肉,我爸媽也過來了,等下他們來換我們。”
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珠,劉宇鵬滿臉都是笑容。
菜館的生意劉宇鵬和鄧玉嬌商量后兌給了小姨子一家,自己和鄧玉嬌全力經營五金店。
說話的時候劉宇鵬順手把一根鍵條遞給牧民,和藏民那邊說了幾句拜年的藏語,這才帶著季東來到后面住的地方。
屋子不大,被布置的很溫馨,看得出鄧玉嬌對這個家很在乎。
“不是說好了讓劉叔叔和嬸子在家里那邊好好靜養么?怎么又回來了,你心真大啊!”
聽到老劉夫婦又回來了,季東來對劉宇鵬一陣白眼,對方那邊邊一陣訕笑。
“我穩定了,不玩那個擺件了,那條路我交給我一個兄弟了,他去玩了。現在我才知道標準件利潤這么高,尤其這里。”
“原來我還真沒看得上,我以前不是給那邊工地打過工么?這次干了五金店,我給那邊老總要了電話,他那邊維修的地方非常多,需要什么一個電話我就騎摩托車送過去。加上油費價格非常可觀。”
“我爸開車是一把好手,問題不大。搬搬抬抬的都是我!這顆螺栓在內地那邊我們賣三毛錢,在這里能夠賣到一塊錢,高了七毛你知道么?有這么大的利潤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條線都拿下來。”
“老爺子聽到這么大的利潤還坐得住就不是他們那代人了,再說這地方的人很淳樸,一旦在我們這里買東西習慣了就會常來。”
“我們雇傭的四川的幾個娃子很能吃苦,牧民那邊需要什么東西,讓他他們去送,有些地方摩托車上不去,他們就背上去。價格也更貴,咱們趁著年輕多賺點錢,這兩次老人病了都沒少花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