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四章 為什么五族共和
看到左娜還是疑惑蒙古的紛爭,溥儀說:“你們愿意談,隨意吧,我聽著。既然涉及到蒙古,婉容皇后更清楚。”
張愷蔭是研究過西部的,這是他的強項。他展開共和大學里的世界地圖:“我們把北亞洲都展開,就會看到在長城以北差不多所有區域,是在葛爾丹手里。那是在康熙皇帝30年前,是我們大清國的三藩叛亂時期。這時候我們大清的西邊北邊都是準格爾國。但我們漢人的歷史書,把長城外都看成蠻夷之地。所以漢族學子儒生,越學習歷史,越是封閉和呆板。其實長城外始終都有漢人。”
見溥儀、婉容都沒有什么不滿,張愷蔭繼續解釋:“我之所以這么說,就是因為那個時期北部亞洲就是三個演義,而我們漢人歷史寫的很簡單,就是蠻夷內爭,俄國寇邊,所以我們的視野被人為地封閉了。其實,這個三國,與我們的三國差不多。就是三個強國之間的較量。從地域看,葛爾丹夾在清、俄之間。”
張愷蔭繼續分析:“三國之間,我們先看清國。康熙帝內有南方的三藩作亂,外有與俄國的雅克薩之戰。沒有機會應付葛爾丹的準格爾汗國,希望他能夠守規矩。恰好這個時候,就發生了葛爾丹與大清北藩喀爾喀蒙古的爭端。”
張愷蔭的聲音繼續:“這是康熙20幾年的事情,1688年左右。俄羅斯要東擴,大清要統一中原,蒙古要建設蒙、藏大一統的喇嘛佛教領地。所以三家互相折沖較量。這次戰爭有現代戰爭的意義,有宗教正統的爭執的戰爭,有內蒙統一內部戰爭,還有俄國要擴大殖民地的戰爭的意味,不僅僅是游牧民族的地盤戰爭那么簡單。”
張愷蔭說完這段,坐下。不再繼續下去了,看看大家的反應。
溥儀等人不置可否,都看向強霖。
強霖分析說:“愷蔭可能還要說,葛爾丹利用沙俄,聯合外國,挑戰大清。康熙大帝也利用尼布楚誘惑住沙俄。沙俄始終不動,所以葛爾丹戰敗。”
張愷蔭點頭,大家都看向強霖,其實張愷蔭說的很清楚了。
強霖搖搖頭說:“我認為這場戰爭,康熙帝是猶豫的,否則不會被打到赤峰地區。就快到北京了,大清自己會不集結兵力么?”
溥儀問道:“你認為康熙帝在考慮什么呢?”
強霖說:“共和啊!就是左娜問的,他們蒙族怎么就沒有共和呢?康熙帝一直在促使他們共和,就是要求他們盡快會盟。”
溥儀說:“蒙古和滿族的共和形式,就是會盟。也就是契約,或者說是盟約。因為有大汗的威權,盟約很有約束力。”
強霖說:“是的。無論是童年的游戲,還是王爺們的盟約,共和的重要條件是權威的存在。權威的動搖,是蒙古無法共和的原因。”
強霖繼續解惑:“喀爾喀外蒙,當時是三大獨立部落,只是給大清上貢品的臣服關系。康熙沒有權限處罰他們之間的紛爭。這與漠南蒙古不一樣,漠南蒙古他們早就附屬努爾哈赤,奉他為蒙古大汗。康熙幾次要求西藏五世大喇嘛活佛,約束葛爾丹的厄魯特西蒙古,約束喀爾喀蒙古三部落之一的土謝圖汗部落。這個土謝圖汗不顧盟約,接受了來自三部落之一的另一部落札薩克圖汗的人員和牛羊不還。札薩克圖汗怎么辦?他明顯是打不過的土謝圖汗的。”
這個能怎么辦?左娜和張愷蔭、比爾和袁三也無解。這喀爾喀三個部落誰都不服誰,札薩克圖汗的部落除了投降,只有聯合外援了。
婉容說:“肯定是找權威人說理去。這就是大汗的作用。沒有大汗,就沒有說理的地方了。沒有辦法共和的。”
強霖說:“是的。三家都是獨立地給康熙朝進貢,“白駝一,白馬八,謂之九白之貢”,所以札薩克圖汗投訴給康熙帝。康熙帝敦促土謝圖汗,迅速會盟,并派出大型使者團跟隨西藏大喇嘛的使者,深入各汗國了解情況,敦促和解。”
強霖繼續:“會盟了,但除了引起喇嘛教宗地位的糾紛,土謝圖汗還是沒有信守盟約,只退還部分財產人員,算給康熙帝一個面子。他還要求康熙帝給他支持,平了札薩克圖汗國,免得他們投靠外人。被康熙帝申斥。”
溥儀是研究過康熙朝的歷史的,他接過話來:“這樣,康熙帝就很難辦。很多人說康熙帝忙于與俄羅斯的雅克薩戰爭,忙于三藩戰爭。但是這三個汗國的紛爭,只要幾千騎兵就可以解決了。當時內札薩克漠南蒙古有49旗藩,完全可以滅了惹事的土謝圖汗國。但是,康熙帝不是喀爾喀蒙古的正式大汗,人家給你貢品是尊敬你,但你插手內務就過分了。”
強霖說:“這樣戰爭威脅就擺在札薩克圖汗面前,他又向西藏五世大喇嘛,準格爾汗,俄羅斯求援。只有準格爾汗與他結盟。葛爾丹派出自己的部族與札薩克圖汗一起游牧在阿爾泰東部的札薩克圖牧場,防備土謝圖汗的突襲。但是防備沒有成功,土謝圖汗襲擊了札薩克圖汗游牧基地,殺死了札薩克圖汗,還有一些終于札薩克圖汗的貴族,搶奪了該汗國牛羊人口。更為重要的是,把為探明情況而趕來的葛爾丹弟弟給殺了。”
溥儀續上說:“葛爾丹出兵,把剩下兩汗國追到察哈爾,葛爾丹占據喀爾喀蒙古地盤,越過察哈爾,并追到了赤峰附近。要追究土謝圖汗的責任。”
溥儀這時候轉頭對張愷蔭說:“這就是你說的,葛爾丹汗國占據了長城以外的北地。這個時候,從天山南北,到哈薩克草原盡處,都是準格爾汗國。但他一直不是蒙古大汗。你知道為什么嗎?”
張愷蔭搖頭,婉容微笑道:“你們漢人只是研究謀略,不注意人的內心。其實就是因為葛爾丹汗是衛拉特蒙古人,不是黃金家族蒙古人,而衛拉特蒙古僅僅是黃金家族的聯姻世族,不是皇族。所以這是葛爾丹不被承認,也很惱火的一件事。”
強霖大概解釋了一下。衛拉特蒙古人,也叫厄魯特蒙古。明代叫瓦剌蒙古,或者西蒙古。當初東部蒙古,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達延汗興旺時期,衛拉特蒙古部從喀爾喀蒙古高原躲到西北地區,勢力一度擴張至伊犁河流域一帶。衛拉特蒙古分為四大部落:杜爾伯特部落,綽羅斯氏;準噶爾部落,也是綽羅斯氏;和碩特部落,這是成吉思汗子孫率領的,成為當時青藏統治者;土爾扈特部落,又叫克列特氏,他們家族充任過成吉思汗的護衛。還有輝特小部落,附屬于杜爾伯特部,跟著游牧。
17世紀初,準噶爾部(綽羅斯氏)強勢控制天山南北,土爾扈特部躲避西遷到伏爾加河沿岸,和碩特部又在固始汗率領下遷到青海。準噶爾部在1759年為清軍所滅后,土爾扈特部遷回,東歸新疆。
婉容知道后來的故事,她接著說:“西藏五世喇嘛早就去世了,一直是管事喇嘛在假傳命令。康熙帝打了兩次戰役,奪回了喀爾喀蒙古,然后外札薩克喀爾喀蒙古三部落,內扎薩克48藩王,本來49個。罷免了一個投靠葛爾丹的,大家聚會多倫諾爾,責罪土謝圖汗,撫恤札薩克圖汗之弟弟新札薩克圖汗。喀爾喀蒙古也承認清朝皇帝權威,分旗設佐。”
強霖補充說:“衛拉特蒙古四部落,在1640年定有《蒙古-衛拉特法典》。至于葛爾丹的還俗即位,出征喀爾喀蒙古,讓衛拉特其他各部落,四散而避禍。這個原因還是要深究,但顯然因為沒有共同的大汗,而西藏五世大喇嘛的管事也沒有起到好作用。這個時期也是大明末年,清朝入關時期。真正亂世。”
約瑟沈的歷史一知半解,但邏輯能力一流。他問:“其實這里的故事,除了奪回喀爾喀蒙古高原,還有康熙平青藏高原,和新疆,以至于形成了蒙、藏、新疆,宗教和地域隔離的現狀。你沒有講后續,好像你要說:康熙不是武力第一的人,而是在創造一種制度,共和制度的意思?”
溥儀說:“令庸看得是對的。我在皇家的學習資料里面,得到的教育就是這個康熙帝文治也是第一。后續平青藏高原,用兵新疆,都是這個思路。”
強霖指著張愷蔭的北亞地圖說:“我要打通西北線的交通,必須打通科布多這個“大草原”線路。就在近期要行動。所以愷蔭兄要琢磨這些事情。五族共和,為什么是五族?”
張愷蔭一驚,站了起來,這要發動北面近百年來的邊境大戰。他沒有琢磨就指點地圖四個區域,說:“因為這五族是有地盤的,滿蒙藏回,各具一角。”
強霖讓他坐下,說:“所以,真心研究事務邏輯,才能真正體會共和。我覺得知悉邊疆的民國晚清大臣,就有湖北黃陂歷史學者陳毅陳士可,還有現在的新疆都督楊增新楊鼎臣,來是云南蒙自的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