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進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爲上次戰鬥中陣亡的戰士們造陵墓厚葬。
九原城外,一大片的荒地上,定北軍所有的人都穿上了自己的黑色甲冑,齊齊的戰立著,最前面的李冰正在慷慨激揚:“你們是驕傲的大隋軍人,這次長眠在這裡的兄弟們,他們無愧於我大隋男兒的稱號,他們是合格的軍人,他們是爲了我們大隋,爲了百姓的安居樂業才戰死沙場,他們對得起自己身上揹負著朝廷、揹負著的百姓的殷切希望,他們是真的勇士,在與突厥一戰中,他們奮勇殺敵,沒有一個人後退,沒有一個人爲我們定北軍的戰旗上抹黑,把自己年輕的生命獻給了百姓的保衛工作,朝廷不會忘記他們,我不會忘記他們,百姓也不會忘記他們,他們是我們的戰友,我們的兄弟,我們的親人,我們定北軍是一直新軍,但是我們這支新軍頂住了戰火的考驗,一戰消滅了三千突厥兵,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突厥兵也並非是不可戰勝的,他們一樣是人,被刀砍了,被槍刺了,被箭射了他們一樣會死,所以突厥並不可怕,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在心裡記住這些爲了大隋,爲了百姓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兄弟們不在九泉之下蒙羞,我們要更加努力的訓練,驅逐韃擄,保我家園,精忠報國!”
“下葬,敬禮默哀!”作爲此次葬禮的主持的蘇定芳沉聲說道。
“啪齊刷刷的脫帽的聲音,李冰也摘下了自己的銀翅帥字盤龍盔,恭敬地朝著正在填土的幾句棺木敬禮。每個棺木上還蓋著一面寫著一個血紅色大大的李字的黑色定北軍戰旗。這個時侯,場上一片安靜肅穆,只能聽見填土時的沙沙聲。外面,很多的百姓都自發的前來爲戰死地士兵們送行。百姓們看著齊刷刷的敬禮的士兵們,在他們的後面默默的站著,心裡哀悼著那些長眠於此的士兵。
快要填滿地時候,十個士兵擡過一面巨大地石碑,立在上面,用土埋緊,正面寫著幾個大大地字“大隋愛國將士永垂不朽”。正是李冰的筆跡,來到九原城後連夜找城中地石匠趕製的,石碑的背面,上書:“大隋仁壽十三年六月,大隋定北軍戰突厥鐵勒部於榆林郡西山谷,大敗突厥三千餘人。乃我朝史大勝。定北軍亡九百餘人。天佑我朝,上乘天命。下應皇運,長眠於此,永保太平。大隋敕封定北侯李諱冰題於大隋仁壽十三年六月二十一”哪些字的下面,就是那些陣亡將士的名諱。
等石碑埋完,高高的樹立在九原城外,定北軍的將士們才禮畢,帶上了各自地頭盔。這個時候。李冰開始對上場戰鬥進行了總結,表彰了在上次戰鬥中表現突出地人。其中徐世績因爲表現英勇,奮勇殺敵,殺死突厥兵的數量較多,是這一次升遷最快地,被李冰提拔爲校尉,定北軍是不屬於朝廷管轄的,受朝廷管轄的只是自己而已,定北軍性質屬於侯爺的親軍,軍中的升遷、軍職問題都是由說了算的,也就是說軍中人的職位只是個虛名,只能代表他在定北軍中的地位,雖然享受朝廷撥給的糧餉俸祿,但是在朝中沒有實權,就像是李冰雖然是這支隊伍的元帥,最高指揮者,但是在朝廷編制裡面,他也不過是個從三品的雲麾將軍而已。爲了區別士兵中的等級,借鑑了現代的軍銜制度,李冰制定了一部分象徵等級的肩章項章之類的,將軍五級,校尉六級,當李冰把一套象徵著五級校尉的章親自發給徐世績的時候,李冰看見這個青年興奮的哭了出來,這是他靠自己的努力換來的,下面的士兵們也是一臉羨慕的看著他。提拔了英勇的士兵以後,由於全書消滅了突厥兵,他們搶來的那些錢糧也就被定北軍收繳了,李冰又對這次收繳來的戰利品進行了分配,其中的六成被李冰在基本上每個士兵都能領到的基礎上按照戰功爲主賞賜了下去,然後剩餘的四成留三成衝公,用於購買糧草之類,其餘的一成被李冰分給了城中的一些貧困人家。
賞賜完畢後,由秦用帶著隊伍回到軍營,這個時候,在遠處默默看著的百姓們才各自帶著祭品,來到輩前,焚香,拜祭陣亡將士的在天之靈。李冰看著這些誠心祭拜的百姓們,心中百感交集,幸虧自己穿越到的,是李淵這個貴族之家,要是穿越到一個普通的民衆家裡的話,別說是領著兵沙場上建功立業,指點江山了,就是溫飽問題都不知道能不能解決,說不定現在還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呢,這個時代的百姓們的性命真是廉價啊,有句話叫做視人命如草芥,這個年代的百姓性命不值錢,死上一個兩個的,根本就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廉價的性命導致了百姓們廉價的需要,你只需要保護好他,讓他們吃飽飯,他們就會安分守己,甚至對你感恩戴德,人心,對於這個時代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們也許很難,但是對於李冰這個來自後世的人來說很簡單,雖然他不會刻意的去抵制階級的存在,但是他可以做到的是,讓百姓們有飯吃,有衣穿,老百姓只要有了一條活路,只要沒有野心,誰還會造反?唐代的李世民不就是深諳此道嗎?他說出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話,實際上,唐太宗時期,徭役賦稅等還是很沉重的。雖然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負擔,但是那是相對於前朝而言的,總的來說還是很沉重的。
現在的天下畢竟還是大隋朝的天下,而且楊堅也是個雄才大略的君主,關於賦稅方面他也沒有辦法干預,他只能過問,但是卻不能去改變,也就是說雖然他這個侯爺在五原郡享有一定的實權,但是郡守之類的這些地方官吏並不是完全都聽他的,五原郡還不知他一個人的天下。
帶著蘇定芳等人到了城中,今天五原郡守宴請李冰及幾位將領,是爲了和李冰以及他手底下的這些個將領打好關係,畢竟李冰來了之後,名義上他還是五原郡的最高長官,但是實際上很大的程度上他都得看李冰的眼色行事,況且李冰還節制五原郡的兵馬,也就是說李冰現在是五原郡的最高軍事長官,所有軍事上的事他都無權過問,所謂槍桿子裡出政權,李冰享有軍事大權,那郡守怎麼敢放肆,只能小心翼翼的巴結著李冰。
李冰身邊的心腹們幾乎全都是些武官,打仗還行,讓他們去治理地方那可就差強人意了,也就是李道宗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可是他年紀太小,不足以服衆,他現在急需一批能夠插進五原郡的地方行政中的文官,有些事他這個侯爺沒有辦法直接插手,就需要地方行政上也有自己的人??墒沁@樣的人上哪去找呢,軍中的房玄齡和杜如晦可以,但是李冰還捨不得放他們走,還想把他們留在自己身邊多留些日子好好磨練一下,所以沒有辦法,他只好讓定北軍的士兵們來毛遂自薦一下,定北軍中很多人都是士子投筆從戎的,當然房杜二人他是不會放走的,就從那些自薦上來的人中挑選了幾個機靈點的塞進了五原郡的地方行政裡面,定北軍中出去的人的忠誠李冰還是相信的。雖然明知李冰這麼做的用意是什麼,但是郡守哪裡敢拒絕,只好應承下來。沒辦法,誰讓人家槍桿子硬,而且別說是他手底下的一萬定北軍,就是那朝中的靠山王也唐國公也不是他一個郡守能惹得起的。
安插下的那幾個文官現在的職位都不高,那些高的職位總是要留給人家五原本土的派系的嘛,要慢慢的蠶食才行,不是一天兩天完成的事,李冰也把這些事暫時放下不管。安心的抓起現在五原的軍隊建設來。
五原郡的地方兵力不過八千人,大部分都是步兵,只有不到六百人的騎兵,裁掉裡面年齡大的、殘廢的、沒有戰鬥力的三千人,把剩下的五千人一股腦的打散後併入了自己的定北軍中訓練,原來五原的地方兵當中有不少是當地的地痞流氓混混,進了定北軍之後,還想搞以前的那老一套,拉幫結夥,無視軍紀,結果被定北軍中的長官打軍棍打得半個月下不了牀,有幾十個老兵痞還想起鬨聚衆鬧事譁變,結果他們剛一拿起刀來,就發現自己身邊無數把槍已經指著自己,其中還夾雜著很多連弩,當他們絕望的放下兵器投降了之後,領頭鬧事的就被喀嚓了,那些跟著鬧事的都被打了三十鞭子後在樹上吊了兩天,殺雞儆猴以後,李冰深諳打一巴掌給個甜棗的道理,當衆獎勵了那幾個表現很好,訓練刻苦的士兵,這樣一來,新來的都老實了,也有了努力的目標,也漸漸的融入了定北軍這個集體當中。
另外那邊,李冰也招募了很多鐵匠和工匠,加緊裝備的製造,儘快的把新入的那些士兵們裝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