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一片肅然之際,扶搖報館之人,在羅貫中的帶領下,配合各地的差役開始對被抓之人的罪行進行宣講。
巨富之家,尤其是如今這個時代,哪有什么清白可言?
真要是遵紀守法的,自然早就老老實實的去稅務局交錢去了。
時至今日,還冥頑不靈,死扛到底的,要么是看不清局勢,要么便是貪婪至死。
而他們的所作所為,或許不是所有的百姓都知道,但自然也有人清楚,甚至一些人本就是其中的受害者。
終于,在聽到某些罪行的時候。
有人站了出來,滿臉淚水。
“沒錯,就是他,當年強行侵占了我家的良田,我上告官府,反而被打了二十板子,如今當真是蒼天有眼啊。”
隨后,越來越多的人站了出來。
倒是幾乎成了一次批斗大會,或者說訴苦大會。
一傳十,十傳百,整個京都都陷入了一種莫名的悲傷之中。
當然,其中也有著些許的快意。
畢竟,曾經欺壓他們百姓之人,如今總算是要受到應有的懲罰了。
不知從何處開始,有人猛然跪地,沖著皇城的方向高呼。
“陛下圣明!”
“陛下萬歲!”
陸陸續續的,無數呼喊聲此起彼伏,連成了一片。
皇宮之中,李承干忽然察覺到自身成就點大增,而很快,他就知道了究竟發生了什么。
這些百姓還真是淳樸的可愛啊。
他輕輕感慨了一聲,目光越發的冰冷。
他做的可遠遠還不夠。
那些選擇妥協,繳納了稅賦的,犯下的罪行可也是觸目驚心。
一切,遷都之后,自然還有清算之時。
而且,他很清楚,稅務之事可還遠遠未曾結束。
先不說,如今涉及的范圍只在京都和南京,他們能夠查到的,只怕也絕非那些人真正的財富。
畢竟,如果他們將銀子埋在土里,可不是輕易能夠查出來的。
不過遷都在即,遷都人選已經基本確定。
這些人非富即貴,哪怕繳納了海量的賦稅,手下仍舊擁有著大量的田地。
這些土地關乎他之后的大計,國策,他不可能讓這些人繼續掌握如此龐大的土地。
張居正,呂不韋等人都是經天緯地之才,如今稅務局和物價監督管理局基本已經進入正軌,留上一人坐鎮即可。
他謀劃了數日的土地規劃管理局也該投入使用了。
其實這也是一時之策。
如今,他需要給百姓一份安身立命的根本,土地自然是重中之重。
可未來,一旦慶國從農耕社會進入到工業社會。
生產資料發生變化,百姓便也不需要依靠著區區數十畝,甚至數畝土地過活了。
而他擁有著諸天星辰海,可以用成就點兌換無數超出如今時代的知識。
社會變化所需要的時間,其實并不會太久。
在他一統天下之后,他自然可以憑借著治理天下所獲得的海量成就點兌換無數超出這個時代的技術。
在推動時代發展的同時,獲得更加龐大的成就點。
事實上,在慶帝傳位于他之后,他便漸漸意識到,所謂的成就點,其實就是這方世界某種不可言說的力量對他進行的回饋。
他對這個世界的改變越大,所收獲的回饋便也越大。
而諸天星辰海,則是他依仗這些回饋之力撬動其他世界的一處基石。
……
這一日過后,京都之中的百姓對于李承干這位新君越發的敬畏和拜服。
李承干的威望也愈發的深入人心。
便在這個時候,土地規劃管理局橫空出世。
一部土地法,瞬間再次掀起了軒然大波。
無數條例和細則在朝廷吏員的宣講下在京都各處公開。
然而百姓記住的,只有區區幾個字。
分地,人手三十畝。
名下并無土地之人,只需要年滿十八,不論男女,都可以獲得朝廷分配的三十畝良田。
當然,視田畝的質量和地點,分配的土地數量也會有所變化,可能多可能少,但基本都在三十畝左右。
并且,朝廷會專門有專人,提供農具耕牛等相關的幫助。
另外,便是這些土地都歸屬于朝廷。
所有人都只擁有耕種權,沒有買賣權。
另外,名下擁有土地的,可以將土地主動以市價販賣給土地規劃管理局,從而獲得分配土地的權限。
雖然要賣出土地這一點,令不少人心頭打鼓。
但許多人名下也就只是區區幾畝土地,如果能換來三十畝良田,豈不是大賺特賺?
這點帳,還是很容易算清的。
真正氣的渾身發抖的,反而是之前那些繳納了巨額賦稅的貴人們。
因為在土地法中明確規定,擁有田畝超過三十畝的私田,每年需要上繳除了必要支出外的九成產出。
而這個必要支出也規定的很死,人力,種子,耕具等物件。
簡單說,就是去除成本之后,總收益的九成。
這基本上就等于白給朝廷打工了。
放誰身上都幾乎不可能愿意。
可不愿意他們又能如何?
說白了,這土地法,就是毫不掩飾的針對這些大地主。
他們唯一的出路只有一條,賣地。
但這才是最令人恨的牙癢癢的地方。
許多人名下萬畝良田,按照市價,可以賣不少銀兩。
但卻需要繳納海量的賦稅。
說白了,就是土地規劃管理局和稅務局左手倒右手。
幾乎算是赤裸裸的明刀子割肉,那些地主貴人們哪里受過這樣委屈。
有人一把年紀了,在屋里嚎啕大哭,然后還是不得不帶著一大沓子地契,主動送上門。
然而百姓們大多皆是興高采烈。
三十畝良田,勤勤懇懇耕種下來,一年少說收成五十石上下,十稅一的情況下,到手四十五石。
留下必要的口糧,就是幾十兩銀子的收入,溫飽完全是綽綽有余,比起曾經幾畝地,摳摳搜搜的日子簡直是天差地別,如此怎么會不高興?
只能說,人與人的悲歡并不相通。
一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期間死了不少人,可如今的京都卻是一派欣欣向榮之象,再不復往日的沉悶。
最重要的是,這一個月,通過接連不斷的宣講,法治二字已經深入人心。
而遷都一事已經真正進入了正軌。
除了必要的留守人員之外,已經盡數做好了離開京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