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鳧綠水,
紅掌撥清波。
先祖駱賓王的這首《詠鵝》,早就被選編到小學語文教材裡了。我想,在中國,凡是讀書人,大概沒有有不知道它的作者駱賓王了。今天,社會上流行學前教育,這首詩不僅被編入到諸多的兒童讀物裡,很多兒童玩具上也印製上了這首詩。今天,我想不光是讀書人,就算是文化不高的工人、農民,爲了他們兒孫的智力開發,也要常常詠念這篇曠世佳作,可以說,不知道駱賓王的人,實在是不多了。駱賓王詩作很多,其中收錄於唐詩三百首的就有兩首,一首是這首《詠鵝》,還有一首是《易水送別》:“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千百年來,人們只知道盡情地欣賞著詩人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句,卻很少有人關心詩人的生平和結局。即使有些史料介紹了駱賓王的情況,也往往是顯得淒涼、悲苦。既不翔實可靠,也缺乏應有的客觀態度。例如,我上大學時的語文教材裡,就是這樣介紹詩人生平的:
駱賓王(約640-約684)婺州義烏(浙江省義烏縣)人。好讀書,有志節,七歲能文,被譽爲神童。官至長安主薄,後下獄,貶爲臨海(浙江)縣丞。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討伐武后,駱賓王撰《討武曌檄》,徐兵敗,賓王下落不明,不知所終。
駱賓王爲“初唐四傑”之一,與王勃等以詩文齊名。在語言上、技巧上有一定成就,對改革初唐外表華麗而內容貧乏的詩風起過一定作用。他擅長歌行本。清人陳熙晉曾編著《駱臨海集箋註》。
一本大學語文教材,對著名詩人做這樣的介紹,真是有些令人失望。且不說這些內容是否屬實,但其文字的感**彩,就讓人難以接受。譬如對於詩人的下獄,只寫了三個字“後下獄”,至於爲什麼下獄,卻沒有說明。其實,駱賓王下獄,不是他本人犯了什麼罪,而是他在侍御史任上時,屢次上書議論天下大事,觸怒了武則天,被誣在長安任主薄時犯有貪污罪,拘捕入獄。爲此,駱賓王冤抑難伸,寫了一首詩《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哪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爲表予心?”而介紹者不講明具體原因,含混不清寫了個“後下獄”,完全是一副冷冰冰的樣子,看似客觀,實則冷漠。若不是我這駱氏後人撰文說明,恐怕將來的子孫後代都以爲駱賓王真的犯了什麼罪而下了大獄呢!還有,最後那句“下落不明,不知所終”,更是胡說八道,信口雌黃。作爲他的後人,我可以光明正大在在這兒聲明,駱賓王雖然在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時失敗了,但是在迎接廬陵王回朝中立了大功,因爲他老人家久居官場,厭惡仕途了,在中宗皇帝封賞時拒絕做官,就回鄉安渡晚年,含怡弄孫了。怎麼會是“下落不明,不知所終”呢!
這麼重要的一位大詩人,其晚景和結局讓這些史學家寫得這樣悲慘,實在是一大憾事。然而,大概是官場黑暗,朝政**,被誣陷打擊下獄後的祖先們心有餘悸吧!對於史學上介紹,祖先們也就採取了沉默的態度。今天,若不是就業無門,情勢所逼,我也不會違背祖訓,將先祖這段歷史書寫出來,公佈於衆。
對不起,各位列祖列宗,不孝子孫駱文才在這兒向你們謝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