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雖如此,孤也知道揚兒是一個極其負責的人,他登上衛侯之位可謂少年英才,縱觀天下諸侯,即便是姬仇年輕時候,也難以與其相比,只是...”
呂購雖器重衛揚,可同時也另有一番擔憂,“他雖然年輕有爲,可現在天下諸侯中,實力最甚者爲晉侯姬仇,更不用說攻下攜地城的這份大功勞還被他給佔了去,若是在此之前,孤尚且有與其一戰的實力,但在此之後,他只怕是更難對付了。”
“君父,我等做不到的,不代表衛揚他做不到。”呂祿甫笑著說道,“您這樣想未免也太看不起他了。”
砰!
平時呂購呂祿甫兩人雖爲父子,爲君臣,但更像朋友一般,但現在呂購只覺得,呂祿甫說出這番話來未免也太不負責了些:“倘若衛揚他真有本事,何至於讓衛國落得這般田地,破敗不堪,連區區一個晉世子都看不住,惹來天下人非議。”
楚君熊儀當著天下卿士面說的一番話,呂購雖不想放在心裡,可他卻不得不聽在心裡:“孤是很想相信衛揚,可他現在的實力,讓孤怎麼放心地把若兮託付給他。”
呂祿甫見狀,緩緩站起身,拱手一揖,言道:“平時兒臣未曾求過君父什麼,但此次事關小妹幸福,兒臣懇請君父,不要阻止他們,否則,就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只會引來天下人的非議,衛揚畢竟是贏得招婿之試迎娶小妹的,豈能因爲天下之勢的變化而...”
“不用多言,孤清楚,今天侯府設宴,你務必要請衛侯父子到場。”呂購吩咐道。
“是,兒臣遵命。”呂祿甫再一拂手,言道。
...
熱鬧的齊侯府,卻增添了幾分寂寥,彷彿在預示著明天將要發生的事。
雖然不易察覺,可身爲齊侯的呂購雖然熱情地招待著來客,可眼神中閃過的一絲落寞被衛揚給捕捉住了。
來齊侯府之前,得臣就顧自己悄悄地跑到衛府,將這些事悉數告知衛揚。
未等衛和提醒,衛揚便站起身,端著酒杯,走向齊侯,言道:“君父,兒臣敬您一杯。”
呂購倒是沒反應過來,臉上的喜悅卻是藏不住的,忙端起酒杯回敬。
“君父,兒臣特別要感謝您,把這麼好的女兒託付給我,能娶到若兮實在是三生有幸,在這裡,我一定要敬您一杯。”
衆人望著這一幕,紛紛讚許地點點頭,本想對明天之事再多說些的呂購,話到嘴邊卻也被他給嚥了回去。
“君父,兒臣有一事,在今天這個場合提及,不知當講不當講。”衛揚搶先說道。
“都是一家人,有話但說無妨。”正好,若他提及明天回衛國之事,他恰好也能針對此事來提出自己的反對。
“君父,晉世子姬還從大牢逃離,是我之過也,天下悠悠,衆人皆看著此事,可到現在爲止,夷風先生與元蒙先生仍未抓回晉世子,若繼續拖下去,恐怕...”
話未說完,呂購便擺擺手,言道:“今天是家宴,家宴之時莫要談及朝政之事,豈不是壞了...”
呂購本意是想把這話題延緩到第二天,家宴應該是開心之時,而非談及傷心之事。
衛揚自然清楚呂購心中所想,可同時他也明白,若此時不把事情告訴呂購的話,明天在大殿之時恐會產生變數。
一念之差便可決定衛揚去留與否,正因爲此,衛揚才必須冒著被呂購責罵的風險說出自己內心想說之話。
非但是呂購阻止他,就連自己的君父衛和也一併阻止他,見他想繼續說下去,便厲聲言道:“揚兒,今天是親家設宴招待你,你可不能讓親家不滿意。”
“是,兒臣遵命。”見君父都這麼說了,看來只得另尋時機再說了。
“爹爹,既然不讓夫君說,那我總可以說了吧。”
衛和沒反應過來,他有些疑惑地問道:“公主殿下,您這聲爹爹,喊錯了吧。”
莊姜是面向衛和的,本該以叔父相稱,可誰曾想到她竟然以爹爹相稱:“爹爹,我已與揚兒結成夫妻,喊您一聲爹爹不是很正常麼。”
“是,是,是。”衛和連連應道,他忙站起身,端著酒杯,敬道:“齊侯真是培養了一個好女兒,吾有這麼一個好兒媳,真是衛國之幸也。”
“爹爹,不知孩兒可否講。”
“請講,請講。”衛和忙說道。
“父親。”說著,莊姜面向呂購,言道:“您不是已經答應女兒,明天要讓女兒與夫君一同回到衛國麼。”
此話一說出來,呂購便只覺得自己與女兒莊姜產生些許隔閡,莊姜繼續道:“夫君現在可不是以前的廢柴世子了,或許,在爹爹眼裡,他還與一年前一樣,可現在,您既然已經把衛侯之位交給他,一切都得由他來做主才行。”
說著,衛和低下頭,他很清楚,莊姜說的很對,他把衛侯之位讓給衛揚,本意便是如此,可剛剛阻止衛揚繼續說,倒是與初衷背道而馳了。
“若兮,別鬧,講話也得看看場合,在家宴上說這些話不大合適。”
“父親,這合適,既然我們都是家人,又有什麼不能在家宴上說的呢。”
在寶貝女兒面前,呂購從來都說不過她,只得放下筷子,故作鎮定地問道:“那你倒是說說,爲什麼明天就非得離開齊國不可,這可是你家,爹想讓你在家多待一會不行嗎?”
“父親,可衛國也是我家,衛揚是女兒的夫君!”莊姜這般護著衛揚,還真讓他頗感意外,“此次衛國有難,女兒怎能不隨夫君一同回去。”
此話說的呂購無法反駁,他只是顫巍巍地拾起筷子,夾起飯菜往碗裡放,可莊姜看得出來,他心中對其離開有萬般不捨,已盡顯臉上。
“君父,兒臣請命,小妹已經長大了,也該讓她自己做決定了,既然她想隨衛揚一同回去,那就讓她回去吧。”呂祿甫見狀,便也替莊姜說話道。
得臣與夷仲年二人一併站起,拱手作揖,道:“臣等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