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一百零一章 武昌城解嚴 崇撫臺用計

導讀:“今若爲專保省會之計,不過數千兵勇,即可堅守無虞。若爲保衛全楚之計,必須多備炮船,乃能堵剿兼施。”

“現在兩湖地方無一舟可爲戰艦,無一卒習於水師。今若帶勇但赴鄂省,則鄂省已無賊矣。若馳赴下游,則賊以水去,我以陸追,曾不能與之相遇,又何能痛加攻剿哉?再四思維,總以辦船爲第一先務。”

一篇摺子,透出湘軍統帥的深謀遠慮。

太平軍奔赴下游,吳文鎔知其使詐,並不上當。

賴漢英心急如焚,氣得鼻口躥血,卻又無可奈何。

恰在這時,清皇帝咸豐伸出援手,幫了太平軍一個大忙。

(正文)飯後,略歇了歇,曾國藩安排禇汝航、彭玉麟等人,與張敬修辦理接炮事宜,各營營官也都返回各自的大營。塔齊布因永州鎮總兵樊燮抵任,依禮要去晉謁,也沒敢在衡州耽擱。營官們走後不久,他與曾國藩又談了一下訓練的事,亦率自己的親兵,飛馬離去。營官們離去不一刻,曾國藩又接巡撫衙門轉抄的聖諭一道:“照湖南巡撫駱秉章所請,著賞王錱五品頂戴以同知候選。”

曾國藩一愣,不知駱秉章爲何要繞開自己,而單獨密保王錱。

把轉抄的聖諭派人送給羅澤南,又把水、陸各營安排停當,曾國藩便把自己關進簽押房裡,動手給朝廷擬折稿。

曾國藩擬折稿前,有喝茶、靜思的習慣。每當這時,親兵守在門外,沒有大事或特殊事情,一般是見不到他的。墨要由隨侍的人提前研好擺上,紙筆也都鋪好待用。茶則一碗接一碗地喝個不了。

曾國藩先把近期的聖諭都翻撿出來,以備引用。

把聖諭逐一閱讀一遍,曾國藩又讓親兵沏了碗新茶,這才提起筆來,兩眼望著桌上的紙,沉吟了一下,把袖口往上一提,埋頭便寫起來。摺子的題目是:暫緩赴鄂並請籌備戰船折。

摺子這樣寫道:“奏爲武昌現已解嚴,微臣暫緩赴鄂,並請籌備戰船,合力堵剿,恭摺奏聞,仰祈聖鑑事。臣前奉派兵救援湖北之旨,即經函商撫臣,派令候補知府張丞實、候選同知王錱管帶湘勇三千前赴湖北,尚未起程,又奉兩次諭旨,令臣親帶練勇前往。臣理應遵旨即日起程。惟連日接準撫臣來函,及各處探報,均稱賊船於十月初五以後,陸續開赴下游。近已全數下竄,漢陽府縣業經收復,江面肅清,武昌解嚴等語。據此則援鄂之師自可稍緩。因思該匪以舟楫爲巢穴,以擄掠爲生涯,千舸百艘,遊弋往來,長江千里,任其橫行,我兵無敢過而問者。前在江西、近在湖北,凡傍水之區,城池莫不殘毀;口岸莫不蹂躪,大小船隻莫不擄掠,皆由舟師未備,無可如何。兵勇但保省城,亦無暇兼顧水次。該匪飽掠而去,總未大受懲創。今若爲專保省會之計,不過數千兵勇,即可堅守無虞。若爲保衛全楚之計,必須多備炮船,乃能堵剿兼施。夏間奉到寄諭,飭令兩湖督撫籌備舟師,經署督臣張亮基造船、運炮,設法興辦,尚未完備。忽於九月十三日,田家鎮失守,一切戰船、炮位盡爲賊有,水勇潰散,收合爲難。現在兩湖地方無一舟可爲戰艦,無一卒習於水師。今若帶勇但赴鄂省,則鄂省已無賊矣。若馳赴下游,則賊以水去,我以陸追,曾不能與之相遇,又何能痛加攻剿哉?再四思維,總以辦船爲第一先務。臣現駐衡州,即在衡城試行趕辦。湖南木料薄脆,船身笨重,本不足以爲戰艦。然就地興工,急何能擇,止可價買民間釣鉤小船之類,另行改造,添置炮位,教練水勇。如果舟師辦有頭緒,即行奏明。臣親自統帶,駛赴下游。目下武昌無賊,臣赴鄂之行,自可暫緩。未敢因諭旨嚴催,稍事拘泥。不特臣不必遽去,即臣與撫臣商派援鄂之湘勇三千,亦可佔緩起程。行軍三千,月費將近二萬,南省雖勉強應付,鄂省實難於供支,不能不通盤籌劃。臣已諮明撫臣,飭令帶勇之張丞實、王錱無庸起行。如使炮船尚未辦齊,逆船仍復來鄂,則由臣商同督撫,隨時斟酌,仍專由陸路先行赴鄂,斷不敢有誤事機。軍情變幻,須臾百出,如有萬分緊急之處,雖不奉君父之命,亦當星馳奔救。如值可以稍緩之時,亦未可輕於一行,虛糜餉項。所有微臣暫緩赴鄂並籌備戰船緣由,恭折右驛五百里復奏,伏乞皇上聖鑑訓示。謹奏。”

該折當晚派快馬送往省城,借巡撫衙門官防拜發。

其實,曾國藩“暫緩赴鄂並請籌備戰船折”未進京師,咸豐便已經知道了武昌解嚴的消息。消息是由荊州將軍臺湧、湖北署撫崇綸,聯銜報給朝廷的。

二人搶在吳文鎔之前上奏,主要是爲了告吳文鎔的狀。

太平軍突然開赴下游,吳文鎔早已看出使的是計。因爲武昌在重兵把守之下,賽似核桃。太平軍無論從哪個地方下口,都咬它不動。

這主要是因爲,武昌累遭戰火,已經摸索出了太平軍的攻城方略。太平軍攻打城池,不敢打持久戰,多數是速戰速決,否則便有糧草無繼之虞。所以,他們大多采用引而殲之的辦法。出來一股幹掉一股,等守城官兵不敷使用時,再採取集中重兵攻打一點的戰術。百試不爽,屢屢得手。

清軍吃透了苦頭,便開始研究對策,終於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防守策略:無論你怎樣,我就是不離開城池;就算出城,亦只在距城十里之內,可與城內守軍呼應。等你糧草無繼之時,你想不撤兵都不行。

此次攻打武昌也是這樣,圍城月餘,見清軍堅守城池拼消耗,進攻湖北的太平軍首領賴漢英無計可施。偏偏這時,他接到從天京遞過來的一紙天諭。天諭由天王頒發:“上帝曰:賴漢英進攻武昌不利,實屬無賴,當由他的一家大小抵罪。現遵上帝命,已悉數拿進大牢接受懲罰。攻取武昌,上帝自然開恩矣。”

老賴知道這是天王慣用的手段,心裡雖大罵:“落第窮秀才,滿嘴放臭屁!爺要翻過身,扒你一層皮!”,但口上卻不敢著一句不滿之詞,還得發瘋般地高呼:“天王萬歲呀!東王九千歲呀!西王八千歲呀!南王七千歲呀!北王六千歲呀!翼王五千歲呀!”

不可否認,天平天國無論勝敗,官兵的神經都不是很正常。

賴漢英喊過萬歲之後,心裡卻愈加上愁。吳文鎔老謀深算,不離武昌半步,這可如何是好?思考了幾天,苦無良策,只好故伎重演,揮軍向下遊佯撤。看看清軍還不上鉤,一賭氣,竟然就奔下游去了。但仍安排了無數的細作,往來通報消息。

一見太平軍撤去,吳文鎔不敢怠慢,慌忙飭命督標、撫標各營,從速加固城牆,以防太平軍鬼打回頭。他自己則督率督標,移營城外西南安營紮寨;提標則按著他的吩咐,到東北屯防;臺湧的軍標,則到城外西北駐防。城外各軍與城內守軍互爲犄角,防守甚合機宜。直把個賴漢英氣得鼻口躥血,跟條瘋狗一般,卻又無計可施。想起一家老小,正在天京大牢裡受酷刑;尤其他那十三歲的女兒,很可能已被喪盡天良的洪天王弄圓了肚子,就更加地發愁。

崇綸站在城頭到處觀望,見城外並無半個太平軍的影子。四周飄揚的都是官軍自己的旗號。不由心生一計,決定借吳文鎔株守省城這件事,作一篇大文章。

他當夜著文案給朝廷擬了一折,先說吳文鎔到武昌後,如何部署失當,自己與將軍臺湧又是如何據理力爭,這才把粵匪擊退。說完這些之後,筆鋒忽然一轉,開始講起粵匪狂奔下游後,吳文鎔的駐防情況:“粵匪已遠離武昌多日,正可提軍追剿之時,但督臣卻只扎防西南一角,亦不準軍標、撫標、提標追剿殘匪。奴才等幾次進言,均遭斥責。閉城株守,錯失良機,貽恨千古!”

摺子的後面,又連篇累牘說了吳文鎔許多壞話。摺子擬好,他派人連夜送給將軍臺湧,請聯銜具名。臺湧沒有坐到總督高位,本已窩了一大肚皮的氣,正好想找個機會狠狠告吳文鎔一狀,哪知竟讓崇綸搶了先。接閱之下,一連說了五個好來,提筆便具了名。

摺子進京,咸豐一覽之下,登時氣得大罵起來。

咸豐把摺子摔到案頭,邊走邊罵,完完全全是一條瘋狗:“漢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張亮基、吳文鎔,統統該革職!武昌沒有臺湧、崇綸、官文、青麟他們幾個,早被賊匪打破了!”

他想馬上下旨,將吳文鎔革職逮京問罪。但他又一思慮,僅僅因爲吳文鎔,在沒有摸透敵情的情況下,便將他革職,不僅百官不服,連他自己都覺著理由不夠充分。

他本想把幾個知近的王大臣召進宮來,讓他們會議一下。但他馬上又否決了這個決定。他想了又想,很快便給吳文鎔下了這樣一道聖諭:“據荊州將軍臺湧、湖北巡撫崇綸等奏,武昌既已解嚴,該總督本應趁勢追剿,卻著令各部閉城株守。等因。著實可恨!可惱!該督從速馳赴黃州,與賊決戰。否則朕定從嚴懲辦也!”

旨未宣完,吳文鎔已昏倒在地。吳文鎔早已看出太平軍的撤兵下游的計策,就是要把武昌的官軍引開。老賴沒有達到的目的,咸豐在臺湧、崇綸的慫恿下,替他達到了。

但旨令如山。明知前方有陷阱,也要向那陷阱行。

稍事休整,吳文鎔督率督標、提標兩路大軍,浩浩蕩蕩開往黃州。湖北按察使唐樹義,照崇綸飭命,統帶鄂勇趕往漢陽把守。

臨行,爲怕武昌有失,吳文鎔留臺湧進城加強防守,又調一千鄂勇在城外駐防。

其實,就算吳文鎔不做交代,臺湧也不會留在城外的。臺湧是個麻雀迷,在城外駐防這幾日,早把他急得整日用手撓牆。

進城的當晚,臺湧與崇綸、青麟會在一處,又把從前的一名老牌友請來。四個人整整戰了一個通宵。青麟此時的腦後,已拖了一條大辮子,是從一個女人的手裡花銀子買來的。那女人本是個青樓中人,與崇綸打得火熱。崇綸知道青麟的短處,便慫恿她去作這筆生意。那女人想銀子正想的發瘋,得了崇綸這話,便打發人到城外去尋了一條黑馬尾來。女人把那馬尾梳理了一下,很快便編成一條大辮子,尋了個小廝到青麟的府門前叫賣。青麟一見辮子,自然不肯輕易放過。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終於五百兩銀子買了來。有了這根辮子在腦後拖著,青麟登時精神煥發,馬上便上折向朝廷銷假。他此時因在假中,已無權拜折,摺子須借巡撫衙門官防代發。

摺子到了崇綸的手上,崇綸笑了笑,很快便揉成一團,旋又展開撕毀。第二天,崇綸著人傳話給青麟,摺子已經拜往京城,想來很快就能下旨。

青麟於是就開始盼星星盼月亮一樣地盼聖旨。聖旨卻每天都有,但卻無一旨與他有關。他把這話暗中說給臺湧聽。臺湧認爲朝廷準他銷假,是遲早的事,勸他不要著急。臺湧越這樣說,他越是急得不行。不久,竟然當真病了。是急出來的病。

崇綸得到青綸當真得病的消息後,馬上便給朝廷急拜一折,向朝廷奏稱:“前撫青麟病勢沉重,已臥牀多日。念其勞累過度,可否仰懇聖恩,準其開缺安心靜養?”

聖旨於是來到武昌:“崇綸著實授湖北巡撫,青麟著離營靜養。青麟所統之軍,著交崇綸調遣。”

這道聖旨,把青麟聽進了雲裡霧裡。青麟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他上的是銷假折,聖諭卻著他把軍兵交出,安心養病。他把自己的疑惑說給臺湧聽,講給崇綸聽,兩個人一致認定,是吳文鎔背後使得壞。

青麟於是開始對吳文鎔,咬牙切齒起來。

吳文鎔卻始終矇在鼓裡。(本章完)

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七十三章 曾國藩流淚 彭玉麟練兵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八十六章 神駒求援兵 撫臺難納涼六十五章 逃犯落法網 副將遭革職六十九章 標協鬧意氣 撫臺有算計第六章 皇帝熔金鐘 琦善被起用五十九章 軍門離省城 艾巖領水師九十六章 安慶被打破 恭王遭反駁三十九章 青撫臺有功 張制軍茫然八十五章 河內出死屍 協臺見侍郎第十九章 曾彭談水師 仇家到眼前六十四章 侍郎奉密諭 知縣把頭低第十三章 塔齊布抵任 江忠源論戰七十章 副將犯官癮 獄目打協臺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六十章 湖南名廉官 擾民一高手第九章 曾國藩辭缺 郭嵩燾造訪第十六章 皇帝悼師傅 守城靠菩薩第五章 國潢辭團總 縣衙遭洗劫六十二章 兩團丁被退 李都司現身九十三章 軍門要滅口 協領挨軍棍第三章 點將臺招兵 太平軍打劫一百零六章 湘鄉有密函 恩師追門生一百一十九章 衡清更章程 勝保忙善後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一百一十八章 季高薦能員 潤芝無著落五十七章 參將戲師爺 制軍愁斷腸五十一章 楊時潮案實 江忠源被困九十四章 提、協有轇轕 侍郎定死活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八十八章 江臬司造簰 曾大人問案五十六章 青麟變和尚 聖諭到武昌第十四章 朝廷頒聖諭 侍郎赴衡州第十七章 虛銜遭革除 明相贈兵書五十六章 青麟變和尚 聖諭到武昌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五十九章 軍門離省城 艾巖領水師七十四章 老胥吏情急 趙公子從軍一百零八章 老友聚衡州 左府有事端一百零三章 頭號心歡喜 太守好莫名八十五章 河內出死屍 協臺見侍郎一百零六章 湘鄉有密函 恩師追門生六十七章 軍門有怨氣 酷暑休練兵一百零八章 老友聚衡州 左府有事端八十八章 江臬司造簰 曾大人問案八十二章 參將署被砸 棗紅馬長鳴六十八章 豬肘子上席 李管帶獻策一百零三章 頭號心歡喜 太守好莫名第三十五章 水上飄自裁 駱撫臺救駕四十九章 天降棗紅馬 侍郎要守制第三十二章 楚勇未離省 赤壁突增兵六十章 湖南名廉官 擾民一高手四十九章 天降棗紅馬 侍郎要守制第三十二章 楚勇未離省 赤壁突增兵九十六章 安慶被打破 恭王遭反駁四十一章 老秀才發達 發審局被圍一百零二章 新署縣到任 老師爺打橫七十四章 老胥吏情急 趙公子從軍七十九章 惡夢縈腦際 碼頭會遊擊一百零四章 購船到益陽 連夜刻官防第八章 道長話天國 聖諭飛進家五十八章 制軍發牢騷 撫臺竟酩酊一百一十章 公文抵官棧 知縣犯躊躇四十一章 老秀才發達 發審局被圍五十三章 遣湘勇出省 函制軍探路八十二章 參將署被砸 棗紅馬長鳴第三章 點將臺招兵 太平軍打劫七十章 副將犯官癮 獄目打協臺七十四章 老胥吏情急 趙公子從軍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八十三章 菜圃不藏身 軍門發疑問第九章 曾國藩辭缺 郭嵩燾造訪九十一章 座師督湖廣 協領發雷霆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一百一十六章 皇帝譏臣子 湘勇鬧長沙第十三章 塔齊布抵任 江忠源論戰一百章 同知說真言 觀察遞手本一百一十九章 衡清更章程 勝保忙善後六十九章 標協鬧意氣 撫臺有算計八十五章 河內出死屍 協臺見侍郎第十八章 胞弟回原籍 北撫成南撫七十八章 侍郎有悽楚 百姓說官府四十四章 團臣審都司 管帶遭暗算第二十九章 老親來投靠 兄弟話營官第三章 點將臺招兵 太平軍打劫六十二章 兩團丁被退 李都司現身九十五章 呂賢基喪命 周天爵歸西第十七章 虛銜遭革除 明相贈兵書四十八章 死囚押法場 平地起波瀾五十四章 紅單難入洋 朝廷亂更張五十九章 軍門離省城 艾巖領水師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八十五章 河內出死屍 協臺見侍郎一百一十四章 湘勇忙出省 綠營忙過年一百零七章 呈文遭駁斥 明府話情由第十七章 虛銜遭革除 明相贈兵書八十七章 侍郎夜狂嘔 軍門話起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市| 乌兰浩特市| 黔西| 望都县| 隆子县| 宜章县| 屏东市| 宜兰市| 日照市| 霍城县| 江油市| 民勤县| 吉林省| 南平市| 晴隆县| 新竹县| 通辽市| 文水县| 青浦区| 揭东县| 彝良县| 循化| 榆林市| 屯留县| 铁岭市| 女性| 房山区| 哈密市| 临沂市| 上虞市| 连南| 普洱| 古丈县| 襄城县| 汶上县| 娄烦县| 博白县| 巴彦淖尔市| 博湖县| 宁乡县| 怀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