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資料一日本戰國令制國基本情況

資料一 日本戰國令制國基本情況

陸奧國:屬東山道。俗稱奧州。現在之福島、宮城、巖手、青森、秋田諸縣,總石高大約167萬石(根據慶長年間之檢地)。九世紀時與蝦夷半分,大化革新後以後白河以北之地稱「道奧」(道之奧),意即「道路遠奧之地」。律令制時代改稱陸奧;元明天皇和銅五年(712)分爲陸奧、出羽兩國。明治四年的廢藩置縣後,分爲陸奧、陸中、巖代、磐城。

出羽國:屬東山道。俗稱羽州。石高約32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山形、秋田縣。遠征蝦夷族阿倍比羅夫後開拓而成,分屬道奧、越國,和銅元年(708)脫離越後國,和銅五年(712)自成一國,外加最上、置賜兩郡。室町時代屬關東管領管轄。明治元年改分羽前、羽後二國。最後演化爲山形、秋田縣。

越中國:屬北陸道。石高約20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富山縣。古代越國之一,天武天皇時代將其三分國(越前、中、後),大寶二年(702),擁越後國頸城、古志、魚沼、蒲原四郡爲國。明治四年的廢藩置縣後,與新川縣合併爲石川縣,明治16年再獨立爲富山縣。

越前國:屬北陸道。石高約50萬石(慶長時)。現在福井縣東北部。古代越國之一,天武天皇時代將其三分國(越前、中、後);七世紀後期,除福井郡半部外,加入十一郡構成越前國。明治四年的廢藩置縣後,敦賀、足羽、福井縣分置。

越後國:屬北陸道。石高約39萬石(慶長時)。現在之新潟縣。古代越國之一,天武天皇時代將其三分國(越前、中、後);大寶二年(702),頸城、古志、魚沼、蒲原四郡劃爲越中國;和銅元年(708)分爲越後、出羽兩國。明治四年的廢藩置縣後,改名新潟縣。

佐渡國:屬北陸道。石高約1萬7000石慶長時)。現在之佐渡全境。初見載於文武天皇四年(700),古代越國一部,天平十五年(743)後屬越後國,天平勝寶四年(752)再分。廢藩置縣後,曾改稱佐渡、相川縣,最後編入新潟縣。

加賀國:屬北陸道。現在之石川縣南部。俗稱加州、賀州。石高約35萬石(慶長時)。古屬越國。大化改新時編入越前國。弘仁十四年(823)擁加賀郡及江沼郡爲加賀國。室町時代一向一揆之熱門地。廢藩置縣後,明治十六年,與能登國合爲石川縣。

能登國:屬北陸道。俗稱能州。石高約21萬石(慶長時)。現在之石川縣北部半島。古代之能登?羽咋二國,屬越前國。養老二年(718),從越前國擁羽咋郡、能登郡、鳳至郡、珠洲郡四郡自分。聖武天皇天平十三年(741)再與越中國合一,淳仁天皇天平寶字元年(757)再爲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與七尾縣,於同五年爲石川縣之一部。

若狹國:屬北陸道。俗稱若州。石高約8萬5千石。現在福井縣西南部。古屬越國,爲交通要道。

常陸國:屬東海道。俗稱常州。石高約53萬石(慶長時)。現在之茨城縣全境。大化改新後自道奧國獨立,併合高、久自、仲、新治、筑波、茨城六國統合爲一國。廢藩置縣後茨城與新治分離。明治八年合併,佔茨城縣北、東部。

上總國:屬東海道。俗稱上總。石高約38萬石。現在之千葉縣南部。古稱總國之一,曾稱上狹。大化改新,養老二年(718),與下總國、安房國分立。天平十三年(741)再與安房國併合。天平寶字元年(757)再分。明治年間,與下總、安房再次合爲千葉縣。

下總國:屬東海道。俗稱下總。石高約40萬石。現在之千葉縣北部。大化改新後,與上總國、安房國分立。明治年間,與上總、安房再次合爲千葉縣。

安房國:屬東海道。俗稱房州。石高約43萬石。現在之千葉縣最南部。大化改新,養老二年(718),與上總國分立,擁平羣郡、安房郡、朝夷郡、長狹郡。天平十三年(741)再與上總國併合。天平寶字元年(757)再分。明治年間,與上總、下總再次合爲千葉縣。爲捕鯨業主要地。

上野國:屬東山道。俗稱上州。石高約50萬石(慶長時)。現在之羣馬縣。古代與下野國、那須國合稱爲「毛野國」。四世紀時毛野國分爲上毛野國成立。大化改新後,毛野國分爲上、下兩國—上野國與下野國。古代東國經營之重點;古代牧馬名產地。廢藩置縣後分爲七個縣,明治9年合爲羣馬縣。

下野國:屬東山道。俗稱下州。石高約37萬石(慶長時)。現在之栃木縣。古代與上野國、那須國合稱爲「毛野國」。四世紀時毛野國分爲下毛野國成立。大化改新後,毛野國分爲上、下兩國—上野國與下野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分置栃木、宇都宮兩縣,同九年統合爲栃木縣。

武藏國:屬東海道,俗稱武州。石高約67萬石(慶長時)。現在之東京、埼玉縣全境、神奈川縣橫濱市、川崎市全境。古代無邪志國、胸刺國、知夫國之國。大化改新後合爲一國。初屬東山道,寶龜二年(771),入屬東海道。鎌倉時代,成爲關東八國之一。廢藩置縣後,分置八縣,最後合歸爲埼玉縣、東京府、神奈川縣。

相模國:屬東海道,俗稱相州。石高約20萬石(慶長時)。現在之神奈川縣大部分地區。古代相武、師長兩國與鎌倉別之地,大化改新後合爲一國。廢藩置縣後,小田原、足柄縣併入神奈川縣。

伊豆國:屬東海道,俗稱豆州。石高約7萬石(慶長時)。現在之靜岡縣東及東京都伊豆諸島。古代溫泉勝地及重犯流放地。天武九年(680),與駿河國分離,擁三郡(後增至四郡)。廢藩置縣後,於明治九年伊豆半島併入靜岡縣,伊豆七島編入東京府。

駿河國:屬東海道,俗稱駿州、駿河。石高約15萬石(慶長時)。現在之靜岡縣中東部。古稱珠流河;大化改新時成立,天武十年(681)與伊豆國分離。平安時代屬上國格,伊勢神宮之莊園屬地。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編入靜岡縣。

甲斐國:屬東海道,俗稱甲州。石高約23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山梨縣。古來之山國。七世紀前後成立。廢藩置縣後,改名甲府縣,再成爲山梨縣。

遠江國:屬東海道,俗稱遠州。石高約26萬石(慶長時)。現在之靜岡縣西部。因境內之濱名湖俗稱「遠之淡海」而得名。大化改新(645)後,由素賀、久努等諸國統合爲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改稱堀江縣、濱鬆縣,同9年與靜岡縣合併。

三河國:屬東海道,俗稱三州。石高約29萬石(慶長時)。現在之愛知縣東部。大化改新時與穗國合爲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改稱額田縣,同五年改稱愛知縣。

信濃國:現在之長野縣。養老五年(721)與南部之諏訪國分置,天平三年(731)再次合併。平安時代之莊園重地、牧馬區之一。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分置長野、築摩兩縣,同九年獨立爲長野縣。

尾張國:屬東海道,俗稱尾州。石高約57萬石(慶長時)。現在之愛知縣西部。以木曾川與美濃國分置。明治五年廢藩置縣後併入愛知縣。

美濃國:屬東山道,俗稱濃州。古稱三野、御野。石高約54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岐阜縣南部。大化改新時立爲一國。後加信濃之木曾地方而正式成形。廢藩置縣後爲岐阜縣南部。

飛驒國:屬東山道,俗稱飛州。古稱斐太、斐陀。石高約4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岐阜縣北部。大化改新時立爲一國。廢藩置縣後初爲築摩縣,明治九年與美濃合爲岐阜縣。

近江國:屬東山道,俗稱江州。石高約78萬石(慶長時)。現在之滋賀縣。古稱淡海,因境內之琵琶湖俗稱「近之淡海」而得名。大化改新時設置,廢藩置縣後爲滋賀縣。

伊勢國:屬東海道,俗稱勢州。石高約57萬石(慶長時)。現在之三重縣東南部。古代神國、皇大神宮之鎮座地,大化改新後自成一國。於七世紀,孝德天皇時代與志摩國、伊賀國合爲一國。天武九年(680)伊賀國分置;八世紀時志摩國分立。廢藩置縣後分爲安濃津、度會縣,明治九年合併爲三重縣。

伊賀國:屬東海道,俗稱伊州、賀州。石高約10萬石(慶長時)。現在之三重縣西北部。大化改新後與伊勢國合併;天武九年(680)獨立爲伊賀國,擁阿拜、山田、伊賀、名張四郡。廢藩置縣後爲安濃津縣,明治五年編入三重縣。

志摩國:屬東海道,俗稱志州。石高約1萬8000石(慶長時)。現在之三重縣南端。因志摩半島而得名;於七世紀,孝德天皇時代與伊勢國、伊賀國合爲一國。八世紀時自立。本只有志摩郡,後分爲英虞郡、答志郡。明治九年合併爲三重縣。

大和國:屬畿內,俗稱和州。石高約45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奈良縣。大化改新時自立爲一國。古稱倭、大倭。寶字元年(757)始以「大和」名之。因古代大和皇朝之發祥地而得名。奈良時代之都。廢藩置縣後改名奈良県、堺県、大阪府。明治二十年正式改名奈良縣。

紀伊國:屬南海道,俗稱紀州。石高約24萬石(慶長時)。現在之三重縣西部及和歌山縣。古稱「木之國」,因「木之國」之音變長,和銅六年(713)正式名爲紀伊。大化改新自立一國。廢藩置縣後分爲三重縣一部及和歌山縣。

和泉國:屬畿內,俗稱泉州。石高約14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大阪府南部。大和朝廷之御料地,由於該地有地下水泉涌出,故名和泉。靈龜二年(716),以河內國大鳥、和泉、日根三郡劃爲和泉監管地。天平十二年(740)併入河內國,入天平寶字元年(757)再次成立和泉國。廢藩置縣後稱堺縣,明治十四年(1881)編入大阪府。

河內國:屬畿內,俗稱河州。石高約24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大阪府南部。明治十四年編入大阪府。現爲東大阪市內一部分。

山城國:屬畿內,俗稱山州、城州。石高約23萬石(慶長時)。現在之京都府南部。大化改新後自立一國。古稱山背、山代,延暦十三年(794),桓武天皇改置平安京,以「從山河襟帯而自然作城之名勝」而改名山城。廢藩置縣後分置京都府及澱縣;後合併爲京都府。

攝津國:屬畿內(或山陽道),俗稱攝州。石高約16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兵庫縣東部。古代通稱津國,和銅六年(713年)改稱攝津國。天武天皇置攝津職,擁務古(武庫)水門之良港,因與大陸(中國、朝鮮)交易而繁榮。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置尼崎、三田兩藩爲兵庫縣東部,其他部分編入大阪府北部。

丹波國:俗稱丹州、丹南、南丹。石高約26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兵庫縣東北部及京都府中部。古稱旦波。七世紀成立,和銅六年(713),北部五郡劃爲丹後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分入兵庫縣及京都府。

丹後國:俗稱丹北、北丹。石高約11萬石(慶長時)。現在之京都府北部。和銅六年(713),丹波國北部五郡(加佐、與謝、丹波(後之中郡)、竹野、熊野)劃爲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劃入京都府。

淡路國:屬南海道,俗稱淡州。石高約6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兵庫縣南部之淡路島。七世紀成立,古稱淡道;後與阿波國合稱慄國,本身稱「阿波路」,由津名郡、三原郡組成。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劃入兵庫縣。

阿波國:屬南海道,俗稱阿州。石高約18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德島縣。古代與淡路國合稱慄國;和銅六年(713)正稱阿波。後因江戶德島藩而於廢藩置縣後分置德島縣、名東縣,後來統稱德島縣。

贊崎國:屬南海道,俗稱讚州。石高約12萬6000石(慶長時)。現在之香川縣。大化改新後自立一國,外加盬飽、小豆、直島諸島,江戶時代時,小豆、直島諸島劃爲備前國領。廢藩置縣後曾改稱香川、名東、愛媛,後正稱香川縣。

伊予國:屬南海道,俗稱予州。石高約36萬6000石(慶長時)。現在之愛媛縣。大化改新後自立一國,廢藩置縣後成爲愛媛縣。

土佐國:屬南海道,俗稱土州。石高約10萬石(慶長時)。現在之高知縣。古名土左;古代都佐、波多兩國在大化改新後合併爲一國。廢藩置縣後成爲高知縣。

播磨國:屬山陽道,俗稱播州。石高約36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兵庫縣西南部。大化改新後,合併針間、鴨、明石三國爲一。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稱爲姫路縣,後來改名飾磨縣,同九年合併入兵庫県。

但馬國:俗稱但州。石高約11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兵庫縣北部。大化改新後立爲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分置豊岡、出石、村岡三縣,後來曾統合爲豊岡縣,最後編入兵庫縣。

美作國:屬山陽道,俗稱作州。石高約19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岡山縣北部。古代備中國之一地,和銅六年(713)後擁備前國英多、勝田、苫田、久米、真嶋及大庭六郡爲一國。平安時代莊園之地;廢藩置縣後分置津山、勝山、鶴田三縣,後統稱北條縣,最後於明治九年編入岡山縣。

備前國:屬山陽道,俗稱備前。石高約34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岡山縣東部。本屬古吉備國之一部,大化革新後分爲三國(備前、中、後),和銅六年(713)後劃北部六郡予美作。江戶時代時,小豆、直島諸島劃爲國領。廢藩置縣後併入岡山縣。

備中國:屬山陽道,俗稱備中。石高約18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岡山縣西部。古吉備國之一部,古名「吉備道中國」,大化革新後分爲三國(備前、中、後)。廢藩置縣後改名深津、小田縣,明治五年正式併入岡山縣西部。

備後國:屬山陽道,俗稱備後。石高約19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廣島縣東部。古吉備國之一部。大化革新後分爲三國(備前、中、後)。廢藩置縣後本併入岡山縣,明治九年改編入廣島縣東部。

安蕓國:屬山陽道,俗稱蕓州。石高約19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廣島縣西部。古名阿岐;因爲古代交通之要地之繁榮。大化改新後立爲一國,改名安蕓,乃源平時代,平氏莊園之地。廢藩置縣後併入廣島縣。

因蟠國:俗稱因州。石高約9萬石(慶長時)。現在之鳥取縣東部。古稱稻葉,爲古稻葉國,大化改新後改名因幡。廢藩置縣後本併入鳥取縣。

伯耆國:俗稱伯州。石高約21萬石(慶長時)。現在之鳥取縣西部。爲古伯耆國,大化改新後立爲一國,名稱不變。廢藩置縣曾改名鳥取縣、島根縣,明治十四年合爲鳥取縣西部。

出雲國:俗稱雲州。石高約19萬石(慶長時)。現在之鳥根縣東部。古出雲皇朝之地,大化改新後立爲一國,名稱不變。明治四年廢藩置縣,編入島根縣。

石見國:俗稱石州。石高約11萬石(慶長時)。現在之鳥根縣西部。以石見銀山而得名。明治四年廢藩置縣,編入島根縣。

周防國:屬山陽道,俗稱防州。石高約16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山口縣南部。古名周芳;七世紀末改名周防。大化改新後,並大島、熊毛、玖珂、都濃、佐波、吉敷六郡爲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與長門國合爲山口縣。

長門國:屬山陽道,俗稱長州。石高約27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山口縣北部。古稱穴門、穴戶;古代穴門、阿武國之地,七世紀時合併爲穴門國,七世紀末改名爲長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分爲山口、豐浦、清末三縣,與巖國縣編入爲山口縣。

隱岐國:俗稱隱州。石高約5萬石(慶長時)。現在鳥根縣之外島。大化改新自爲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編入鳥根縣。

對馬國:屬西海道,俗稱對州。石高約16萬石(慶長時)。現在長崎縣之外島。古代對大陸交通、軍事上之要地,古稱津島;天智天皇三年(664)置設軍事機地。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改稱嚴原縣,同年與九州佐賀縣合併爲伊萬里縣。同5年編入長崎縣,自爲嚴原町,內有四町二村。

豐前國:屬西海道,俗稱豐前、豐州。石高約14萬石(慶長時)。現在福岡縣及大分縣之一部。古代與豐後國合稱豐國,文武天皇分爲豊前、豊後兩國,自成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編三藩爲小倉、中津、新田三縣;最後統合爲小倉縣。同九年分別編入東部之大分縣及西部之福岡県。

豐後國:屬西海道,俗稱豐後、豐州。石高約42萬石(慶長時)。現在大分縣之大部分。古代與豐後國合稱豐國,文武天皇分爲豊前、豊後兩國,自成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分置爲臼杵、杵築等七縣;同九年統合爲大分縣。

筑前國:屬西海道,俗稱筑前,古稱筑紫前。石高約33萬石(慶長時)。現在福岡縣西北部。古代筑紫國之一部,古代大陸文化流入、國防上之要地。文武天皇二年(698)把筑紫國兩分後,自成一國;同時乃管轄西海道諸國之大宰府設置之地。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黒田、秋月兩縣,同年合併爲福岡縣。

筑後國:屬西海道,俗稱筑後,古稱筑紫後。石高約27萬石(慶長時)。現在福岡縣南部。古代筑紫國之一部,文武天皇二年(698)把筑紫國兩分後,自成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分置久留米、柳川、三池三縣,曾改名三瀦縣,同九年編入福岡縣之一部。

肥後國:屬西海道,俗稱肥後,石高約34萬石(慶長時)。現在之熊本縣全境,古代火(肥)國之一部。大化改新後(有說持統天皇十年(696)),分爲肥前國、肥後國兩國後自成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分置熊本、人吉兩縣,明治九年合爲熊本縣。

肥前國:屬西海道,俗稱肥前,石高約22萬石(慶長時)。現在之佐賀縣及長崎縣全境,古代火(肥)國之一部。大化改新後(有說持統天皇十年(696)),分爲肥前國、肥後國兩國後自成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分置佐賀、長崎兩縣。

日向國:屬西海道,俗稱日州、向州,石高約17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宮崎縣全境。古代襲國之一部分,佔九州東南部大部分地區。和銅六年(713)分設大隅國後立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分置美津、都城兩縣,明治六年合爲宮崎縣。

大隅國:屬西海道,俗稱隅州,石高約18萬石(慶長時)。現在之鹿兒島縣東部。和銅六年(713)擁日向國肝杯、贈於、大隈、姶羅四郡爲一國。天長元年(824)併合多褹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併入鹿兒島縣。

薩摩國:屬西海道,俗稱薩州,石高約28萬石(慶長時)。現在之鹿兒島縣西部。九州南部、鹿兒島縣西半部之舊國名,九州隼人族之居地。大寶二年(702),從日向分出唱更國(唱更意即「守邊境」之意),數字後唱更國改名爲薩麻國,八世紀末正名爲薩摩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併入鹿兒島縣。

壹岐國:屬西海道,俗稱壹州,石高不明。現在長崎縣之外島。中國史書稱一支國或一大國;日本方稱伊伎、伊吉、伊岐、由紀、由吉,七世紀時正名壹岐。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併入長崎縣。

第272章 恭候大駕第18章 秀次之悟第270章 改建輪島湊第120章 以下犯上第106章 蝴蝶效應第98章 影島海岬第41章 紅顏禍水第290章 強佔大阪第12章 父子換一國第311章 炊煙裊裊小檜山第333章 全軍阻擊第172章 興師問罪第110章 孤島受圍第275章 岐阜中納言第260章 如夢初醒第217章 只要一千?第241章 流放任那第204章 豐臣家的長城第25章 左右逢源第89章 雪之千代第125章 安城之局第194章 強國之基大綱慶長六年永寧三年五月第323章 京極被俘第284章 毛利之謀第321章 北線壓制第323章 山口遇伏第273章 領內動員第305章 三路突擊第284章 毛利之謀第223章 狹路相逢第176章 鬼藤堂第186章 敵情第155章 蠣崎惟宗第20章 秀保版“隆中對”第297章 九州風起資料六日本戰國史簡介第254章 決裂前夕第252章 風雨飄搖宇喜多第6章 不速之客第253 家康到訪第298章 兵臨杵築第309章 勝利前夜第267章 北信濃加封第38章 上野介的承諾第151章 誓書第52章 陰流恩怨第185章 大田原泰清第137章 四面狼煙第264章 走投無路第196章 探望利家第194章 強國之基第99章 同仇敵愾第291章 血戰木幡山謝謝你們給我的感動第196章 探望利家第85章 百年黨爭第1章 緣起十津川第44章 會津處分第44章 會津處分第296章 鏖戰下野第29章 老臣直諫第1章 緣起十津川第309章 勝利前夜第163章 北政所的警告第232章 叫我茶茶便好第321章 北線壓制大綱慶長六年永寧三年五月第25章 左右逢源第186章 敵情第118章 竹山大捷第184章 鶴丸紋和揚羽蝶第147章 朝鮮歸化第284章 毛利之謀第130章 背水一戰資料十蒲生氏家臣團第189章 兩家決裂第112章 明君暗主第169章 筒井驚變第302章 家康起兵第112章 明君暗主後續戰略的幾點說明第68章 西國之行第327章 箭在弦上第253 家康到訪第221章 利長被俘第306章 豬俁爭奪戰第316章 田中倒戈第196章 探望利家後續戰略的幾點說明第170章 失蹤的虎千代第293章 冰釋前嫌第323章 京極被俘第146章 臨屯都司第126章 大和八名臣第159章 信長,安能不死第113章 雙喜臨門第74章 密謀第239章 有眼無珠第129章 忠義又兵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阳市| 鸡东县| 淳安县| 兴国县| 宣恩县| 敦煌市| 蒙山县| 德保县| 临湘市| 咸丰县| 察隅县| 小金县| 桐乡市| 紫云| 都江堰市| 南阳市| 和林格尔县| 桦南县| 精河县| 台州市| 阳东县| 阜南县| 南华县| 阳城县| 炉霍县| 和顺县| 青浦区| 龙陵县| 中超| 鹤岗市| 颍上县| 望奎县| 石景山区| 太和县| 龙岩市| 汶上县| 南城县| 孟州市| 射阳县| 滁州市| 清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