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徐國的王都,自伯山被封爲(wèi)徐君後一七十餘年中先後經(jīng)歷了六位君王,見證了這個國家從初建時的百廢待興到人畜興旺。
又因濱海而建享受著魚鹽之利的同時連冬日也比內(nèi)陸諸國溫暖一些。
今日是冬月朔日即十一月初一,往年無論王都的百姓或卿大夫都會在用過晚飯後去東城的坊市觀社火,社火活動會一直持續(xù)半個月直到冬至日結(jié)束,以慶祝嚴(yán)寒的冬日即將開始回暖。
今晚的平邑卻有些不同,無論西城的尋常百姓家、南城的商戶店鋪還是東城的卿大夫官邸,家家戶戶除了門前懸著的兩支白燈籠再不見任何燈火。
冬日的夜空只有幾顆微弱的星光點綴其中,月亮卻不知隱入了哪片雲(yún)層,而徐國王城中閃爍的點點燈光似是與天上的星光呼應(yīng),遠遠看去竟一時分不清天地的界限。
大殿內(nèi),幾個巫師模樣的人正圍著高臺手舞足蹈口中念著晦澀的咒語,高臺上停放的正是徐王的遺體。
沒錯,今夜平邑又送走了徐國的第六任國君。
臺下早已是哭聲連天,那是徐王的妻子們,徐王一生有妻妾六人、子女十人,成年者四人幼童一人。
長子諸吾早亡,次子溪契五年前因受老徐王寵姬陷害投奔祁國,長女瀅遠嫁宋國是宋王祭踵的夫人,次女媞嫁給駱國國君若濤。
幼子宜申爲(wèi)徐王寵姬崔夫人所生時年七歲,崔夫人和宜申也是目前哭的最賣力的二人。
哭吧哭吧,不哭怎麼顯出他們娘倆兒是徐王最親近的人呢,不哭怎麼顯出宜申是徐國正統(tǒng)呢?
而伏跪在大殿內(nèi)的一干宗室大夫們也各有各的心思,畢竟老徐王去的匆忙未曾留下遺照。
太宰桓叔乃是徐王的叔叔,也是宗室內(nèi)的實權(quán)派,年輕時也曾與徐王的父親徐思王爭奪過王位只不過礙於長幼之別敗於思王,在此王權(quán)更迭之際不由得他不多想。
現(xiàn)下老徐王在世的兒子中溪契年長但遠在祁國,宜申年幼剛剛?cè)豕?,但因其母深得老徐王寵愛,平日裡頑劣不堪耽於享樂並非君王之相。
溪契嗎?桓叔在心裡暗自唸叨,這幾年他對這個出國在外的侄子的事蹟也有所耳聞,畢竟他掌管著宗室例錢發(fā)放和執(zhí)行族規(guī)的大權(quán),使得他必須對宗族內(nèi)每一個重要族人的言行有所瞭解。
溪契初奔祁國時見祁宣王,宣王愛其才養(yǎng)於太學(xué),希望他將來能學(xué)成棟樑。
三年後祁宣王駕崩,新祁王少甲因下軍佐若鰲舉薦調(diào)溪契入新軍,後多次平叛討逆積功升至新軍大夫。
兩位王子兩種品性,孰優(yōu)孰劣一目瞭然。思念至此桓叔心中已有了決斷,暗自舒氣的同時他偏頭瞄了一眼身邊的同僚。
對方是個四十歲左右的粗獷男子,虯髯寰眼膀闊腰圓,那一身爲(wèi)守靈換上的素袍在燭火的映照下隱隱閃著金光,顯然這袍子是由金絲走線珍珠做扣。
此人就是老徐王寵姬崔夫人的內(nèi)兄,徐國大司馬崔燮。爲(wèi)武官之首,在徐國卿大夫中的地位僅次於太宰桓叔,是桓叔重要的政治對手。
出於崔燮與崔夫人的關(guān)係,崔燮自然是要支持自家外甥宜生即位,而宜生即位後崔燮在朝中的勢力將徹底蓋過自己,這一點桓叔心裡一清二楚。
眼下就看雙方哪家的實力、勢力、手腕強硬有力了!
當(dāng)紅日再次照耀大地時,平邑城升起了薄薄的輕霧,給眼前的世界增添了一抹朦朧和撲朔。
在偏殿用過早飯的桓叔再回到停靈大殿時就見幾個卿大夫圍著崔燮正討論著什麼,看著徹夜未眠水米未進依然精神奕奕的崔燮,桓叔心中有些悵然但只一瞬變消散無形了,終究還是年輕啊。
“應(yīng)該是下面擬定的諡號報上來了吧?!毕乱豢趟悴鲁隽四肯碌男问?。
自太祁立國以來,各國國君駕崩後卿大夫們往往根據(jù)君王一生的功過對先王定諡號,用以激勵或警示新任君王。
果然,崔燮與那幾個卿大夫見桓叔進了大殿紛紛迎了上去,“太宰大人,方纔衆(zhòng)卿已將幾個諡號報了上來,就等您蓋棺定論了?!贝捋乒首鬣嵵氐叵蚧甘骞笆?。
桓叔先是一愣,旋即便明白了這位平時威風(fēng)八面的大司馬今日爲(wèi)何對自己這般恭謙,擺明了想拉自己入夥一同支持宜生即位。
“司馬說的哪裡話,評定先王功業(yè)之事老朽怎能一人獨斷?還是要與衆(zhòng)位同僚一起議議更加妥帖?!憋@然,想通了關(guān)節(jié)的桓叔並不接受崔燮的好意。
“哼!行將就木的老傢伙!”崔燮心中暗罵,與桓叔的猜想一樣,他確實是想先拉攏桓叔幫助自家外甥宜生即位,待新王即位後再慢慢分化打擊桓叔勢力最終取代桓叔成爲(wèi)徐國百官之首。
但見桓叔不接招,他只得再次示好:“大家選了獻、文、明、襄四個字,我這個大老粗才疏學(xué)淺怎麼也理不出個頭緒,還是您給定個調(diào)?!?
桓叔聽罷沉吟片刻:“聰明睿智、文資有成,確實是先王寫照卻又不全面,這個獻字就棄了吧。”
“執(zhí)心克剛、威德服遠,先王雖恪守王道、頗有德行但未遠播諸王,襄字也不太合適?!闭f罷,桓叔看了看衆(zhòng)卿,但他臉上的表情卻不似徵詢意見更像是宣佈一項結(jié)果。
“這老頭嘴上說什麼要大家議議,現(xiàn)在一人已駁了兩個諡了,在此人之下哪有我出頭之日!”崔燮腹誹。
衆(zhòng)卿聞言紛紛點頭附和,桓叔見此繼續(xù)開口:“至於經(jīng)天緯地、品德博文和任賢致遠、臨照四方,後者還是片面,老夫就選個文字吧?!?
“太宰高見,我等附議!”一衆(zhòng)大夫恭敬道。
“現(xiàn)下都城的安定是重中之重,司徒大人宗廟祭祀、大喪安梓宮乃你分內(nèi)之職切勿玩忽值守?!被甘迥抗饪聪蛞恢心晡氖?。
司徒鮑伯上前躬身:“太宰放心茲事體大,下臣必不敢懈怠?!彼鞘腔甘逄岚紊蟻淼淖谑遗灾?,自然爲(wèi)桓叔馬首是瞻。
桓叔點了點頭,又對司寇簡疏道:“輯賊捕盜、誅戮不臣乃君重任,停靈期間各部都要抽調(diào)人手治喪,如有強盜趁機騷擾城中百姓或逆臣欲行不軌生殺予奪皆憑司寇?!?
簡疏與桓叔同宗同輩,桓叔自然對他報以尊重。
簡疏神情肅穆:“必不讓宵小之徒有機可乘?!?
接著桓叔又對幾個大夫做了交代這才揮了揮手:“如此便都散了吧,除卻當(dāng)值守靈的都各司其職去吧?!?
崔燮看著桓叔井然有序的佈置著後續(xù)工作,心中不由冷哼一聲:“無非是比我年長些許年歲,經(jīng)歷的多了罷了!”但這不屑中卻分明透露著濃濃的嫉妒,顯然他也很享受對諸大夫頤指氣使的感覺。
“現(xiàn)在就差一步,只要宜生順利即位,徐國太宰的位置遲早是我囊中之物!”一念即此,崔燮心中又歡快了起來,只要哄著老傢伙擁立宜生就好了。
眼見衆(zhòng)卿走遠,崔燮向桓叔身邊湊了湊:“太宰大人,目下先王諡號已定,另一件大事是否要提上議程了?”
“最終還是開口了!”桓叔心中暗笑,但他也不急戳破:“司馬指的是什麼大事?眼下哪還有比國喪更大的事?”
崔燮明白這老匹夫是在跟自己打太極想讓自己先亮底牌,索性他也不藏了:“那我就直說了,先王生前未有遺命未立儲君,九九大喪之後繼位者何人難道不是大事?”
按海內(nèi)慣例,君王死後要停靈九九八十一天方可入殮下葬,停靈期間政務(wù)由執(zhí)政官暫代,新王應(yīng)於先王下葬後選吉日祭天、祭地、祭祖正告天地祖宗,而後宣佈由衆(zhòng)卿擬定的先王諡號以宣告先王統(tǒng)治的終結(jié)。
“國家儲君的選擇自然是大事,不過也得過了頭七之後再由宗室商議決定,豈能如此草率?”桓叔徐徐道。
“我看此事再清楚不過,先王子嗣中在世的就兩位,溪契品行不端競趁獻貢時下毒欲加害君父!此等大逆不道之人如何能擔(dān)起國家重任!若不是他提前逃亡祁國我必親手將他擒至先王面前俯首認罪。”
崔燮先是貶低了一番逃亡在外的溪契,見桓叔沒有什麼反應(yīng),又繼續(xù)道:“先王生前最疼愛宜生,若非倉促賓天往後也是會傳位於宜生的,不知太宰意下如何?”
寂靜,崔燮語罷大殿內(nèi)各方勢力都靜了下來,靈臺前的崔夫人和宜生也不哭了,轉(zhuǎn)而看向桓叔。
“先王確實偏愛幼子,何況王子宜生聰慧機敏任誰都會對其疼愛有加,在衆(zhòng)多子侄族孫中老夫最喜愛的就是宜生王子。”桓叔笑著肯定了崔燮的說辭。
崔燮以及崔夫人母子聞言先是心中一鬆,若不是地點時機不宜,他們甚至想放聲疾呼。幾人雖然努力剋制著內(nèi)心的狂喜但微微上揚的嘴角以及因抑制噴張的氣血而逐漸沉重的呼吸聲早已出賣了他們。
“至於溪契王子意圖弒殺君父,”說到此處桓叔故意頓了頓。
崔燮的表情很豐富,從原先的抑制狂喜到凝重嚴(yán)肅再到詫異,這三種或許不止三種表情在短短12個字裡接連出現(xiàn),真是難爲(wèi)了崔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