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清虛道德真君瀟瀟灑灑回了青峰山紫陽洞,每日養氣悟道,安心修煉,且按下不表。
那大禹自從清虛道德真君收了無支祁後,一路再無大的阻隔,很快就平息了水患,又在伯益和后稷的幫助下逐漸恢復各地的生產,人族過上了更好的生活。
大舜後來也順理成章的將帝位禪讓給了大禹,那大妖塗山因收拾無支祁不利,反而被清虛道德真君搶了機會,分去不少功德,心裡自然是對清虛道德真君生出不滿,對青峰山一脈的伯益和后稷也是看著就不爽。
不過大禹還是挺感謝這位地皇之師清虛道德真君的,所以塗山也不便在大禹面前分說清虛道德真君的壞話。不過這塗山出身狐族,甚爲狡詐多智,早派出塗山氏狐女化作美女,下山與大禹婚配,因著師命,況且那塗山氏狐女甚爲美貌,大禹便欣然接受了這門婚事。後來兩人生了一子,名曰啓。
大禹常年在外治理水患,這期間,那塗山狐女,撫養教導夏啓一十三年,待到大禹登基人皇,那啓已長成少年,但是心機極爲深沉,連大禹都不知道自己這個兒子整天想的什麼。
大禹在位時遷都陽城,並鑄九鼎,以鎮九州,這鼎上鑄著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異獸。九鼎象徵著九州,其中豫州鼎爲中央大鼎,豫州即爲中央樞紐。藉以顯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九鼎繼而成爲“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大禹在位第四十五年時,前往各地巡查,在經過會稽,一病不起,遂此時後稷已經去世,只招伯益和夏啓前往會稽,隨後在衆大臣面前決定禪讓帝位於伯益,這是伯益年已過花甲,德高望重,是衆人心中的領袖人選,衆大臣均表示願意服從大禹的詔命。不過那夏啓,早已覬覦帝位久矣,暗中新生不滿,派出心腹向塗山狐女求教,那塗山狐女轉告大妖塗山,大妖塗山想出一條妙計,遂前往媧皇宮向女媧娘娘討了一道法旨。
大禹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終於在大禹四十五年末去世,死後伯益主持大禹喪禮,就地葬於會稽山中。
隨後伯益等人回到陽城,準備登基大典,那大妖塗山得了女媧娘娘法旨,趕到陽城,和先期回到陽城的夏啓,密謀一番。待伯益一回到陽城,那夏啓培養的死士和一些忠於夏啓的軍隊,當場擒下伯益。
然後以大禹遺詔的名義召集大臣和各地諸侯,會盟於鈞地,即後世的禹州,在鈞地的高臺之上,夏啓用僞造的大禹遺詔說本來想禪讓帝位於伯益,但是伯益年紀偏大,難以更好的帶領人族,而夏啓聰明能幹,有帝王之相,所以傳位於夏啓。
伯益跟隨大禹治水多年,功勞甚大,也深得不少大臣和諸侯的愛戴,當場就有不少人表示大禹死前曾在衆大臣前親口表示要禪位伯益,如今出了個遺詔,不知真假,希望將伯益請來鈞地,看看伯益的情況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