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有這麼一方平凡的世界――平方陸,籠統劃分爲三界:仙界、凡界和鬼界。
其中仙界又稱天界,因其位於天空之上。凡界又稱人界,因其間凡人最多。
而這最不討喜的鬼界,說得難聽點,是人人談之色變的“地獄”,說得好聽點,卻又是那人人都向往的“極樂世界”。
這三界之中,仙界和鬼界都相當純粹,仙界住的全是仙,鬼界住的都是鬼。而這看似最普通的凡界卻是最爲雜糅的:人、精靈、妖怪,遊魂等雜居在一起,十分混亂。
我們的故事便要從這凡界說起。
……
凡界大抵分爲四海八荒,在這四海之間,八荒之內,一個不知名的犄角旮旯裡,有一片連綿起伏,凹凸不平的廣袤山區,其間,矗立著上百座數丈至數百丈高度不等的小山峰。其中,一座約一百丈高的平頂山上坐落著一所不起眼的茅草屋,住著一名老道士和一個小道士。
“師父,爲何我們這山是叫‘毛山’而非‘茅山’呢?”
一個身著白衣,皮膚白淨,約十二三歲的少年隨手摺了一條樹枝在泥地上寫下了“毛”與“茅”兩字。
“小白,你且仔細看看我們這山的周圍,數數看有多少座差不多的小山。”
一名身著玄色道袍,兩鬢斑白的老人指了指前方一眼望不到邊的青蔥山林,衣闕飄飄,長長的鬍鬚隨風搖曳,有些仙風道骨的味道。
“徒弟數不清。”
這個名喚小白的少年四下眺望了一眼,高高低低的小山密密匝匝的,一眼還望不到盡頭,有些瘮人,索性不數,坦然應答。
“足有九百九十九座,”老人捋了捋他那飄逸的灰白鬍須,“可謂多如牛毛,故統稱爲毛山。”
……
三年後。
一名十五六歲,皮膚黝黑,眉清目秀的少年悶悶不樂地蹲坐在茅草屋前,望著灰濛濛的天空發起了牢騷。
“這三年來,師父不是命我挑水,就是令我砍柴,不是喚我做飯,就是遣我洗衣……我到底是來學道法的還是來做苦力的?”
“每次下山,美名其曰歷練,實則還不是去山下集市買點糧食或置辦點生活所需用品?”
“若是實在沒錢了,還叫我多砍些木柴拿去賣錢,哪有這樣當師父的?”
“山上樹木雖多,卻這不讓砍,那不讓砍的,說什麼‘砍柴宜砍些雜木,易燃且不損山之靈性’。”
“可這雜木與其他的樹有什麼區別?不一樣是樹嗎?”
“咳咳,小白,快進來,爲師有話要說。”
正百思不得其解,一個孱弱的聲音從屋內傳出,小白不禁鼻子一酸,將所有的牢騷拋諸腦後,起身推門進了屋子。
木榻上,一名頭髮花白的古稀老人盤膝坐著,手持方帕捂嘴咳嗽了一番。
見素白的方帕上滲出了觸目驚心的一片血紅,小白連忙背過身去,偷偷擦了擦眼淚,再迅速轉過身來,端端正正地站在他面前,臉上帶著微笑,恭敬道:“師父,您請說,弟子聽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