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第一個滅佛皇帝
南北朝時期,佛教十分盛行,許多皇帝都信佛,甚至出現了梁武帝癡迷佛教、數次出家的極端事例。然而,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燾,卻下令滅佛令,宣佈佛教爲邪教,焚燬佛像和佛經,甚至坑殺僧人,致使北方地區的佛教一度陷入衰落。
佛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之一,歷史悠久,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了。佛教起源於迦毗羅衛國,佛祖釋迦牟尼是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王子。迦毗羅衛國在尼泊爾境內,過去屬於古印度。所以,印度和尼泊爾都在爭佛教發源地。尼泊爾是個小國,似乎爭不過印度,以至於很多人認爲,佛教產生於印度。嚴格來講,佛教應該產生於古印度、今尼泊爾。
佛,意思是“覺者”。佛教宣揚因果報應、生死輪迴,它最大的吸引力,是能夠給人們帶來希望,即便這輩子窮困潦倒,受苦受難,也可以把希望寄託在下輩子身上。人活在世上,最怕的是失去希望,沒有了希望,人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就會深陷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筆者認識一位老太太,她的兒子不孝,經常虐待她。老太太整日愁眉苦臉,唉聲嘆氣。後來,老太太信了佛,僧人告訴她,她上輩子是兒子的繼母,對兒子不好,欠下了孽債,所以,兒子這輩子是來索債的,只要老太太還清了債,她下輩子就安寧了。老太太一聽,大徹大悟,兒子再虐待她時,她也不覺得痛苦了。馬克思曾經說過,宗教是麻痹人們精神的鴉片,一點都不假。
佛教產生的時候,古印度正處於社會動盪時期,由於佛教能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安慰和希望,所以發展很快。在東漢時期,佛教正式傳入中國。從漢末,到三國,再到東晉十六國,一直到南北朝,中國大地持續動盪,戰火紛飛,人民受苦受難。在這亂世之中,許多人求神拜佛,尋求精神上的寬慰,因而佛教大盛。當時,不論是處於社會底層的窮苦百姓,還是身居高位的王公大臣,甚至至高無上的皇帝,都普遍信佛。
北魏成立以來,第一任皇帝拓跋珪和第二任皇帝拓跋嗣,都信奉佛教,在全國大建寺院,對僧人十分尊敬。拓跋燾是第三任皇帝,他登基以後,也推崇佛教,經常和高僧一起談佛論經。因此,北魏佛教勢力發展迅猛,僧人和佛教徒大量增加。
後來,拓跋燾下達滅佛令,開展滅佛運動,原因是多方面的,過程也很複雜。
北魏是全民皆兵,而僧人們既不從事生產勞動,更不參軍打仗,這就造成了兵源和勞動力短缺。另外,各地大建寺院,也耗費了大量財物。當時,北魏正忙於富國強兵,統一北方,需要雄厚的物質支撐和大量軍隊,這就與發展過快的佛教產生了矛盾。
拓跋燾最倚重的漢族大臣崔浩,並不信佛,而是信道教,他多次向拓跋燾建議,要求禁止佛教,以解決兵源和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拓跋燾起初下不了決心,後來發現有些佛教徒不守清規,幹出了一些傷風敗俗的事情,十分厭惡,開始對佛教疏遠起來。
公元438年,拓跋燾終於下詔,限止佛教過快發展,停止建造新的寺院,要求五十歲以下的出家僧人還俗。拓拓燾的詔令比較溫和,並沒有全面禁止佛事活動,只是在某些方面進行了限制。但是,在佛教大盛的環境下,此舉仍然掀起了軒然大波,引起佛教徒的強烈不滿和反對。
拓跋燾是個強硬的君主,不懼怕有人反對。公元444年,他再次下詔,禁止私養僧人、巫師和金銀工匠之類的人,不準私藏讖記、陰陽、圖緯、方術之書,規定了最後期限,過期不改正的,誅殺僧人和巫師,私養僧人者滿門抄斬。詔令還規定,不準私辦學校,王公以下官吏的孩子,都要送到官辦的學校去讀書,違令者嚴懲。
拓跋燾的這次詔令,不是單純針對佛教的,但對僧人的處懲,顯然嚴厲了許多。一些僧人和佛教徒,開始公開與拓跋燾作對了。
公元445年,關中地區爆發了盧水胡叛亂。盧水胡,是南北朝時期活躍在西部的一支少數民族,主要成份是匈奴,也有羯、羌等民族,因居於盧水而得名。叛亂的首領叫蓋吳,他自稱天臺王,設立百官,招降納叛,響應者衆多,全盛時達到十多萬人。拓跋燾費了好大勁,用了一年多時間,才把叛亂鎮壓下去。
拓跋燾在平叛過程中,發現有些佛教徒與叛軍勾結,甚至直接參加叛亂,有的佛寺藏有大批兵器,有的資助叛軍,這當然是不能容忍的。於是,公元446年,拓跋燾在平定叛亂之後,下達了嚴厲的滅佛令。
拓跋燾公開宣佈佛教爲邪教,全面禁止佛教傳播;在全國各地關閉寺院,焚燬所有的佛像和佛經;禁止人們拜佛唸經,所有僧人一律還俗,違令者坑殺活埋。滅佛令一下,北方佛教遭到浩劫,一片蕭條,幾乎消聲匿跡了。
拓跋燾成了歷史上第一個滅佛的皇帝,他的滅佛令,比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還要厲害。然而,宗教是一種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屬於特殊意識形態,靠武力鎮壓和強制手段,怎麼能夠滅絕呢?
果然,拓跋燾剛一去世,繼位的文成帝就取消了滅佛令,頒佈了復佛詔,佛教又興盛起來。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文成帝在位期間,下令開鑿了著名的雲岡石窟,其中建造了五個大佛,模擬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燾和景穆、文成五個皇帝的形象,拓跋燾自己也成了佛像。
拓跋燾晚年的時候,犯了和他爺爺拓跋珪同樣的毛病,性情暴戾,喜怒無常,殺戮過重。他殺掉了曾經十分倚重的漢族大臣崔浩,而且誅滅其族。由於刑罰嚴酷,導致人心離散,政局不穩。
拓跋燾還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遠君子,近小人。拓跋燾特別寵信宦官宗愛,對他言聽計從,視爲心腹和知已。然而,拓跋燾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竟然死在了這個最寵信的宦官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