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章

一、霍亨索倫王室的終結者——威廉二世

德皇威廉二世繼承了一個歐洲最強大的帝國——德意志帝國。他有著旺盛的精力和聰明的頭腦,在其全盛時期,他的一言一行都足以震動世界,在聲勢顯赫如日中天地統治三十年後,卻被總參謀部架空,被人民拋棄,最後悽悽慘慘地躲到外國茍延殘喘地度過餘生。

1888年6月15日,在德意志帝國首都柏林舉行了一場隆重的加冕典禮,當天,一位躊躇滿志的年輕人戴上了尊貴的皇冠,他就是德意志帝國的第三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霍享索倫王室的終結者——威廉二世。威廉二世於1859年1月出生於波茨坦,是腓特烈三世和維多利亞皇后的長子。維多利亞皇后是亞歷山德拉皇后的姑媽,英王愛德華七世的姐姐。威廉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貴族教育,大學畢業後,他按皇家慣例到軍隊服役,並於1885年被任命爲波茨坦第一近衛軍團司令,可謂少年得志。但可嘆的是威廉二世出生時左臂因病而萎縮,失去了手臂的正常功能,這對一個崇尚武力的國家的繼承人來說是一個令人煩惱的缺陷。也許是生理上有病所致吧,威廉二世顯得過度虛榮和喜歡炫耀自己,他常炫耀自己的數百套軍裝,高興的時候一天能換裝十幾次。有一則在柏林流行的笑話:“他不掛上海軍上將徽章就不逛養魚池,不打扮成英國陸軍元帥的樣子就不吃葡萄乾布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五十多歲的威廉已經統治德國長達二十多年了,可是他仍然保留著一股孩子氣。許多人宣誓效忠於他,卻覺得他既不成熟也不可

靠,這一點都不奇怪。在很多相片中,威廉經常用左手拿著一對手套,讓左手看起來長一點。他也喜歡用左手倚在劍或柺杖上,達到比較體面的效果。

霍亨索倫家族在普法戰爭後站到了歐洲的巔峰,外表冷漠的德皇威廉一世,做事非常井然有序,柏林人習慣於根據他出現在窗前的時刻調自己的表。他統治著歐洲最強

大、最具活力的國家。威廉二世的母親是英格蘭維多利亞女王最喜愛的女兒,在她的勸說下,威廉二世的父親決定在繼位後將以英國爲榜樣把德國改造成一個民主的君主制國家。威廉一世逝世後,威廉二世的父親被加冕爲腓特烈三世皇帝,但僅幾個月便死於咽喉磨,成康二世繼承了一個歐洲最強大的帝國,成爲了德意志帝國的皇帝。成康二世和伸斯麥一樣,在年輕時代對自己的母親充滿著敵意,而且事實上,他的母親的確有一部分的責任。作爲一名英國貴族,這位維多利亞女王的女兒總是感到自己和普魯士人格格不人,在她眼中,這些普魯士人都是野蠻人,因面常常向兒子灌輸英國地位至上的概念,使這位未來的皇帝從小就對英國有一種複雜的感覺,並可能影響了他後來對英國的態度。成康二世是貓享家倫家族中第三個徵上德國皇位的人,與哈布斯坐家族不同,霜享索倫家族在1914年所統治的國家正處於上升時期,而且這個家族表現得更加精力充沛,更加好戰。德國的蠅起過程並不像哈布斯堡家族那樣依靠婚姻,而是依家武力和機智。不今張地說,才華情溢的律斯麥幫助在亨索倫家族創造出了現代德國。

成康二世是一個性情衝動、頭腦硬化的人,雖然也很勤勉、誠懇和具有愛國心。他理想多於實際,愛慕虛榮,一向以一個獨裁者自居。即位不久,他就曾經宣佈說:“這個國家只能有一個主人,那就是我自己。”母親的爭強好勝和普魯士人要求未來的國王首先是個戰士的思想無形中結合在了一起,儘管成廉的左臂天生太短,完全殘廢,但他還是要接受很殘醋的訓煉,他要和所有的軍官一樣,騎馬,游泳,擊劍,射擊,而且他必須還要幹得更出色。作爲一位年輕的帝王,成廉二世在治國方面還是頗有才能和建樹的,然而這些成功也助長了威康二世的狂妄和自負,井直接導致了他與開國元助律斯麥的決裂。

1890年俾斯麥提出了辭呈,德皇在兩日後批準,俾斯麥正式下野,自此德國的政權牢牢地掌握在了野心遠大於能力的威康二世手裡。他一手把俾斯麥精心構制的外交政策全部拆毀,其政策與俾斯麥相比可謂大相徑庭。提到俾斯麥,後人常用一種崇拜的口吻,似乎他的才華震爍歐洲外交政壇,一生縱橫搏詞,幾近於神。律斯麥在歐洲外交

上合縱連橫,建立了“三帝同盟”和“三國同盟”,極大地孤立了與德國仇恨最大的法國,使德國處在一個優勢的位置,然而隨著他的被罷黜,德國的這種優勢地位也就漸漸消逝了。

有關宮廷對威廉二世出生之記錄指出,他的腦部可能患過病,以致造成腦部損害。如此的健康問題,可能令他培養了具有野心、衝動魯莽的性格,以及在對待問題或別人時顯出做慢的態度,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罷黜俾斯麥的事件。雖然威廉在未當皇帝前,也曾很仰慕俾斯麥,但他登位後,馬上就與這位“鐵血宰相”發生了衝突。其實,這位少年皇帝是不甘受制於人的,他要親自掌握統治帝國的最高權力。於是,他在1890年迫使盛氣凌人的俾斯麥去職,任命馮·貝特曼·霍爾維格爲首相。威廉尤其尊重貝特曼·霍爾維格的意見,並肯定他對內政事務的遠大目光,例如他對普魯士選舉法的改革。

至於俾斯麥,則自信地以爲無人能替代他的位置,甚至宣稱:“皇帝是一個最能遷就人的主子,無論什麼政事他都不敢反對我。”但重要的是,二人在內政外交政策方面出現了巨大分歧,俾斯麥抱怨說:“皇上像只氣球,不把線抓緊,就不知道過一會兒他會飛到哪裡去。”這一切成爲導致他們決裂的主要原因。威廉二世奉行帝國主義,以顯示德國蒸蒸日上的國力,積極推行著名的世界政策而一改以往俾斯麥以德國爲核心的歐洲中心主義。在帝國議會的講演中,威廉二世以無比熱情的口吻說:“俾斯麥推行的歐洲大陸政策十分狹隘,而今我奉行的是世界政策,世界各地都應體現德國政策。”帝國議會爲此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對外政策由俾斯麥時期的大陸政策轉爲威廉二世對外擴張的世界政策之後,德國便加入了歐洲國家的造艦比賽的行列,俾斯麥曾告誠德國要以陸上力量爲滿足,威康二世則對意大利國王說:“我在位多少年來,我的幕億們、歐洲的那些君主們總是把我的話當作耳邊風。要不了多久,有我偉大的海軍做後盾,我的話就會有人洗耳熱聽了

威廉二世剛即位不久時,他的大臣們甚至懷疑他不能勝任工作,不過威廉是個頭腦聰敏的人,他善於取悅於人,很快就把這些大臣擺平。可以說,他把母親的智慧和父親的耐心在一定程度上結合起來,這一點的確吸引了很多人。有人說威廉二世毫無政治才能,那無疑不符合事實,如果威廉二世真的不懂得玩弄政治手腕、操控民意和培植黨羽,就不可能在1890年的政治危機中一舉搞垮俾斯麥。俾斯麥是德意志的創立者。事實上的民族之父,也是歐洲近代最受尊敬的政治家之一,可是他已經老了,雖然俾斯麥根本沒有認真反抗,但威廉二世的勝利仍然是很難得的。由於天生的缺陷。威廉一直都在當演員,他扮演著既敏捷又強健的軍人,當參加典禮時,他總是使勁地揮舞右臂以掩飾自己孱弱的左臂。由於擔心被人看成弱者,威廉二世一直保持昂首闊步、虛張聲勢的架勢,在幾乎I/4世紀的時間裡,他一直面對世界高談闊論,這位年輕的統治者行使權力的後果就是將他那神經質的性格發揮到了極致。馬克斯-韋伯對威廉二世時期的德國政治評價如下:“我覺得我們處在一羣瘋子的統治之下。”爲首的“瘋子”就是皇帝本人。在他的腦海中,英國人、法國人、俄國人企圖聯合顛覆德意志帝國,用威廉二世的話來說,德國感到他們處於刺刀的包圍之中,於是用人們所謂的“憤怒的沙文主義”來作出迴應。“當在會議桌上發生爭論時,德國總是在開口前把一支****擺在桌面上,結果使別的國家望而生畏,聯合起來對付它。”事實上,英國、法國和俄國之間錯綜複雜的利益衝突使它們很難聯手對付德國,但威廉二世的瘋狂外交手段居然把它們逼到了一起,真的搞出了一個針對德國的三國協約,而這在俾斯麥當政時是被巧妙避開了的。

1890年德國同俄國的條約即將到期,威廉二世沒有成功地繼續與俄國結盟。沙皇尼

古拉二世曾說過:“威廉是一個沒有教養的惡少。”可以看出沙俄對德國新主人的反感和敵意。此後俄國逐漸向法國靠攏,終於在1893年同法國正式締結了軍事同盟。也許這

其中的原因也不能完全歸於威廉二世,各國之間的關係原本也是伴隨著利益的變化而變化的。在俾斯麥時期,德國國力尚弱,除陸軍外無力涉及更多領域,伴隨著德國公海艦隊的建立和德國在世界範圍內開始爭奪殖民地,英國人於是選擇了與法國人結盟來對抗德國。俄國本來是德國盟友,但在巴爾幹地區與德國盟友奧匈帝國發生衝突,德國在協調巴爾幹問題上不能有效平衡各方利益,終將俄國推向了英法一邊,這也是歷史的發展使然。威廉二世是一位狂熱的軍國主義者,其政治野心就是稱霸世界。1895年,他宣稱德意志帝國要成爲世界帝國,即建立起所謂的“大德意志帝國”。

1914年,歐洲局勢風雲變幻,大戰一觸即發,威廉二世處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上,他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響局勢的發展和變化。6月28日,震驚世界的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後,威廉二世欣喜若狂,極力鼓動奧匈帝國發動戰爭。在他的煽動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與他預期的相反,戰爭最終以德國的修敗告終。戰敗後的德國發生了十一月革命,當時威廉正在比利時的德軍總部。兵變令他十分驚訝,此時的帝國已經失去最後的支持,就連興登堡這個一生擁護皇帝的將軍,也只能勸諭威廉退位。霍亨索倫王朝結束了,退位後的威廉二世流亡到了荷蘭,在那裡度過了自己暗淡的餘生。但他並沒有忘記德意志,當“二戰”爆發後,希特勒德國打敗了英法聯軍,法國在貢比涅森林中籤署了向德國投降書後,聞訊的威廉二世給希特勒發去了熱情洋溢的賀電。1941年6月4日,這位曾叱吒一時的戰爭狂人終於在“德國將征服世界”的美夢中去世了。

威廉二世的遺願有兩個:一個是他死後葬禮上不能出現納粹標誌,但納粹德國並沒有按照他的遺願去做,在威廉二世的葬禮上出現了納粹黨黨徽。第二個是王朝不復闢他的遺體就不運回德國安葬,這個遺願得到了納粹德國的尊重,直到今天,威廉二世的遺體還安葬在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