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

對於義渠人這樣的內附遊牧民族而言,在投身於華夏文明懷抱之後所發現的驚喜,主要有三點。

其一曰:農耕。

農耕文明天然具備的高下限,往往只需要一個照面,就能將下限無限趨近於零的遊牧文明淘汰。

其二曰:朝堂。

農耕文明特有的,遊牧文明並不會有,或者說是‘並不完全有’的中央朝堂,以及朝堂下轄的地方郡縣政府,對於治下事務的處理、對於突發事件的‘託底’,都是草原上沒有的。

其三,便是軍功。

——在草原,軍功是換不來什麼東西的。

舉個具體一點的例子。

作爲整個已知世界唯二的兩個大塊頭,漢匈雙方幾乎是從方方面面,都將對方當成整個世界上,唯一有資格和自己相提並論、同自己掰掰手腕的對手。

對於戰場上斬獲敵方軍卒首級的軍功,雙方的重視程度也基本一致。

——按照漢家過去的軍法,斬首匈奴正卒一級,曲長,即百人長以下可以直接官升一級、爵公乘以下這直接進爵一級。

與此同時,無論是官面還是民間——無論是黑道還是白道,都對此等曾斬獲匈奴首級的勇士崇敬有加。

制度在獎勵,社會風氣在認可,社會普行價值在提倡;

幾乎整個漢室,都在善待這樣一個‘有功之士’。

而在草原,情況則稍微有點複雜。

——對於戰場上,能陣斬漢軍兵卒的勇士,草原上無論是單于庭這種至高統治層,還是底下的雙頭鷹八柱,乃至更往下的部落頭人,也同樣是提倡並尊重的。

但這裡的尊重、提倡,僅僅停留在精神層面,以及僞現實層面。

何謂‘僞現實’層面?

就好比你作爲一名匈奴勇士,在戰場上僥倖殺死了一名漢軍士卒,並英勇作戰直到戰爭結束,活著走下了戰場。

那麼接下來,便會是你們部族的長輩,對你毫不吝嗇地豎起一根大拇指,然後稱讚一句:不愧是我xx部的勇士!

等你回到了部族,恰逢部族頭人心情不錯,召見了包括你在內的所有‘有功之士’時,也也有機會從頭人口中得到一句:不錯,真是個勇敢的年輕人,部族的未來有希望了。

亦或是:我們老啦~

部族的未來,都要看你們這些年輕的勇士啦~

等類似種種。

頂天了去,你運氣爆棚,在某一次蹛林大會被單于掃了一眼!

碰巧,單于聽說了你在戰場上的英勇事蹟,你也有可能極其幸運的得到單于的誇讚。

類似於一句:年輕人不錯,我看好你。

然後就~

沒了。

除了得到口頭誇讚、精神崇拜之外,你再也無法獲得其他任何實質性的利益。

原來是個卒子,現在也還是個卒子;

原本是個牧民,現在也依舊是牧民。

你殺敵一人、斬首一級的軍功,無論是從部族頭人手裡,還是單于庭那裡,都換不回哪怕一隻羊羔。

因爲按照草原遊牧之民固有的認知,在戰場上殺敵,根本就不是一件需要獎勵的事。

——你作爲戰士上了戰場,本來就應該殺敵!

不是爲了大匈奴,更不是爲了戰爭的勝利,而僅僅只是爲了你自己能活下去、能活著走下戰場而已。

就像你作爲牧民,天生就應該畜牧,並按時向頭人、單于庭上貢一樣。

草原上的一切,幾乎都是按照這個模式運行。

作爲奴隸,天生就應該爲主人勞作,天生就應該舔主人的腳趾,天生就應該對主人賜予的每一點食物,乃至每一個好臉色感恩戴德,並貢獻出一切作爲報答;

作爲牧民,天生就應該擁有畜牧羣,天生就應該成爲一個家庭,也就是一個‘氈帳’的首領,天生就應該磨練戰鬥機巧,保護這個家庭不受外來者侵犯,並且接受部族,以及至高統治者:單于庭的統治;

作爲貴族,天生就應該具備與身份、地位相匹配的強大武力,天生就應該睿智,帶領著部衆走向正確的方向。

等等等等。

一切;

草原上的一切,都是按照‘作爲xx,你天生就得如何如何’的認知運轉。

相較於這樣的落後文明,農耕文明先進的點,就在於激勵制度。

不同於遊牧文明‘有功不賞,有過重罰’的跛腳制度,農耕文明在封建階段的根基,幾乎是完全圍繞‘賞罰分明’四個字去構建。

奴隸有功,便有機會恢復平民身份;

農民種地種的很好,也可以獎勵一筆財物,以及一個官職:力田。

工匠超預期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可以獎勵財物、資產,乃至於非皇族所能擁有的最高爵位:徹侯之爵!(西漢第一任少府梧侯陽城延,因建造長安城有功獲封爲侯)

至於軍隊,就更是有功必賞的‘重災區’。

——過去,是斬首必賞;

現如今,有了當今劉榮的軍功覈算新則,軍功封賞更是詳細到了一種令人髮指的程度。

在戰爭中,你作爲民夫,將一車糧食送到了前線,戰後便有機會得到幾車糧食的獎賞;

在戰爭爆發前,你作爲斥候打探到了敵軍的動向,戰後便能得到加官進爵,外加財貨的實物獎勵。

凡是軍中立下的功勳,大到開疆拓土,小到輸送軍糧,幾乎都能得到包括身份、地位、權力、財物在內的所有層面的獎勵。

誠然,你的上官也同樣會誇讚你,卻不是空口無憑,而是一邊把升職任命交給你,一邊跟你說:好小子,真不錯!

家鄉的父母官大概也會誇你,卻也還是不會只付出唾沫,而是會從地方財政中撥出一部分,來作爲地方給予你英勇作戰,給家鄉爭光的獎賞。

與此同時,父母官還會帶著你,當著治下百姓的面宣室:咱們這個地方,出了一個大英雄、大丈夫!

男人們會尊敬你,女人們會崇拜你,就連孩子們,也會把你當做自己畢生的榜樣。

父母教育孩子,也不會對孩子說:你要做xxx一樣的大英雄——類似這種虛無縹緲的話;

而是會說:你看那個誰誰誰,戰場上立功做了英雄,房子車子,票子妹子,啥啥都有了!

你要是也能做個那樣的大英雄,也能擁有車子房子,票子妹子,還得到十里八鄉愛戴、傳頌,俺們也就放心了……

總結來說,就是農耕文明對於任何積極的事務,都會通過獎勵——看得見摸得著,實打實能改變生活的獎勵,來作爲最貼合人性、最符合自然規律的提倡方式。

相傳,早在春秋之時,儒聖孔丘就曾因爲一件類似的事,而對自己的一位傑出弟子大發雷霆。

這個故事更是時隔千百年後,成爲了華夏文明‘有功就該賞,而且必須得賞,人家賞了你就必須得拿’的堅實理論依據。

事情的原委大致爲:彼時,魯國羸弱,有許多魯國之民外出闖蕩。

而在這些人當中,有一部分在他國沒混出頭的人,不得已在異國他鄉賣身爲奴,淪爲了奴隸。

爲了照顧到這些流落在外,人生無望的子民,魯國專門制定了一項法律;

該法律規定:若是在其他國家,發現有魯國之民委身爲奴,那隻要你出錢贖回這個魯國奴隸,使其恢復自由身並回到魯國,你就可以得到魯國的獎賞。

說白了,就是隻要你替魯國,將魯國流落在其他國家、並淪爲奴隸的子民贖回來,魯國政府就會報銷你贖人的費用,再另外給你一筆勞務報酬。

便是在這個背景下,孔子三千門徒中,最傑出的七十二賢之一的子貢,做出了那件讓孔夫子大發雷霆的事。

——好心的子貢專門跑去了鄰國,竭盡所能的贖回了許多在鄰國淪爲奴隸的魯國人。

將這些贖回的魯國人帶回國,把人帶給官府交差;

當官府表示要按照法律規定,按人頭獎賞子貢時,子貢卻大義凜然的說:我做這些事,並非爲了得到獎賞,而是因爲我覺得我應該這麼做;

你們的賞賜我不能要;

否則,我就會成一個爲了賞賜,而非對錯,去做一件善事的僞君子了。

子貢如此深明大義,官府自然是樂得省下一筆錢。

但出於補償子貢的心理,魯國官府做了一個關鍵的決策。

你子貢不要我的賞錢,不就是怕損害了自己的名聲嘛?

那簡單。

——你不要我給的錢,我直接給你搞一波名聲好啦!

於是,整個魯國範圍內,都開始大力傳播、傳頌子貢無私奉獻,做好事不圖回報的高風亮節。

而在孔夫子看來,子貢在這件事上的所作所爲,卻是大錯特錯。

孔夫子對子貢說:你是個君子,願意單純爲了心中的理想、自己認爲的是非對錯,而不求回報的從他國贖回魯人。

但其他人,並不都是你子貢這樣的君子啊?

絕大部分人,都沒有你子貢這麼高的覺悟、沒有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更沒有這種自掏腰包,不求回報的經濟條件。

如果沒有你這檔子事兒,他們原本或許還會爲了得到賞錢,甚至是爲了賺錢,而從他國贖回魯人。

可在你這麼做了之後,他們會想:把人贖回魯國,官府給的賞錢若是收下,那就是‘德行不如子貢’,再也不是旁人口中的君子了;

倘若不收……

憑啥不收啊?

真金白銀把人贖回來,又舟車勞頓送回來,憑啥不讓我收啊?

我不收這錢,我吃什麼喝什麼?

以後再遇到魯人在他國爲奴,我又哪來的錢贖人?

真當我有無窮的財富啊?

什麼?

收了就不是君子了?

呵;

好,很好。

這君子,我不做了,愛誰做誰做!

人我也不贖了,愛誰贖誰贖!

孔夫子認爲,從他國贖回魯人,原本是一件既可以得到稱讚,又可以得到官府獎賞的、名利雙收的好事情。

但在子貢鬧出這麼一出之後,名利雙收,就變成了名利只能挑其中一個。

——要麼頂著大家‘自私自利的小人’的唾罵灰溜溜拿賞錢;

要麼打腫臉充胖子,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誇讚中迷失自我,平白損失好大一筆錢。

後來的一切,也果然不出孔夫子預料。

在那之後,再也沒有人願意從他國贖回魯人,並前往官府領取賞賜,又或是拒絕接受賞賜了。

這,便是華夏文明史上,第一個有明確記載,且寓意‘有功必須賞’的故事。

而過去幾百年,華夏統治者們也始終在貫徹著這一先進邏輯,甚至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功高蓋主,封無可封’這種在草原遊牧之民看來,令人根本無法理解的事。

——功高蓋主?

咋,他是撐犁天神啊?

若不然,咋還能把撐犁之子給‘蓋’住?

——封無可封?

不是,爲啥要封啊?

他又不姓攣鞮!

封是情分,不封纔是本分!

但在中原,統治者想的卻是:這麼大功勞,不封賞肯定不行,否則底下的人會喪失積極性;

可這功也太大了,把朕賠進去也賞不起啊……

於是,功高蓋主,封無可封,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二者似乎各有利弊。

——遊牧民族不用頭疼‘功高蓋主’,農耕文明則不用擔心‘有功而不得賞’,從而積極性下降,更或是直接喪失動力。

但事實上,二者孰優孰劣卻一目瞭然。

華夏上下五千年,能因爲‘功高蓋主’而留名史冊的,無不是數百年難出一個的人物!

反觀那些因爲沒有得到恰當的賞賜,而喪失了理想信念,喪失了積極性的人,史書很少會以‘某人’這樣的數量詞描述;

而是會以‘某某皇帝年間’這樣的時間範圍,來涵蓋整個時代的絕大部分人。

換而言之:有功而不得賞,是國家層面的問題,所造成的影響會波及到一整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

哪怕只有小部分,乃至極少數人,沒有得到應有的獎勵,也依舊會讓大多數人喪失動力。

反觀那所謂的‘功高蓋主’?

和絕世名將百年難出一人一樣:有資格‘功高蓋主’的人,更是縱觀青史都湊不出十指之數。

對於封建帝王而言,上下五千年,出十幾二十個刺頭,平均幾百年纔出一個?

嘖嘖;

真是讓朕好生‘爲難’吶……

婚假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340章 驗金石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請假條第211章 臣,等著家上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80章 有母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206章 孤兒軍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199章 學著點兒,混小子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46章 莢錢第371章 鹽鐵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264章 活著,纔是最大的勝利第371章 鹽鐵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131章 序幕第222章 不遠了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93章 兒,斗膽第147章 好小子!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請假條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353章 吞金獸!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婚假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23章 好劇本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88章 賊心不死!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295章 女人心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回家晚了第208章 太上皇?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晚點更第353章 吞金獸!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41章 回去再說!第84章 上架感言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308章 將戰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西省| 襄汾县| 彝良县| 新营市| 泸定县| 屏边| 卢龙县| 海淀区| 嘉义县| 仁怀市| 京山县| 依兰县| 朝阳区| 会东县| 金门县| 喀喇沁旗| 新绛县| 金堂县| 静宁县| 宾川县| 邓州市| 昌江| 新邵县| 上虞市| 治多县| 林州市| 罗平县| 元氏县| 东莞市| 基隆市| 景德镇市| 定西市| 亚东县| 六盘水市| 台安县| 崇阳县| 琼结县| 景谷| 邢台市| 无锡市| 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