竈房內,沈昭正在清理碗筷黃盆,就聽二兄低聲咕噥:“吃的真乾淨啊,都不用洗了吧?”
沈昭看一眼盛菜的兩隻黃盆,裡頭連湯汁都沒剩幾滴,只餘一些零散的雞骨頭。
幾位老人家的牙口真好,老母雞肉都沒怎麼煮爛,硬是給啃的一乾二淨。
“二兄,你去找點細草回來,阿孃說要重新砌竈,得用細草和泥才行。”砌竈的泥坯裡必須拌上那種有纖維的草,尋常樹葉與茭草葉都不管用,否則竈膛會開裂。
沈昭邊清洗鍋碗邊說:“等做好新竈臺,咱們就可以做豆腐了。”
沈衡一聽做豆腐,立刻點頭:“那好,我去堂哥家看看有沒有細草。”
說著出了門,直奔堂哥家而去。
沈昭清理好竈房,老爹已經領著兩名亭卒回亭驛了。
他臨走前還請來兩位鄰里老者,給自家重新砌竈臺。
沈昭瞅準機會,讓二兄帶著幾個小夥伴運來很多黏土堆放在院子外。
她要試著砌一個在小銅鏡中看到的那種火炕。
爲此,她與阿孃包了一下午的韭菜餅,用來招待二兄的小夥伴與兩位鄰里老者。
沈昭學著銅鏡內的做法,將麪糰搟成一個個薄皮,包上切碎的韭菜餡,捏成大餃子模樣。
之後放進鐵鍋內用小火慢炕。
等第一鍋熟了,沈昭遞一塊給母親:“娘,你嚐嚐看可行?”
張山月接過韭菜餃子,咬一口:“嗯嗯,這樣做出來的餅果然比蒸的好吃。”
沈昭也拿起一塊咬下去,滾燙的韭菜冒著熱氣,差點將她舌頭燙到。
吹吹氣繼續吃,鮮香味道溢滿口腔。
這樣做果然是對的,比蒸煮更省柴禾。
“我拿幾塊給阿翁他們嚐嚐。”沈昭拿陶碗撿了一塊,端去給兩位和泥做泥坯的老者品嚐。
兩位老者都是五六十歲的年紀,已經滿頭白髮,還穿著單薄破爛的夾衣。
沈昭將幾個韭菜餃子遞過去:“阿翁先歇息片刻,吃幾個餃子墊一墊吧。”
老翁也沒客氣,將滿是泥巴的手在褲子上擦擦,接過陶碗,兩人就地跪坐下,慢慢拿起餃子進食。
他們兩家不似沈家這般有個吃公糧的人,僅靠種地爲生的戍民都很貧苦,很少吃到如此精細的食物。
可即便覺著很好吃,兩人也不會大驚小怪,而是守著禮儀不與未婚小娘子多話。
沈昭又給他們端來熱茶,放在搬過來的小幾上,這纔回去繼續炕餅。
這時,沈衡帶著幾個同鄰發小推泥回來,一眼瞧見阿翁吃的大餃子,立刻飛跑進竈房:“阿昭!韭菜餅好了沒?”
沈昭用筷子夾起一塊炕熟的餃子放在箅子上,點頭應答:“好了,剛熟一鍋。”
沈衡呲牙笑開,拿起一塊左手倒右手兩遍,一口咬下。
被燙得嘶嘶哈哈也不捨得鬆嘴,很快一個餃子下肚。
張山月瞪了兒子一眼:“別光顧自己吃,拿些出去給阿豕幾個嚐嚐。”
沈衡答應一聲,直接將箅子端去竈房外。
“來來來!嚐嚐我妹妹做的大面餌!”他招呼幾個小夥伴過來。
幾少年扭扭捏捏走來,各自拿了一塊。
阿豕還多拿兩塊送去給外面的老者:“阿翁,你們也吃。”
“咱們吃好了,你自己吃吧。”老者擺擺手,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泥土,繼續用赤腳去踩踏泥堆。
要想做出結實耐用的泥坯,必須將泥草充分融合,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會在泥漿裡摻上牛糞,這樣做出來的泥坯才更密實。
兩天後,數百塊泥坯終於做好,沈昭拿出一塊木片給兩位老者看:“阿翁就照著我畫的樣式砌竈,要大小兩個竈口,中間位置再砌個湯罐口,無論哪邊竈膛燒火,都能燒到中間罐子。”
老者湊過去一瞧,只見寬寬的木片上用黑炭畫了一幅土竈圖,連尺寸大小都標註好。
二人都會點泥水匠的活兒,看過之後也明白其中意思。
但明白歸明白,有疑問還得提出來:“這竈眼會不會太大?”往常幫人家砌竈,都是那種小小的竈眼,夠放下一隻煮飯的陶釜就行,可眼下這幅圖片裡的竈眼就有點奇怪了。
“不大,咱家要用大鍋,必須這麼大竈眼才行。”沈昭指指竈房中間的大鐵鍋:“用的就是這個鍋。”
老者恍然,也不再多話,拿著木片對照著圖形開始砌竈。
沈昭一直在旁觀看,不時遞一塊泥坯。
不消一天功夫,一個大竈砌好,內外也都抹上黃泥。
期間,沈昭又買回一口小點的鍋,與先前那個一併安放在竈眼上。
看著老者給鍋沿下抹上黃泥,竈臺上也抹勻,心中暗暗記下這些順序。
她知道,看似簡單的手藝,做起來卻不容易。
回頭自己就用這法子給屋裡砌個土炕,順帶再砌個火爐子。
到了冬季,自己就與阿孃睡在廂房火炕上,反正老爹好幾天纔回來一次,暫時不用兩個炕。
對了,二兄與長兄那屋也得砌一個,不過這樣一來就有點費柴禾。
又過了一天,竈臺終於晾乾,可以在裡面燒火了。
午後,沈昭特意煮了一大鍋米飯,又從小銅鏡裡購買一些菜餚出來,在小鐵鍋內煮上一大鍋白菜蘿蔔豆腐燉粉條。
正好沈昂也從亭驛回來,還牽回一匹駱駝,駱駝背上掛著兩個鼓囊囊的大包袱。
一路上不停有鄉鄰詢問:“沈郎君這是帶什麼回來了?這樣兩大包?”
沈昂笑呵呵道:“遇到西域客商,買了些點稀奇貨物。”
“呦,什麼貨物啊?能給咱瞧瞧麼?”有人笑問。
沈昂哈哈一笑:“行啊!等我回去整理好再說。”
兩個大包袱裡哪裡裝的什麼貨物?其實就是在亭驛附近扒拉的枯草,塞了滿滿兩大包。
趁著今日亭驛無事,便借了一匹駱駝運回家。
將駱駝牽進自家院子,沈昂裝模作樣卸下兩個大包袱,還招呼妻子過去搭把手。
張山月當然知道怎麼回事,在鄉鄰們的注視下,不動聲色將大包袱拖去閨女的廂房。
與此同時,薛靈瑤姐弟倆也在院子外不遠處觀察沈家,直至沈家人將大包袱拖進屋裡才默默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