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在過去的轟炸中,日軍一直從後方源源不斷的補充著前線的損失,但是那些在海岸上的工事防線,卻不是一時半會就能修復和加固的,可是國防空軍的炸彈卻是在源源不斷的從內陸的生產線,甚至是福州本地的兵工廠中產出。
等到持續幾日的轟炸後,雖然沿岸防線上的日軍士兵的數量依然如開戰時一樣,但是其所依託的工事和防線卻已經損壞的差不多了。
而沒有了這些東西,日軍的抵抗也就減弱了許多。
也就是在這個情況下,王耀武十分果斷的投入了使用火焰噴射器的噴火兵。
火焰噴射器,算是殺傷力極高的一種武器了,哪怕是在這個時代,火焰噴射器的射程依然達到數十米的程度,絕不像電影裡那樣連十米的距離都不到。
而數十米的程度,已經比一般手槍的有效殺射程更高了。
甚至一般步槍的有效射程也不過才二三百米而已…
動用噴火兵,並不意味著王耀武就喜歡這個兵種,畢竟這個兵種實在是太危險了。光是他們所攜帶的燃料,如果爆炸的話絕對是後患無窮,別的不提,單是周圍的一圈人估計都要慘無人道的被活活燒死。
當然,負責研究這種武器的軍工專家們曾經保證過,這種武器還是很安全的,至少不會隨便被擊中一槍就會爆炸什麼的,甚至除非是燃燒彈一類的武器擊中,不然就不可能會發生爆炸…
事實上無論是在實戰還是在測試的時候,也都證明了這一點。
不然的話。如果這種武器真的那麼危險,哪怕他的威力再大,國防軍也不會裝備的,畢竟這已經不僅僅是雙刃劍了。弄不好的話,被這種東西弄死的自己人很可能會比敵人還要多。
然而雖然如此。但是國防軍中會喜歡這種兵器的依然很少,畢竟很難爆炸不代表不會爆炸,誰也不願意離這種東西太近的。也因此,噴火兵在國防軍中的薪金雖然是比較多的那種,但是在軍中的朋友反而不是很多。
再加上操作的還是這種高危武器——————雖然危險程度未必比得上會炸膛的步槍。但是在噴火兵中多少也會出現那麼一些變態,何況爆炸的條件也不是絕對的。
傘兵羅伯特.弗雷特洛爾。
第四傘兵團,第15工兵連;1944年、意大利、卡西諾山
“作爲工兵,我們接受了安裝火藥信管的四一型火焰噴射器的使用訓練,但我願意哪怕是不得已而在戰鬥中使用這種裝備嗎?不!多謝了。拒絕的理由很簡單,在戰場上你被手槍、步槍甚至是機槍擊中,無非也就是在身上留下一個窟窿眼兒罷了。但如果你不幸揹著火焰噴射器,那隨便一塊小小的彈片也能把你燒成一個火球。當敵軍士兵聽到你的火焰噴射器發出的聲響後,所有的子彈都會落到你的周圍。沒有哪個士兵願意被燒死,所有有經驗的士兵都會優先用他們的子彈‘照顧’那個試圖用火焰噴射器燒他們的傢伙!”
需要說明的是,全軍需要心理醫生最多的。就是噴火兵,排雷兵等幾個兵種…
————————————————————
對火焰噴射器的研發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由於戰壕戰的殘酷性,所以完全需要一種新式的武器,比如說手榴彈、迫擊炮、坦克等專門針對戰壕戰的武器,當然霰彈槍、榴彈發射器也是如此。…,
而火焰噴射器這種大威力的武器。自然也在研發項目當中。
事實上對這種殘忍的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反而沒什麼爭議,畢竟當時同盟國和協約國正在西線戰場上互扔毒氣彈。就連毒氣彈都用了,自然對火焰噴射器不會有什麼異議。
火焰噴射器的歷史要遠早於火槍和火炮,早在公元七世紀,拜占庭人就在與阿拉伯人的海戰中,使用了一種叫做“希臘火”的液體燃燒劑。這種燃燒劑平時封裝在木桶裡,使用時用手搖泵從通過一根喉管將之噴向敵戰船。“希臘火”的液體燃燒劑配方特殊。遇空氣便自燃。
現代意義上的火焰噴射器,其發明者被公認爲德國人理查德`費德勒。 他於1901年造出了一個火焰噴射器樣品供德軍評估。費德勒的裝置已經基本上具備了現代火焰噴射器的一切特徵,該裝置爲人力攜帶,配有一個周長爲1.2米的筒形容器,容器內部水平分爲兩部分,下半部爲壓縮空氣瓶,上半部爲燃燒劑瓶。
當射手壓下燃料筒上的節流閥手柄時,壓縮空氣將液體燃燒劑經一個橡皮管從鋼 質的發射管口噴出,發射管口有一個簡單的點火裝置,液體燃燒劑被點燃後,形成一束蘑菇狀的火球噴向目標。這個裝備的射程是18米,能夠持續噴射兩分鐘,但點火信管是一次性使用的,每次發射都必須換用新的。直到1911年才被德軍採納,德軍組建了一個有12個連的特別團,裝備了現代歷史上第一種火焰噴射器。不過一直到4年後火焰噴射器纔在戰場上顯示了它駭人的威力。
1915年2月,法國人在凡爾登率先嚐到了德國人的烈焰,2個月後,1915年7月30日,英國人在弗蘭德地區霍格〔Hooge〕的戰壕裡也嚐到了這種混合著汽油、橡膠和硫磺的地獄之火的味道,兩天的戰鬥中,英軍共損失了31名軍官和751名士兵。霍格戰鬥結束後,火焰噴射器巨大的近距離殺傷力也第一次被寫進了作戰報告。
吃了苦頭的英國人和法國人也開始研製自己的火焰噴射器,法國人比較現實,他們的設計基本上仿造德國人的,並在1917~1918年間投入了使用。而英國人則過於異想天開。他們造的火焰噴射器是重2噸的龐然大物。在索姆河地區,英國人部署了四門這種怪物,固定安裝於距德軍前沿55米的防禦工事內,其前方就是雙方對峙的無人區。這四臺大型火焰噴射器爲索姆河戰役專用,射程八十米。用於在步兵衝鋒前清掃德軍的第一道防線。不過在1917年7月1日索姆河戰役打響後,德軍的反擊炮火就摧毀了這四門火焰噴射器中的兩門,另兩門在拿下德軍第一道防線後也失去了作用。
德軍在霍格取得了成功之後,更加重視火焰噴射器的作用。他們將噴火兵編成六人小組,每組三具火焰噴射器。分散配置在整個前沿,主要任務是當德軍發動攻勢時清掃協約隊的前沿防線。1917年,德軍對裝備的火焰噴射器進行了改良,減輕了重量,並使用可多次點火的信管,使得火焰噴射器的機動性和射擊頻率大大增高。儘管如此,由於英法聯軍對德軍火焰噴射器已有了警覺。當德軍的火焰噴射器手射擊時,英法聯軍便集中火力向其射擊,一旦俘虜德軍火焰噴射器手,立刻就地槍決。再加上這種武器無法提供遠距離寬正面的持續火力,這種優秀的戰壕戰武器再也沒有發揮象在霍格戰役中那樣的決定性作用。整個一戰中。德軍一共進行了超過650次的火焰噴射器進攻,而英法聯軍的同類攻勢幾乎爲零。…,
的確,火焰噴射器在這次戰爭中給雙方帶來的傷亡遠比不上機槍和重炮,但在近乎肉搏的戰壕戰中,德國人的火焰噴射器無疑給在泥水中瑟瑟發抖的協約國士兵的心理上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或者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快要結束的時候。國社政府纔開始對在戰場上初顯風貌的火焰噴射器展開研究,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士氣,當時無論是在亞洲戰場還是在歐洲戰場都沒有出現過中國的噴火兵的身影。
而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雖然當時中俄兩國邊境衝突不斷,但是由於當時尚處於較和平的一個時期,因此國防軍也並沒有裝備火焰噴射器——————不過在瞭解過這種武器的威力後,軍方到是一直在對這種武器進行著研究。
一直到了一九三五年,國防軍纔開始正式裝備第一款火焰噴射器。
也就是三十五型火焰噴射器,不同於一戰時的笨重。三五型火焰噴射器是一種單兵火焰噴射器,由於設計上延用了一戰時的經驗。使其全重“僅爲”三十八公斤,儲罐內混合裝有11.8升十九號燃劑和壓縮氮氣,噴射距離爲二十五米至三十米。三五型火焰噴射器可一次噴射完所有存油,也可進行十五次短點射,短點射時,燃劑限流閥和和襯管內的點火信管同時開閉,以控制燃劑噴射量。三五型火焰噴射器的生產一直持續到一九四一年。
在裝備了三十五型火焰噴射器後,國防軍一直在對這種武器進行著改進和研究。當然重點在於射程、安全性和重量,畢竟三十八公斤的重量再加上一身的裝備,噴火兵和揹著一個女人作戰也沒什麼區別了。
於是這種武器不斷的發展著,一直到如今的四十二型。
四十二型火焰噴射器的重量僅有18公斤,當然這是沒有燃料的情況下,裝載燃料的話能夠將重量降低到30公斤,同時射程則達到了40米的程度,和三十五型相比有了很大的超越。
而目前國防軍當中主要裝備的,就是如今的四十二型火焰噴射器。
咳,也不知道應該說是國社政府的生產能力強大,還是該說火焰噴射兵的數量太少,反正開戰不到半年的時間,全部的噴火兵就已經都換裝了四十二型火焰噴射器,至於原來的三十五型則全都支援俄國或其他盟國去了…
另一方面,火焰噴射器對國防軍的坦克使用柴油作爲燃料,也有很大的貢獻。
作爲近戰武器,火焰噴射器的使用在二戰戰場上與一戰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主要還是用於對建築物、碉堡和工事的攻堅以及對殘敵的清剿。
然而在歷史上的二戰中,德軍步兵的火焰噴射器還經常被用作近距離反裝甲武器。火焰噴射器噴射的火焰並不能燒穿絕大多數坦克的裝甲。尤其是後期蘇軍的坦克,但火焰噴射器噴出的流態火焰射流卻能從裝甲目標表面的一些開口處,比如坦克發動機艙的頂蓋,流入車體內部,引燃其燃油或彈藥。從而使裝甲目標失能或完全被摧毀。部隊的作戰報告顯示,火焰噴射器對使用汽油機的車輛以及美軍M4坦克的破壞效果明顯,但對使用柴油機的蘇聯坦克的破壞效果卻有限。
早期的國防陸軍裝備的也是汽油機坦克,但是在發現了這一明顯缺點後,後期的坦克全部換裝成了柴油機。如15改、ZT-40、ZT-41等……,
另外國防軍的絕大多數火焰噴射器可由單兵攜帶,但一個噴火小組依然由二~三名士兵組成,其中一名爲噴火手,另一至兩名爲觀測手。噴火手除火焰噴射器外只配有自衛手槍,而觀測手一般配備衝鋒槍,爲噴火手提供掩護。
沒辦法,畢竟不管每個對手的優先目標都絕對是噴火兵。如果沒有觀測手和其他戰友的掩護,恐怕噴火兵剛剛登場就已經變成塞子了。
————————————————————
不得不說,就像機槍、燃燒彈一樣,火焰噴射器也是一種殘酷的殺人機器,尤其是在殘忍性上更在機槍之上。恐怕僅次於燃燒彈和化學武器。
噴火兵在觀測手的掩護下,衝到工事、掩體等設施的入口處,對準入口噴射火焰,從入口涌入的火焰將裡面的日軍士兵變成一個個的火人,看著這一幕噴火兵發出了暢快的笑聲。
這種笑聲,多少讓周圍的國防軍士兵覺得有些發冷。
雖說作爲一名士兵。當他們踏上戰場的時候,多少也有了那麼一點覺悟,但是有覺悟不代表就喜歡被燒死。而事實上這也是他們不喜歡噴火兵的另一個原因。
對戰友的這種異樣的目光,噴火兵到是沒怎麼在意,畢竟在軍中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目光,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
而在將工事內的敵人全部燒成火人後,噴火兵也將目標轉向了下一個工事。
火焰噴射器,並不是只有將工事內頑抗的敵人燒成火人這麼一個功效。在太平洋戰爭中,美軍每次登陸島嶼後面對在熱帶雨林的 複雜環境中隱藏的日軍不計其數的碉堡和坑道工事。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才能攻克。由於地形複雜,因此很多時候海軍艦炮無法支援,重火炮在登陸時幾乎沒有,輕火炮難以轟塌工事,子彈又難以打中工事中的日軍。因此,能夠依靠高溫殺傷堅固碉堡、工事、山洞或壕溝裡隱藏的敵人,還可以用於引燃敵軍易燃武器裝備和物資的火焰噴射器就成了美軍攻堅的重要力量。
通過高溫灼燒工事內的日軍,以及劇烈燃燒將狹小工事內的氧氣短時間消耗一空使其窒息,可以使目標工事內的敵人迅速失去抵抗力,從而以極小的代價攻克日軍陣地。
事實上這也是王耀武會讓噴火兵登場的一個原因。
基本上只要將噴火器對準出口,裡面的日軍士兵就只剩下三個選擇,要麼跑出來玩命,要麼就是等著被燒成火人,還有一個就是因爲窒息而死——————當然,窒息也不一定非給死,不過就算不死估計也差不多了,畢竟當他們窒息的時候,也就等於是失去了抵抗力。
在噴火兵對一個混凝土工事完成了例行工作後,噴火兵在觀測手的的掩護下朝著另一個目標前進,而原本離他們遠遠的士兵則連忙從入口處涌入工事,如果裡面的敵人死絕了的話,那自然沒什麼,可如果還有抵抗力的話,他們的任務就是給這些敵人補上一槍或是將其俘獲…
在噴火兵投入戰場後,由於火焰噴射器的巨大威力,原本在轟炸下就已經所剩不多的在工事和掩體當中抵抗的日軍很快就被瓦解。
趁著這個機會,國防軍將原本屬於日軍的防線佔領,並且幫助王耀武派來的工兵將工事重新加固和修繕,準備迎接日軍的反撲——————到現在爲止,空軍尚在防線稍後一些的地方,對趕來支援的日軍進行轟炸阻擊,推延了日軍的支援速度,不然的話防線也不會這麼容易陷落。
而在拿下了防線後,國防軍的任務就是守住防線,並等待更多的援軍到來及抵達。
然而不管怎麼說,既然已經在沿岸拿下了一處登陸點,那麼臺灣就等於已經是落入國防軍手中。畢竟對臺灣島上的日軍來說,雙方的兵力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另一方面在得知了這一結果後,東條英機在命令駐臺日軍奪回防線的同時,也做好了失去臺灣的心理準備。
同時東條英機也很明白,失去了臺灣,就等於是替中國打開了一道門戶。接下來中國海軍就可以突破由臺灣、琉球等地構成的封鎖,直接對菲律賓等地構成威脅…
“接下來,難道就要全靠海軍的了嗎…”
站在辦公室裡,望著身後的太陽旗東條英機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