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一大片茅草生長的山坡,陳安以前經常看到里邊有,現在也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只要在里邊隨便找找,就能找到竹溜子的洞穴,而且可能會有幾個。
只是還不知道,有沒有人來找過、刨過,如果有,就得另外換地方了。
不管怎樣,得進去找了才知道有無。
他扛著鋤頭鉆進了比他矮不了多少的茅草叢中,用鋤頭把拍打、壓彎茅草,在露出的間隙中,尋找著竹溜子的洞穴。
竹溜子夜晚活躍,白天大都窩在洞里睡覺,動作再大,也不用擔心會驚跑它們。
陳安的動作可謂是大刀闊斧,拍打得茅草叢嘩啦作響。
沒用多長時間,他就在茅草叢中看到了一堆土丘。
土丘是竹溜子在挖掘洞道時推出的泥土堆積而成,下面便是洞口。
陳安細細看了下,土丘的泥土還非常新鮮,他立馬能斷定洞里生活有竹溜子。
若是土丘干燥,或是上面落滿葉片,長了青苔與其他植物,便可斷定洞里沒有竹溜子。
洞道內,是否有竹溜子還可以通過洞口周邊有沒有被竹溜子咬斷的竹子、植物莖稈等它能吃的東西來進行判斷。
若洞口周圍有顯現的被咬斷的植物痕跡,就可以斷定洞里有竹溜子存在。
竹溜子不僅喜歡在洞里吃植物的根莖,還經常在夜里外出,把竹子、樹枝之類的食物咬斷,拖到洞里啃食。
這些對于山里人來說,都是常識性的東西。
眼前這個土丘,除了泥土新鮮外,周邊的小灌木叢樹根腳還有不少被啃噬的新鮮痕跡,散落著一層竹溜子一小段一小段跟藥用膠囊形狀相似的糞便,有的棕黃,有的已經變得黑綠。
只是,在陳安看來,這糞便顆粒實在太小了些,由此斷定,里面的竹溜子還小,現在把它刨出來,沒多少肉,沒什么搞頭,還不如讓它繼續在里邊待著,過上一段時間,等它長大了再來。
要刨就刨大的,這才有意思。
陳安果斷放棄這個位置,繼續在茅草叢中翻找,十數分鐘后,他找到了第二個土丘。
這土丘就比之前看到那個要大得多,泥土一樣很新鮮,糞便也大了兩三倍,周邊還有不少竹溜子外出活動的腳印,分屬兩只竹溜子。
通常情況下,野外的竹溜子洞穴中會有一公一母兩只竹溜子,這種配對的竹溜子,向來形影不離。
竹溜子,一年四季都能生崽,繁殖能力很強,經常遇到有三四只幼崽同穴的情況。
剛剛成年的竹溜子,會有一段時間獨居生活,這種情況下的洞穴中,就只有一只竹鼠了。
以陳安的經驗來看,這個洞穴中刨出來的兩只竹溜子,每只至少也有三斤,看糞便,現在還沒有幼崽,適合捕捉,沒有必要擔心幼崽死亡之類的情況發生。
如果有幼崽,不是在哺乳期,已經能自己啃噬根莖之類的東西,也不用擔心它們存活的問題。
“就從你開始了。”陳安面現喜色,小聲地嘀咕了一句。
他揚起鋤頭,將那土丘的泥土扒掉,露出下面的洞道。
洞道很大,再一次證明陳安的判斷,他伸手往洞道里邊摸了一下,沒進去多遠,就遇到了分岔,也拖出來一些新鮮的草根、木段,都是竹溜子晚上吃剩下的。
山坡上生長的大都是茅草,不像竹林里邊,茅草根細,用鋤頭輕易就能挖斷,要是在竹林里,盤根錯節的竹根就難搞了。
捕捉竹溜子,最常用的法子有三個。
在秋冬季節,竹溜子洞穴比較深,人工挖掘洞穴費時費力,一般在確定洞穴內有竹溜子后,將洞口的泥土挖開,在洞道口設置捕籠就行,還要檢查周邊有沒有別的出口,用石頭堵死,然后等待晚上竹溜子出來活動的時候,自己進入籠子。
或者設置捕鼠夾。
可是在這種地方,晚上外邊冷,長在地下的草根就夠它們吃了,可能幾天不出來也正常。
這需要時間等待,陳安不想等,直接放棄了。
另一個法子,是用煙熏。
砍一段大竹筒,一頭留節,一頭開口,從開口這邊放入稻殼,在有節的一端,插入一根中空的細竹竿,然后點燃稻殼,放入洞內。
有細竹竿一端留在洞外,用泥巴封好洞口縫隙,嘴對小竹竿,用力吹氣,將煙霧吹進洞穴深處。
竹溜子難以忍受的情況下,會從后洞爬出來。
這法子,在陳安看來,也不太可取,他以前用過,經常會出現把竹溜子悶死在洞穴里邊的情況,到頭來,還是得挖。
受到驚擾的竹溜子,會第一時間鉆進最深的洞穴里躲避,并且會不斷地往深處刨土,將洞道堵住,聰明得很。
第三個法子,就是用水灌了。
當水灌滿整個洞穴后,竹溜子就會被逼出洞來,可以說是最高效實用的法子。
可現在這位置,地處大山半腰,山溝里并沒有水,實在不方便。
關鍵是,灌水務必要滿,不能停停灌灌,否則,水很快滲透進入土層中,不一定能灌出竹溜子。
這也是陳安只帶著一把鋤頭就來這里的原因,UU看書 www.uukanshu.net 因為他很清楚,今天想要刨到竹溜子并且吃上,那費時費力的挖掘笨辦法,才是最好的法子。
挖吧!拼體力。
不然,大部分人都缺肉的年頭,在距離村子七八里的地方,這些竹溜子想要輪到自己也難,就因為都知道搞起來非常費勁,往往刨一個竹溜子洞穴,兩個人輪換著挖,折騰兩三個小時還沒挖到都屬正常,有的真的是太深了。
陳安揚起鋤頭,一邊鏟掉茅草,一邊順著洞道挖。
表層土壤比較疏松,加之下邊有洞道,挖掘起來很快,不過數分鐘時間,就順著洞道斜著向上挖出去五六米那么一段,看到了一個絮著干草,比較寬大的洞。
陳安剛才挖掘的地方,是竹溜子取食和活動的通道,它們就是在這條通道里啃噬周圍的竹根、未出土的竹筍、草根,將竹子、樹枝之類的東西拖進洞道里咬成小節,然后慢慢啃食,一般離著地面比較近,分岔不少,有的甚至能蜿蜒出去十數米。
而絮著干草這個寬敞得多的地方就是竹溜子居住睡覺的地方。
這里又出現了一個分岔,斜著朝地下深處進去。
陳安知道,竹溜子就在這通往深處的洞穴中,這是它避難的洞穴,受到驚擾,它們總是第一時間鉆進這洞穴中。通常,竹溜子就是在這洞里被刨出來。
人在外邊挖,它們在里邊繼續往深處打洞,并用土將洞道堵住。
這樣的洞穴,往往深入地下兩三米,甚至還有更深的,現在才到真正出大力的時候。
想吃肉,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