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布局

朱由檢看罷莊元洲密遞題本后,不禁對這名官場新人敏銳的洞察力、果決的勇氣和決心大為激賞。

莊元洲能通過夏糧征收遇阻這一單純的事件,從而進一步判斷出自己最終想要達成的戰略,這種非常超前的意識,在思維整體固化的大明是絕無僅有的。

因為自己現在的所作所為,并沒有表露出想要推進士紳一體納糧的意思,就連善于揣摩圣意的溫體仁對此也沒有絲毫察覺,而遠在千里之外的莊元洲卻猜到了。

除了準確的研判出自己的主要戰略意圖之外,莊元洲還在題本中提出了自己對此問題的解決之道,明確表達了堅定不移執行皇帝意志的決心,表示就算因此而身敗名裂也在所不惜。

朱由檢當然看得出來,莊元洲最后這句話與其說是表明決心和態度,不如說是想要自己給他一個確切的答復,企盼自己在這件事涉無數人利益的大事上能夠始終如一,不會因壓力巨大而中途易幟,那樣他可真的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對于這名勇于改革和任事、能力上潛力巨大的臣子,朱由檢此后當然會重點加以關注。

當初他之所以直接點名莊元洲赴任曲阜,其實最看重的是他與孫傳庭之間密切的關系。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看一個人的品行和能力,只要從他平時交往的朋友身上就能看出大概。正是因著對孫傳庭的喜愛,朱由檢才對莊元洲高看一眼,讓其擔任曲阜知縣一職,也是想觀察一下這位新科進士的才能與德行,從而根據實際情況再決定是否拔擢重用。

沒想到的是,自己這一無心之舉,反而無意中發掘到了一位大才,莊元洲這種開放的思想和敢于擔當的勇氣,正是他最為欣賞,也是目前的大明最稀缺的。

不可否認,莊元洲如此旗幟鮮明地表忠心,也是在強烈的功利心驅使下做出的決定,但這一點并沒有引起朱由檢的反感。

只要能對整個社會做出貢獻,功成名就不是順理成章嗎?

人活一世,名利二字。誰也不能免俗,世上沒有真正無私之人。紅塵中,每個人都有許多牽絆,每個人也并不是只為自己而活,沒有豐厚的物質條件,你如何讓那些你所牽掛的得以安康?

朱由檢對莊元洲的態度和想法持積極的肯定態度,但他并沒打算現在就著手行動。因為士紳一體納糧一旦實施,勢必會引發整個大明的震動,一個處理不當,就會讓剛剛平穩的局勢再度動蕩起來。

現在的大明,免賦稅的田地都掌握在包括官員在內的讀書人手里,在沒有足夠的利益作為交換和補償的情況下,強行改革并非最佳時機。

在朱由檢的計劃里,改革要循序漸進、有的放矢,宗藩們才是首選目標。對宗藩下手,不但不會引發政局不穩,反而會讓天下人都拍手稱快。

二十多位大明世襲藩王名下擁有的田地、每年消耗的祿米,絲毫不亞于士紳們所占有的土地,被圈養了兩百年的宗藩們對來自于外界的強力沒有絲毫的抵抗力,只要將宗藩們擺平,下一步才輪到士紳。

大明是朱家的,連朱家人都要納糧,其他人還有何資本拒絕繳稅?

當然了,到時候不論是宗藩還是官員、士紳、讀書人,還是會享有一定的特權的,這樣會減輕對此項舉措的阻力。

進士功名者,會有四百畝免稅田地,舉人兩百畝,生員五十畝。

四品以上、二品以下官員在進士功名上再加一百畝,一品官員免稅田地八百畝,武將依此例。

親王免稅田地就按照國初太祖之規再增加一些,每府五萬畝,這些應該不少了。

孔家這種獨特身份的存在,可享兩萬畝免賦稅優待。

這種改革并不徹底,藩王士紳仍舊享有優待,可實施后卻能給朝廷的財政帶來根本性的好處。

就拿與孔家同在兗州府的魯王府來說吧,孔家在曲阜及兗州府其他州縣所擁有的田地,加起來可達三十余萬母,而魯王府的田地幾近孔家的一倍,并且這兩家所占都是上好的水澆田,荒年豐年相加,平均畝產夏秋糧也有兩石左右。

也就是說,魯王府的糧食產量,一年達百余萬石,而朝廷卻沒有從這百萬石中拿到一粒米的稅賦。

若是按照親王府五萬畝免稅賦,剩余五十多萬畝按三成上繳,那朝廷一年最少也要征得三十萬石糧食,二十幾名藩王就按平均每家三十萬畝、每年每畝兩石計征,每年可征得至少四百萬石。

這是個什么數字?

每年從江南運往京師的漕糧總數就是四百萬石左右,只要宗藩改革成功,等于又多了一個漕運的量,憑空多了如此巨量的糧食,何愁天下不穩?

已經子嗣斷絕的楚王府名下原有四十余萬畝田地,在被除爵后全都歸到公田名下,現在主要由原楚王系的諸多朱姓旁系子弟耕種,同樣按照三層賦稅繳納租賦,每年可為當地官府帶來二十余萬石的額外收入,這些糧食大部分被收入當地常平倉中,少部分被用作當地養濟院的日常開支。

與之作用相同的還有周王朱恭枵主動捐出的三十萬畝田地所出,這些額外的收入對于官府救濟孤苦無依者起到了巨大作用。

隨著各地官府組織的開荒拓田、興修水利等種種增產增收措施的大規模展開,現在的糧價已經比數年前戰亂饑荒時有了較大幅度的低落,指望糧食來賺取暴利的時代可以說一去不復返了。

就拿百萬人口的京師來說,及有穩定的漕運輸入,又有京畿各州縣陸陸續續地糧食增產,所以糧價已經從崇禎七年最高時的每石四兩銀子的天價,掉落到了年初的每石七錢左右。

而隨著各地水利設施修建到位后,今年京畿一帶的夏糧普遍豐收,現在每石糧食已經跌落到了五錢左右,并且還都是更加可口的新糧。

等到湖廣大面積開發成功,全國的糧食價格將會更加低廉,到那個時候,也就是朱由檢士推出紳納糧這一計劃的最佳時機。

因為糧食價格的大幅下降,就意味著靠糧食獲取的利益急劇減少,甚至可以說無利可圖。因為當市場上的糧食已經供大于求,你再想著囤積居奇,那就等著糧米爛在庫房中好了。

當糧食不再是稀缺商品后,想通過手中大量田地來賺取巨額利潤的士紳們,自然會選擇通過經商等其他手段來獲取財富,也會讓他們對田地的重視和依賴度大大降低。

計劃歸計劃,各種改革還是要慢慢布局并在適當的時機展開的。

在朱由檢的規劃中,開發湖廣是首要任務,完成與荷蘭人達成的協議被列為第二位,這其中包括對鄭氏集團的改造。

只要上述兩項大事進展順利,那宗藩改革就會順勢展開,隨后便是士紳一體納糧。

按照時間計算,南下的錦衣緹騎應該已經到位,等到他們與泉州、福州的衛所接洽完畢,將海商兼海盜集團各主要頭目的情況探查完畢,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后,就等著鄒維璉與鄭芝龍談判的結果了。

鄭芝龍以及鄭家的生死存亡,全在他的一念之間。

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里的陰暗面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三百六十章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著納糧可不夠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復仇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里的陰暗面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擊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跡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二章 駱養性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里的一把火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里人去擼串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為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
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里的陰暗面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三百六十章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著納糧可不夠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復仇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里的陰暗面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擊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跡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二章 駱養性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里的一把火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里人去擼串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為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阳市| 萨嘎县| 嘉禾县| 太康县| 突泉县| 江安县| 阿城市| 日土县| 东城区| 保康县| 马边| 金山区| 清水县| 本溪市| 京山县| 廉江市| 山阳县| 朝阳市| 通河县| 浑源县| 本溪市| 开封县| 小金县| 外汇| 清水河县| 霸州市| 钟祥市| 台州市| 黎城县| 宜宾市| 江北区| 南京市| 武川县| 清流县| 呼伦贝尔市| 连城县| 石林| 伽师县| 桂林市| 武邑县| 遵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