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檸在桑樹園逛了一圈,見扦插的桑樹枝椏都生長的很好,心里也放心不少,畢竟桑樹園也歸屬她們農業部門分管。
因為養蠶夫婦對種植桑樹也很有經驗,所以她很放心的把種植一事直接交給他們負責,這段時間也派過巧心過來跟進了一下,協助他們夫妻倆解決一些問題。
如今看來,他們夫妻倆確實有一手種桑養蠶的好本領。
“這桑樹園打理的很不錯,辛苦你們了,如果遇到什么不能解決的問題直接找巧心就是,或是來找我也可以。”
吳氏夫婦很是激動,“不辛苦,這都是咱們應該的,我們夫妻倆能有如今的安穩日子,多虧了夏小姐跟二爺的救助,我們會好好打理桑樹園的。”
“好,等桑樹長成了,也不會虧待了你們,好好干!”夏檸鼓勵了一番,就安心的離開了桑樹園。
這邊有專業人才看管,確實讓她省了不少心。
果然專業事就得交給專業人。
說到底他們基地還是太缺乏專業技能人才了,如今村里的人口基數倒是逐漸在增長,可質量還沒提起來。
這應該是他們基地接下來長久會面對的一個老大難了。
什么時候他們基地才不這么缺人才啊?
夏檸走著走著又拐彎進了一趟溫室大棚,如今已是春暖花開的四月了,家家戶戶都種上了各種時令蔬菜,相比較寒冬時節,現在的溫室大棚就沒有太突出的價值了。
對此,夏檸卻表現的無所謂,本來她又不是靠著溫室大棚賺錢,也不是靠著大棚里的蔬菜賴以生存,所以從上個月開始,她就把大棚轉成了他們宋家的自留地,種了一些她們比較愛吃的菜。
其中一個大棚里種的是一些即可當水果又可以當蔬菜吃的瓜果。
比如黃瓜、大小番茄、地瓜。
這三種作物不僅好種養,對土壤的要求也不高,還是多年生植物,基本不用費什么心思,而黃瓜跟番茄都屬于插架掛藤式植物。
至于最后一個地瓜,則屬于爬藤纏繞式的藤本植物,但它們的生長周期差不多都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打理起來都很方便。
而這個地瓜,又名涼薯、豆薯,不同的地域稱呼不一樣,但這地瓜在東楚是沒有的。
恰好之前在采購蔬菜瓜果種苗的時候,夏檸直接打包了好幾十種,其中就有這個地瓜,正好現在大棚閑置下來了,所以,她就打算嘗試種一種這個地瓜。
這玩意顏色雖然沒有黃瓜跟番茄那么鮮麗、有顏值,但它可是藥食兩用的好東西,而且還有好幾種吃法,不僅可以當水果生吃,還可以涼拌、也可以炒菜燉湯,亦能磨制成粉,做成中式面點跟粉條。
總之,這地瓜的用途很多,一物多用,非常的經濟實在。
等到地瓜成熟的時候,正是夏季天氣最炎熱的階段,而這地瓜可以消暑降火、解酒解毒、美容養顏,煩熱口和的時候就可以吃上一個,就跟那西瓜一樣,是夏季消熱解暑的佳品。
這個大棚里幾乎一半的空間都用來種植地瓜了,剩下一小半的菜地才種的黃瓜與大小番茄,至于另一個大棚種的就是一些大眾時蔬了。
一個月的時間沉淀,大棚里的蔬菜都已經長出了株苗,嫩綠綠的一片,長勢很是喜人。
夏檸心情很是愉悅的在兩個大棚里溜達了一圈,仔細查看了一番大棚里的蔬菜作物,并沒有發覺什么問題,讓她心里很是欣慰又滿意。
由此可以看出,這兩個大棚被他們幾人照料的很好,有用心好好的做事,沒有偷奸耍滑,疏忽職守。
其實想想也能明白,村里八成都是以種地為主的農家人,他們就靠著地里的收成過日子,而古代又不像現代,可以有很多種謀生的方式,所以古人在對待種在地里的農作物都格外的用心與看重,豈敢有糊弄之心?
甚至,他們對莊稼地都是帶著一種虔誠的心理,一株一苗他們都格外的珍惜,完全不敢胡亂種植浪費糧食。
就她在現代的陽臺種菜,壓根稱不上種地人,純屬一時興趣愛好罷了,對作物的心態與敬意完全不能跟這些古代種地人相比。
夏檸繼續往宋家大院走,結果在路過附近的紡織作坊時,又被作坊里的師傅們拉了進去。
“小檸,好久沒見你來作坊了,你進來看看咱們的新作坊怎么樣啊?”楊蕓娘熱情的拉著夏檸的手,帶著她參觀起了全新的紡織作坊。
“確實有段時間沒來了,那我今日得好好瞧瞧了。”夏檸跟著楊蕓娘往里走,如今她跟云汐是這紡織作坊的負責人,其他幾位手藝師傅則成了小管事,分別各自帶一組人。
這楊蕓娘是文家的二房媳婦,也就是基地財務部部長文彥的妻子,她有一手了得的刺繡手藝,所以,紡織作坊就交由她來主管,宋云汐也擅于女紅,又是宋家的姑娘,也就擔任作坊的二把手了。
之前的紡織作坊是在搭帳篷里工作,年后就開始動工為她們率先修建了紡織作坊,現在的作坊面積很大,也是采用的四合院建筑格局。
作坊有一個寬敞大院子,方便各位女師傅晾曬一些布料,左邊是紡織操作間,右邊是刺繡加工坊,正中間的屋子分為前后廳,前廳是接待商議事情的地方,后廳則是女工師傅們休息吃飯的地方。
而在正屋后面還有一個小后院,這處地方就是專門用來染布的工作區域,旁邊還修建了兩個單間,方便儲放一些物料。
總之,如今的作坊已經華麗升級了,直接一步到位包攬了一件衣裳從最初到成衣的所有工序環節。
也就是說,作坊完全不用再依賴任何一個中間商進貨了,作坊自個就能解決。
“刺繡坊怎么樣了?”夏檸站在刺繡坊的門外詢問著身邊人,聽著里面的聲音貌似正在教學當中,所以她也就沒進去打擾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