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 刺殺斯大林--1939
天涯有古人
主要人物表(出場序)
田中鐵次郎: 男,日本朝鮮駐屯軍中國吉林琿春特務機關長,日軍中佐
留西柯夫: 男,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格別烏)遠東地區部長,叛逃的蘇軍上將
大貫將隆: 男,日本朝鮮駐屯軍司令部第二課課長,日軍中佐
斯波行雄: 男,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第二部(情報部)特別班班長,日軍中佐
宇多川達也: 男,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第二課謀略班班長,日軍中佐
三枝正行: 男,日本陸軍省兵務局防諜課滿州分室室長,日軍中佐
斯大林: 男,蘇共中央總書記
李維諾夫: 男,蘇聯外交人民委員
伏羅希洛夫: 男,蘇聯國防人民委員,蘇軍元帥
貝利亞: 男,蘇聯內務人民委員,蘇軍上將
山口喜三郎: 男,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第二部(情報部)部長,日軍少將
長谷部太郎: 男,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第二部(情報部)特工,日軍少佐
維佳: 女,蘇聯蘇軍總參謀部情報局(格魯烏)諜報員 “萊歐”的聯絡員
巴扎羅夫: 男,蘇聯蘇軍總參謀部情報局(格魯烏)特工,蘇軍上校
別列堅科: 男,流亡滿州的“白俄”,別動隊成員
馬爾哈庫: 男,流亡滿州的“白俄”,別動隊成員
斯米爾諾夫: 男,流亡滿州的“白俄”,別動隊成員
澤列寧: 男,流亡滿州的“白俄”,別動隊成員
斯爾科夫; 男,流亡滿州的“白俄”,別動隊成員
別濟曼斯基: 男,蘇聯蘇軍總參謀部情報局(格魯烏)諜報員,代號“萊歐”
謝苗諾夫: 男,蘇聯內務部(別格烏)特工,蘇聯內衛部隊少校
卡爾波夫: 男,蘇聯蘇軍總參謀部情報局(格魯烏)特工,蘇軍少校
竹中廣一: 男,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情報部)特工。---瀏覽器上打上-Ζ看最新更新---日軍少佐
有倉道雄: 男,日本駐土耳其大使館武官,日軍少將
舒伯特: 男,德國謀略專家,黨衛軍保安局上校
哈奇: 男,土耳其警察署警長
彼得洛夫斯基:男,蘇聯駐土耳其大使館官員,蘇軍中校
謝倫貝希: 男,德國黨衛軍保安局局長副官,黨衛軍少將
岡本清福: 男,日本駐德國大使館武官,日軍少將
列娃: 女,德國黨衛軍保安局少尉
琳達: 女,蘇聯駐德國大使館官員,蘇軍中校
波波夫: 男,格魯吉亞共和國內務人民委員部部長,蘇軍中將
馬卡諾夫: 男,格魯吉亞共和國內務人民委員部少校
其他人物: (略)
楔子
(一)背景資料
一九三八年六月十三日凌晨五時三十分左右,(前)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遠東地區部長、蘇聯紅軍上將格里西·薩莫伊洛維奇·留西科夫從(前)蘇聯波些特市與中國吉林省琿春縣交界的長嶺子地區越過國境線,叛逃到“滿洲國”。
日本陸軍省一九三八年七月一日通報摘錄:
“(前蘇聯)遠東地區內務人民委員部三等國家保安委員(相當於三級上將)格里西·薩莫伊洛維奇·留西科夫,因蘇聯國內殘酷的清洗運動而感到生命危險,爲謀求我國的保護,於六月十三日下午(應爲凌晨)五點三十分左右,隻身從琿春附近越過蘇滿國境,逃出(前)蘇聯,被滿洲國邊境警備隊收容。”
日本東京《朝日新聞》一九三八年七月一日消息摘錄:
“格里西·薩莫伊洛維奇·留西科夫上將現年三十八歲,一九零零年生於一個在敖德薩開西裝店的家庭。
“他小學畢業後,曾經被許多家辦事處僱用,他一邊工作一邊上夜校繼續學習,一九一七年在身爲共產黨的哥哥的感化下投身革命,並且加入了共產黨。
“此後,他一直在敖德薩參加爲建立蘇維埃政權而展開的鬥爭。一九一八年德國軍隊入侵烏克蘭,他作爲一名黨的組織工作者進行工作。一九一九年初,他成爲克里米亞第一團的政治工作人員,同年四月進入烏克蘭內務人民委員部中央政治培訓班,學習期間參加了國內的戰爭。九月從培訓班畢業後即被任命爲第十四軍和第一狙擊旅政治部的工作人員奔赴布揚斯克反鄧尼金軍的作戰。該旅後改變爲第五十七師第二狙擊旅,他擔任政治部長,前往波蘭作戰。
“一九二零年,他首次進入令人毛骨悚然的‘格別烏’(前蘇聯國家安全局)的前身‘契卡’(前全俄肅反委員會),先後在烏克蘭和莫斯科工作,一九三六年升任阿速爾----黑海地區內務人民委員部部長,一九三七年八月又被任命爲內務人民委員部遠東地區部長,到哈巴羅夫斯克上任至今。他由於革命有功被授予列寧勳章。”
(二)遠東和歐洲的軍事形勢
三十年代末發生的世界經濟危機沉重的衝擊著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爲擺脫困境和愈演愈烈的經濟危機,日本、德國和意大利三國先後在世界各地發動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
一九三一年,日本關東軍侵佔中國東北,建立傀儡政權“滿州國”。
一九三六年,意大利在侵佔埃塞俄比亞後,夥同德國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
一九三七年,日本大舉進攻中國華北和華中,同時,德國進攻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並在德蘇(烏克蘭)邊境地區部署了大量的軍事力量。
大規模的世界大戰隨時都可能再次爆發。
在世界的另一面,斯大林統治下的(前)蘇聯於一九三六年通過了“獨裁憲法”,隨後,他在全(前)蘇聯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大清洗,進一步鞏固了他在(前)蘇聯的絕對統治。當時的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部長格里科·雅戈達(任職於1934年--1936年9月,他同時獲得相當於元帥的國家安全總委員,1938年3月15日被槍決)和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葉諾夫(任職於1936年9月--1938年7月,1940年4月1日被槍決)積極的貫徹了斯大林的一切清洗命令,逮捕和槍殺了數以百萬計的黨、政和紅軍高官以及各級黨、政、和紅軍官員。
在軍事方面,蘇聯紅軍以一點六倍以上於德軍的兵力,部署到蘇(烏克蘭)德邊境,以一點二倍以上於日本駐‘滿州國’軍隊的軍事力量,陳列於蘇‘滿’邊境。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日本軍方爲消除‘北’顧之憂,配合德國在歐洲的軍事行動,在德國上層高官和謀略專家的支持和策劃下,秘密制定了旨在改變世界格局的刺殺斯大林的行動計劃----“熊計劃”。
(三)(前)蘇聯大清洗時期遠東地區的政治形勢
村上七郎(日)《蘇聯清洗運動的現階段》摘錄:
“(前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遠東地區部長格里西·薩莫伊洛維奇·留西科夫拂曉從滿蘇邊境逃亡的事件使我們大爲震動。因爲這位和遠東地區紅軍司令勃柳賀爾、黨委書記斯塔採維奇一起被看作遠東地區三顆巨星的人物突然越境而來,我們感到吃驚也是理所當然的。(前蘇聯)在遠東地區集結了幾十萬的軍隊和一千幾百架的軍用飛機,成爲日華戰爭中牽制日本的根據地。(前蘇聯)這個地區的‘別格烏’最高長官冒著生命危險逃出,因此,我們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投注到這一事件上也不足爲奇。
“事實上,留西科夫事件的發生有著極其重大的政治意義和軍事意義。所以,(前)蘇聯方面肯定會陷入一片驚恐,並且比我們的吃驚程度要大得多。表面上(前)蘇聯故作鎮靜,若無其事的否定越境事件的發生,但是這反而正說明他們震驚的嚴重程度。
“留西科夫越境事件的確是一個突發事件,但是對了解整個(前)蘇聯、尤其是遠東地區最近的政治形勢的人來說,發生這件事並不突然,甚至是有著某種的必然。首先讓我們簡略的回顧一下遠東地區最近一個時期的政治形勢,‘日德防共協定’簽訂以來,(1936年11月25日,德國與日本簽定了“**產國際協定”,簡稱:防共協定,英文爲Anti-Comintern Pact。年11月6日,意大利與日本、德國又共通簽訂了“日本、意大利和德國決定書”,意大利也正式加入“防共協定”)斯大林把它看作是日、德之間建立了旨在夾擊蘇聯的緊密的軍事同盟,尤其是對烏克蘭和遠東地區格外的警惕。他到處抓‘人民的敵人’、‘托洛茨基分子’、‘布哈林分子、‘間諜’和‘破壞分子’,毫不留情的進行處罰。
“在遠東地區,去年(即一九三七年)五月到九月五個月裡就槍斃了一百二十七名鐵路工人。有遠東地區《真理報》之稱的《太平洋之聲》從總編輯到一般編輯共有十一人被指控爲‘托洛茨基分子’、‘布哈林分子’而被捕。
“遠東地區形勢的不穩必然要反映到的共產黨領導集團內部的動盪上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裡,遠東地區最高黨、政、軍領導人就有三人被當作人民的敵人被逮捕,隨後都下落不明。由於屢次三番的逮捕,遠東地區絕大多數的洲和地區的黨組織的領導人被捕,缺少黨的第二書記的地區達到二十個之多。
“然而就是‘別格烏’內部也孕育著深刻的矛盾,其嚴重程度不亞於黨的組織。曾在遠東地區坐鎮五年之久的‘別格烏’最高長官在去年夏天銷聲匿跡了,接替他的‘別格烏’最高長官上任不到一個月就被逮捕。於是留西科夫被任命爲新的‘別格烏’最高長官。雖然他在隨後鎮壓前任黨的領導人派系、逮捕各州黨的領導人等方面大顯身手,就連他本人也感到身處險境,終於逃出蘇聯。”
(注:括號內的字是本書作者所添加)
附:留西科夫日記摘錄
“一般來說,處於領導地位的人若被調回莫斯科,總是被逮捕處死的。這在今天的蘇聯已經成爲慣例。最近前列寧格勒地區、烏克蘭共和國、白俄羅斯共和國的內務人民委員部部長,同樣都被是被調回莫斯科,接著鋃鐺入獄就是最好的證例。這些人都是倖存的原‘契卡分子’中的幹部,我也是其中的一員。因此,我深信早晚將會陷入同樣的命運。”
作者附言
長篇小說是根據電影文學劇本改編。
全書共分四卷六十一章。
其中第一卷內有三章附錄,第三卷內有八章附錄,內容是介紹與本書有關的歷史背景資料。屆時會連續發佈,供參考。
第一卷 高官叛逃
目錄
第一章 留西科夫越過蘇“滿”邊界
第二章 初審留西科夫
第三章 莫斯科方面的緊急行動和部署
第四章 貝利亞的遠東之行
第五章 二審留西科夫
第六章 三審留西科夫
第七章 留西科夫的背叛和“張鼓峰事件”
附錄:文獻資料之一
附錄:文獻資料之二
附錄:文獻資料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