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家前一陣才剛剛辦過張大郎的喜事,許多物事都是現成的,對許多規矩也比初始時熟悉了不少,因此再辦張三郎親事時也算是熟門熟路……于是在蘇二娘的用心操辦下,張三郎很快就熱熱鬧鬧的把杜七娘給迎進了門,讓妙兒又多了一位好嫂子。
生性純良的杜七娘嫁進門后,和蘇二娘這個性格直爽的大嫂相處得很好,和妙兒這個小姑子更是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姐妹,就連巧娘、杜七娘也和她相處的很好。不過雖然一家人都相敬如賓、且相處得和樂融融,但張大郎還是很快就開始催促張三郎搬去新買的院子,說是想讓他自個兒當家作主、過自個兒的小日子。
這是一早就說好的事,因此張三郎也沒有推脫,很快就和杜七娘搬去了新買的院子里。因杜七娘是家中獨女且雙親年事已高,因此張三郎娶了杜七娘后,杜家二老就把自家的宮粉行交與閨女、女婿打理,張三郎小兩口也算是有了一份足以維持小家開銷的家業。
這兩位哥哥的親事先后都辦妥了后,張四郎也很快就被接到了京城、并考進太學讀書。一家人團聚后妙兒總算是松了一口氣,覺得人生十分美好、她暫時沒什么可再操心的大事了!
可妙兒雖然輕松了、但張大郎兄弟卻一點都不覺得輕松———他們最疼愛的妹妹還沒嫁人,他們當哥哥的心里的那塊大石始終懸得高高的!于是張大郎兄弟很快就把妙兒的親事給提上了日程……
這一日張大郎逮到妙兒就開始苦口婆心的說教,把妙兒一直逃避的事提了出來:“妙兒,咱都到京城這么久了、也漸漸的站穩腳了,現下總能上徐家去認親了吧?這兩句人拿著信物認上親后,就可以商議成親一事了!”
以前張大郎提出要去徐家認親的時候,妙兒總是以自己一家人現下狀況有些沒落為借口拖延下來,總是說等他們一家人在汴京站穩腳了再去徐家,才不會被徐家人看不起,自己也才能昂首挺胸的去和徐家認親。
雖然張大郎覺得無論張家如何落魄,徐家都必須言而有信的遵守婚約才對,但妙兒總是能搬出一大堆道理來阻攔,張大郎心里也不想讓徐家人小瞧了張家、讓妙兒以后在夫家沒地位,因此才會同意暫且把認親一事擱置……
可現下張家在京城可是混得如魚得水,生意也是越做越紅火,張大郎覺得他們完全可以上挺直腰桿上徐家認親去了。加上張大郎兄弟都已經成了家,接下來自然都把心思放在妙兒的親事上,打算無論如何都要趕緊把妙兒的親事給辦妥了———雖然妙兒已經定了親,但她很快就要及笄、滿十五歲,及笄后要是還不議親、多少會招人說閑話!
于是這一次張大郎是鐵了心不再讓妙兒逃避和推辭,更是和張三郎一起、一左一右的攔著妙兒,讓打算腳底抹油、溜之大吉的妙兒只能乖乖的坐回原位,一臉郁悶的嘀咕了句:“我覺得我不嫁人就這樣自給自足的過日子,也挺好的嘛!”
妙兒雖然很小聲的嘀咕著,但張大郎還是聽到了、并且馬上一臉嚴肅的訓了她一句:“荒唐!姑娘家哪有不嫁人的?你若是不嫁人,可是會招人閑話的!”
妙兒知道自己肯定說不過古板的張大郎,只能心存僥幸的說了句:“那等我們家再多掙點錢再去也不遲啊!那徐家就在京城,又不會跑掉!”
一旁的張三郎馬上無情的出言打破妙兒的希望:“我們家現下已經不差銀子了吧?光是家里的積蓄就有不少了吧?且咱們的鋪子每天都會有一筆很可觀的進項,哪還會差銀子?”
張三郎似乎為了“報復”妙兒當初對他的逼婚,只見他不依不饒的把事情分析得一清二楚:“妙兒你別想再找借口拖著這件事了,別說我們在家鄉還留著一份不小的家業,就是在京城也是已經有房有鋪子了,且大哥還在翰林院里當著差呢!就憑這些,徐家也不敢再小瞧我們張家!”
妙兒在這件事上始終拗不過疼愛她的兩位兄長,也清楚和徐家的親事她實在是不能再逃避了,于是妙兒只能愁眉苦臉的做最后的掙扎:“那再等一小段時日,等我生辰過了再去徐家總行吧?也就還有小半個月而已,難不成這幾天大哥、三哥都等不了?”
張大郎和張三郎聞言先是對視了一眼,隨后迅速的交換了個眼色,最后由張大郎一錘定音:“好!那我們就說定了———等你的生辰一過,我們就一起到徐家登門拜訪!我這就讓你大嫂準備登門拜訪的禮物去。”
妙兒見張大郎都急著準備禮物了、知道事情已成定局,于是只能垂頭喪氣的點了點頭,并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猜測徐四郎那個小白臉長大后會是個什么樣子———嗯,他的屁股不會還是像那白花花的銀子吧?
妙兒對徐四郎那白花花的屁股可是印象深刻啊……
且先不說妙兒上徐家認親一事,卻說一轉眼妙兒的生辰就到了,且巧娘還不小心把這個消息透露給了徐東漢,于是有徐東漢這個大喇叭在、徐東臨自然很快就知道妙兒什么時候生辰,并且還特意在那一日“碰巧”登門拜訪。
這徐東臨明明是踩著日子來了,可卻偏偏裝出一副正巧趕上的樣子,并還故意裝出是到了張家、才意外得知妙兒今天生辰的樣子,實在是悶騷得很!
且徐東臨明明是專程來約妙兒出去逛街的,但見了妙兒后卻故作隨意的說道:“既然今日是你的生辰,我剛剛得知也沒來得及備下禮物,不如索性由我帶你好好的逛逛汴京,算是我送給你的生辰禮物。”
妙兒到了汴京后一直在州橋一帶活動,還真沒好好的逛過汴京別的地方,加上這幾日張大郎兄弟老是提醒妙兒去徐家一事,讓妙兒這幾日有點悶得慌、早就想出去走走散散心……
因此徐東臨一相邀、妙兒馬上欣然答應:“好啊!我正想四處走走散心呢!”
徐東臨一邊做了個請的手勢,一邊很“隨意”的把早就選好的地方說了出來:“你來汴京這么久,還沒機會去逛京城有名的幾個瓦子吧?”
妙兒搖了搖頭,道:“瓦子?那是什么地方?我沒去逛過……”
徐東臨一邊在前面引路,一邊帶著一小絲得意說道:“我就知道你沒去過,京城各大瓦子乃是城中最熱鬧的地方,那里頭有各種各樣的伎藝表演,包你見了后大開眼界!”
妙兒還不曉得北宋都流行哪些藝伎表演,因此馬上好奇的問道:“伎藝表演?聽著還挺有意思的,都有些什么表演?”
“京城最熱鬧的瓦子就在前面不遠處,你到了一看就知道!”
徐東臨卻故意賣了個關子不細說,只挑了瓦子的規模來做介紹:“這京城最有名的瓦子都在前面那東角樓街巷———街南是桑家瓦子;附近的北側是中瓦子;再往里走是里瓦。”
“這些瓦子里頭大小勾欄有五十余座,北側的中瓦子最有名的是蓮花棚和牡丹棚;而里瓦子的夜叉棚、象棚則是最大,最大可容得下數千人呢!”
徐東臨邊介紹、邊大步流星的把妙兒往目的地帶去,不消片刻妙兒便站在了徐東臨先前說的桑家瓦子外,初步見識了周圍那些各式各樣的雜技表演,再一結合徐東臨先前的介紹,妙兒終于對北宋瓦子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所謂“瓦子”其實是隨著宋代市民階層的形成、而興起的一種游樂商業集散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