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告辭之后,已奉命隨程不識將軍一道回京的竇士奇從門后面出來。
“叔父!您為何要如此說?”竇士奇似乎很不理解自家老狐貍的舉動“明明我竇家是這北方世家的領袖,叔父卻先是令士寺摧毀張閥,現在又故意誘李將軍走向南方勢力,叔父用意,士奇實在不解!”
竇嬰淡然笑道:“人生如棋,棋如人生,有舍棄,才有收獲,有進一定便有退,在現如今朝政這個棋盤上,南北世家相互角力,士奇你說說看,我竇閥應該怎么樣才可立于不敗之地?”
竇士奇一楞,思索一陣便答道:“自是立足北方,鞏固勢力,壓制田閥,打擊寧閥,如此我竇閥才可保全自身!”
竇嬰搖了搖頭道:“士奇,你還太年輕了,這世上本沒有永遠昌盛的家族,便如太陽,終有落日的那一天,自春秋以來,多少豪門湮滅,又有多少新勢力崛起,現在大漢國北方的人口與土地都已經接近飽和,再想前進一步已是萬分艱難,而南方則不然,其地多人少,水網密集,遲早有一日,南方的人口與影響將超越北方,所以南方世家的崛起已經屬于不可逆反了!”
竇嬰走到侄子面前,拍著他肩膀繼續道:“在這個情況下,叔父不傻,自然不會去當那黑臉,得罪南方人,而北方世家則不同,長期處于復雜斗爭之中的世家,沒有一個不在對我竇家的地位虎視眈眈,明面上,他們尊奉我竇閥為主,實際上卻在暗中積攢力量,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有可能是第二個田閥。所以叔父我不得不削弱掉一部分北方勢力!”
竇士寺看著竇嬰漸漸遠去的背影,好半響才回過神來,這便是真實的政治嗎?即使連一向以寬宏仁慈聞名的謙謙君子魏其侯也有如此陰險地一面。
在那叛亂案公正嚴明的背后,也隱藏著如此復雜的南北斗爭,以及朝堂勢力糾纏。那么那些本來就充滿骯臟以及黑暗的政治陰謀又該是怎么樣的一個幕后?
竇士奇不敢想象,抬起頭來,夕陽已漸漸落山,那落日地余暉灑在竇家門前,竇士奇忽然間醒悟了。也理解了叔父的用心。
太陽落下之后,終有升起的那刻,而竇家要做的角色就是那太陽,雖有黃昏,但只須撐過黑暗的夜晚。黎明必然出現,而且即使是黑夜中,也有月亮在指明前進的道路。
而掃清張閥是為了避免在黑夜中,有人襲擊,幫助南方。扶植李云,只不過是希望那月亮更圓一點,以使陷入黑暗的竇家看的更清楚。
回到落腳地,李云自也知道目前自己要做什么。
他立刻令人從文曹處取來關于南方的情報信息,現在看來。南方地戰爭已經不可避免,因為這已經關系到了廣闊的南方世家門閥最基本的利益以及最迫切地需求。
現在南方地世家就是一個個戰爭狂。李云敢打賭,這幾天。南方的地方官員一定會制造出大量的有利言辭。
在這情況下,天子即便是最愛好和平的人,也必然會最終同意他們的請求。
這已關系到朝廷勢力的平衡,南方世家對社稷的忠誠,是國之根本,最高層地統治者不是傻瓜,他們絕對不會看不到南方世家進入內閣的好處。
這首先就先凝聚了南方門閥對帝國地向心力,可以使他們對國家更加認同。
要知道現在可不是后代的政治格局,在大漢國開國之近百年時間以來,盡管歷代天子一直致力于增加南方對國家的認同感上。
但是卻成效甚微,因為南方人是一個個由宗族,血脈紐帶連接而成的社會的團體,在大多數的南方郡縣中,族長說的話遠比郡守更有分量。
這也就造成了帝國中央對南方領土的極大不安,南方人很少有人的官職升到中央內閣,相比于進入內閣,他們更熱衷于守住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過著由宗族維持的社會秩序。
而現在,南方世家第一次表現出了進入內閣的心愿,這意味著南方的主體世家可能派出其家族的核心成員代表他們的利益,來長安與帝國協商。
這是好事情,無論那個統治者也無法拒絕。
李云翻看了丞相府中對歷代南方地方事務的記載后,更加相信了竇嬰說的一切。
這老狐貍果然厲害,在不動聲色中,悄然就和南方人搭上了線,現在南方世家在看到竇嬰的幫忙后,應該就已經和竇家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同盟。
更令李云感到佩服的是、竇嬰借著這個機會,悄悄的就把一直以來十分有潛力的長安張閥干掉,又悄悄的利用自己的力量幫助武陵余閥成功的脫困。
這樣一來,帝國南方最有影響力的兩大家族,桂陽王家和武陵余家就會對他暗地里的幫忙感恩戴德。
而且以上這些事情,竇嬰都是在暗中進行的,即賣了人情給南方門閥,又沒得罪北方人,安穩的坐著他這北方諸閥領袖的地位。
而在這個事情上,根據丞相府中的絕密資料顯示,在最初一向精明能干的丞相大人居然沒有半點表示,從張湯抓捕余閥成員起送給丞相府的公文記錄顯示,在很多次的情況下,張湯曾派人告訴丞相大人案情的最新發展。
而無一例外的,武炎侯并沒有半句批示,真不知道那時候這位一直精明的丞相在干什么?
他難道就不知道張湯動了余家,那就是動了整個南方人的敏感神經?
他難道不怕因此激起南方世家的反感,甚至聯合的反撲?
李云翻了數十堆公文,才終于從張湯被指正后的第二天的公文中找到丞相大人的親筆批復“已閱,送交主薄抄送,速告陛下!武安侯田。”
這叫什么批示?沒有半點立場!
或許唯一正確的解釋就是田汾大人屬于在暗地里放縱張湯走向滅亡的那個人,可是張湯完蛋了,對武安侯可并沒有多少好處啊!
李云很難相信,以田汾的性格,那個即使飛鳥從他頭頂飛過,也要拔下一根毛做紀念的狐貍會坐看理論上屬于他管轄的庭尉犯如此大錯?
大漢律可是白紙黑宇寫的清清楚楚,丞相負責監督百官,明查秋毫,在他麾下,出了這么大的一件案子,而他沒有半點表示,事后又被查出冤獄,作為丞相,田汾已罪犯瀆職,這么明顯的小辮子,丞相大人會留給他人來抓嗎?
答案當然是不可能,但是李云也不清楚田汾究竟在那時候干了些什么,但是他卻清楚,能令丞相冒風險做的事情,其收益絕對遠遠大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