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舉笑道,“只要是真心愿意和本王合作的商家,本王都不會拒絕。”
眾人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心中卻是想到,鎮南王不愧是鎮南王,這種手腕氣場真是太強大。
李仲舉繼續道,“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我們要時刻為民族的安危著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這才是商人能夠留名青史的原因,希望眾位牢記。”
眾人全部肅然起敬,是啊,到了他們這個年紀,想得就是怎么能夠名垂青史,讓后人記起自己。
雖然李仲舉建立了不少工廠,但是卻還是不夠用,不夠大力發展工商業,所以李仲舉必須聯合這些大商人。
最終,這些商人全都心滿意足的離去,全然沒有來時那種稍顯頹廢的氣勢,此時他們全部充滿干勁。
因為李仲舉告訴他們:工農士商等等各行各業,都是平等,不可能離開任何一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商業將會綻放出常人難以想象的魅力。
一個商人問,“孫老,您覺得鎮南王今天說的怎么樣?”
孫老正色道,“王爺是一個心系天下之主,他的心中想著是怎樣才能讓我們民族強大昌盛,不受西方強盜的欺負。王爺可是真英雄啊,所以我們只要緊跟著王爺的腳步,相信我們可以名利雙收。”
眾人也都點點頭,同時他們大部分人決定一定會和王爺進行親密的合作,也決心為民族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李經述這幾天真的很閑,他看著別人都是忙里忙外的,感覺過得有些空虛,他決定必須要找事情做。
突然一個侍衛跑進來,“大人,王爺讓您去趟王府。”
李經述馬上喜出望外,“準備轎子,本官馬上就走。”
“是大人。”侍衛不敢怠慢,馬上下去準備。
李經述卻是非常高興,他知道這個時間王爺找他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交給自己去做。
李經述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鎮南王府,這是他第二次進入王府中,他感覺王府幾乎變了個樣,越發的有氣勢和威嚴。
李仲舉看著李經述一本正經的樣子,“經述啊,不用緊張,心情放松些,今天本王找你來,是想讓你成立一家官方的報社,最少每兩天印發一份報紙。”
李經述雖然感覺意外,但是畢竟也在情理之中,“王爺,我們成立的報社,是不是和西方的報社差不多一個模式。”
李仲舉點點頭,“我們要利用報社向民眾宣揚一些先進的思想,同時把我們甚至世界上發生的大事,告知民眾。當然,報紙上也可以登一些民間的事情。也可以做的豐富多彩。”
李經述豁然開朗,“王爺,我明白了,我知道怎么做了,只是印刷工具之類的,恐怕不太好弄。”
李仲舉搖搖頭,“經述不必擔心,本王已經給你準備好了,一共十套印刷工具,場地也已經選好了。不過剩下的就全靠你自己了,相信你知道怎么做。”
李仲舉馬上保證道,“請王爺放心,卑職知道怎么做,一定會把這件事做好。”
李仲舉拍著李經述的肩膀,“以后每印發一次報紙,給王府極其廣州的其他眾人官員都送上一份,外省的重要官員定期給他們送去,或者后期可以在外省或者其他府建立分部。當然報紙也是可以出售的對吧,暫時就定為一文錢一份報紙吧。”
李經述馬上道,“是王爺,卑職全部清楚了。”
李經述點點頭,同時心中暗自發誓,一定會把這份報紙做成全國甚至全世界最好的報紙。
李經述突然道,“王爺,請您給報紙起個名字。”
李仲舉沉思了三分鐘,“經述,你覺得叫‘新民報’怎樣?”
李經述點點頭,“王爺大才,這個名字好啊,讓人耳目一新。新代表著新氣象,民代表著民心、民情、民意。”
隨后李仲舉也遞給李經述一個關于報紙的手冊,相信李經述一定會好生利用起來的。
李經述回到府衙,馬上叫來楊東這個留洋歸來的高材生,同時也對楊東上次勇敢的前往敵營的事跡很是感慨。
李經述把王爺的意思向著楊東說了一遍,楊東沉思一下道,“大人,我覺得王爺成立報社的核心價值是:向民眾傳播新思想,只有我們華夏民族的民眾能夠徹底改變思想,那么我們距離超越洋人也就不遠了。”
李經述點點頭,“楊東,這次我們兩人一定要做好這件事,決不能出一丁點瑕疵。”
同時李經述把王爺給的手冊,拿給楊東看看。
楊東花費了半個小時全部看完,心中卻是掀起驚天濤浪,“大人放心,剛才下官還有一點擔心,現在我一點也不擔心。”
李經述驚奇的看著楊東,“難道王爺給的手冊這么神奇?”
楊東幾乎崇拜的道,“大人,王爺講得太好了,簡直就是驚為天人。王爺把所有的要點全部述說進去了,我們要是再做不好,恐怕就要讓王爺失望了。”
李經述馬上接過手冊,開始認真的看起來,馬上毛塞洞開,很多不知道的全部懂了,現在李經述真正的期待起來。
李經述感慨道,“王爺真是個全才,竟然懂得這么多,無論是政務上的見解,還是軍事上的指揮,亦或者是對于一些我們平時不太關心的事,王爺都有獨到的見解。王爺是我見過最富有才華和魄力的人。”
楊東點點頭,同時對于自己來到廣州,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相信今后也一定能夠見證華夏民族的崛起。
最后,李經述又和楊東討論了一些具體的事情,李經述對于楊東的才華和能力卻是更加的敬佩和欣賞。
隨后兩人開始做報,他們全都專心致志,集中注意力,沒有絲毫雜念的工作著。有時候他們還會有爭論,但是最終都會完美的解決。
大體框架已經有了,同時楊東還特意去了一趟軍營,了解道一些別樣的信息。
經過兩人和幾個助手,連著六七個小時,他們終于把第一份《新民報》做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