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皇上就是敗家子啊
了解過真實情況,老朱也不在說什么,接過菜團子就吃了起來。
酸澀帶著一股咸味兒,沒有一點油腥,口感寡淡難以下咽。
可是老朱和馬娘娘卻面不改色,津津有味兒的全吃了下去。
這讓幾個老漢更加的高興,這兩口子雖然現在富貴了,卻不是忘本的人,不錯不錯。
所以吃完飯,大家也沒有散開,繼續聊了起來。
“老弟不好好在家享福,怎么跑到這里來了?”
老朱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借口:“家里開了布莊,蘇州府的棉布絲綢那是有名的好,我來采購一些回去。”
但工業化之前,全球生產力都不咋地,哪有那么多原材料給他們買?
所以,大多船都是空著回來的——不,是拉著一船的壓艙石回來的。
這些深層次的計劃,自然沒必要對幾個老農說,說了他們也不一定能理解。
不過,他們也想到了陳景恪之前提的醫療體系建設。
周圍幾個村子,沒有一個正兒八經的醫師,只有兩個跳大神的。
接著幾人又聊起了別的事情,從各種惠民政策,到民間的現狀,再到東家長西家短,想起什么就說什么。
然而老百姓有幾個舍得去縣城的?
大家話語里對當前生活非常的滿意,對皇帝也是感恩戴德。
幾個老漢一臉茫然,啥是內閣?為啥要擴權?
就算沒有特區計劃,內閣擴權也要進行,所謂的交易不過是順帶的而已。
普通的村子,還在為多收了三五斗糧食開心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轉型種經濟作物了。
軍戶村和異族村自己的糧食不夠吃,就拿錢去買普通村子的糧,屬于是三贏局面。
現在是大明初年,這種情況更加嚴重。
禿頭老漢打斷他,追問道:“也就是說,以后圣上說話就不管用了?天下要聽那群大臣的?”
前世直到清朝末年,西方工業國拿中國都沒有什么辦法。
于是當地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商業手段,自然是朝廷用海量的糧食,來平抑物價。
幾人的反應,讓老朱和馬娘娘非常震驚,然后就是深深的感動。
“這些人吶,就是見錢眼開,才過幾天好日子就瞎折騰。”
這就大大減輕了朝廷的糧食壓力。
現在的世界貿易,大明是單方面的商品輸出國。
英國因此惱羞成怒發動鴉片戰爭,用武力逼迫滿清政府做不平等貿易。
醫術還不咋地,只能治一下普通的風寒、拉肚子之類的小病,而且價格非常貴。
通過軍隊和預備役兩條線,向天下人宣傳朝廷政策和大義。
老朱眉頭一挑,說道:“哦,賣布的收入能有這么多?”
為此,朝廷還做出了一個規定:
大明商船出海歸來,必須要有三分之一的空間裝滿糧食,封頂三千石。
讓他沒想到的是,聽到這話之后,那幾個老漢一個個都如喪考妣,露出痛苦不已的表情。
朱元璋連忙解釋道:“那倒不至于,萬事還是要圣上點頭才行。”
事實上也沒啥事兒,來人就是告訴他,兩項革新都通過了并且進展順利。
毫不夸張的說,比他想象中的所謂盛世,還要好很多倍。
交趾已經逐漸穩定下來,開始源源不斷的向大明供應糧食。
這本身就是朝廷的政策,他們還真不能說什么。
至于用內閣擴權交易特區計劃,是否劃得來……
普通農村主要種糧食,擠出一些邊角的地方種植一些棉花,或者種植幾顆桑樹。
當年軍制改革,將軍戶打散安置在天下各地,江南安置的也不少。
誰說百姓愚昧不識禮儀道德?
稍微嚴重一點的病,只能送到幾十里外的縣城。
可以通過行政和商業兩個手段。 用行政命令規定各種主要口糧的價格區間,最高不能超過多少,否則以操控物價的罪名法辦。
異族普遍不善農耕,相比起種糧食,他們反而更喜歡種桑養蠶。
蘇州府的絲綢天下聞名,他們就養蠶繅絲。
糧食想要多少有多少。
本國發展工商業會影響糧食生產,那就去國外采購。
老朱就將事情詳細講了一遍,并問道:“幾位老哥覺得如何?”
就是不知道醫學院建起來沒有,回去好好督促一下,再多給他一些支持。
“哎呀,圣上糊涂啊。”
“村子里每天都有商販過來采購,棉布還在織布機上,就被人訂走了。”
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缺醫少藥。
大明有義倉、儲備倉等各種糧倉,交趾、楚國等地都是產糧大區,朝廷隨時可以動用船隊運輸糧食。
而這,才只是陳景恪計劃的開端。
中南半島其他國家以及南洋諸島嶼,也學會了用糧食從大明換取各種生活必需品。
在給軍人上政治課的同時,難免會講一些別的。
當然,他們也知道,百姓之所以會如此擁戴老朱家,離不開陳景恪提倡的宣傳政策。
絲綢、棉布、茶葉、瓷器、糖、玻璃等等商品,暢銷全世界。
這其實也是陳景恪商業計劃的一部分,他很清楚糧食安全才是底線。
朱元璋起身笑道:“可能是家里人來找我的,老哥幾個先聊著,我去看看。”
原因很簡單,他們出海的時候船艙裝滿了貨物,回來的時候船艙幾乎是空的。
思想更加開放的軍人自然會影響到家屬,所以這些軍戶村子,比起傳統村莊也更加開放。
正想著,遠處一人快馬直奔而來,中途被湯和給攔住。
換成幾年前宗族勢力還沒有被打散之前,搞不好會因此發生械斗。
至于異族村落,則是一些投靠大明的蠻夷部落,被打散安置在大明各地。
“都不種糧食了大家吃什么?遇到災年,有錢都買不到糧食。”
然后就和馬娘娘一起來到湯和那邊。
“以后還不知道那些奸臣怎么禍害老百姓呢。”
不知道怎么想的,他突然說道:“哦對了,還給咱帶回了一個關于朝廷的消息。”
幾個老漢頓時來了興趣,八卦的道:“快說說啥消息?”
“圣上還是太年輕,被他們給騙了。”
對此朱元璋和馬娘娘也很無奈,如果只是藥材問題,他們還能想想辦法。
軍隊消息是較為靈通的,尤其是朱雄英搞的撫慰使計劃和陳景恪的文明治軍計劃。
買糧食的人多了,糧價自然就漲,能多賣錢當然高興了。
老朱說道:“當今圣上要給內閣擴權。”
因為海貿興起導致棉布緊俏,他們就改種棉花搞紡織業。
至于大批外糧涌入會不會壓低糧價,導致谷賤傷農,這不需要擔心。
醫生是真沒辦法解決。
海商運回來的糧食,主要流入民間市場。
然而對于世代為農的老農民來說,如此好的田地竟然用來種棉花和桑樹,簡直是暴殄天物。
至少現在大明的糧食儲量,還沒多到需要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
此時,對這個計劃的意義有了更深的認識。
花白頭發的老漢問道:“你的意思是,以后咱們圣上說的話,要讓那什么內閣的人同意,才能算數是嗎?”
不過他們也只是抱怨幾句,并沒有特別生氣,自家的地產糧夠吃才是最重要的。
每每到這個時候,他就由衷的慶幸。
無論做什么,都要先保證糧食供給。
至于如何確保糧價,那簡直不要太簡單。
朝廷給他們取漢名,穿漢族服飾,吃漢族的食物,周圍接觸的也全是漢人,最多一兩代人就變成漢人了。
還好當初遇到了陳景恪,還好選擇了給他一個機會。
而且朝廷未雨綢繆,已經在引導百姓飼養家禽家畜。
啥,害怕他們作亂?
不好意思,異族村落旁邊就是軍戶村,亂一個試試。
就算這些手段最后都失效,還有最后一個辦法,屠刀。
家鄉被夸,老漢們非常高興:“老弟是有眼光的,我們這里的絲綢棉布,都賣到海外去了。”
一船船商品運輸出去,拉回來的是金銀銅貴金屬,外加一點當地的特產。
比如遼東各族,比如一些內附的蒙古部落。
這讓老朱非常的高興,目前大明的狀況,已經超出了他的想象。
目的自然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商業經濟。
老朱搖頭道:“沒什么大事兒,就是告訴咱布匹都收齊,可以回程了。”
“要不是老漢手笨,恨不得自己一天十二個時辰坐在織布機上。”
北方現在也漸漸恢復了一些元氣,已經能自給自足,不再需要朝廷補貼。
尤其是改種棉花的,大多都是軍戶安置村以及外族安置村落,更是讓著群老人憤怒不已。
“上好的地都給他們糟踐了,要是給太上皇他老人家知道了,一個個把他們的頭給摘了。”
提起此事,一群老人都罵罵咧咧的。
了解過事情之后,朱元璋又重新返回,繼續和幾個老漢聊天。
“只不過以后圣上做的決定,要經過內閣學士同意,才能推行。”
“這才過了幾天好日子啊,嗚嗚嗚嗚……”
朱元璋和馬娘娘只能無奈安撫。
否則哪會有今日的盛況。
只能說,任重而道遠啊。
對于他們的抱怨,老朱和馬娘娘只是附和幾句,并沒有發表太多看法。
不過大多數人,都是在南洋采購大米,順路帶回大明出售。
老朱要的就是這些信息,聽的非常用心,時不時的就插嘴問幾句。
事實上,大明戶部已經是目前最大的糧商。
當然了,目前遠未到十全十美的地步,缺點依然很多。
還有些人被逼無奈,連生鐵都采購,拉回來重新熔鑄賣給朝廷。
“要是太上皇在位,怎么可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反正船空間多的事,能買糧食拉回來也好啊。
多了一個糧食來源,更有利于控制糧價。
老漢信誓旦旦的說道:“有,怎么沒有。”
現在嗎,一邊罵對方是蠢貨,一邊高高興興的把糧食賣給對方。
關于南方人把良田拿來中棉花和絲綢,也是朝廷有意引導的,相關技術就是朝廷給的。
人家的地想種啥就種啥。
除非大明能夠持續數年乃至數十年不鬧糧荒,百姓習慣了不缺糧的日子才會這么做。
在鎮子上治不好,基本就回家等死了。
景恪果然是景恪啊,處處都想到了別人前面。
所以軍隊在思想方面反而比較開放。
軍戶村子棉花和桑樹種的都有,異族村子則以種桑居多。
最近的一個醫師,還在十幾里外的鎮子上。
解決肉蛋奶的問題,也要從點滴積累的。
有些聰明的,已經開始在當地采購原材料,運回大明賣給作坊主,生產成商品再賣出去。
然后就是對南洋的開發。
老朱并不意外,官僚系統要是還不同意,他就要回京了。
事實上,這個封頂限制完全是多余的,海商巴不得多運一點糧食回來。
每年從各地采購新糧填充各大糧倉,再將各糧倉內的陳糧流入市場平衡糧價。
大明需要糧食,對他們來說反而是好事。
“我的婆娘、兒媳婦,全都是織布能手,每年賣棉布賺的錢,都快趕上二十畝水田的產量了。”
禿頭老漢抱怨的說道:“就因為棉布能賣錢,現在我們這里好多人家都不種糧食了,改種棉花。”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可以這么理解,不過……”
“他說話都不算數了,那些奸臣還能聽他的話嗎?”
禿頭老漢比較好奇,就說道:“看送信的那個人著急的樣子,沒什么大事吧?”
誰對他們好,他們心里很清楚。
還有一些是本地的蠻夷部落,在大明的各項政策保障下,遷徙到平原地區定居。
至于效果嗎,只能說比不提倡的時候要強一些。
主要是百姓窮怕了也餓怕了,是舍不得用糧食來喂養牲畜的。
可是其他各國的商品,大明都不感興趣——香料除外。
“也不知道太上皇他老人家現在在哪,趕緊回去撥亂反正吧。”
放在以前肯定會,現在完全沒啥影響。
那么問題來了,如此多的良田改稻為桑為棉,會不會影響國家糧食安全呢?
雖然利潤不高,但也比空船回來要強的多不是嗎。
幾年的努力終于有了今日的結果。
突然,花白胡子老漢舉起手猛捶自己的胸膛:“圣上糊涂……不,圣上就是敗家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