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漢強沒有按照齊飛的立場,抓緊一切時間往回趕,這時候,他穩穩的坐在燈火下,正在看各地往來的公文。
由于自己四處奔波,家書已經斷絕很久了,也不知道娘和如雨怎么樣了,對娘和弟妹們的惦記,對如雨的思念只要一有閑空,就如潮水般涌上心頭,提起筆想給娘和如雨寫封信,但看看堆在案頭如山的案牘,也只能放棄,“不會太久的,只要這一仗我們勝利了,那時候我就可以抽空回家一趟了,反正怎么的我都要督師回京,會會那野豬皮皇太極的。”
第一個還是看由商行一站站追上來的王方情報。
這次王方的情報更不好了,一切表現都證明,后金的皇太極已經完成了對蒙古諸部的統一,大明北面的屏障已經徹底的向皇太極敞開了。
其實蒙古降后金,還是這大明群臣做的好事。
其實要說蒙古諸部一直以來選邊戰隊,都是明智的選了大明,一來是他們祖祖輩輩被大明打怕了,二來怎么看女真以彈丸之地對抗廣袤的大明都是在螳臂當車,有點不自量力的意思,尤其這女真,一直就沒有堅定的建國的意思,只要和大明打一個勝仗,就會攜著勝仗的余威向大明申請議和,最近以來去國號這事情都出來了,因此更讓大家不看好他。
但是,凡事都壞在一群迂腐的文人身上,當時大明的魏忠賢是個狠人,他許諾給蒙古諸部,凡事砍下一個后金人的腦袋,不論老幼,獎勵鐵鍋一口,茶磚二斤,或者是銀子五兩。
這是一個豐厚的,相對于物資貧乏的蒙古人來說,那是讓人發指的賞格,于是大家有事沒事就跑后金境內割人頭,剛開始的單獨行動,后來是整隊出擊,最后是蒙古諸部王爺可汗都帶隊參與,一年下來,割來的人頭比幾十萬關寧大軍奉上請功的要多的多,而大明付出的卻比給關寧的賞格要少的少。
魏忠賢是個厚道人,這一算計,合算啊,于是,對每個蒙古人送來的腦袋點檢之后,就童叟無欺的給與承諾的賞格,偶爾還在鐵鍋之外,再搭檔一把飯勺,你看看人家魏忠賢多會做生意,結果就是,蒙古人嗷嗷叫的繼續收割鐵鍋飯勺。
但厚道的魏忠賢死了,東林真正上臺了,于是東林自詡是君子,要講究圣人外圣內王的思想,于是對鐵鍋換人頭的事情就不怎么上心了,不但不上心,而且按照圣人的教誨,應該徹底的斷絕這滅絕人性的事情,要不是呂漢強在那橫著,說不得當初就斷絕了,等呂漢強一出京,他們立刻肆無忌憚的起來,堅決的果斷的斷了這個買賣,因為在他們看來,用這種卑鄙的,不符圣人教化的方法對待后金是不公正的,是不人道的,是不符合圣人中恕之道的。
而給蒙古人鐵鍋本來就是資敵,如果再饒人家一個飯勺,那就是資敵中的資敵,絕不可行,于是任呂漢強千里迢迢寫信如何分析辯解,畢竟鞭長莫及,崇禎又是一個多變的性格,最終這個買賣告吹了。
而更要命的事情發生了,袁崇煥看到五年復遼無望,開始悄悄的和后金義和了,在他看來,不管是武力的還是談判的,只要是能讓后金低頭歸化,那自己就算是完成了承諾。
本來這事情吧是很秘密的,但在袁崇煥來說,他攤上了一個豬一樣的隊友,這個隊友的大嘴巴比他還大,于是這事情除了朝廷不知道之外,滿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其結果就是在皇太極拿出鐵的證據展示給蒙古諸部以后,蒙古人徹底對幫著大明抗金失去了信心。
其實這事情當初也有過,天啟六年,遼東都司府第一次同后金義和后,消息傳出,嚓刺必蒙古立刻與后金結盟.天啟七年,閻鳴泰賭咒發誓不和后金議和后,喀喇沁蒙古又與后金背盟.看到喀喇沁蒙古一直在大明和后金之間游移不定,崇禎元年,大明遂大舉賞賜喀喇沁蒙古和察哈爾蒙古,共三十六萬兩白銀,以刺激他們前去同后金交戰.
但察哈爾蒙古和喀喇沁蒙古自相攻伐,大明對此束手無策.喀喇沁蒙古幾次請求大明居中調節,但大明一直不愿意惹怒察哈爾蒙古,因為他們還希望察哈爾能夠前去攻打后金.
崇禎二年正月,這次袁崇煥的義和,讓對前途徹底失望地喀喇沁蒙古、喀而喀蒙古各部再次與皇太極會盟.
其中喀喇沁蒙古投奔后金地腳步最快,到崇禎二年二月底,喀喇沁蒙古已經編定旗分,后金迅速完成了對其地收編工作,除了滿洲八旗外又設立了蒙古八旗.不久,明廷冊封地“順義王”卜失兔投奔后金,蒙古八旗已經有了兩旗.
崇禎二年塞外大饑,蒙古各部紛紛要求大明開邊市賣米.喀喇沁蒙古、也就是后金地蒙八旗也提出了類似地要求,舉朝皆以為不可以賣米給后金地軍隊.
袁崇煥先是向崇禎請求發七十萬兩銀子地內幣,崇禎表示他沒有這么多錢,因為海稅、礦稅等工商稅都停了,茶稅也大大減少,至于今年地鹽稅也還沒有收上來.現在維持京營的軍餉也是依靠呂漢強的《大明新聞》的股份,哪里還有錢再給袁崇煥?袁崇煥不依,說不發內幣關寧軍有嘩變地風險.
這個說法激怒了現在的內閣實際的首輔地溫體仁,自從崇禎把工商稅都停了以后,以往靠內幣支持地寧夏、宣大各邊軍都失去了軍餉來源.溫體仁爭辯說:平涼鎮積欠軍餉七十萬兩、西安積欠軍餉八十萬兩,秦軍不嘩變;延綏積欠軍餉一百五十萬兩,士兵已經二十七月沒發過軍餉了,可是三邊不嘩變;雁門沿線守軍欠餉二十七月,十個月沒有糧食供應,人家就靠軍人家屬討飯而不嘩變,宣大軍已經十三個月不發餉了,其中宣鎮連軍糧都停了五個月、宣大軍仍靠向商人借貸度日而不嘩變;關寧軍拿走了國家財政收入地七成,他們倒要嘩變!這憑什么啊?
看看這理由多么的義正言辭,多么的鏗鏘有力。是啊,這憑什么啊?憑什么不發餉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