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1章:朱英的恐怖

對于姚廣孝的轉變,朱棣還不知道。

不過他現在已經顧不上姚廣孝了,因為明日清晨,他就要作為平倭東路主帥,出發沿海。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和朱棡分兵兩路征伐蒙元殘余的時候,他也是東路主帥。

現在的一切,仿若是歷史重演一般,朱棣當然明白其中的意義。

上一次他的大勝,將三哥朱棡的光芒完全掩蓋,這一次如何,就不知道了。

整個燕王府里,已經開始收拾行囊,只等明日凌晨,便就出發。

“熾兒,你便好好待在京師,用心讀書吧。”

朱棣對著朱高熾說道。

說完后,遲疑了一下,又道:“若是可以,和你大哥多多親近,應當不是一件壞事。”

朱高熾很少聽到父王如此溫和的話語,有些不知所措。

平日里父王對他并不喜愛,多是訓斥,看哪哪都不順眼。

短暫適應后,朱高熾也明白了父王的心思,回道:“孩兒定會緊記父王示下。”

朱棣點點頭,揮揮手就讓朱高熾下去,能夠多說這么一兩句,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朱高熾也不打擾父王,離開大堂。

只是在轉彎的時候,微微停頓了一下,好像有些猶豫,不過最終選擇離開,并未回頭說話。

朱高熾雖有些胖,但也算得上聰慧。

對于父王還有姚廣孝的一些籌謀,哪怕沒有刻意去偷聽什么,天天在同一個屋檐下,當然會有所猜測。

“父王,為什么一定要眼熱那個位置呢,咱們做個藩王不好嗎。北平與之大明,如同蚍蜉于樹,螢火之光與皓月爭輝。”

“且是一個不好,毫無退路可言,便是滿盤皆輸的道路。”

“就算是削藩,以允炆的性子,咱們家也能妥善,不至于如此。”

朱高熾遠比朱棣想象中要來得聰明許多。

或許因為身體過胖,導致兩個弟弟和父王對他,都不是很友善的緣故。朱高熾的心思,比一般人要來得更加的敏感。

朱高熾,還有其他幾位世子,包括朱允炆在內,都是一同長大,關系也不錯。

但就是前段時間,太子朱標薨逝,朱允炆被定位太孫的時候。

朱高熾就發現,朱允炆特意和幾位藩王世子,保持了距離。

開始他只是以為這種變幻,是因為身份地位的變化,畢竟日后朱允炆就是大明皇帝,他們之間,首先是君臣關系。

但很快朱高熾就發現,除開幾位藩王世子,在和其他人的相處上,朱允炆并沒有太多的變化。

這就讓朱高熾有些疑惑,而后更是無意間打聽到黃子澄的一些主張,尤其是關于藩王的。

朱高熾頓時明白朱允炆的選擇。

其實削藩這種事情,歷朝歷代都有,朱高熾遍讀史書,也清楚其中道理。

只是父王顯然不甘心,就這么錯過皇位。

輕輕嘆息,面對這樣的情況,也不是朱高熾能插手的。

作為燕王長子,不管局勢如何,他肯定是要支持父王。

沒過多久,李景隆就到達燕王府里。

“景隆,今天怎么有空過來了。”朱棣笑著問道。

“殿下明日即將出征平倭,我特意來恭喜殿下。”李景隆回道。

朱棣看了看四周的侍衛仆從,帶領李景隆到書房里談事。

“表叔,道衍法師怎么回事。”

剛進書房,李景隆就皺眉問道。

昨日他尋找道衍,卻發現找不到人了,這才親自上門詢問。

“道衍法師被幽禁在天界寺藏經閣了。”朱棣沉聲說道。

李景隆聽聞一驚,忙道:“這怎么可能。”

姚廣孝負責統籌安排,這些事情李景隆是清楚的,畢竟他算是早就投靠了朱棣。

或者說,他一直都站在朱棣這邊。

“是朱英那小子干的。”朱棣皺眉回道。

“朱英?”

聽到這個名字,李景隆有些疑惑。

朱棣聞聲,這才知道姚廣孝并沒有把朱英的存在,告訴李景隆。

于是向李景隆解釋朱英此人。

李景隆聽完后,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允炆說的就是此人。”

看到朱棣有些疑惑,李景隆便向朱棣說明,他剛剛從皇宮春和殿出來。

而后說道:“允炆這是想拉攏群臣,試圖穩住太孫的位置。”

朱棣冷笑道:“允炆皇侄當真可笑至極,有父皇在,拉攏再多的群臣,又有什么意義。難不成那些群臣還敢反對父皇的諭旨不成。”

“再說回來,大侄子的身份,才是嫡傳正統。說不準父皇一旦公布大侄子的身份,那些儒家文臣,一個個擁護得比誰都要快。”

李景隆聽到朱棣如此說,不由問道:“表叔,難不成那朱英,真的就是虞王殿下嗎,這,怎么感覺不太可能,是不是有人背操縱。”

朱棣看了眼李景隆,遲疑了一下,還是說道:“雖說有些不可思議,但就目前看來,朱英確實就是本王的大侄子。”

“被人操縱的可能性不大,朱英此人可不簡單,莫要小瞧他。你之前在西番負責茶馬互市,想來也是聽說過群英商會吧。”

李景隆聞言說道:“當然知道,群英商會的名頭,在西番可是響亮得很,我也跟他們的人打過不少交道。”

“說句不好聽的,過了大明邊疆,茶馬互市基本上就被群英商會給操控了,在諸多番族,這個商會名望非常高,很多土番對其極為支持。”

“尤其是群英商會的雪花鹽,在西番那邊可是暢銷貨,掌控配額的方式,幾乎沒人敢得罪他們。”

說到這里,李景隆不由問道:“表叔的意思是說,朱英跟群英商會有關?”

朱棣冷哼一聲,說道:“什么叫跟群英商會有關,這個商會的幕后東家,就是朱英本人。”

“這,這怎么可能。我也曾打聽過群英商會幕后東家,據說此人神龍見首不見尾,在西域,大漠,草原神出鬼沒,難以尋到蹤跡。”

“朱英要是虞王殿下的話,今年才十八吧。群英商會可是五年前就成立了,那個時候他才多大,十三歲?這...怎么可能。”

李景隆驚呼說道。

群英商會在大明不算出名,但是在大明邊疆,尤其是雪花鹽,茶,馬,絲綢等交易。

就繞不開群英商會。

不僅僅是因為群英商會手里掌握著大量珍貴貨物,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群英商會在大明邊疆,也有著非常強大的騎兵隊伍。

一些黑商若是打群英商會的主意,保準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群英商會本身,還有許多大部族的加盟。

蒙古各汗國,草原上大點的勢力領袖,甚至一些小國將軍,貴族,甚至是國王,都在群英商會有著不小利潤分紅。

這么一個龐大的利益綜合體,在不參與斗爭,或者沖擊大明的情況下。

根本是難以撼動,影響廣泛。

“這有什么不可能的,群英商會的底子你也清楚,他的東家,還能被人操控不成。”朱棣說道。

朱棣說得輕巧,李景隆卻是一直處于震撼之中。

其實就了解程度來說,朱棣還真就沒李景隆體會得更深。

畢竟所處地位不同,對于朱棣來說,雖然知道群英商會很大,但心中也就覺得是個商會而已,掌握了不少的錢財,僅僅如此。

李景隆不同,他負責西番的茶馬互市,那可是要親自上去打交道,自然是能夠體會到,群英商會在這其中的恐怖影響。

其中具體影響到了什么程度呢。

也就是說,哪怕大明西番的茶馬互市不開,群英商會都能提供大量茶葉給游牧民族。

劣茶換良馬的情況,正在被群英商會不斷拉平。

不僅僅降低了茶馬互市的成交量,更多大貴族,都已經不在大明這里購買茶葉了。

這也是李景隆,之所以會被調到西番負責茶馬互市去的原因。

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調查茶馬互市的具體情況。

“難怪,我將茶馬互市那邊的情況,奏章呈給陛下,直到今日,陛下卻是什么旨意都沒有下來。”

李景隆恍然大悟的說道。

想來陛下早就知道群英商會是被朱英所掌控,這完全就是自家的產業,更是嫡長孫的。

自然不會采取什么行動。

朱棣再次說道:“父皇現在,對于大侄子十分重視,尤其是孝陵陵墓之后,已經完全相信朱英的身世,就連許多奏章,都是送到大侄子那里批閱。”

聽到這話,李景隆有些疑惑的說道:“那為何陛下不將長孫殿下,直接召進宮里呢。”

聽到長孫殿下這個稱呼,朱棣深深的看了一眼李景隆,然后才說道:“你在左軍都督府任職,想來也知道最近的調動吧。”

“涼國公,宋國公,潁國公等人,已經被召集回京師,父皇這是打算,讓大侄子全面掌控兵權,而后才入宮公布身份。”

“到了那個時候,誰還能撼動大侄子的地位。至于允炆,呵,還想著太孫的位置,真是做夢呢。”

李景隆很快就理解了朱棣的意思。

一時間沉默下來。

現在的情況,可以說相當的清晰,有陛下鎮守,這大明沒人能翻起什么風浪。

那么朱英太孫的位置,那就是勢不可擋。

最為關鍵的原因,朱英還是群英商會的東家。

一個十三歲就創建偌大商會的狠人,還是大明嫡長孫。

兩兩相加,李景隆頓時有些不寒而栗。

第795章 愛上旅游的朱允熥第719章 蒸汽機就這么造出來了?第十九章:蔣瓛的堅持第662章:叛亂四起的安南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124章:爺爺,我做了一個夢第591章:圍剿安南,強勢的大明水師第324章:即將到來的暴風雨第651章:對沐家的處置第496章:順風順水的朱元璋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444章:讓咱大孫去打仗第291章 :大明四大商會(求訂閱求月票)第123章:最適合當皇帝的大孫第696章:破局的方法第441章:完勝第750章 已經開始的蒸汽火車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657章:成為大明的附屬第373章:謠言案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189章:百姓吃食之事,拜托了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581章:安南反了!第664章:針對大明皇帝的行動第688章:鎮壓暴亂,直接開火第628章:去大明軍事學院學習第720章 蒸汽鐵甲船,造,直接造!第507章:開始擺爛的朱元璋第224章:群英商會的特殊服務第520章:想提前退休的朱元璋第399章:大明正統,禮儀之邦!第451章:雞肋之詹徽第676章:義務教育的推廣,對三小國的蔑視第525章:朱英的大手筆第627章:臟活累活,總得是有人干才行第三十四章:就地格殺第681章:親手放出牢籠第738章 定海艦問世第五十章:朱元璋有點慌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762章 奪取大明的火車第674章:超越時代的火器第715章:占城版古惑仔第十章:姚廣孝的安排第三十章:我命休矣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812章 見面就跑的李成桂第120章:蛻變的朱允炆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280章 :藍玉的優點第406章:難以下手的晉商第314章:咱要抱重長孫!(求月票)第504章:北元大軍第367章:迷茫的朱棣第106章:朱英出手第143章:寧王歸心第249章:大明遠征軍,永鎮安南!第394章:朱元璋的糾結第九十七章:葡萄美酒夜光杯第489章:朱英對朱棣的支持第489章:朱英對朱棣的支持第七十一章:神宮監的老太監第六十五章:朱元璋的驚訝第558章:意料不到的幕后主謀第549章:自斷臂膀的朱英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第424章:朱棣在倭國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聯合第246章:大明根子上的巨大隱患第713章:出征吐蕃,針對帖木兒的對策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559章:風浪越大,魚越貴第三十四章:挖墓第660章:南巡第373章:謠言案第776章 穿越白令海峽第472章:夷三族第453章:天下豈有六十年太孫第229章:朱英和他的小皇叔們第332章:委屈的朱允炆第836章 求助大明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109章:身份確鑿無疑(求訂閱求月票)第六十三章:海禁第632章:李景隆下西洋(五一快樂)第617章:公主殿下不見了第677章:占王的堅持,太孫的安排第723章 介入占城幫派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535章:對兵權的迷戀第428章:朱元璋的改革第602章:朱棣的女兒們第462章;京師血案第748章 王后公主在路上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429章:三分知縣第603章:朱高熾為姐夫求官第706章:十年遠征第十九章:蔣瓛的堅持
第795章 愛上旅游的朱允熥第719章 蒸汽機就這么造出來了?第十九章:蔣瓛的堅持第662章:叛亂四起的安南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124章:爺爺,我做了一個夢第591章:圍剿安南,強勢的大明水師第324章:即將到來的暴風雨第651章:對沐家的處置第496章:順風順水的朱元璋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444章:讓咱大孫去打仗第291章 :大明四大商會(求訂閱求月票)第123章:最適合當皇帝的大孫第696章:破局的方法第441章:完勝第750章 已經開始的蒸汽火車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657章:成為大明的附屬第373章:謠言案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189章:百姓吃食之事,拜托了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581章:安南反了!第664章:針對大明皇帝的行動第688章:鎮壓暴亂,直接開火第628章:去大明軍事學院學習第720章 蒸汽鐵甲船,造,直接造!第507章:開始擺爛的朱元璋第224章:群英商會的特殊服務第520章:想提前退休的朱元璋第399章:大明正統,禮儀之邦!第451章:雞肋之詹徽第676章:義務教育的推廣,對三小國的蔑視第525章:朱英的大手筆第627章:臟活累活,總得是有人干才行第三十四章:就地格殺第681章:親手放出牢籠第738章 定海艦問世第五十章:朱元璋有點慌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762章 奪取大明的火車第674章:超越時代的火器第715章:占城版古惑仔第十章:姚廣孝的安排第三十章:我命休矣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812章 見面就跑的李成桂第120章:蛻變的朱允炆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280章 :藍玉的優點第406章:難以下手的晉商第314章:咱要抱重長孫!(求月票)第504章:北元大軍第367章:迷茫的朱棣第106章:朱英出手第143章:寧王歸心第249章:大明遠征軍,永鎮安南!第394章:朱元璋的糾結第九十七章:葡萄美酒夜光杯第489章:朱英對朱棣的支持第489章:朱英對朱棣的支持第七十一章:神宮監的老太監第六十五章:朱元璋的驚訝第558章:意料不到的幕后主謀第549章:自斷臂膀的朱英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第424章:朱棣在倭國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聯合第246章:大明根子上的巨大隱患第713章:出征吐蕃,針對帖木兒的對策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559章:風浪越大,魚越貴第三十四章:挖墓第660章:南巡第373章:謠言案第776章 穿越白令海峽第472章:夷三族第453章:天下豈有六十年太孫第229章:朱英和他的小皇叔們第332章:委屈的朱允炆第836章 求助大明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109章:身份確鑿無疑(求訂閱求月票)第六十三章:海禁第632章:李景隆下西洋(五一快樂)第617章:公主殿下不見了第677章:占王的堅持,太孫的安排第723章 介入占城幫派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535章:對兵權的迷戀第428章:朱元璋的改革第602章:朱棣的女兒們第462章;京師血案第748章 王后公主在路上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429章:三分知縣第603章:朱高熾為姐夫求官第706章:十年遠征第十九章:蔣瓛的堅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山县| 曲周县| 远安县| 石阡县| 西畴县| 垦利县| 建瓯市| 长海县| 盐边县| 长岛县| 波密县| 雷州市| 五大连池市| 闻喜县| 托克逊县| 仁怀市| 临江市| 凤冈县| 屏东县| 惠安县| 通榆县| 望城县| 瑞丽市| 宜兰市| 青冈县| 浏阳市| 揭阳市| 潼关县| 黎平县| 乐至县| 阳新县| 百色市| 南部县| 岳池县| 德安县| 甘洛县| 绥中县| 庆城县| 万盛区| 颍上县| 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