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制衡
其實朱瞻壑不想去奮鬥的原因還有一點,那就是儲君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他不理解自家老爹爲什麼要執著於那個位置,明明那個位置的危險性實在是太高太高了。
先不說坐上那個位置之後就有無數的人盯著你,想要你出意外。
上到親兄弟,儲位之爭嘛,都想當太子,你的兄弟自然是巴不得你早點兒死的。
中間有文臣武將,因爲哪怕是太子也不會讓所有的官員喜歡的,那些不喜歡的官員自然是和你的兄弟一樣希望你死。
下面還有各種謀逆以及前朝的殘餘勢力。
實際上建文餘黨雖然不像是電視劇裡那麼的猖狂,但也還是存在的,尤其是在老爺子坐上那個位置殺了不少的文官之後,成爲所謂建文餘黨的人就更多了。
不過這在朱瞻壑看來還不算什麼,因爲這些其實都算是小威脅,有當爹的皇帝給你壓著,這些人的危險性都會小很多。
最致命的是你那個當爹的皇帝也會猜忌你。
沒錯,立你爲太子的親爹也會對你產生猜忌。
太子是儲君,是正統的繼承人,而且還是天下獨一份兒,所以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天然就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很多的官員都會選擇親近他。
不爲別的,就是爲了提前抱大腿。
但是,你見歷史上有幾個太子不是等到皇帝死了之後才登基繼位的?
太子這個天然有利的身份會招致很多官員的親近,這就難免讓皇帝有一種威脅感,甚至是被架空的錯覺。
要知道,當年的李世民不是太子尚且能讓身爲皇帝的李淵退位,更何況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呢?
不過既然說了要證明給自家老爹看,那朱瞻壑就不會再退縮了,因爲他知道主動權不在他的手裡。
如果自家老爹一味地想要爭儲奪位,那自己就算是再低調、再擺爛也是沒有用的。
誰讓他是漢王嫡長子,也是漢王世子呢?
當天晚上,朱瞻壑就奮筆疾書,給自己的父親寫下了“幫助”他的第一策。
翌日,早朝。
在對於北征將士賞賜問題的又一次無疾而終後,朱高煦捏著袖中的條陳,帶著些許興奮,也有些許不安的站了出來。
“啓稟父皇,兒臣有本奏!”
“嗯?”很顯然,朱棣對於這個已經安靜了一早上的二兒子突然站出來很是驚訝。
“準奏。”
“兒臣奏請父皇,派人迎回戰死漠北的將士們,入顯忠廟!”
隨著朱高煦的話音落下,整個奉天門都安靜了下來。
奉天門可不是門,而是一座大殿,是皇帝上朝的地方,所以明朝上朝也被稱作是“御門聽政”。
“嗯,不錯,準了!”朱棣雖然驚訝,但還是拍板做了決定。
顯忠廟,是朱棣早年間爲了紀念爲大明盡忠的將士們所修建的一座祠堂。
不過說是這麼說,裡面祭祀的大多都是靖難時期立過功的人。
但眼下朱高煦這麼一說就不一樣了,這樣一來顯忠廟就成了武將的至高殿堂,畢竟這可是能被世世代代銘記的。
“看來北征一行給你的啓發不小,現在已經考慮到這麼多方面的事情了,不錯。”
在答應了朱高煦的奏請後,朱棣還開口誇讚了一下他。
朱高煦心下高興,因爲很長時間一來他幾乎都是老爺子生氣時的出氣筒,誇獎這種事情在靖難之後就很少見了。
而除了高興之外,朱高煦的心頭也多了幾分陰霾。
這個計策是他的兒子,也就是朱瞻壑昨夜出的,在朱高煦的心裡,自己兒子的計策越是成功,之前的那些話也就越可能被驗證。
“行了,沒事兒都退了吧。”朱棣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在漢王上奏之後就決定結束早朝。
“老大,老二,你們留一下。”
“恭送陛下!”
……
幹清宮。
朱棣靠坐在龍牀上,看著下面站著的兩個兒子。
“老二今天提出的想法很是不錯,在草原上築京觀這事兒說到底還是太過陰損,坊間的流言雖然都是正面的,但也不乏有個別不好的聲音存在。”
“老二這個想法就能夠很好的杜絕這個問題,老大,這事兒就交給你去辦了。”
“啊?”朱高熾很明顯沒有反應過來。
“這……爹,這法子是二弟提出來的,要不就讓二弟去吧?”
“讓你去你就去!哪兒那麼多廢話!?”
“兒臣遵命!”
老爺子眼珠子一瞪,朱高熾立馬就慫了,直接躬身應下了這個在他看來是燙手山芋的事情。
“至於老二你也別閒著。”見大兒子應聲,朱棣又將目光轉向了二兒子。
“這次北征雖然是大勝,但陣亡的將士們也不在少數,這次將士們的撫卹問題就交給你了,一定要處理好!”
“兒臣領命。”朱高煦沒有任何遲疑,直接點頭應下。
“行了,朕也累了,你們先回去吧。”朱棣瞇起了眼,倚靠在龍牀上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樣
“兒臣告退。”×2。
朱高熾和朱高煦對望了一眼,然後慢慢的退出了幹清宮。
等到兩個兒子離開,朱棣才睜開眼睛,而現在的他哪有疲憊的樣子?眼中滿是精光。
“哼,想法倒是不少……”
幹清宮再次安靜了下來。
……
幹清宮外,朱高熾看著自己的弟弟,伸手輕輕地拍了拍其肩膀,嘆了一口氣之後轉身離開。
朱高煦則是一臉的莫名其妙。
走在回東宮的路上,朱高熾滿臉都是愁容,他那個弟弟看不清的事情不代表他也看不清。
老爺子這一手玩兒的好啊!
這顯忠廟一搞就變相的將其變成了祭祀爲大明殉國的將士的存在,這在武將們心中的地位可是很高的。
他這個當哥哥的本就和武將的關係不怎麼好,現在搶了和武將關係好的弟弟的功勞,武將們會怎麼想?
另一邊,他那個弟弟那邊也不好過。
給陣亡將士們的撫卹問題看似是戰爭的一部分,但實際上一直都是歸文官管轄的,因爲這得經過戶部、兵部,甚至還得經過禮部這些流程。
老爺子讓一個平日裡本就和文臣不對付的兒子去搞這些,目的是什麼不是明擺著的嗎?
這一下子,看似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但實際上卻是給兩個兒子添了堵。
這,就是敲打,也是制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