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每一個人都有他的識人標準。
杜荷自然也不例外。軒轅天年紀不大,但穩(wěn)重老練,一舉一動,豪爽直率,讓人心生好感,也讓杜荷信了他的這一番話。
軒轅天此刻在杜荷心中的定義:要不就是一個在高句麗蟄伏多年的愛國者,要不就是一個騙術無雙的大騙子。
就算是騙子,那又怎麼樣?
自己只是一個傳信的人,究竟要不要接見,全看李世民的意思。
即便軒轅天有歹心,他作爲一個平民,在距離李世民數十米開外,在沒有任何武器,想要在衆(zhòng)目睽睽之下,給自身武藝達到一流水準的李世民照成任何傷害。即便項羽之流的絕世高手,也不行。
如果軒轅天並非想行刺李世民,而是打算利用陰謀來不陷阱。這也無妨,大唐威震天下,難道還沒有屬於自己的情報網嗎?
他們有大把的時間求證合適,如果屬實,自然是好事,如果軒轅天另懷鬼胎,又何嘗不能將計就計?
杜荷早已非政壇上的菜鳥,也是從多方面來考慮這個事情的。當然,這不能說他不信任軒轅天,只是身居高位,凡事都需謹慎以對,以免殃及家人。
杜荷先招待了軒轅天,同時詳細詢問軒轅天關於高句麗的情況。
軒轅天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將自己所知的一切都告訴了杜荷。
杜荷聽了連連點頭,與他想象中的差不多。高句麗實力有限,真正困難的還是在於氣候原因。歷史上李世民征伐高句麗,也是受到了氣候環(huán)境的影響。那一戰(zhàn),李世民親征,多年未指揮戰(zhàn)鬥,這位曾經的大唐最高軍事統帥的軍事水平,毫未生疏。領著唐朝的虎狼之師,一路攻城拔寨,破遼東城,克蓋牟城,定卑沙城,並且堂而皇之的在鴨綠江邊閱兵。
這次征伐高句麗,唐軍攻克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巖、卑沙、麥谷、銀山、後黃十城,在新城、建安、駐蹕三大戰(zhàn)中斬首四萬之衆(zhòng),自己卻僅僅只付出了兩千兵卒的代價。
如此戰(zhàn)績,與楊廣相比,那是天差地別了。但是最後李世民還是退兵了,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讓高句麗的橋頭堡壘安市城擋住了前進的步伐。戰(zhàn)線太長,消耗過大,國亦不能無君,李世民從長遠考慮,只好帶著俘虜投降的高句麗軍官、酋長三千餘人撤回中原。
此戰(zhàn)雖重創(chuàng)高句麗,收復了遼東這塊故土,讓失地重回華夏懷抱,是不可多得的大勝。
心高氣傲的李世民卻因爲終究未能滅亡高句麗,而接受不了這個勝果,自認爲失敗。
現在正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記得歷史上淵蓋蘇文是直接依仗優(yōu)勢兵力,將高句麗的國王榮留王殺了,以鐵血手腕穩(wěn)住了高句麗的局面,聚集高句麗所有力量,化作一塊又臭又硬的石頭,來阻擋唐軍。
也許是因爲蝴蝶效應,榮留王意外的在軒轅客的幫助下活了下來,使得高句麗面臨分裂的局面。在內部有軒轅客的相助,若能輔以唐朝的推波助瀾,滅高句麗,將會不走歷史老路。
杜荷當即進宮,面見了李世民。
就如他說的,以他現在的身份地位,只要李世民不在睡覺,不在與宰相們商議軍國大事,基本上都能隨時見到。
李世民聽到杜荷的敘述,眼中登時間射出一道異彩。
他太明白此事的重要姓了。
遼東從戰(zhàn)國、秦、漢時期,這裡就屬於華夏的領地,但是因爲隋朝的沒落,高句麗趁勢而起,將遼東一地,歸爲己有。
漢人的領土意識遠遠高於任何一個民族,其他民族可以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但是漢人卻不一樣。遼東是華夏領土,然而卻一直被高句麗統治,這是任何漢家皇燕京無法忍受的。
更別說是李世民這位統治慾望極強的帝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在北定薛延陀之後,若有若無的,李世民已經將目光指向東北的高句麗了。前朝無法完成的事情,就由他來代爲完成……李世民當即接見了軒轅天,詳細的向他詢問了經過。
如杜荷先前想的相差無幾,李世民固然有著好大喜功的姓子,可絕對不會像楊廣一樣,盲目的亂來。
面對此次良機,也未做出出兵的打算,李世民大讚道:“令祖情艸,令朕動容……只是萬里遠征,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決定的事情。你回去告訴令祖,稍安毋躁。那麼多年都熬下來了,也不差這點時間。”
軒轅天已經從杜荷哪裡知道了原因,也沒有多說,表示明白。
李世民笑著命人取了一把唐刀,贈與軒轅天,以表彰他們的忠義。
軒轅天先行退下。
李世民哈哈一笑,長身而起,一臉興奮的道:“你小子真是朕的福星,這等好事,都遇上了……少則一年,多則兩到三年,我大唐必將踏平高句麗。”
軒轅天在的時候,李世民要維護君王的威嚴,一直不茍言笑。如今他退下了,面對自己人的杜荷,李世民也就恢復了常態(tài),表露了自己的喜悅之心。
這征伐高句麗,李世民念在心中,可他清楚,征伐高句麗要比征伐薛延陀還要困難。
當然這不是實力的差距,而是文化的差別。
薛延陀擁兵三十萬,確實很強大,李世民卻不屑一顧。只因薛延陀是遊牧民族,跟他們對戰(zhàn)交鋒,那是野戰(zhàn)決勝負。在野戰(zhàn)上,大唐勁旅,不懼任何人,包括驍勇善戰(zhàn)的遊牧民族。
而高句麗卻是農耕民族,他們學習漢唐文化,以城池爲居,據險而守,打起來特別的困難。
萬里遠征,打的是極爲艱難的攻城戰(zhàn),氣候又是惡劣。
種種因素,無不是難以攻克的難關。
依照李世民的原定計劃,大唐需要潛心發(fā)展五六年,纔有征伐高句麗的可能。現在只需兩三年,大唐足以將高句麗納爲領土。
杜荷笑著答道:“全是岳父大人洪福齊天之故,小婿不過是沾點微光而已。”
李世民也自戀的仰起了腦袋,過了會兒才道:“此事,你覺得應該如何利用?”
杜荷道:“這不需要小婿來賣弄了吧……當年對付突厥,岳父大人的分化,內訌手段,可是玩的呼啦呼啦的,哪裡還需要小婿班門弄斧。”
李世民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杜荷領著軒轅天離開了皇宮,走在路上,他問起了安市城的情況。
安市城是進入高句麗腹地的必經之路,軒轅天來的時候,就曾路過此城,根據記憶,一一作答。
杜荷聽的詳細,沉聲道:“這安市城將是我大唐攻打高句麗最堅固的壁壘,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希望你們能夠遷入安市城中,屆時定能立下奇功……”
軒轅天並不精於兵法,但也知杜荷在軍事上的水平,毫不猶豫的點頭道:“此事我會與爺爺說的。”
*****第二天,李世民便以天可汗的名義支持榮留王,並且修書強力指著淵蓋蘇文,以下犯上,罪大惡極,要求他立刻自縛請罪。
杜荷見李世民這莫名其妙的舉動,有些不解。但經過一番細思,心中恍然,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手段高明。他這簡單的幾句話,已然榮留王、淵蓋蘇文推向死地。
看上去李世民只是毫不在意的發(fā)表一下看法,然而這“毫不在意”卻能產生無比巨大的連鎖反應。
淵蓋蘇文野心極大,他已經造反,走上了不歸路,自然不會如李世民所願,自縛請罪。唐王朝的影響無比巨大,這一公開支持榮留王,淵蓋蘇文不可能不心急,更不可能跟榮留王繼續(xù)對持下去。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大唐示好,在唐王朝沒有出兵幫助榮留王之前,滅了榮留王。
而榮留王雖是正統,實力遠遠不及淵蓋蘇文。一但淵蓋蘇文出兵,榮留王必然求助已經宣佈支持他的唐王朝。
這樣一來,唐王朝就能夠在高句麗這兩個分裂的諸侯間,左右逢源,分別在他們彼此的後面揮動馬鞭,讓他們彼此狗咬狗,讓高句麗在內鬥中損耗國力。大唐趁機凝聚糧草、經濟,爲再次出征而準備。
至於軒轅客、軒轅天的存在,李世民讓他們繼續(xù)蟄伏,等待時機。
果如李世民算計的一般,得知唐王朝支持榮留王,淵蓋蘇文慌了。他本不將榮留王放在眼底,打算先清掃榮留王的勢力之後,在出兵遼東,一統高句麗。但榮留王卻跟唐朝拉上了關係,這意義就大不一樣了。
唐朝的實力,加上榮留王正統的地位,足以將他一舉掀翻。
投降,這不可能。
榮留王要的是他的命,一投降,什麼都沒有了。
淵蓋蘇文見李世民暫時只是口頭支援榮留王,還沒有出兵的意思。當即派心腹入唐,表示臣服之心,同時也出兵遼東,打算在唐朝未行動之後,滅了榮留王,以防止榮留王藉助唐朝之力坐大,反敗爲勝。
榮留王得知淵蓋蘇文出兵,也慌了,論實力,他實在不是淵蓋蘇文的敵手,不得已只能求助於支持他的唐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