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六年正月初八,新年的第一個正式朝會,所有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都要參加,作為正四品下的特衛中郎將李業詡也參加了此次朝會,一些歸附的胡將也在朝堂上站著。
朝會剛開始,尚書省左右仆射房玄齡和李靖聯表上疏,奏請在軍中試行募兵制及向各內附部落征集一定數目的兵員等。
疏中說道,今天下連續幾年豐足,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然邊患未除,國內時有反叛,邊關百姓時常遭受擄掠禍害,府兵戰力不強,邊軍戰備力量薄弱,國家的安全受到威脅,百姓安定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因此必須加強軍隊的建設,逐步試行募兵制,以常備軍替代目前亦農亦兵的府兵。新募集的士兵用新式方法加以訓練,使之成為抗擊外敵入侵、鎮壓境內反叛、威服周邊四夷的精銳武裝力量。
疏中也詳細說明了募兵制的具體實施方法:募兵令可先在京畿道或者周邊幾道內試行,待一定時間后再在其他各道內推行。按一定人口比例征集兵員,各被征士兵入伍后,本人免交賦稅,并由朝廷發給薪餉,家中賦稅可減免征收,也不再攤派瑤役。每名士兵服役期三年,三年兵役期滿后,可選擇退役或者自愿延長服役期,但不得超過一定年限。若服役間立下軍功,不但朝廷有賞賜,此軍人所在的當地州縣,也有獎賞,軍功卓著者,可以授以中下級軍官,并以軍功累積升遷等…
疏中還有應征入伍士兵傷殘、死亡的撫恤等說明。
同時也向各內附部落征兵,各部落每年有最低的兵源要求,被征的士兵到軍中后,與其他各族士兵混編,待遇沒有異同,軍功的獎賞同等于漢族士兵,服役期滿后,同樣可以選擇退役和繼續服役,有軍功者退役后,可以選擇在關內安家立戶,并允許娶漢家女結婚。
同時要求各內附的部落每年進貢朝廷一定數量的牛羊、馬匹,朝廷回贈以同等價值的茶葉、絲綢、瓷器等高檔物品。
這個提案李靖是和房玄齡、候君集等一眾朝中重臣商議,再和李世民詳細交換意見后,由李靖和房玄齡提出的,其中也自有李業詡的主意。
此提案一提出,馬上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反對之聲不絕。許多朝臣跳出來,指責疏中的提議不顧當前國情,一味擴軍,乃失民心之舉。向各內附部落征兵更是有失堂堂華夏之禮儀,恃強凌弱,失信于天下。
反對此項最激烈的還是魏征,以天下百姓未安,當以偃武修文,修養生息,及征兵胡兵、胡漢通婚有違禮制為由,在朝堂上陳述此舉的禍害之處,并梗著脖子與候君集一通激辯。
朝中的一些其他重臣,如長孫無忌、王珪、戴胄、唐儉等人,李世民雖然曾和他們細談,但均未表態。
反對的都是朝中的一些文臣,武將自是都舉雙手支持,那些歸附的胡將,對從他們部落征兵,卻沒有什么反對之聲。
最后,除了魏征,試行募兵制的事倒不太有人提起了,因為特衛軍中在年前都已經開始試行了,朝堂上的爭論都集中到要不要向內附的部落征兵的事宜上。
正在朝堂上爭論不可開交的時候,李世民微微地向站在邊上的兩個胡將挑挑眉。
右武候大將軍阿史那思摩、左領軍將軍執失思力出列,用挺流利的漢語大聲地說,突厥各部即已歸唐,所轄之地成為朝廷治下的州縣,族人成為大唐的子民,其所部人馬和大唐所有臣民一樣,均應參加軍隊的募兵,他們的族人也以參加大唐的軍隊為榮。
粗獷的聲音蓋過了爭吵聲,鬧哄哄的朝堂上頓時安靜下來。
這些歸附的胡將是在李世民和李靖半威脅半利誘下,妥協的。
李業詡第一次見到了這兩位在歷史上留下赫赫英名的突厥將領,也對李世民和李靖的這手安排佩服之極。
在邊上一直未表態的長孫無忌、王珪和戴胄等也在這個時候表示支持試行募兵制及向內附部落征兵,文臣中的這幾位大員一表態,朝堂上反對的聲音一下子少了很多。
一直看著熱鬧的皇帝李世民這才開口說話,意思是說募兵制只是試行,如果成效不錯,又不損傷國體,那才全面推行,如果天下百姓都不支持,那自然也無法施行。而向各內附部落征兵,既然部落頭人都不反對,且同為大唐子民,那有何不可?
最后反對的人都沒了言語,連魏征也只是忿忿的在一旁憋著氣,沒話說了,李世民宣布此兩項提議交與政事堂由幾位宰相再審議,審議通過后即下發詔令,開始執行。
―――――――――――――――――――
上元節過后,李世民正式發布詔命,重新設立軍器監,歸屬于兵部,以兵部尚書候君集兼領軍器監大匠,特衛中郎將李業詡領軍器監少匠職,下設軍器研究署、弩坊署、甲坊署等,李業詡兼領軍器研究署令,已經恢復原名陳天寧的流云小道任軍器監丞,正七品上。
原先廢置的軍器監,歸屬于工部,由一名正四品上的軍器監大匠領,而新設置的軍器監則歸屬于兵部,由兵部尚書兼領,原先正六品上的少匠也變成了正四品下,級別提高了不少。
軍器監設立后,馬上從工部及工部將作監抽調一大批人員,開始運作起來。
長安城東,特衛軍營不遠處,有幾處新修建的房舍,一些房子用堅固的大塊石頭和石柱建造,這些房舍外面有高大圍墻圍著,占地很廣,戒備森嚴。這是軍器監的秘密研制基地,進行新型武器的研制、試驗、改良和生產,唐軍主要裝備的唐刀、弓弩等,及李業詡所設計的一些武器,都在這里進行改良、研制并試產。
軍器監里還有一處更秘密的房舍,除了少數人外都不可以進內,這里是沒有對外公布的軍器監火器署,進行火藥及火器的研究制作。
流云小道,不,現在應該叫陳天寧,也從一名整天無所事事的小道士變成了大唐一名七品官員,雖從品級上看還是不入流的小官,但在軍器監里卻是一名重要人物,主要負責火藥及火器的研究。十六歲的陳天寧天資聰慧,喜愛鉆研,火藥的配方也已經試制了好多種,如今正在試制一種新式的火器。
――――――――――――――
上一年,朝集使、利州都督武士彠等人上表請求行封禪,被李世民拒絕。
上元節過后,眾多文武百官也以天下大安,四夷臣服為由,上表奏請李世民封禪泰山。
朝會上,面對眾臣的封禪請求,李世民則說:“你們都認為登泰山封禪是帝王的盛舉,朕不以為然,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給富足,雖不封禪,又有什么關系?昔秦始皇行封禪禮,而漢文帝不封禪,后代豈能認為文帝的賢德不如秦始皇!且事天掃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巔,封數尺之土,然后才算展示其誠心敬意呢!”
歷史上行泰山封禪的皇帝不多,而能伴隨皇帝封禪的大臣也少,封禪之君臣皆能銘刻于泰山之頂,讓后人景仰,如此名聲誘惑下,還是有很多朝臣們請求行封禪。每次朝會上都有人提議,被自己的臣子一通歌功頌德的贊美,到后來李世民也有些動心了。
歷史上但凡有成就的帝王,都想到泰山封禪,詔告天下。李世民即位后,文治武功皆表現不錯,這兩年天下還是比較安定,對外的幾次用兵都是大勝而歸,大唐國力提升的很快,天下已經初現繁盛景象,李世民心里其實早就有這個心思了,只是怕太耗費財力而已。
還是魏征跳了出來反對,“陛下雖然有理由去封禪,然承隋亡大亂之后,戶口未恢復,倉廩尚虛,而陛下的車駕東去泰山,千乘萬騎,其供頓勞費,必然難以承擔。且陛下封禪,則萬國咸集,遠夷君長,皆當扈從,如今自伊、洛以東至海、岱,人煙稀少,滿莽極目,這乃引戎狄進入大唐腹地,展示我方的虛弱。況且賞賜供給無數,未厭遠人之望;給復連年,也不能補償老百姓的勞苦。崇虛名而實受實害,陛下怎么能采用呢!”
魏征的話發人省醒,許多支持封禪的人聽了也沉默了。
但支持的人比反對的人多的多,李靖和房玄齡則沒有在這件事上表態,他們覺得李世民如果想去顯擺,也不能太拂了皇帝的面子,爭論許久,封禪的事還是沒有結論,
李業詡是聽了這些,對魏征這個人總算有了大致的了解。此人生性耿直,忠貞事主,心里裝著天下百姓,有不平事即會上言,但思想上還是比較僵化保守,沒有長遠的目光,也沒有太多利于國民的提議上奏,凡事以禮德為由,有違禮儀的事兒,或者他認為不對的事,都會進諫直言。
歷史上的魏征,朝政上也是沒有太多的成就,他認為治理國家的根本在于德、禮、誠、信,皆為儒家的傳統思想,并沒有突破性的想法,而前幾年提出的偃武修文之策,雖然被李世民稱道,卻也一直沒被采用,留存歷史上的英名,也只是一位敢于直言的諫臣。
若唐初真的如魏征提議般偃武修文,那也不會有盛世大唐的廣大疆域。
而此后幾件突發事情,轉移了眾人的視線,封禪事情的爭論也就不了了之。
過了正月,連綿不斷的雨一直下著,黃河數處決堤,河南、河北道數州被淹,大批房屋、田地被沖毀,數十萬百姓遭災,死傷無數。
朝廷火速派出撫慰使,下去救災,封堵決口,安置災民。各州府官吏也盡職所能,全力抗洪搶險,朝廷動用了數萬民工及府兵封堵潰敗的河堤。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才終于將決口封堵住。也幸好連續幾年的好收成,各糧倉中存糧頗多,災民都能領到朝廷分發的口糧,才不至于因災荒而使大量災民流離失所,四處逃荒。
黃河的洪災告一段落,李世民和朝臣們才舒了一口氣,正在積極布置善后事情時,西北傳來緊急軍情。
貞觀六年三月十一日,西北的吐谷渾進犯蘭州。
蘭州、鄯州一線受到攻擊!
蘭州六百里加急軍報送到長安,李世民大驚,火速召集幾位重要的朝臣商議軍事,特衛中郎將李業詡也被傳召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