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楊帆與其他幾人宛如朋友之間的閒聊,一副謙虛恭敬的樣子,長孫無忌氣呼呼的站起來,冷哼一聲,呵斥道:
“忠義侯,這裡是政事堂,是討論國家大事的地方,豈容你嘻嘻哈哈攀親帶故?”
“既然是討論科舉事項,那就趕緊言歸正傳,勿要胡攪蠻纏,若是如孩童嘻戲,豈不讓人恥笑?!?
楊帆的作爲確實讓長孫無忌很不舒服。
畢竟,楊帆與在坐的幾位都有說有笑,唯獨與自己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在長孫無忌看來,楊帆就是在膈應他,簡直是欺人太甚。
楊帆擡眼看了氣得滿臉通紅的長孫無忌一眼,這才慢悠悠的說道:“趙國公好大的官威啊!不過某向來尊老愛幼,趙國公的教誨定當銘記於心,既然剛剛的問題已經討論過,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籌備科舉改革小組人員的名單。”
楊帆的這番話把長孫無忌氣得吹鬍子瞪眼,真想大罵一句——扯你媽的,你小子哪有一絲尊老的覺悟?
見兩人一副劍拔弩張的樣子,李二陛下對著楊帆無奈地道:“你小子有什麼事兒趕緊一起道來,這麼婆婆媽媽幹嘛?難道不知道這是國之重地,豈容你放肆?”
手心手背都是肉,李二隻能呵斥楊帆,誰讓楊帆年紀小呢!
楊帆憋了憋嘴,毫無畏懼,反而擠兌道:“陛下既然知道這是國之重地,怎麼不以身作則?”
“雖然我位卑職低,可畢竟是朝廷官員,陛下不是應該以官職稱呼我嗎?”
這話頓時讓李二陛下氣得青筋直冒,差點想把這混蛋一刀砍了了事,這小子實在是太不知死活了。
房玄齡苦笑著道:“賢……咳咳,忠義侯,正事要緊,還是趕緊商討科舉事宜。”
見李二陛下已經到了發飆的邊緣,楊帆當然知道適可而止:“既然房相如此心急,那好,咱們言歸正傳。”
“此次成立科舉籌備小組,我打算請陛下作爲籌備小組組長,房相、魏相、趙國公、衛國公、英國公、禮部新聞司孔穎達、主客司李義府以及在下作爲組員,成立九人科舉考試籌備小組?!?
“這個小組負責此次科舉考試的所有事宜,
科舉考試結束,該小組視情況解散?!?
“科舉籌備小組不管是組長或者成員,須對科舉考試的所有事情負責,有權參與科舉考試的各項決議?!?
話音剛落,長孫無忌又開始炸毛了。
本來把自己的兒子長孫衝弄到禮部當侍郎,就是爲了讓兒子去撈些功勞。
更何況這是一個與皇帝親近的機會,沒想到楊帆也實在太狠了!
直接一腳把自己的兒子撇開,費了這麼多的精力把兒子弄到禮部還有什麼作用?
若說其他人組成科舉籌備小組成員長孫無忌倒也沒什麼異議,畢竟這些人都是一方大老,資歷那兒!
可這個李義府是個什麼鬼,居然敢擠掉自己的兒子進入科舉籌備小組,這豈不是扯澹麼?
在長孫無忌看來,楊帆這顯然是公報私仇,於是怒氣衝衝的問道:“忠義侯,這李義府何等人也?你居然讓這樣的人進入科舉籌備小組,是不是太兒戲了?”
“科舉乃國之重器,關乎帝國的穩定和人才的選拔,禮部負責科舉考試,不是應該由禮部侍郎行使職權麼?”
看著長孫無忌嘶吼底裡的質問,楊帆風情雲澹的說道:“李義府乃是禮部主客司郎中,本來就是負責科舉考試的人員,進入科舉籌備小組理所當然,何來兒戲一說?”
“陛下曾言,大唐朝廷官員唯纔是舉,只要忠君愛國有才能,便應當給予機會重用。”
“反倒趙國公您,居然想搞裙帶關係,把科舉考試當成你長孫家靠撈功勞的時機,豈不是更顯兒戲?”
反被楊帆將一軍,長孫無忌再也忍不住心頭的怒氣:“砰……豎子實在太無禮了!”
只見長孫無忌氣呼呼的站起來,然後拍的一巴掌打著桉幾上,怒氣衝衝揚長離去。
這個楊帆簡直欺人太甚!
楊帆剛剛陰陽怪氣不停擠兌自己,如今一回頭的功夫又把兒子算計進去,長孫無忌直接氣炸了!
可又能如何?
打不贏、罵不過,長孫無忌根本拿楊帆這個混球無可奈何,乾脆一走了之!
楊帆沒想到長孫無忌也有無所顧忌的時候,居然在李二陛下面前甩臉,難道真不怕皇帝發怒?
果不其然,李二陛下緊咬著牙後座,冷冷的目光從長孫無忌離去的背影中收了回來,臉色陰鬱得可怕。
這位大舅子真是太不給面子了!
不管怎麼說自己也是皇帝,長孫無忌簡直太目無尊卑。
可朝廷還需要這位大舅子爲他安撫關中世家,李二陛下只能強忍著怒氣,整個英朗的臉顯得有些變形。
長孫無忌離開後,李二陛下他們合計了一陣,隨後只能暫且取消會議,陸續離去。
政事堂中,李二陛下將楊帆留了下來。
衆人一走,李二陛下二話不說便先踹了幾腳,才怒氣衝衝的斥責:
“你這混帳東西,豈能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公報私仇,故意針對趙國公,還知曉事情的輕重緩急否?簡直是豈有此理!”
很顯然,楊帆幾次三番針對長孫家,李二陛下認爲這是挾私報復。
楊帆揉了揉被踹的部位鬱悶得不行。
雖然與長孫無忌很不對付,但也不會意氣用事。
之所以不讓長孫衝加入,確實是從整體考量的結果,真沒有公報私仇。
只是這種事情正好發生在自己不對付的長孫衝身上,所以才讓李二陛下誤會。
心裡不由把長孫無忌罵了個半死,這老狐貍也太會裝了!
難怪長孫無忌剛纔敢怒而甩手離去,簡直把李二陛下的心思摸得透透的。
薑還是老的辣?。?
剛纔還有些猜不透爲什麼長孫無忌如此大動肝火,原來是想借李二陛下的手來收拾自己。
高,實在是高!
長孫無忌果然不愧是官場上的老油條,一舉一動皆有深意。
想到這兒,楊帆趕緊解釋:
“請陛下明鑑,微臣一心爲國,並無半點私心,趙國公心胸狹隘,以私廢公,顯然是包藏禍心,趙國公心裡有愧纔會不敢面對,可見只有小人才會這麼小心眼?!?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千百年來,歷代先哲智慧之結晶,每一個字都是千錘百煉,短短幾個字卻蘊含了精闢的人生哲理……”
“趕緊給朕閉嘴,真當朕不知你們兩人那點小心思?”李二陛下沒好氣的狠狠瞪了楊帆一眼,不滿地道:
“爲官者,應當心胸坦蕩,容常人之所不能,在國家大事面前,更應該謹言慎行,不能摻和私情?!?
“你與長孫衝不對付而故意不讓他加入到科舉籌備小組,此乃人之常情,朕不會責怪與你?!?
“但君子不以私怨惡人,在大事面前更應該拋棄前嫌,一切都從大局出發?!?
“從今以後,你小子給朕記住了,不可再次出現今天此等心懷叵測、任意妄爲之舉,否則朕絕不輕饒!”
不知爲何,面對楊帆這個混不吝的小子,李二陛下雖然有些生氣,但並未動怒。
哪怕這混球所作所爲有時候實在是太過隨心所欲,李二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大概是因爲所有人都對自己畢恭畢敬,敬畏代替了仰慕從而使得大家關係越來越?;?
而楊帆卻能放下自己的帝皇的身份,只是以一個朋友相處的緣故,所以感覺到親切。
雖然看似對楊帆拳打腳踢,但是何嘗又不是一種愛護?
既然出手打了楊帆一頓,此事也就揭過去了。
李二陛下總是想極力維護自己與各方面的平衡。
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實在是參雜了太多東西,總是不好把握。
作爲皇帝,李二天生便是一個孤家寡人,高處不勝寒!
因此,對仰慕崇拜多過於敬畏的楊帆就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所以顯得新奇。
見李二直接把帽子扣了上來,楊帆還有什麼解釋的?
更何況,即使解釋也沒用,最後楊帆只能一聲不吭。
看著楊帆耷拉著腦袋不回答,李二陛下心底暗歎一聲:“對於剛纔所商議的事項,朕倒沒有什麼異議!”
“只是,你說把各種雜學增加到科舉考試當中,並不會增加官員的數量,也不會增加朝廷的負擔,你是否有言之未盡之處?”
“陛下果然英明!”楊帆小小拍了一個馬屁,將袖中的一個小摺子遞給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接過來瞄了一眼——關於建立大唐百家學說研究院的建議和構想。
看到標題,李二陛下顯得有些新奇,一頁一頁仔細翻看。
裡面居然建設將各學說有成就和代表的人都招進成立的研究院。
對這些人授於榮譽和相應的俸祿,並不給官位……這讓李二陛下很是意外。
更讓李二沒想到的是,這項建議居然得到孔穎達、顏師古等人的支持。
沒人比李二更清楚這幾個老頑固難纏程度,很是詫異楊帆究竟是如何將他們擺平的。
讓這些人同意百家學說的傑出代表與儒家學說並列於研究院,簡直是天方夜譚。
楊帆當然也看出了李二陛下心中所想,於是回稟道:“孔老等人是國之棟樑,是真正的學者,是文化的傳承者,對於把各雜學作爲科舉的科目,其實並不太牴觸,只是有些質疑其重要性罷了,甚至對商道有些不以爲然?!?
商道歷來都不被重視,但凡讀書之人,就並沒有哪個瞧得起的,可商道卻與國富民強息息相關。
雖然商道與其他雜學在整個封建社會都沒被重視過。
更痛苦的是,商道同時還被其他雜學一同鄙視,簡直是奶奶不親,舅舅不愛的存在。
直至到近代,商道才慢慢被人們所接受……
事實上,不要說商道,即使是算學這種納入了科舉考試範圍的‘雜學’,其實也很不受人們的重視。
認爲這些雜學都只是小道而已,完全忽略了其重要性。
例如,唐朝貞觀年間,歸結前人經驗,朝廷讓算學、法學入科舉,只要過關就可以做官,這可說是開了世界之先進風氣。
儘管那時雜學還不是很發達,但先把架子搭起來,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沿襲。
到了晚唐,明算科等科目考試直接被取消,本有可能大踏步前行的雜學,頓時戛然而止。
究其原因,還是雜學學習的人太少,而且前途不光明。
因爲,朝廷有規定,雜學博士的官階品級最高七品,即使是李淳風這樣的算學大師也只是七品芝麻官。
雜學大老都是芝麻官,其他人哪裡還有學習雜學的興趣,於是乾脆另謀出路。
導致整個封建社會學習各種雜學的人越來越少。
而建立研究院,是楊帆借鑑了後世某科院的模式,把各種領域最頂尖的人才招集起來爲國家所用。
真正算起來,各種雜學纔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歷史變革的主要力量。
可爲什麼歷代當政者都不重視以雜學爲中心的教學,而是隻注重玄而又玄的儒學呢?
其實不難理解,主要是各種雜學不利於統治者的**。
華廈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一樣的國學典籍,可以這樣理解,也可以那樣理解。
每個統治者都能隨便讓人發揮,只要對自己有利,便可拿來爲己所用,將其變成**統治的護身符。
儒學之所以有這樣的功能,也是因爲這些儒學是經過統治階級的閹割和修改。
相比之下,雜學就不行了!
其實雜學纔是讓人認清世界本質的根本。
至於楊帆要如何說服李二陛下建立研究院。
其實很簡單,他只是問了李二陛下幾句話。
“陛下以爲,如果沒有商道,憑藉那些手裡捧著四書五經孔孟學子,需要多少年才能夠讓稅賦增長到3000萬貫?才能將大唐帝國發展得繁花似錦震古爍今?!?
不得不說,楊帆抓住了李二陛下好大喜功的命門。
如今是怎麼治理國家的?
作爲帝王,李二陛下對此一清二楚,無非就是——以儒爲面,以法爲骨的無爲而治。
無爲而治可以使得人們清心寡慾、安分守已,可以使得四海昇平、與世無爭,可以休養生息、與民繁衍……
無爲而治的最高境界其實便是天下大同,這是每任帝王都孜孜以求的終極目標。
可這個境界,卻從未有哪一朝哪一代實現過。
哪怕他李二陛下英明神武,若只依靠儒學,想要達到天下大同的目標需要多少年?
五十年還是一百年?
可李二沒有這麼多時間等待,
正如楊帆所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若只依靠儒家的那些書呆子,天下會太平,統治會穩固,但是李二陛下等不及!
如何能夠讓這個帝國快速發展?
李二陛下從楊帆身上看到了答桉。
百家雜學!
商道在這個時代,亦是雜學的一種,而這種低賤之道卻發揮了極大的能量。
就拿楊帆來說,這小子雖然能寫得一手好詩,但更多是天賦使然,跟學問高低沒有一點關係!
四書五經楊帆讀過麼?
可能讀過,甚至楊帆還拿出了四書釋義,但李二陛下很懷疑楊帆這貨能不能將四書五經的內容給寫出來一些……
而琉璃、炒茶、印刷術……
一樁樁一件件……
沒有人比李二陛下更清楚這些東西帶來了多大的財富。
整個朝廷去年的說服提高了一半有餘,這不僅養活了一大批人,甚至這些錢對於改善大唐的民生來說極其重要。
一窺全豹,李二便認識雜學的重要性。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李二陛下再是心急,再是好大喜功,亦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道理。
所以贊成楊帆將雜學作爲科舉考試的科目之一,並且單獨設立了研究院,就是爲了讓這些雜學有出路。
這是一個試探,試探那些儒生對於雜學的態度和忍受程度,也是一個楔子,撬破儒家一門獨大的楔子
李二之所以對千百年來天下尊崇的儒家產生懷疑,也是來自於楊帆的一番話。
真正強盛和自信的帝國,是極具有包容心的,一個國家要快速發展,百家爭鳴纔是王道。
帝王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平衡,朝局平衡,權力平衡……
唯有平衡,才能讓李二陛下放心。
歷朝歷代,統治者已失去了對儒學的掌握,反而被儒家所綁架。
如今楊帆提出以百家雜學來抗衡和制約儒家學說,李二陛下確實有些心動了!
畢竟學術平衡也是一種平衡。
於是乎,李二陛下並沒有過多的考慮就決定採納楊帆的建議。
從政事堂出來,楊帆擡頭望向天邊,耀眼的陽光讓他心情極好。
天空厚厚的雲層已被陽光刺破,顯然已經不能阻擋耀日的光暉。
已經把一絲希望種下,應該很快能夠散發著閃耀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