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8月19日夜,日本海軍由7艘航空母艦為核心組成的3個特混艦隊已悄悄地進入中國東海、南海和臺灣東南的攻擊陣位,再過幾個小時,日本即將對中國大陸和臺灣開戰。此時此刻,日本首相甲良石川正襟危坐在東京富士山下的首相地下秘密官邸,急切地期盼著未來24小時內日本海軍再現"偷襲珍珠港"式的"偉績"。征服大東亞、稱霸太平洋。雖然他將日本再次推向戰爭的前沿,可他并不感到有一絲的悲哀,反倒覺得有一種神圣感,馬上他就會和東條英機一樣成為大和民族的"英雄"。他那雙細小的手托著尖尖的下巴,支撐著一張瘦瘦的三角形的臉。他的思緒回到了過去,快速地回轉著過去7年里發生的紛亂的事件。
世紀之交,日本經濟經歷了大約半個世紀的快速增長后,突然陷入困境,股市崩潰,大量企業倒閉,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加入失業者的大軍,失業中達到了創紀錄的18%。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日本與美國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貿易戰,美國筑起了高高的貿易壁壘。以出口為導向的許多日本企業不得不為生存而苦苦掙扎。2003年,中東政局再度動蕩,引發嚴重危機,造成油價猛漲,使陷入困境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汽油供應大幅度減少,更多的企業倒閉。這對98%的石油依賴進口、其中60%需從海灣進口的日本來說,無疑是一記致命的重拳。對于長期生活在經濟繁榮、就業有保障、生活持續富裕環境中的日本年輕一代來說,嚴酷的現實引發了他們激烈的反應。此起彼伏的罷工和勞工動亂從東京、橫濱、大坂等工業中心向全國擴展。憤怒與激進取代理性與溫和,成為日本政治的基礎。
這一危機給了當時年輕的眾議院議員甲良石川一個極好的機會。甲良石川指責對日本眼紅的外國勢力想把日本人民推入萬丈深淵,他利用一切的機會猛烈抨擊此種所謂的"經濟犯罪"。他在國會激動地呼吁必須在太平洋建立新的秩序,他說"我們不能坐著干等,讓我們的能源生命線被活活地掐斷。我們必須采取有力的行動。"依據他對歷史的分析,甲良石川相信日本的選擇非常簡單:他的國家可以仿效古代的威尼斯城邦,通過侵略和征服,維護其龐大的貿易帝國。在他周圍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希望恢復昔日大日本帝國榮耀的追隨者。在這位年輕、激進、具有個人"魅力"的議員領袖眼里,此時此刻已經沒有任何溫和的機會。在日益壯大的反對派面前,已在日本執政數十年的自民黨聯盟岌岌可危,最終于2003年10月下臺。取而代之的是由甲良石川領導的民族主義者和軍團主義者聯盟。
甲良石川在首相任職典禮上,向全日本國民宣誓:“日本將自己滿足她一切的需求,我們不會再依賴所謂的盟國或國際組織來保衛我們的經濟利益。“日本經濟效中的弱點是資源匱乏。與美國的貿易戰以及中東危機的影響,顯示日本對自己經濟利益的控制力非常之弱。新任首相相信,日本可以通過最原始、最直接的途徑——武力征服,從鄰國攫取資源。南中國海和文萊、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而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則可提供大量的木材、橡膠和糧食。2004年1月,甲良石川政府秘密制訂和批準了侵略計劃,企圖快速建立一個"軍事帝國",以武力征服東亞各國,占領東南亞,填補美國早已從西太平洋地區撤軍后在該地區留下的權力真空,保障日本的經濟利益,最終實現日本軍國主義上個世紀未曾實現的"大東亞共榮圈"美夢。
為了使這一目標變為現實,甲良石川開始大規模擴軍備戰。軍費開支大大突破了過去占國民生產總值1%的限額,巨額軍事訂單刺激了經濟,許多企業開始恢復工作,大量失業者走進軍工廠,社會逐步趨于穩定,全民為石川叫好,其景象就如同20世紀30年代末期希特勒上臺后的德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就擁有一支規模不大、但卻裝備精良的高技術軍隊,軍費開支列世界第三位,能自行生產任何一種武器。如今,日本憑借過去幾十年積累的先進科技和工業實力,開始以異乎尋常的高速度建造大量高性能飛機、坦克、軍艦和導彈。在短短的2年多時間里,日本建造了8艘大型航母、20艘"宙斯盾"導彈巡洋艦、400架隱形戰斗機,并秘密部署了先進的彈道導彈防御系統,武裝部隊擴充至100萬人,其中海軍30萬人、艦艇300艘、飛機1000架。新建的北海道級航空母艦排水量達7萬噸,采用核動力推進,載70架各型艦載機(包括50架多用途戰斗/攻擊機、10架反潛機和10架預警電子戰機);富士山級導彈巡洋艦排水量1.6萬噸,比金剛級驅逐艦約大一倍,裝備日本自己研制的新式相控陣雷達、4座Mk41型61單元導彈垂直發射系統,載244枚各型導彈(160枚中遠程艦空導彈、40枚反潛導彈和44枚巡航導彈)、2門火炮和2架,反潛直升機。日本海軍一躍成為僅次于美國海軍的世界第二大海軍強國,其聯合艦隊實力甚至超過了美國太平洋艦隊,成了太平洋上的"大哥大"。
石川一邊回憶著過去,一邊緩緩地點上一支煙。他清楚地記得執政初期擴軍備戰的每一個情景,記得他親手制訂的、如今即將實現的"霸主夢"的每一個步驟。石川政府秘密制訂的侵略計劃,和二戰時期東條英機政府一樣,采取"北防南進"的戰略,擬分三個階段實現稱霸太平洋的戰略目標。第一階段,出動海軍航母特混艦隊和空軍攻擊中國大陸和臺灣的海、空軍設施,摧毀其原本并不十分強大的海、空軍力量,使之無力阻撓日本南進占領東南亞、稱霸太平洋。第二階段,日軍將隨即掃除一切前進道路上的敵人,迅速攻占包括南中國海、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以及中太平洋地區的威克島、馬紹爾群島等核心區域。第三階段,日本陸、海軍將筑起一道從千島群島經威克島、馬紹爾群島至馬來西亞的堅固的筑壘防御圈,防止外國列強,尤其是美國對日本已占領土發起的任何挑戰和反擊。
石川的秘密戰略基于如下現實:美國政府在經濟不景氣面前,迫于民眾壓力,再次采取傳統的孤立政策,大幅度削減防務開支和裁減部隊,并從海外全面撤軍。美軍除在關島部署少量部隊外,在西太平洋地區已無其他駐軍,沒有力量阻擋日軍的擴張。東京的原定戰略是盡量避免直接攻擊美國在太平洋上的目標,希望美國實行的孤立政策使其遠離戰場,最后日美進行談判,公平劃分勢力范圍。另外,在加利福尼亞至夏威夷之間的東太平洋地區則是浩瀚的大洋,沒有任何可供美國艦隊和兩棲部隊進行補給的基地和支撐點。相反,西太平洋地區卻有一連串的島嶼,可借此構筑堅強堡壘,在這條長長的島鏈上部署先進的防空陣地和海軍攻擊部隊,保衛核心地區。
甲良石川吸了一口煙,思緒轉到了他所熟識的過去歷史的一角。當他想到日軍即將發起的攻擊、他覺得有一絲隱隱的恐懼。他最擔心的就是美國的反應。日美兩國會不會象六十年前那樣再度交戰?如果再次交戰,東京將竭力避免消耗戰,爭取速戰速決。可是,日本的目標有限,好象沒有一個大國愿與日本交戰,石川又一次說服了自己:只要宣布日本占領西太平洋和東南亞,僅僅是為了保障能源供應,帝國采取的是防御性行動,事后將被其他國家所接受。而一旦占領了豐富的能源產地,日本將不再受別國的牽制,成為真正的強國,此時更不會有人敢于和日本較量。等石川鞏固了日本的地位后,他希望與美國進行談判,在對日本更加有利的基礎上與美國簽訂新的貿易協定。
甲良石川從舒服的黑皮椅上站起來,慢慢繞過黑屋一角的木質辦公桌,開始仔細研究掛在墻上的作戰計劃行動圖。已經擬訂了的戰略是典型的日本式戰略,這是扎根在島國民眾地理和歷史因素上強烈的心理反應,即習慣于通過陸、海軍武力手段保衛本國安全,通過侵略和征服別國領土來增強本國實力。歷史的教訓已經非常清楚,這是一個曾經被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采納、從而引發太平洋戰爭的傳統戰略。"大東亞共榮圈"計劃再次被帶進了21世紀。隨著日本海軍的急劇增強和美軍從西太平洋地區的撤離,中國大陸和臺灣成了日軍南進的唯一障礙。日軍秘密制定的作戰計劃首先將摧毀中國大陸和臺灣的海、空軍力量,接著攻占菲律賓和盛產石油的南沙群島及文萊。甲良石川于兩周前在他的密室里審查批準了這一作戰計劃,他對日軍的技術優勢深信無疑。在實施軍事打擊前,日本的電腦專家將對目標國實施大規模的計界機病毒"邏輯炸彈"攻擊,摧毀和癱瘓對方的指揮控制中心以及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神經——電信和計算機網絡系統。他希望,這一攻擊將取得巨大成功,為日軍提供極其有利的優勢地位。當他激動地想象著信息戰"空前成功"的戰果時,甲良石川瞄了一眼墻上的掛鐘,已經是早上7點30分了,他竟然一夜沒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