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很快就知道我錯了,而且錯的很離譜!
那句話是怎麼說的來著,做人要留三分餘地,做人要光棍,光棍只打九九不打加一,不能讓人面子上過不去……
不管你有多大權勢,多有錢,多有地位,做事也不能太過份做99%就行了,要留餘地,哪怕是1%的餘地,要給自己留後路,把事做絕了,最後受傷的是自己。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沒有誰能永遠站在別人頭上,要想想自己以後不如別人,別人反過來欺侮自己怎麼辦?這就是爲人的道理。
民間稱地痞無賴一類人物爲“光棍”,至遲在元代就已流行。如《元曲選·殺狗勸夫》“楔子”中有:“卻信著這兩個光棍,搬壞了俺一家兒也。”明清兩代,“光棍”之稱頗爲盛行,成爲官方對流氓的通稱,明代史籍中又稱作“打光棍遊食之徒”,或稱“打光棍之徒”與“打光棍浪子”,簡稱“打光棍”。《大清律》中,則有“光棍例”處置流氓罪。
所謂“光棍”者,《皇明條法事類纂》記載說,是一些“兇惡之徒,三五成羣”,或“趁倉場收放偷盜摟扒”,或“鬥毆殺人命,將屍扛擡圖賴者”。清人編《俗語考原·光棍》釋曰:“俗謂無賴匪徒以敲詐爲事者爲光棍。”清代《六部成語註解·刑部成語》也說,“光棍”就是“詐騙之匪也”。
“光棍”具有如下特點:一是窮,此輩家無恆産,身無長技,“窮如一根棍”;二是無正當職業(yè),“專事遊蕩”,屬好吃懶做的遊惰之輩;三是兇狠無賴,靠著欺詐等手段強索人錢財爲生。
光棍還有許多別稱。如湖南人習稱彼輩爲“痞棍”,上海人則名之“地棍”,福建有“闖棍”、“喇棍”,小地方的二流子叫“土棍”,遊手好閑到處流竄做惡者被稱爲“遊棍”或“流棍”,專獵女色的無賴則叫“遊花光棍”,紮把結夥的光棍叫“把棍”,“光”“赤”同義或曰“赤棍”,等等。
“光棍”一詞還有一層廣爲人知的含義:單身漢。此義明人即已使用。如《孤本元明雜劇》中明馮惟敏的《僧尼共犯》有雲(yún):“佛公佛母,輩輩相傳,生長佛子,哄俺弟子,都做光棍。”《俗語考原》說得更明白:“今俗亦以無妻之獨夫,謂爲光棍漢。”爲何無妻之男稱“光棍”?有人解釋說:“‘棍者’,男根也。故俗稱無妻之男爲‘光棍’。”可備一說。
從“光棍”一詞的發(fā)展史或流行史觀之,“光棍”之稱從來就不是什麼好名頭,而是飽含著主流社會對此等“另類”人物或社會“邊緣性”人物的蔑視和鄙夷。然而,耐人尋味的是,迄至晚清民國時期,號稱勢力“遍天下”的幫會中人竟然堂而皇之地以“光棍”自稱。如洪幫(哥老會)的成員分爲三等,號稱“三等光棍”。其頭等光棍叫清水光棍,都是在社會上有一定學識、聲望、地位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彼時在社會轉(zhuǎn)型和社會動蕩的大背景下,“光棍”的內(nèi)涵已發(fā)生變化:一些“在社會上有一定學識、聲望、地位的人”,有錢的“地主老財”們,也基於某種目的(或借勢,或避害,或自保)加入幫會,成爲“光棍”。尤其是“捐班光棍”之稱頗有意思。曆來有官銜、學銜之捐,世之所趨也,而這時當“光棍”竟也要捐,真?zhèn)€是時移勢易,世道大變,此一時,彼一時也。詞語流變反映著社會的變遷,當屬確論。
有人認爲,幫會自名光棍之緣由,“以一貧如洗只有手中之棍,故謂之光棍,意指赤貧窮漢多加入幫會”。筆者則以爲,幫會中人特意以“光棍”這樣一個世人鄙夷、流氓味十足的稱呼自許,強烈地映現(xiàn)出近代幫會成員與社會抗衡的非制度性心理。由逆反心理出發(fā),在幫會內(nèi)部的語言通訊系統(tǒng)中,“光棍”之稱被賦予了與社會評價截然兩途的全新的涵義。《漢留全史》解說:“一塵不染謂之光,直而不曲謂之棍。光者明也,棍者直也,即光明正直之謂也。試觀世界上無論何種棍式,誰非直者,若稍有灣(彎)曲,不稱之拐,便稱之杖,安得謂之棍哉!以棍定名,更曰光,非正直光明者不可。”
幫會中人闖蕩江湖,接觸同道,還有所謂“耍光棍”言語,即用幫會中的通用俗語交談,其中亦充斥著對“光棍”的自詡。如“十年考到狀元,十年考不到光棍”、“光棍不說無理話”、“光棍爭氣不爭財”、“光棍結仁結義,不結冤結仇”、“光棍只打九九,不打加一”、“光棍點到爲止”、“光棍肚裡一把尺”、“甯與光棍打架,不與撚子說話”等等。
這一直是我大張旗鼓宣揚的話題,只是沒想到會這麼快的應道我的頭上!
很久以後我才明白,原來第一次我和小李白見面喝酒時他給我留了多莫大的面子啊!
多麼深痛的教育啊!
耳聽是虛,眼見是實,就在我竭盡全力,終於豪爽的連幹三杯以後,終於發(fā)現(xiàn)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問題一:我發(fā)現(xiàn)小李白已經(jīng)喝了九杯了,而且若無其事——
問題二:我發(fā)現(xiàn)自己可能是喝多了,——因爲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找不著北了!
好吧好吧,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事實證明小李白確實若無其事,因爲我在臨睡前聽到小李白有條不紊的安排道:“老闆,這位林叔叔結賬,他的卡一般在錢包第二個夾層裡,密碼是979797,你先算一下這裡需要結賬的數(shù)目,然後找兩個代價,錢一起算好了,記住,那兩個代駕都要身強力壯的,那個老頭一個人可架不動他……”
暈!i服了you!
就在半睡半醒之間,我忽然聽到兩個呼呼喘氣的兩個陌生的男人聲音說道:“總算到了,老闆請算賬吧,唉,這兩個傢伙和死狗一樣沉!”
我抗議,我嚴重抗議!
這是人身攻擊!赤果果的人身攻擊!
但同時也覺得心裡一鬆——總算到家了,要不有位偉人說家是幸福的港灣,看來這位大大一定是有感而發(fā)的!
就在迷迷糊糊之間,我感覺自己進入了夢鄉(xiāng)……
我真的睡著了嗎?那麼現(xiàn)在我是在哪裡?
黃花滿地,白柳橫坡.小橋通若耶之溪,曲徑接天臺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籬落飄香,樹頭紅葉翩翻,疏林如畫.西風乍緊,初罷鶯啼,暖日當暄,又添蛩語.遙望東南,建幾處依山之榭,縱觀西北,結三間臨水之軒.笙簧盈耳.別有幽情,羅綺穿林,倍添韻致.
但見朱欄白石,綠樹清溪,真是人跡希逢,飛塵不到。
方離柳塢,乍出花房.但行處,鳥驚庭樹,將到時,影度迴廊。
但見珠簾繡幕,畫棟雕檐,說不盡那光搖朱戶金鋪地,雪照瓊窗玉作宮.更見仙花馥郁,異草芬芳,真好個所在!
我正在玩賞之際,忽然聽到一個極其熟悉的聲音朗聲吟誦道:“噫籲嚱(yīxū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fú),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sài)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diān)。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zhàn)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yíng)巖巒。捫參(ménshēn)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yīng)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chán)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háo)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瀑(tuānpù)流爭喧豗(huī),砯(pīng)崖轉(zhuǎn)石萬壑(hè)雷。其險也如此,嗟(jiē)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wéi),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fěi)親,化爲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shǔn)血(xuè),殺人如麻。錦城雖雲(yún)樂,不如早還(huán)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諮嗟(zījiē)!
朗誦到這裡,忽然略一停頓。
我聞聲大喜過望,只是不好意思打算這位仁兄的聲情並茂的詩朗誦,好在我還是有一定的中文古詩詞底子的,知道這首李太白流傳千古的名詩《蜀道難》已經(jīng)吟誦完畢,連忙高聲喊道:“太白兄,許久不見,兄弟極是想念哥哥啊!”
這次李白老人家可真的可以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枉費我扯著嗓子喊了半天,李白才慢慢吞吞的走了出來,手中卻是用了一柄摺扇遮住半邊臉龐,若不是我們共同患過難,互相十分熟悉,我都險些認不出他來。
難道這廝上次被閻王等等等等諸人羣毆而成的豬臉還未消腫?這他麼時間也太長了吧?
我滿腹疑竇,正準備再次相詢,卻看到李白老兄長長的嘆了一口氣,正色問道:“林兄弟,你可知道我這首《蜀道難》何解?用句現(xiàn)代的話講,就是我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