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抽象、波普、極簡……等當代藝術的包圍中,林海文以在古典主義上的拓展成就,獲得市場認可,這一點也尤爲重要,甚至有藝術家認爲,這是古典主義回潮的里程碑,在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現代主義衝擊後,藝術是否將迎來第二次文藝復興,這可能是一個值得期待的事情……
不論如何,林海文本人已經站在了他人生的一個新的巔峰之處,儘管大家普遍認爲他還將走的更好——但他仍然值得爲此乾一杯。”
bbc的報道,對林海文還是難得的友好,不列顛似乎也並不是很看得慣所謂的當代藝術。
而以bbc爲代表的這一些有重要影響力的權威媒體,諸如法新社、路透社、《泰晤士日報》、紐時等,對林海文的定性式報道,也爲林海文坐穩眼下的位置,提供了絕佳的保證。
這可以解釋林海文在抵達盧浮宮時,被大量的老外記者和華國記者給圍成一大圈的原因。
不遠處,親愛的荷蘭刻薄鸚鵡阿爾圖爾,跟他的朋友貝爾納,以及現在小有名氣的畫家博努瓦,站在一起,看著林海文自下車開始,就被記者給淹沒的盛況。
臉色不太好,跟早上從廁所撈了火鍋吃過一樣。
“他現在已經淪落成爲一個商品了,傑夫·昆斯都沒有他這麼火爆。”阿爾圖爾低沉說道:“真是丟人。”
博努瓦倒是興致勃勃的,瞥了他一眼:“阿爾圖爾,你在開什麼玩笑,海文和傑夫·昆斯哪裡有相似之處,海文從來沒有弄些譁衆取寵的東西來吸引眼球,他是靠自己畫作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
“你能說他跟巴丹旺的爭吵,對作品價格沒有刺激?”
“那你能說你今天來出席大展,對作品價格沒有刺激?”博努瓦跟他針鋒相對:“按照你的邏輯,畫家就應該把自己封閉在畫室裡,一日三餐讓人送進去,不然都是在行銷自己,把自己當做商品,畢竟我可以保證,在你的國家,你參加今天的展覽一定會上新聞——那你覺得你是不是一個商品呢?”
“你——你這麼積極地幫他爭辯,恐怕有別的想法吧?”
“阿爾圖爾!”貝爾納趕緊叫停了:“別吵了,林海文如何跟我們沒有關係,我們又不是古典畫家,趕緊進去吧。”
博努瓦哼了一聲,當先一步:“有些人只能自己靜悄悄地進門,心氣不平也可以理解。”
三個人氣氛詭異地步入盧浮宮。
林海文則被記者們給圍在一處,即便傅成和盧浮宮的工作人員都非常賣力,但一下子也突破不了,上百個記者圍著,那個場面是非常盛大豪華的——跟他一起來的常碩,則已經非常有眼色地擠出去了,這會兒站在裡頭笑瞇瞇往外看,直到拖尼特跟他打招呼,才把弟子扔在腦後。
“能說說想法麼,對於成爲作品最昂貴的藝術家之一。”一個法蘭西姑娘,長得有點像胖版的蘇菲·瑪索,這會兒不斷地發散著眼波,希望被林海文給接收到。
林海文接收到了:“我是個純粹的藝術家,我不回去關注價格,爲什麼要關注價格呢?1250萬,855萬、780萬,有區別麼?又不屬於我。”
說好的不關注呢,你不是門清?
“對於現在一些觀察家認爲古典藝術有可能回潮,你如何評論這個觀點?你覺得會出現這個情況麼?”
“真正美的東西或許會蒙塵,但不會總被漠視,所以古典主義會重新成爲繪畫的主流,我是相信的,但是不是已經出現,或者馬上會出現,我沒有辦法告訴你,當然我會努力行事,我也認爲大衆始終應該欣賞到真正的藝術之美。”
“你是在抨擊同場上拍的波洛克等人所代表的藝術麼?”
“我的觀點從未變化,虛假的藝術遊戲終有一天會破滅。”林海文頓了頓:“所以你說我在抨擊波洛克爲首的那一批人,我認爲基本是這樣的。”
這個回答,讓跑文化藝術線的記者們,低低驚呼一聲。
藝術的流派之爭,是相當殘酷的,關乎一大批人的美金歐元,以林海文現今的地位,如果決意掀起這樣的戰爭,絕對是波瀾壯闊。
回答了幾個問題之後,盧浮宮的工作人員開始強行突圍了:‘“不好意思各位,展覽馬上就要開幕,林教授需要進場了,抱歉,請讓讓,抱歉。”
“最後一個問題,最後一個,林海文先生,對於華裔藝術家巴丹旺的言論,你已經有所迴應,現在有一些藝術家,包括部分華裔、華人,建議可以在尺度上取一個妥協,以實現藝術家的社會使命和爲青年提供更多機會之間的平衡,你會考慮麼?”
林海文已經回頭,但聽到這個蹩腳的華語,但還是回答了他,難爲了,法語已經很難,華語也非常難,要掌握這兩門語言,實在不是簡單事兒。
“對於你提到的這些人,我的態度同樣未曾改變,藝術就是藝術,扯到社會使命,扯到歷史責任,扯到價值觀等等,都很可笑,只有愚蠢和無能的人,纔會想要綁架藝術爲自己的觀點服務,我只能說任何試圖在藝術上強加內容的人,都是藝術的叛徒,私心的走狗,貪婪的毒蛇,作嘔的垃圾,你相信有人會與垃圾妥協麼?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會。”
他扭著身子,說完之後笑了笑,在他背後,是巴洛克風格的盧浮宮主入口——《費加羅報》的記者拍下了一幕,成爲迄今爲止,且在很長時間內,林海文最爲經典的一張照片,被引用無數次。
第一更,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