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群?”
“對,就是戰斗群。”吳宸軒非常肯定的說道“我們現在的部隊是按照火力分散配置,固定配屬的原則來安排的。今后的戰爭中火力制勝的原則將會體現的更加明顯,如果我們不能在關鍵時間地點上集中使用有限的火力,我們很可能被對方擊敗,或許對方沒有我們的火力強大,但是在集中使用的原則下就存在單位面積上對方超過我們的可能。”
“今后以連排為基層戰術單位,平時分別編制為師、團、連三級編制進行日常管理與訓練,戰時拆散各團編組為包含不同兵種的若干連排的團級戰斗群,以這種戰斗群投入一線戰斗。師級單位則作為戰斗指揮機關,指揮若干戰斗群承擔一個方面的戰斗指揮任務。戰役層面由集團軍派出前指進行指揮,必要時,可以由集團軍指揮機關直接作為戰役指揮機關,超過兩個集團軍參戰的情況下則由國防部派出指揮機關擔任集團軍群指揮任務。”
“下面我宣布一下改編后的各級編制的基本構成。”段總參的話沒人敢打斷,大家都坐的筆直,目不轉睛的看著投影幕布上的文件投影件,因為是絕密會議,所以沒有人敢做記錄,只好憑借大腦留個印象了。
“連隊暫時分為五大類:基礎步兵連、炮兵連、騎兵連、戰車連、輜重連。下面請總參謀部的編制處處長胡明法準將介紹一下各單位的構成。”段總參說完后,把教鞭交給了一個黑鐵塔般的漢子,一看就是從基層當過兵的人,這位胡處長也不推辭,大步走上前,接過教鞭就開始講解。
“基礎步兵連原則上包含3個步兵排和1個火力支援排以及一個連指班,步兵排包括排長1名和3個步兵班、1個火力班,步兵班由1名班長、6名步槍射手、2名機槍手組成,除了單兵武器之外還配置1挺輕機槍和1支50擲彈筒,擲彈筒不占編制。火力班由1名班長、4名重機槍射手、2名優秀步槍射手、4名擲彈兵或者噴火兵構成,每人都配備了單兵武器外,裝備1挺風冷馬克沁重機槍、2支擲彈筒或兩具背負式噴火器。”停頓了一下,胡處長接著說“火力支援排分為2個4人制迫擊炮組、3個6人制平高機槍班、3個雙人制狙擊組,裝備60迫擊炮2門、12.7口徑平高機槍3挺、精確秦弩狙擊槍3支。連指班9人,分別是連長、連副、指導長、通訊兵3人、衛生兵3人。整個基礎步兵連編制人數為159人。”
“炮兵連的形制比較復雜,我在這里先介紹一下炮兵排的編制情況,炮兵連是由3-5個同類型炮兵排、若干觀測組、1-3個輜重車班構成。”
“炮兵排分為榴炮排、加農炮排、重迫炮排、火箭炮排、高射炮排。我軍各個通用口徑的火炮均在其中,榴彈炮分為75口徑、105口徑、155口徑三種,加農炮分為90、125兩種、重迫擊炮分為82迫和120迫兩種,火箭炮分為110火箭炮和135火箭炮,高射炮分為35、57、85三種口徑。至于200毫米以上的榴彈炮、臼炮、160毫米以上迫擊炮、220毫米以上火箭炮、100毫米
以上高炮均為重炮兵司令部統屬,不在此多講了。一般的講每個排中小口徑炮配備3-4門,較大口徑炮配備2門,兵力隨炮的類型需求變化。炮兵連的編制人數180-240人之間。”
“騎兵連因為作戰特點編制要小一些,分為3個騎兵排和1個騎炮排,每個騎兵排35名騎兵配備3挺輕機槍,騎炮排分為3個迫擊炮組、1個平高機槍組、3個狙擊組,兵力在140人左右。”
“戰車連為我軍首創的戰術單位,分為2個戰車排、1個后勤排、1個機務班。戰車排分為3個雙車組,暫時裝備6輛“崗樓”戰車,另外搭配3個8人步兵組。后勤排為3個雙車組,暫時裝備6輛“卡宴”裝甲沖鋒車,3個4輛編組5噸汽車班。機務班編制內包括3輛油罐車、3個機務組,配備6輛機務維修專業車。”
“輜重連分為汽車連和馬車連,一般編制4-6個汽車排或大車排,裝備20輛5噸載重卡車或15輛10噸載重卡車,或者40-48輛膠輪四輪大車,配備雙馬或雙騾駕轅。編制內人數在150-180人之間。”
“其他如工兵部隊、舟橋部隊、防空探照部隊、通訊兵部隊以及其他專業技術部隊單獨編制,戰時配屬各戰斗群作戰。因為涉及機密,在此不在贅述。”
“戰時飛行部隊也將配屬到師一級單位統一使用。”吳宸軒知道這些軍中老大們想的什么,還不是惦記他手里那些插翅膀的兵。“諸位都是我軍高級將領,這里面涉及的機密不用我強調,請大家嚴守機密。”
“另外,各位回去后在本部隊里選擇優秀的炮手和曾經有海上經驗的軍官士兵,我會讓陳少昆準將和你們各部隊聯系的。”老大的最后一句話讓大家都是一愣,不過看著那個面生的陳準將一身白色的軍官裝,大家都明悟了,老大打算建設海軍了。
“那個崗樓坦克是什么啊?”肖明峰總覺得這個戰車連的編制非常拉風,裝甲巡邏車他是見過的,實際上他的警衛車隊里就有兩輛,雖然只有兩挺風冷馬克沁作為武器,不過能擋住對方的10毫米以下的子彈,還是讓人很放心的。
吳宸軒聽了之后只是一笑,不過他還是讓人把戰車的說明書和宣傳彩頁給了各位將軍,畢竟他們今后才是在戰場上調度指揮這些鋼鐵怪獸的人。至于“崗樓”戰車其實就是一戰后期,法國發明的雷諾FT-17坦克為原型放大魔改版的戰車,不過因為丘吉爾老兄還沒來得及發明水柜,坦克一詞依舊被戰車所替代。雷諾17這種坦克在當時世界各國中坦克設計是百花奇放而很難達到理想設計與作戰需求之間平衡的年代里,可以說達到了很好的平衡。其總體設計為:發動機、變速箱、主動輪在后,駕駛等操縱裝置在前,而且只需1名駕駛員即可。其炮塔位于車體中前部,擁用全車的制高點,可以360度旋轉,使車長的視界非常的開闊,提高的坦克的火力反應及速度。實際上,世界現今坦克還基本都是這種結構。
雷諾FT-17輕型坦克有三種基本車型:第一種裝備7.92毫米機槍1挺,
配子彈4800發(也有5400發之數據)第二種裝備37毫米短管火炮,配彈137發。第三種為通信指揮車,將炮塔取消,裝有固定裝甲艙,并裝備無線電臺一部。
自用型的“崗樓”坦克主要改進了坦克的行動部分,加大了負重輪的直徑,加裝帶橡膠履帶,采用高彈性的懸掛裝置,提高了坦克的行駛速度,最大速度達到了16公里/小時,使用大功率大扭矩的柴油發動機,不僅省油還有很強的越野能力,而且公路行程達到了160公里。現在在標準兵工廠的分廠里正在改型自行火炮,裝備75毫米榴彈炮,采用半敞開式的固定炮塔,不過生產量不大,僅少量裝備部隊。這種7噸重的戰車好處就是能用十輪載重汽車直接運輸,到了地方借助跳板可以自行下車參戰(要是不怕四腳朝天,從卡車上開炮也不是問題)。
本來只有15毫米的前裝甲被改為了25毫米的表面滲碳鋼裝甲,加上側翼的裙板和炮塔陶瓷夾心裝甲板的保護,對方的37mm戰防炮已經沒辦法在100米以上擊穿這種坦克,至于機槍步槍更是毫無辦法。而且車長5米寬1.75米的小家伙現在身高也降到兩米以下,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像是這樣的目標其實并不好瞄準,而且他那10公里的越野速度雖然坑爹,但是比起一動不動的碉堡來說,就是對方加農炮的噩夢。
不過這并不是國防軍的第一種戰車。還有一種高大威武的魔幻武器,第一代戰車“翻越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于機槍的大規模使用,士兵沖鋒變成了無意義的自殺。戰場的作戰方式變為了“塹壕戰”。為了克制機槍的優勢,打破戰場的僵局。英國佬把巡洋艦搬到了陸地上,當然不是后來豐田的那種吉普車,而是實打實的陸地戰艦,多炮塔神教的鼻祖—大游民菱形坦克。
這個坦克“老祖宗”長相實在難以恭維。它的核心部件是美國福特公司生產的農用拖拉機,在拖拉機底盤四周用鍋爐軋鋼板圍起來,笨重的履帶板越過了車頂。它需要8名乘員操作,光開車就要占用4個人。當時坦克上沒有電臺和車內通話器,震耳欲聾的噪聲使得乘員要靠手勢來指揮機械手操縱轉向,再加上車內溫度高,車輛顛簸劇烈,在這樣的坦克里工作簡直是“活受罪”。
更有意思的是,英國人還為“大游民”坦克制定了“性別”標準,分為“雌”、“雄”兩種坦克。“雌性”坦克只裝5挺機槍,專門對付德國步兵,而“雄性”坦克的火力則強得多,裝有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可以摧毀德軍堅固工事。丘吉爾在看到“大游民”坦克的豐碩戰果后,興奮地說:“用這家伙,我們可以打贏這場戰爭了!”
在英國人沒有研制的欲望之前,吳宸軒就貼心的替他們準備好了,免得大英帝國還的自己去探索研究這種陸地神器。當然到上陣的時候,英國人就會驚奇的發現對面的德國人也有孿生兄弟版的十字軍坦克,估計吳宸軒這個奸商會被喬治王扎小紙人的,不過這位是個臉皮比裝甲板厚實的老實人,不會太在意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