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被圍,形勢吃緊,但是在作為洛陽屏障的潼關,這個時候也是危機四伏。
安祿山手下大將蔡希德率領大軍包圍了這里,哥舒撼從回紇千里回援,暫時穩定住了東京城局勢,但是使他十分不惱火的是,皇上一直下的命令就是拒不出戰。
哥舒瀚本是一個勇將,如此憋屈的窩在潼關,依靠天險,頗覺得臉上無光,但是宰相楊國忠就是不顧他的情緒,一再的下令他不要輕易出擊,害怕中了別人的埋伏之計。
就這樣,哥舒瀚眼睜睜的看著史思明帶領大軍將黃河沿線的州縣一一收復,糧草堆積如山,漸漸的將自己孤立起來,到了這個時候,潼關雖險,但已經變成一座危城,鼓勵待援。
但是,就在這樣的時候,他接到了李隆基從長安發回的命令,速調八萬人回西京長安救駕。
乖乖,潼關守軍本來只有十萬,后來加上朝廷的支援,也不過十二三萬,但是現在一下子要他抽調八萬人,則是極端狼狽之事,哪里夠用。
自從被史思明追上,打了敗仗之后,他就知道,安祿山的勢力龐大,真的可與說是無法抵抗,要是手中有十多萬大軍,他心里倒還有底,但是現在一下被抽空,卻使他恐慌起來。
不過,皇帝的命令不可違,況且,他感于李隆基的知遇之恩,自是以死相報,從來沒有想過拒不服從命令的事情,因此,雖然自己十分的不愿,但是還是服從了李隆基的命令,將八萬大軍交給郭子儀,讓他帶回長安救急。
這個時候,早有安祿山軍中的奸細將這一消息報告了蔡希烈。
這是一個厲害得很的人,蔡希烈作為后來五代時候一方藩鎮,自有其過人之處,這十余日的圍困下來,已經漸漸將潼關形勢摸清楚了,知道潼關守軍大多是哥舒瀚從邊疆帶來,多不服水土,再加上原來軍隊和新軍之間磨合未臻完善,因此多有不適,也不進攻,只是刺探軍情。
以蔡希烈的精明,自是不想強攻潼關,畢竟,那樣的話,損失太大,而且還極可能絲毫無功,挫動自己銳氣。
但是,蔡希烈一聽到郭子儀從潼關帶走八萬大軍的消息后,卻是欣喜若狂,認為機會來了。
當天晚上,他即命令手下大軍準備好云梯等物,俟子夜過后,這才命令攻城。
他要趁哥軍在實力大削的情況下攻城,還有,這段時間,他也已經探聽出來,潼關雖然天險,但是從黃河渡口進入腹地,卻可以進攻潼關正面,那就容易攻破得多。
這天晚上,潼關守將哥舒瀚對部下副將劉寶說道:“朝廷剛從我這里調集大兵,蔡希烈肯定會趁虛攻擊于我,可于潼關正面設重兵,將之擊潰,然后再設精兵于潼關險道,必可大敗之。”
當夜三鼓,蔡希烈果然帶大軍前來襲擊,欲以出其不意之法攻取潼關。
這天晚上,月黑風高,三更的更鼓一敲之后,蔡希烈的一只精銳部隊已經悄悄的潛進了潼關西面夾谷之地,帶頭的軍官見進來得這樣順利,心中大為高興,還以為計策成功。
但就在這個時候,火把通明,狹窄的山道之中羽箭飛舞,無數的吶喊傳來,原來,是哥舒瀚的伏兵。
蔡家軍一見對方早有準備,心中先自慌了,又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頓時潰敗。
就在同一時候,進攻潼關的軍隊也遇到了哥舒瀚大軍的進襲,被殺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還幸虧蔡希烈早有算計,這才只損失了先鋒兵力,所有大隊人馬均未受波及。但就是那是這樣,已經是安祿山進兵以來受到的最大的挫折。
遠在河北掠地的史思明聽到這個消息,親自回到軍中,主持攻城事宜。
到了這個時候,潼關已經可說是一座孤城,連徐州都已經被田承嗣占領,洛陽北部一片空虛。
當時洛陽留守李忠國是一個無能之輩,手上雖有數萬大軍,但是不會籌劃,都指望著哥舒瀚能抵擋住安軍的進攻。
而且,洛陽雖有河洛之險,但是畢竟不是唐朝正式的國都,只能算是一個陪都的性質,所以并沒有多么堅固的城防,潼關一破,比長安在陽平關被破之后還不如。
經此一戰之后,安祿山軍心震動,而這個時候,安祿山也親率十萬大軍到了,加上原有的十五萬大軍,共是二十五萬,浩浩蕩蕩逼近潼關,更渡過黃河,形成了鐵桶陣勢。
以潼關現在的兵力,只有不足五萬人,且多是老弱之兵,又怎么能夠抵擋得住安祿山,拒戰死守幾乎是唯一的出路了。
接下來的十余日之間,雙方大戰了三場,小戰卻是數十場,但是使安祿山失望的是,潼關居然還未能攻下。 шшш▲тt kǎn▲C〇
潼關地勢,的確是千古兵家必爭之地,扼守要塞,居然將安祿山的數十萬大軍阻擋住了近一月的時間,這使得安祿山心急如焚,他知道,拖的時間越長,對自己越是不利。
可是,潼關艱險不說,城中更有無數的糧草軍器,都是數十年之前就已經準備充足,不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但是以一當十,卻是十分正常之事。
卻說安祿山在軍中議事,對潼關深為煩惱,頗想棄了潼關直取洛陽。
這話剛一出口,軍師劉文孺趕緊搖手:“不妥!潼關遏險要,和洛陽遙相呼應,構成犄角之勢,我軍一旦深入洛陽,則必腹背受敵,使得我等進退兩難。要是攻占洛陽,倒還有安身之所,但是一旦久刻不下,則是非常的危險,此乃兵家之大忌,我等不可不防之。”
史思明也勸道:“皇上,此事萬萬不可,乃是將自己陷入絕境卻未有利益,不如遣一軍遙取長安,則潼關軍隊必定沿路攔截,到時候哥舒瀚必被我等所擒。”
華明慶一聽也說道:“皇上,史將軍此計甚妙,想李隆基對哥舒瀚恩重如山,一旦長安再次告急,則必須要請求哥舒瀚支援,那時候,潼關即使再派出兩萬守軍,我等攻之也是成算極高,而且,哥舒瀚匹夫之勇,一旦我等撤大軍西進,說不定會保險和我等叫手,到時候,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田承嗣接道:“華客卿之言甚當,想那哥舒瀚只知道逞強,在西北的時候多是一馬當先作戰,現在龜縮在城中近月不出,心中定然憋悶,我等何不設下埋伏,等這家伙自己前來落網?”
安祿山雖然心中焦躁,但他畢竟是個化境的高手,這點冷靜還是有的,心想,強攻潼關,實為不智,這一著倒的確可以威懾李隆基,況且,探馬報說,唐朝現在攻打長安甚急,各處勤王之兵雖然在招募,但是遠沒有戰斗力,可說是自己進兵的絕好時機,說不定,卻是自己搶先拿下長安。
在安祿山的心中,只有拿下長安才是最要的。他現在的心中,已經對唐朝深深懷恨:老子在潼關吸引住唐軍主力,你卻在背后揀現成便宜,今番大軍回長安,內外夾攻,看你如何自保,我卻可以趁機攻占長安,到時候,長安一破,哥舒瀚舊三還堅守潼關,但也已經失去意義。
主意一定,安祿山隨即吩咐史思明帶十萬大軍圍困潼關,自己卻親率精銳十五萬大軍西渡黃河,從鄭州、徐州一線深入陜西,沿途掠奪,四處抓丁拉夫,軍隊漸漸壯大到二十萬人,詐稱五十萬,浩浩蕩蕩開赴陽平關。
陽平關守將專信早已經得到消息,先已經將附近州縣的糧草搜刮一空,深溝高壘,專等安祿山的大軍到來。
專信早已經得了唐朝的吩咐,不方安軍兵一卒過關。
安祿山大軍二十萬,晝夜兼程,不十數日之間,已經到達了陽平關前三十里之地,哨探到陽平關竟然已經被唐朝搶先占領,當下派遣手下大將高悅攜帶大燕國書一封,來到陽平關外叫門。
專信見是信使,當即開城將之放入。
此時,安祿山雖然還沒有自立為帝,但是軍隊之中,卻早已經皇上相稱,安祿山竟然也居之不疑,謀反之心已經是人盡皆知。
高悅說明來意,將國書呈上。書略曰:大燕皇帝安祿山,致書于威武平判大將軍唐朝,念有同盟之誼,今賢弟攻取長安不利,皇兄愿助一臂之力,合圍長安,以解危難,今已帶大軍五十萬狩獵于陽平,奈何不開關犒勞。卻拒不放行?國書到日,望念同盟之誼,開關放行。
專信看罷,心想,如此大事,我怎么能夠作主,還是派一人去長安問唐大帥,再做定奪。當下好言撫慰高悅,款待之于賓館,只說半日之間就可討到唐朝的回話。
唐朝久困長安,將細作密布于城中,想和李玉等人聯系,但是一時之間不能成功,又探聽到郭子儀從潼關帶回八萬大軍,欲和城內神策軍內外夾攻,以解長安之圍,想到郭軍不日就將到達,心中十分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