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讀書的人稀少,導致了讀書人在社會上獨特的地位,使很多人都覺得,只要是有學問的人,都是高人。
儒家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社會賦予了他們獨特的地位以後,許多高高在上的讀書人,忘記了修身、治國、平天下。
他們一輩子追求者功名利祿,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起家’。
因爲他們掌控著天下喉舌,所以他們將自己的缺點掩飾的很好。
直到今日,被楊七赤果果的拆穿,陳琳和彭湃二人才感受到了他們身後醜惡的嘴臉。
當然了,儒家門徒當中,還有許許多多爲國爲民的忠義之士存在。
只是,楊七沒有那個時間,去一一甄別。
大燕國如今國土遼闊,所需的官員數以萬計。
楊七要花心思去拆穿他們的僞裝,那還不得被累死?
楊七如今就是想要借用國朝大勢的浪潮,淘去儒家門徒中的沙礫,保留那一小撮真正的黃金。
儒家在中原大地上根深蒂固。
楊七要對付儒家,遠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
陳琳和彭湃知道楊七要面對儒家,自然也能夠感受到裡面所要遇到的困難。
對於楊七的命令,他們二人沒有遲疑,轉身出了御書房以後,就去開始悄無聲息的安排人手去準備。
等到陳琳和彭湃離去以後,楊七吩咐扎馬合青木封鎖了御書房的宮門,等待今日事情的發酵。
菜市口的凌遲之刑依舊沒有停止。
剛勁的御史還筆直的站在乾元殿內。
百官們下了朝以後,再也沒有心思去管束菜市口刑法的嚴酷。
他們把所有的目光放在了皇宮裡,放在了乾元殿上。
在燕京城內的酒樓、妓院、紅樓裡,他們三五成羣的湊在一起,商量著如何讓楊七撤銷了對那位站在乾元殿的御史的禁令。
一晃。
一日時間悄然而過。
翌日。
清晨。
百官們聯合在一起,一同上奏楊七,奏摺猶如雪片一樣涌入到了御書房。
或秉筆直言的、或口誅筆伐的、或哀聲懇求的,層出不窮。
楊七眼看著對方在龍案上,堆積如山的奏摺,冷冷的一笑。
“讓人拿出去全部燒掉……後面送來的同類的奏摺,一併燒掉……”
堆積如山的奏摺,瞬間被清空大半。
楊七這一舉動,僅僅過了一個時辰,就被宮外的百官們所知曉。
百官們驚愕之餘,再次聚首在了一起。
燕京城第二大酒樓內。
一行官員們沉悶的坐在了一間幽靜的雅間內。
“嘭!”
御史大夫陰沉著臉,拍著桌子罵道:“昏君!當真是昏君!施用酷刑,逼死言官,樁樁件件,皆是昏君所爲。”
呂蒙正端端正正的坐在上首,皺著眉頭一言不發。
王旦坐在次席,卻對這一場私會,擁有著一定的話語權,他認真的看著百官們,沉聲道:“諸位,現在不是討論陛下是否昏庸的問題。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想辦法救出曾御史。
一旦曾御史死在乾元殿,以後我等在陛下面前的話語權,就會大大的減弱。
諸事,必定會被陛下一言決斷。
陛下若是專權,我等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我們能怎麼辦,我們御史,只能上書奏事。可是我們送進去的奏摺,陛下連看都沒看,就派人拿去焚燬了。我們縱然有天大的道理,陛下不聽,也無可奈何。”
御史大夫憤憤不平的道。
戶部郎中沉吟道:“陛下不重視我等,顯然是我等的分量不夠。若是蘇相公、寇相公、呂尚書等人上書,陛下必然不會輕易的處置。”
王旦微微瞇起眼,瞅了一眼呂蒙正,“如今在燕京城裡,能在陛下心中有些分量的,就剩下了我父,向尚書、呂府尹三人。
我父如今在軍機閣任職,沒辦法參與我們文臣們的事情。
向尚書閉門謝客,稱病不出。
就只剩下呂府尹一人了。”
御史大夫聞言,憤憤不平道:“向敏中就是個匹夫,小人一個。他見到了陛下生怒,就躲了起來。一點兒爲同僚出力的心思也沒有。他還算不算是文人?”
呂蒙正聽了王旦的話,心頭一凸。
他暗自苦笑,難怪今日王旦非要他坐上首,敢情是準備推他當出頭鳥。
細細數一下在楊七面前當出頭鳥的人,如今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王郎中擡愛,在下在陛下心裡哪有什麼分量。諸位也都應該知道,在下曾經在汴京城的時候,得罪過陛下。若不是寇相公、呂尚書等人求情,只怕在下早已身首異處。
所以,在下在陛下的心裡,非但沒有多少分量,反而還有一些舊怨。
在下若是執意上書陛下的話,只會火上澆油。”
呂蒙正是什麼人?
那是在汴京城朝堂上混跡了多年的人物。
論資歷,王旦跟他有天壤之別。
王旦他們這點小心眼,他如何能夠看不出。
他一開口,三言兩句就將此事推脫了出去。
王旦眉頭微皺,看著呂蒙正道:“呂兄這是推脫之詞?”
呂蒙正苦笑道:“非我推脫,而是事實。諸位若是敢用御史的人頭賭一把的話,在下也可以試一試。”
御史大夫當即瞪起眼,怒吼道:“人命豈能兒戲……”
言到此處,衆人皆沉默了下來。
他們到這裡,就是想下套讓呂蒙正去當出頭鳥,如今呂蒙正不接這個茬,他們有點爲難。
沉默了良久。
王旦忍不住開口,“難道我們就這麼坐下去,眼看著陛下逼死御史言官?”
“我有一計,可以一用。”
“什麼計策?”
有人開口,衆人驚喜的循聲望去。
卻聽那官員道:“逼一逼……”
“如何逼?”
“燕京城內的文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若是能聚集數百人,堵在宮門口。到那個時候,陛下就算是想要安穩的坐著,恐怕也難。
只要他們堵在宮門口,不吃不喝,跟宮內的御史齊心合力。
陛下到那個時候,就不得不出來。
除非陛下以後不想再用文人。”
“嘶~”
衆人聞言,皆倒吸了一口冷氣。
這個辦法狠。
等同於逼宮。
楊七若是真的眼看著這些人全死在燕京城,只怕天下間文人,再也不會爲他所用。
在場衆人,唯有王旦目光炯炯的道:“這個辦法可以一試。”
御史大夫站起身,道:“我跟他們皆有交際,我去聯絡他們。”
王旦點點頭,然後對其他人道:“我們也不能閒著,應當派人去聯絡呂尚書、寇相公、蘇相公等人。一會兒我再去一趟向府。”
呂蒙正心中長嘆了一口氣,低聲道:“你們找人鬧事歸找人鬧事,但是僅限於宮牆前,不得讓人擾亂燕京城裡的百姓。不然,到時候在下就很難做了。”
然而。
失去了利用價值的呂蒙正的話,根本沒人在意。
衆人們像是沒聽見一樣,離開了座位,匆匆離去。
徒留下呂蒙正一個人在坐上搖頭苦笑。
“是不是覺得他們很市儈?”
一聲調笑的聲音在呂蒙正身旁響起。
呂蒙正微微一愣,看了過去。
只見他坐的那個雅間的牆壁,忽然被人從另外一側推開。
一瞬間,兩個雅間,通連在了一起。
呂蒙正看到了坐在另外一個雅間裡,自斟自飲的人。
當即,他臉色大變,慌忙起身,躬身施禮,“臣呂蒙正,參見陛下……”
誰也沒料到,原本應該在皇宮裡坐著的楊七,不知道何時,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了另一個雅間。
而之前官員們的談話,只怕楊七早已一字不漏的聽進了耳中。
“不必多禮……過來坐……”
在楊七的招呼下,呂蒙正弓著腰,進入到了楊七所在的雅間。
虎背熊腰的扎馬合青木,重新合上了牆壁。
“坐……”
請呂蒙正坐下,楊七親自爲呂蒙正斟上了一杯酒。
呂蒙正受寵若驚的端著酒杯,一時間竟然不敢喝。
有點做賊心虛的意思。
楊七似笑非笑的看著呂蒙正,“害怕了?”
“臣……臣……臣確實害怕了……”
呂蒙正很想說不害怕,可是楊七那似笑非笑的眼神,似乎能夠洞穿他的心胸,他說出的任何假話似乎都逃不過楊七的眼睛。
他不得不說實話。
楊七吧嗒了一下嘴,幽幽道:“害怕是一件好事,這至少證明了,你認爲你剛纔參與的那件事,不那麼正派。”
呂蒙正惶恐道:“臣……臣並沒有其他的意思,臣只是覺得,您對御史的懲罰,有點嚴厲。”
楊七瞥了他一眼,搖頭道:“嚴厲嗎?一點兒也不嚴厲。朕只不過殺了一些貪官,用的手段殘酷了一些而已。你們一個個就叫嚷著指責朕。
朕並不是聽不進去勸解的人。
但是朕也不願意聽一羣自私自利的人的勸諫。
當日在朝堂上,但凡你們中間有人說一句和那些罪官們治下百姓們有關的話。朕都不會懲處御史言官。
可是你們呢?
你們眼裡只看到了朕的刑法殘酷,卻看不到那些罪官們治下的百姓過的有多疾苦。
更看不到,朕一下處置了那麼多罪官,那些百姓們該如何去引導,如何去管束。
你們心裡都不重視百姓,憑什麼讓朕重視你們?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江山,不是朕的,不是你們文人的,而是屬於天下千千萬百姓的。
剛纔若不是你在最後的時候,說出了那句讓他們不要在燕京城內鬧事的話,朕肯定不會見你。
朕見你,說明你還有救。
而他們,已經沒救了。”
呂蒙正聽著楊七推心置腹的話,身心震動。
百姓!
百姓!
從頭到尾,楊七心裡存的都是百姓。
而從楊七處置那些罪官到如今,眼看快一個月過去了,確實沒有人在意那些百姓。
剛纔議事的那些人中間,誰又替百姓們想過?
“我大燕不是大宋……”
楊七幽幽的一句話,把呂蒙正從失神中拉了回來。
呂蒙正緩緩匍匐在地,恭謹的道:“臣受教了……”
楊七懶得再去批評呂蒙正動不動就跪的問題。
他感嘆道:“百姓們已經受苦了數百年了,朕不能再看他們苦下去了。不然對不起自己的良心。你作爲朕的臣子,就應該要謹記,一定要對百姓好。
只要你對百姓好,朕不會虧待你。
錦衣玉食,高官厚爵,是剛纔那些人的畢生追求。
他們一個個想要一步登天,一個個想要鑽營著往上爬。
絲毫沒想著去做實事。”
楊七譏笑道:“他們難道就沒有想過,他們所要的一切,都是朕給他們的,都是百姓給他們的。朕不高興,百姓不高興,他們就算是鑽營一輩子,也別想得到他們想要的。
榮華富貴,朕可以給出更多。
前提是,他得有那一份分量,能夠拿得起這一份榮華。”
呂蒙正聽出了楊七話語中對那些人的厭惡,他遲疑了一下,還是問出了一句不該問的話。
“陛下……您打算如何處置他們?”
楊七瞥了呂蒙正一眼,輕笑道:“處置?爲什麼要處置他們?他們又沒犯錯。即將犯錯的是那些被蠱惑的文人,他們腦子不清楚,分不清楚正邪,那就得承擔這個後果。”
楊七對身旁的陳琳招招手。
陳琳緩步向前,從袖子裡取出了一份聖旨,放在了桌上。
楊七指著聖旨,對呂蒙正道:“瞧瞧,這就是朕對他們的處置。”
呂蒙正深吸了一口氣,翻開了聖旨。
看到聖旨上的內容以後,他一臉驚恐。
“罷考……五年?”
楊七笑瞇瞇道:“對!罷考五年。世人皆知,科舉路乃是青雲梯。但是科舉這條路能不能通,得看朕的心思。
朕用他們,他們貴不可言。朕不用他們,他們百無一用。”
呂蒙正吞了一口唾沫,嘴巴打著哆嗦道:“可是……可是朝廷取士……”
楊七淡淡道:“朕已經決定,從今歲七月起,在大同府、燕京城、金陵府、漢城,四地,設立四所大學堂。專門培育理政的人才。
除此之外,朕還要在每一府,各設立一所對應百科的大學堂。
只要朕願意,朕永遠不缺人用。
甚至,朕還可以從軍中抽調一批。
朕的軍中,人人皆是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