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元帶著鄧秀回了蓬萊島,就連龍須虎的尸體也一并被帶走了。余元說龍須虎的身體是一副上好材料,要幫鄧九公煉制一件法寶。
對于這種事,鄧九公舉雙手贊同,對于法寶,他一貫想法便是多多益善。
他身上現在有四件法寶,除了火龍標,其他幾件法寶還未使用,不知是否稱手。
西岐方面,城門一直緊閉,沒有再戰的跡象,鄧九公也樂得清閑,他巴不得姜子牙半年,甚至更久不開戰了,這樣他能靜下心來修煉。
要知道,修道可是用時間堆積起來的,如何沒有足夠的時間,自己拿什么去領悟道法。雖說有天才悟道,勝過百年修行這一說法,但自己又不是什么天才。
靈液還有小半瓶,在沒有踏入道門之前,服用意義不大。仙道和武道不同,不是想進就能進的,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要講究機緣。
《九寒心經》篇幅不多,通篇只是幾千字,被鄧九公記得滾瓜爛熟,不知是不是喝了靈液的緣故,他發現自己記憶力驚人,什么東西看一遍就記住了,包括前世所有記憶,簡直如電影片段一樣清晰的浮現腦海中。
因為這些記憶原故,加強了鄧九公的理解能力,他覺得修煉《九寒心經》沒有余元說的那么簡單。越簡單的東西往往越難,這冊功法在其他方面要求很松,那對修煉環境是不是有很高的要求呢。
九寒,九寒!
是不是要在極苦極寒之地修煉,才能事半功倍了。鄧九公越想越覺得有這個可能,因為按功法上的說法,修道之人,以自身靈氣為主,功法為媒,轉化為極寒之氣,極寒之氣又能轉化為利刃和器皿,既能降敵又能困敵。不止如此,極寒之氣相當于道家真氣的一種,對自身有益,極寒之氣越盛,代表自身法力越磅礴。
當然,最厲害是將極寒之氣呼應大自然之力,將周圍方圓十里,數十里,數百里之地變作冰天雪地,又來對付敵人。
只不過著下這篇功法之人也沒有達到這種對冰寒之力靈活運用的境界,這只是他對更高境界的臆想罷了。
但在鄧九公看來,這種境界并非幻想,火有焚盡萬物的能力,冰難道不能造就一個冰雪世界。修道,修道!不能壓抑自己的想法,只有在幻想中不斷嘗試,摸索經驗,才能達到最終所想。
將大營交給余化、鄭倫兩人看守,并囑咐他們在自己沒回來之前不能應戰,鄧九公便騎上玉麒麟直奔太白山。
太白山,秦嶺山脈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峰,如鶴立雞群之勢冠列秦嶺群峰之首。自古以來,太白山就以高、寒、險、奇聞名,離西岐不過數百里,騎玉麒麟一天夠自己兩個來回了。
能馴服玉麒麟,還是借助余元之力,修道之人對付這種天地靈獸有著屬于自己一套方法。反正不知余元跟玉麒麟說了些什么,又或者是展現什么道家神通,現在玉麒麟視自己為主人。
玉麒麟雖然口不能言,但是四足生風,可以日行兩千余里。
太白山鐘靈地秀,奇花異草數不勝數,關鍵是一個奇寒之地,氣溫遠遠低于平地十幾度,一到頂峰,鄧九公忍不住打了幾個寒顫。
頂峰視眼開闊,能一眼盡收諸峰,但風聲凜列,吹在臉上如刀子一樣刮著生疼。
這樣的環境,應該沒有仙人會在此落戶吧,畢竟修道人是過著餐風飲露的日子不假,但也不是這種強風。為防萬一,鄧九公還在在附近尋找了一圈,確定沒有人跡,才找了一個勉強能遮風避雨的山洞住了下來。
他此行帶的食物不多,只夠半月所用,半月過去,他得回一趟大營。面對姜子牙,他還是有些不放心,鄭倫和余化能力是不錯,但是有自己在跟沒自己在,發揮的作用天壤之別。
就拿那天晚上在軍營設伏一事來說,闡教為了對付化血神刀,一定會去找余元騙取丹藥,自己白天故意將余元來陣營之事散布出去,果然楊戩就來了。要是所有人聽自己統一指揮,別說一個楊戩,就是三個楊戩來了也跑不掉。
先知先覺在有些方面體現不明顯,但是在戰場上,若被采納,往往能起到決定勝負的作用。什么東西說穿了就一文不值,包括人的能力也是一樣,十天君一個個吹噓的厲害,將自己獨門陣法吹上了天,結果闡教的應付之策先找一個修為淺薄之人去破陣,瞧出陣的門道,然后派上仙去破,結果每陣被破,十天君無一例外全上了封神臺。
安頓好后,鄧九公便開始打坐修煉,洞外的寒風一個勁地往洞里鉆,冷的他牙齒打顫,但他并沒有放棄修煉,這樣的環境太適合不過了。
玉麒麟趴在地上,碩大的身體卷成一團,它有厚厚的皮毛,這種風寒對它說影響不大,所以睡得很香。
剛開始,受寒冷影響,鄧九公根本靜不下心來修煉,可漸漸的,也有可能身體習慣寒冷了,或者是思維已經麻木了,他已經忘記了寒冷,獨自沉寂在道法玉冊中。
玉冊里的每個字似乎都蘊含著人生至理,天地間的奧秘,開啟力量之門的數字密碼。
剛接觸《九寒心經》,鄧九公習慣用武學心得去理解,甚至按照以前修煉方法去提升自己,因為他始終認為,武學之上便是道學,由武入道是追求力量的不變法則之一。可經過余元一番講解,鄧九公才知道自己錯的有多么離譜,道學和武學是兩回事,如果混為一談,那么最終結果就處在兩者的中間,進沒有路,退又過不了自己思想那一關,最后郁郁而終。
正確做法,忘記自己會武一事,重新開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道法,才能修到純正的道法。
一番話給了鄧九公當頭一棒,他茅塞頓開,接下來他逐漸淡忘自己會武的事實,為什么小孩學東西最快,因為心無旁騖。
換了一個方式,經過幾天的努力,雖然體內沒有一絲變化,但是鄧九公每行功完,有種遍體舒暢之感。這種感覺讓鄧九公喜不自勝,因為他知道這就是修煉帶來的效果。
有效果至少能說明一件事,自己適合修道,適合修煉《九寒心經》,這一發現,讓鄧九公連續幾日的愁容一掃而光。人活著,總要有些希望,不然和一條咸魚有什么區別。
之前,行功完畢后只能感覺一點細微的效果,可這會換了個環境,苦修了幾個時辰,鄧九公感覺體內升起一縷寒氣,這縷寒氣雖然微弱,如輕煙一般一碰就碎,不過此刻卻穩穩飄蕩在丹田內。
這一發現讓鄧九公心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