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王太妃這一醒,立即就有人進門查看。
那是宗正的侄媳婦,平日裡皇室宗親中有事,她經常被吩咐過來幫忙。
那女眷仔細瞧了瞧她,似是想說些什麼,卻還是閉上嘴,轉身離開了。
管事嬤嬤忙上前將門關好。
豫王太妃這才道:“她……怎麼在這裡?”
“宗正吩咐過來的,”管事嬤嬤輕聲道,“馮家將事情稟告給了宗正府,還有勉縣那些人,也一併送了過去,讓宗正府處置。”
豫王太妃聽到這裡激動起來。
管事嬤嬤道:“您是想問二爺?”
豫王太妃眨了眨眼睛。
管事嬤嬤道:“奴婢剛剛向人打聽了消息,二爺沒被馮家抓到。”
豫王太妃鬆了口氣,整個人沉入被褥之中。
“太妃,”管事嬤嬤道,“您好好養傷別的先不要想,奴婢想方設法打聽勉縣的情形,知曉了就來稟告您。”
豫王太妃眼睛發紅,她得想個法子拿捏住馮家,她拼著一條命才爭來這個機會,也只有這樣做,纔不會被馮家逼問出祁哥。
“你去……找相王爺,讓王爺幫我在宗正府說句話,至少……拖延些時間,讓我做些準備。”
管事嬤嬤點頭。
豫王太妃接著道:“將書房裡那件東西拿來。”
管事嬤嬤似是明白了太妃要做什麼,眼睛一亮,又重新燃起希望:“奴婢現在就去。”
片刻功夫,管事嬤嬤捧來一隻妝奩,遞到豫王太妃面前。豫王太妃抽出頭上的簪子,將妝奩底下撬開,從裡面抽出了一疊信函,那信函看起來有些髒污,一角徹底被鮮血浸透染成了褐色。
豫王太妃用手輕輕地將紙箋打開,不禁喃喃地道:“收著這麼久,總算有機會……能夠用上了,也不枉這上面背了幾條人命。”
“馮家定然沒想到,還有這麼個把柄在我手裡。”
豫王太妃看著這信函,不禁想到當年送信來京中的那家人。男人是戍邊西北的副將,女人不過二十七八歲,拖著兩個孩兒。一家人爲了將這些送來京城,路上男人被殺,女人接替自家男人繼續向京中趕路,卻再次遭遇追兵,大兒子爲了救母親和弟弟被抓,女子也身受重傷,最終她將信函藏在了小兒子的懷中,母子倆從山澗處跳了下去。
這是來自西北的第一封戰報,先於所有驛站傳送來的文書。
不,與其說戰報不如說是示警。
那副將發現了馮家設下圈套要向蕭煜下手,果斷拿了證據,前來京城密告朝廷。副將本是馮家一手拔擢上來的,只是在西北與蕭煜一同打過仗,卻在這樣的關頭背叛馮家選擇蕭煜。馮家如何追捕這一家人可想而知。
婦人顫抖著手將信遞給她之後,就將孩子緊緊地抱住,好像直到現在,她才能感覺到這一路的艱辛和失去親人的痛苦。
豫王太妃命府裡郎中給那孩子看癥,才知曉那孩子已經死去多時。她伸手碰觸孩子的臉,皮膚僵硬又冰冷,甚至不及婦人遞給她的信函暖和,這家人將信函看得比命更重要。
婦人揪著自己的頭髮,一遍遍地訴說,她的長子被抓了,她沒敢去瞧,揹著幼子繼續跑,她嘴裡不聽唸叨著先夫與她說的那些話:“一定要送到,那是恩人的性命,也是一城百姓和武衛軍的性命。”
就這樣奔逃著,不惜跳下了山澗,幸好山澗的水乾涸了,信函纔沒有溼,她又帶著孩子連滾帶爬地翻過了那座山,纔算真正甩開追兵,也就是在那時候,她發現幼子的胸口被一截樹枝扎透了。她怕被人盯上不敢去看郎中,眼睜睜地看著幼子的氣息越來越微弱。
臨進京城時,她還看到了夫君和長子的頭顱被挑在桿子上,朝廷說他們通敵叛國,罪無可赦,路過的百姓還撿起石頭擊打他們的頭顱,她的長子才十二歲。
豫王太妃這才知曉,那信函上血屬於這婦人一家。
婦人問豫王太妃:“有一日,他們會不會知曉真相?”
不等豫王太妃說話,婦人又搖頭:“無所謂了,反正也不會有人在意。”
豫王太妃見那婦人神情中帶著幾分瘋癲,她就知道那婦人活不下去了,但她並沒有勸說,因爲她覺得這樣的結果很好,她本就沒想著要將信函遞給朝廷,解救蕭煜。
相反的,她覺得是時候該借馮家的手將蕭煜除掉。
蕭煜開始讓她覺得可怕。老王爺說過,一個人只要能讓人爲他捨命效忠,總會有一番成就,若是他能讓一家人爲他捨命,那將來必定前程不可限量,到那時能與他爭鋒的人也就不多了。
她知道老爺說的就是蕭煜,真的到了那時候她就得小心。
她故意讓人不要去打擾那婦人,卻暗中安排幾個下人的孩子在婦人住處附近玩耍,讓婦人無時無刻不想起自己那兩個慘死孩兒。
那可見的婦人在痛苦中只熬了三日,就自縊身亡了。
她就當做從未發生過這樁事,偷偷將證據放了起來,等到傳來蕭煜戰死的消息。
沒有讓她失望,馮家的手段又狠又快,不惜舍下一萬精兵爲蕭煜陪葬。
本來一切都很順利,蕭煜死了之後,她趁機收攬不少武衛軍的將領,蕭煜不可信,但他練的兵卻能爲她所用。蕭煜一死,豫王府便不再重要,她剛好趁機韜光養晦,繼續爲祁哥兒積攢家業。
現在馮家沒有與太師鬥起來,卻跟突然回來的昌樂長公主兩虎相爭。祁哥兒再熬一熬就能拿到他們想要的了。
到底是哪裡出了錯,突然成了這般模樣?
豫王太妃咬住牙,他們還沒輸,還能想方設法贏這一局。
豫王太妃將信函放入懷中,可能那一家子的冤魂還不能放過馮家,沒關係系這次她放他們出來,還他們一個公道。
豫王太妃雙手合十:“如果你們真的泉下有靈,就保佑我能順利成事,除了我之外,你們必須這樣做,因爲除了我之外,再沒有人知曉你們的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