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

在人民共和國走過的60年光輝歷程中,先后舉行了14次國慶大閱兵。14次閱兵,軍容嚴整的人民子弟兵14次從天安門前走過,步履鏗鏘,鐵流滾滾,鐫刻下一條彰顯著忠誠、勇敢的軌跡。

這條清晰的軌跡,弘揚著共和國軍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也折射出人民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偉大征程。追尋著共和國留下的閃耀足跡,掀開過往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一段段塵封的故事。

開國閱兵的安保風波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最重大的歷史事件,而開國大典也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國際關注。一時間,北平城龍蛇混雜,各種勢力糾纏其中,給開國大典的保衛工作帶來了重重挑戰。

其實北平解放后就一直不平靜。由于北平是國民黨統治華北的大本營,社會情況十分復雜。各種人物中,有下野的軍閥,有失意的政客,有蟄伏的漢奸,有官僚,有封建把頭,有惡霸慣匪,有小偷地痞流氓……而北平又是華北最后解放的大城市,東北、西北、華北等地的國民黨要員,逃亡的縣政府以及幾萬散兵游勇云集于此。

幾方面因素一湊,使得北平的政治垃圾大大多起來,防奸防特、維護治安成了順利進行開國慶典首當其沖的問題。

人民解放軍進城之初,北平有這么一個歌謠:“特務多,散兵游勇多,搶匪多,小偷多,銀元販子多。”五多中有四多與治安有關,可見當時北平的社會有多混亂。各種案件屢屢發生,僅3月份就發生103起之多。

安定北平的社會治安,首先要處理散兵游勇。這是一大批人,又有武器。任其流散四方,勢必造成社會的極大不安定。

葉劍英市長治理北平像他指揮打仗一樣,力爭全殲。他對一同進城的公安局領導說:“衛戍、糾察、治安這些機關要集中起來,打殲滅戰。統一步調,密切配合。”

為此,平津前線衛戍區司令部、北平市糾察總隊、市公安局以及街道上群眾治安員全編在一個組織里,取名叫做北平市治安委員會。葉劍英親自任主任,副主任是徐冰。委員會很快貼出一張布告,要求集中力量肅清流散官兵包括武裝特務和收繳散存的武器彈藥,開展以處理散兵游勇、收繳槍支武器為中心的治安活動。

北平市公安局在1949年共破獲了1200多起重大案件。其中有:張蔭梧等軍事陰謀暴動案,徐宗等潛伏案92起,美國間諜案3起,木劍青等陰謀刺探人民政協情報案2起,特務殺人案9起,破壞經濟案10起,特務行搶案6起,特務冒充案5起,等等。

大量案件的破獲使動蕩的北平趨于穩定,為順利舉行開國大典創造了良好的治安環境。

但是,北平的治安隱患仍沒有排除,不甘心失敗的國民黨集團時時覬覦著卷土重來。1949年5月的一天,午飯過后,國民黨空軍駐青島部隊出動6架B-24型轟炸機,對北平南苑機場實施轟炸,毀傷飛機4架,轟炸引起的大火燒毀房屋196間,死傷24人。

這些死傷的人,多是進駐機場的第四野戰軍第40軍第118師的指戰員,他們沒有倒在白山黑水的鏖戰之中,卻在新中國成立的曙光中丟了性命,實在是可惜。這無謂的犧牲令人傷痛的同時,也讓負責安保工作的指戰員繃緊了神經。

即使是這樣,在開國大典上,還是發生了一起不大不小的風波。

10月1日當天,為了給開國大典留下紀念性的影像,蘇聯的一個電影攝制組專程由莫斯科來華拍攝,那一天他們也跟受閱士兵一樣,早早來到天安門廣場,將幾臺攝影機配置于不同位置,做好了一切開機準備。3時50分正式開機拍攝,直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攝影師才興沖沖收拾機器,抱著幾十盒沉甸甸的膠片返回賓館。他們當然知道,記錄著開國大典這個歷史性場面的電影膠片,稍加剪輯定會成為輝煌大氣的不朽之作。

蘇聯專家作為貴賓被請入了開國大典的拍攝現場,而一個沒有受到邀請的美國人,卻只能站在遠離主會場的東交民巷受閱部隊集結地偷偷拍幾張照片。

但是,在嚴密的安保工作下,天安門附近的風吹草動都在公安人員的監視之下。毫不意外,這位美國人自以為隱蔽的舉動,早就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觀察了一會后,公安人員上前將此人抓獲。

很快,閱兵副總指揮唐永鍵接到了下面的報告,說抓到了一個未經許可擅自拍照的美國人。公安人員經查問得知此人名叫戴維·包瑞德,是一名美軍上校。那時,中國和美國的緊張關系不言而喻,何況是一名身份敏感的軍人,下面的工作人員一時沒了主意,只得請示唐永鍵如何處置?

唐永鍵對戴維·包瑞德這個名字感到耳熟。他仔細想了想,一個矮胖的美國人形象隨即浮現在他的腦海里。唐永鍵記起此人正是抗戰期間美軍駐延安觀察組的組長,抗戰后期唐永鍵又曾在晉察冀根據地接待過由包瑞德派出的考察組成員。

總體來說,這個人對待中共的態度是友好的。在延安期間,包瑞德對中共表示同情,并向美國政府提交了一系列調查報告,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中共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的政治、經濟、軍事情況。建議美國政府應當重視中共及其武裝力量。但由于杜魯門政府推行扶蔣反共的政策,激化了中共與美國之間的矛盾,終致美軍觀察組于1946年4月20日撤離延安。

對于這樣一個人物,唐永鍵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了。他索幸迅速登上天安門城樓,將情況報告了閱兵總指揮聶榮臻。聶老總皺了皺眉頭,示意唐永鍵稍等片刻,便徑直朝毛澤東、周恩來走過去。

其實,不論是毛澤東還是周恩來,他們都不止一次見過這個包瑞德。當年美軍觀察組乘飛機到達延安,到機場迎接的正是周恩來,毛澤東還請包瑞德吃過飯。

開國大典這天,開國元勛們的心情都很好,一邊在城樓上談笑風生,一邊向游行的群眾揮手致意。聽了聶榮臻的報告,周恩來開玩笑說:“看來,包瑞德先生還想繼續履行他的‘觀察員’義務!”說罷以征詢的目光望著毛澤東。毛澤東右手向外揮了兩下,豁達而不經意地說:“讓他拍吧,莫要管他。我們這都是公開的嘛,就是拿給人家看的,人民勝利了,他愿意當我們的義務宣傳員,歡迎嘛!”

“那就趕快通知下邊,不必干預,不要收繳,也不可曝光!”周恩來顯然贊同毛澤東的意見,立即對聶榮臻說。

這只是一場虛驚。不過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奇怪。蘇聯專業攝制組堂而皇之的正規作品,在幾天之后的一場火災中不幸化為灰燼。而美國一個業余攝影者的非正規作品卻安然無恙。如今美國人手里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照片,即出自包瑞德之手。

“馬刀下的輝煌”

在人民解放軍的序列里,曾經有這樣一支部隊:他們曾南征北戰,令敵人聞風喪膽,最后卻因時代的發展而漸漸消失;他們曾和步兵一樣,是國慶閱兵禮的絕對主角,卻逐漸被機械化和摩托化取代,逐漸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他們就是被譽為“馬刀下的輝煌”的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

1928年4月,人民軍隊的第一支騎兵部隊——西北工農革命軍騎兵隊正式成立。在戰爭年代,騎兵因為其特有的快速力、沖擊力和獨立作戰能力,被譽為“馬刀下的輝煌”。

在長征路上、在抗日戰爭內蒙古地區和解放戰爭的西北戰場、東北戰場、華北戰場,騎兵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放戰爭時期,內蒙古軍區騎兵部隊共殲敵上萬人。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騎兵部隊最多時達到12個騎兵師,逾10萬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開國將領中,除步兵外,騎兵是產生將軍最多的兵種。騎兵出身的將軍共有36人,其中上將2人,中將5人,少將29人。

在一般戰士看來,在軍旅生涯中,能參加一次國慶閱兵,就是一生的光榮。可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騎兵部隊中,竟有一位參加過四次國慶閱兵的華北騎兵旅老戰士——俞占武。

解放戰爭進入大決戰階段時,俞占武所在的華北騎兵旅在配合東北野戰軍取得遼沈戰役的勝利后,又參加了平津戰役。當解放軍以摧枯拉朽的攻勢席卷華北大地時,俞占武所在的騎兵旅于8月1日參加了在原察哈爾省會駐地張家口市舉行的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22周年活動。在這次慶祝活動中,俞占武帶的騎兵班進行了馬上對刺、馬上射擊、馬上救護等科目的馬術表演,受到軍區首長、部隊及群眾的一致好評。此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即。

正是由于這次出色的表現,沒有幾天,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華北騎兵旅立即趕赴北京郊區孫各莊一帶,組成騎兵方隊,進行開國典禮的閱兵訓練。這一決定給騎兵旅指戰員帶來無比的驚喜:他們將要跨上戰馬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毛主席、朱總司令及其他領導人的檢閱!

榮譽往往伴隨著難以言喻的艱辛。騎兵的訓練難度很大,因為既要訓人,還要馴馬。所以,騎兵方隊的訓練比其他方隊要付出更多的艱苦和辛勞。尤其是總參訓練部和原蘇聯顧問團負責人員,要求極其嚴格,標準極高,每天訓練8小時,從人員的素質和技能,到戰馬的體能和技能等,都需進行全面的嚴格訓練。

為了讓戰馬身強體壯、精神旺盛,騎兵指戰員們常常是寧肯自己少吃,也要省下飯來喂馬。遇到改善伙食,他們將富有營養的雞蛋、油條等佳肴都留給了這些比自己還要寶貝的“戰友”。戰士們每天都拿著毛刷、梳子和濕毛巾,給戰馬梳毛洗身擦馬掌,把“戰友”裝扮得干干凈凈、漂漂亮亮。

為了使戰馬能適應人聲嘈雜的熱鬧場面,他們多次組織駐地群眾

朝列隊行進的戰馬揮舞彩旗、呼喊口號、敲鑼打鼓、投放鞭炮,使戰馬逐漸增強了承受能力,可以做到不畏聲色、不懼驚嚇。

為了避免戰馬隨地排泄,受閱前一天夜晚和受閱當天,他們只給馬喂點雞蛋等高蛋白食品,盡量少吃粗料少飲水。

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勞與汗水換來了開國大閱兵時隊列整齊、步伐一致的騎兵方陣。閱兵結束后,閱兵總指揮部對受閱各部隊進行了評比,騎兵部隊被評為第二名,名列海軍部隊之后,同時給每人頒發了一枚毛主席頭像紀念章。

繼開國大典閱兵后,俞占武老戰士又于1950—1952年連續三年參加了國慶閱兵。而這三年的閱兵,一年比一年要求高,一年比一年要求嚴,人員、馬匹的裝備也一年比一年好。1950年以后,戰馬全部挑選騸馬,由黑、紅、黃三種顏色的騸馬組成三個騎兵方隊;淘汰了破舊的木鞍,換上了牛皮制作的新裝備;參訓人員的裝備也逐年提高,武裝帶、子彈盒,馬靴都是牛皮制作,槍支全改為“步騎槍”。

隨著人民解放軍摩托化和機械化取代了騾馬化,1954年,騎兵部隊在最后一次接受檢閱后,永遠淡出了國慶閱兵的行列。騎兵作為一個特殊的兵種,先后經過幾次調整縮編,由騎兵師縮編為騎兵團,又從騎兵團縮編成騎兵營。目前,全軍僅內蒙古草原上保留了兩個騎兵營和幾個騎兵連。營是騎兵部隊建制的最大部隊了。

2000年,內蒙古騎兵二營駐地發生了雪災,交通受阻汽車進不去,牧民生活得不到保障,騎兵二營接到上級命令后,全營出動,將生活用品送到了100多戶牧民的家里,受到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贊揚。人們把這些馬背上的英雄,稱作“最后的騎兵”。

除了騎兵這個兵種,人民解放軍還相繼有鐵道兵、基建工程兵、探照兵、司號兵和公安軍等七個軍兵種陸續消失,一些新的兵種和專業又不斷產生。比如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特種偵察兵,氣象兵等。這種消失和出現,恰恰見證了人民軍隊走向現代化的進程。

天安門廣場的改建

天安門廣場處于首都北京的心臟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明清兩代,天安門廣場是皇城的前院,呈狹長的“T”形,面積約為11公頃,三端各有一個門,是一個封閉的廣場,又名“天街”,是一座宮廷廣場。

1949年,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上隆重舉行。從那時起,天安門廣場成了共和國重大節日慶典和群眾集會、游行的政治性場所。因此,天安門及天安門廣場歷經了一系列的改建和擴建。

開國大典前,天安門廣場曾進行了一次整改,立國旗旗桿;1950,移天安門前的華表和石獅,拆除東、西三座門;1952年,拆除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將觀禮臺改建為永久性建筑;1955年,天安門廣場進行了一次較大的改建,廣場面積擴展了近一公頃,鋪砌了混凝土方磚。

與過去幾次閱兵相比,國慶10周年閱兵準備工作進行得比較早。1958年夏,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大規模改建天安門廣場,迎接建國10周年大慶。

毛澤東主席指示:改建天安門廣場,要反映出我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特點,氣魄要大,要使天安門廣場成為莊嚴宏偉、能容納100萬人集會的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周恩來總理遵照毛澤東主席的指示精神,多次強調,一定要體現出“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題思想和時代精神,并對廣場的規劃,建筑物的設計、模型,從指導思想到藝術構思,都作了詳細而明確的指示。

1958年12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開會討論國慶工程,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出席,周恩來親自介紹天安門廣場的規劃設計情況,會議通過了綜合設計方案。這個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天安門廣場是一個莊嚴雄偉的政治性廣場;保留正陽門和箭樓,拆除中華門,其東西兩側分列革命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其形制、體量和高度,既取決于建筑物本身的需要,也要與廣場的整體性,乃至舊有的古建筑相協調。

經過數萬建設大軍夜以繼日地艱苦努力,天安門廣場改建工程從1959年3月開工至1959年9月結束,僅用了6個月時間。

改建后的天安門廣場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個雄偉、壯麗、寬闊的廣場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全國和全世界人民面前。整個廣場較國慶5周年時擴大了兩倍半,東西寬500米,南北長880米,總面積達44萬平方米,一次可容納100萬人集會活動。廣場中心干道上鋪砌由桔黃、藍青色花崗石組成的“人”字型路面,長達390米,寬80米,同時能通過120路縱隊隊伍。

東西長安街也大為拓寬,天空中縱橫交叉的電線沒有了,嵌在地面上的電車車軌消失了,三面紅墻連同阻礙交通的東、西長安門一并徹底拆除,在東、西側路至各建筑物間設置了人行道并進行植樹、綠化,整個廣場是用花崗巖、瀝青混凝土和水泥方磚鋪成,使天安門廣場顯得更為恢宏大氣。廣場上還安裝了幾百座高大的形狀各異的燈座,每個燈座上都有9個乳白大燈和16個聚光燈,到了夜晚亮燈的時候,天安門城樓、廣場周圍和東西長安街上的輪廓,被無數像串聯起來的夜明珠樣的電燈勾畫出來,千姿百態,各具特殊風格。

廣場北面,天安門城樓前面建成了4座紅色的永久性觀禮臺,容納量也從過去的一萬多人增加到了兩萬多人;東西兩邊分別是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廣場正南屹立著莊嚴肅穆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天安門廣場最終的格局。

1959年國慶前夕,北京神話般地矗立起10座氣勢恢宏的新建筑,其中面積達17萬平方米的人民大會堂僅僅用了10個月就建設完成。這些技術復雜、裝修標準很高的大型公共建筑,是城市建筑史上的一個奇跡。天安門廣場凝聚了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精神。

“紅旗”檢閱車

紅旗牌轎車在中國是個家喻戶曉的名字。“紅旗”二字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轎車品牌的含義,新中國發生的太多歷史事件都與“紅旗”有關。在國人心里,它有其他品牌所不能代替的位置。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紅旗車的各項技術日臻完善,被規定為副部長以上首長專車和外事禮賓車,坐紅旗車曾與“見毛主席”、“住釣魚臺”一道,被視為中國政府給予外國來訪者的最高禮遇。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國家還沒有能力生產汽車,毛澤東、周恩來等當時的中央領導同志也都是乘坐從敵人那里繳獲的美式吉普檢閱三軍。也可能正是基于此,在1949年開國大典后毛澤東訪蘇時,斯大林才送給毛澤東等領導人5輛吉斯牌高級轎車。

在建國5周年之際,中國的閱兵車依然來自國外,采用蘇聯制造的吉斯敞篷汽車,但是換成了加強型的吉斯115。

自強自立的中國人不能允許自己一直使用別人的汽車。中央急于在建國十周年的慶典上用上國產的高級轎車,于是向一汽下達了制造國產高級轎車的任務。一汽的工人們以從吉林工業大學借來的一輛1955型的克萊斯勒高級轎車為藍本,根據中國的民族特色進行改進后以手工制成了一輛高級轎車。

最早的紅旗CA72樣車在翼子板一側標有并排五面小紅旗,代表工農商學兵。CA72的前臉采用扇形圖案,車身造型莊重典雅,尾部采用了獨具一格的宮燈型尾燈,方向盤中央的向日葵造型及后尾標是純金打造,車內采用了景泰藍、福建漆、杭州織錦等。發動機是具有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的V型8缸液冷發動機。

這輛轎車的動力系統和裝備幾乎和克萊斯勒一樣,其實就是把克萊斯勒車完全拆開,對每個零件進行手工測繪,然后自己制造。吉林省委第一書記吳德在全廠萬人集會時,正式給轎車命名為“紅旗”。9月19日,鄧小平、李富春、楊尚昆、蔡暢等中央領導到一汽視察,贊揚了紅旗轎車,紅旗轎車從此定型。

1959年9月,首批30輛CA72紅旗牌高級轎車和2輛紅旗牌檢閱車送往北京中央警衛局參加了建國10周年慶祝活動。其中6輛轎車和2輛檢閱車參加了天安門前的檢閱儀式。從此,國產紅旗牌閱兵車就成了國慶閱兵和重大活動閱兵以及禮賓活動的專用車。

1981年,一紙批文,這個生產了23年的“國車”停產了。紅旗,中國第一車,1981年從無限輝煌的頂峰跌落下來。“紅旗”因為耗油量大、成本高、產量低而停產。至此中國完全停止了本國自產轎車的生產。到那時為止,全國在20多年里總共生產了1540輛這種牌子的轎車。

時間到了1984年,在建國35周年前夕,一汽接到緊急指示,造出兩輛紅旗特種檢閱車供“十一”閱兵時用。這款檢閱車是把紅旗770型防彈車加以改進,裝上了活動式頂棚和升降裝置。鄧小平就是乘這種車檢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將士,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在隨后的50周年和60周年國慶閱兵式上,中共領導人都是乘坐紅旗檢閱車檢閱人民軍隊。“紅旗威風,威武,象征著中國人民的志氣,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尊嚴。”一位負責50周年大閱兵車輛管理工作的中央警衛局領導不無感慨地說。

在紅旗車榮耀的背后,一汽的制造者們付出了全部智慧和汗水。為了保質保量提前交車,他們日日夜夜地工作在一個全封閉的現場。在比進口車裝得還要好的嚴格要求下,“紅旗人”拿出高水平,大家一次次攻克技術難關,一次次解決質量問題。紅旗檢閱車上的很多現代化設施如檢閱踏板、檢閱扶手等都是工人和技術人員共同設計制造出來的。

一次,紅旗車裝配組按照

美國傳真過來的線路連接圖安裝后,啟動天窗一試,結果天窗線路當即燒毀。負責電器部分的師傅臉都嚇白了,因為一輛車就有一個天窗,根本沒有備份。在沒有任何退路的情況下,師傅們連夜查找原因,探索解決辦法,后來終于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所在,原來是美國傳真過來的圖紙出了差錯。眾多師傅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不僅把整個天窗線路都重新連接好,而且還自行設計加裝了車內幾道保險措施。參與工程的所有同志每天都加班加點,四個多月竟沒休過一個星期日,最多一次連續奮戰36小時不回家,一名老師傅在連續緊張的工作中竟掉下了地溝,險些出大事故。

正是這份認真和執著,才打造了凝聚著強烈的民族情感和愛國熱情的紅旗車。正是他們的汗水和艱辛,才使紅旗車成為見證共和國成長之路的“中國第一車”。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中國海軍陸戰隊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里,有這樣一支部隊,他們的代號是“龍、虎、鷹”。在海上,他們有著蛟龍般的敏捷與靈巧;在陸地,他們沖鋒如猛虎下山;在空中,他們可以像雄鷹那樣從天而降。

這是一支有著“軍中之軍”別稱的諸兵種合成部隊。陸戰步兵、裝甲兵、炮兵、導彈兵、偵察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空降兵等在這里一應俱全,幾乎包含中國軍隊所有軍兵種和專業;這是一支被國外同行譽為“東方海豹”的神秘部隊。

這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隊是海軍的一個獨立兵種,它是一支由諸兵種合成的能實施快速登陸和擔負海岸、海島防御或支援任務的兩棲作戰部隊,是應付局部戰爭和軍事沖突的拳頭,又是聯合進攻行動的“尖刀”,在現代戰爭中舉足輕重。

1953年,為了解放東南沿海島嶼,華東軍區以陸軍一個步兵團和兩個步兵營為基礎,組建了海軍陸戰第1團,這標志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隊的正式成立。經過多年的磨練,海軍陸戰隊已經成為中國快速反應部隊中裝備最好的部隊之一。正如海軍陸戰某旅旅長所說:“海軍陸戰隊是一把尖刀,在戰場上殺出血路,快速撕開一個口子。”

如此精良的部隊,他的挑選和訓練都是極其嚴格的。海軍陸戰隊的新兵,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93%以上為高中學歷,60%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但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海軍陸戰隊隊員,還必須經過各種形式的嚴格訓練。希望加入中國海軍陸戰隊的志愿者首先必須在陸戰隊的野外訓練基地接受“獸營”式訓練的考驗,散打、擒拿、格斗、刺殺、硬氣功等軍事科目,是每個陸戰隊員必須掌握的。經過嚴格的訓練和選拔,合格者才能跨入海軍陸戰隊的行列。

但這只是初步的選拔,接下來入選者還要接受各種形式的嚴格訓練,比如耐高溫、耐嚴寒、抗眩暈等。耐高溫訓練的標準是在烈日下能頂住三到四個小時的暴曬;耐嚴寒訓練是在零下30攝氏度的野外,僅靠一床棉被一件軍大衣過一夜。在泅渡訓練中,每人要游3000米到5000米,全副武裝負重20公斤要游500米。在越野訓練中,每人全副武裝負重20公斤奔走5公里不超過20分鐘。

除了鍛煉超過常人的體質,更要培養堅強的意志。在海軍陸戰隊戰術訓練現場,軍事教練經常將陸戰隊員趕下壕溝,然后用機槍向他們頭頂掃射,用的是具有一定殺傷力的空包彈,隊員們必須本能地趴在地上,聽著耳邊的巨響。教練說,這是為了讓陸戰隊員切身體驗戰場上“槍林彈雨”的感覺,在未來實戰中可以泰然面對。

正是這樣的生死一線的訓練,才鑄就了中國海軍陸戰隊的鐵血傳奇。多年來,海軍陸戰隊的足跡跨越南海、東海、黃海、渤海四大海區,經受過熱帶、亞熱帶、寒帶不同的氣候考驗,接受過原始森林和南太平洋的洗禮。摸索出了一套適應現代戰爭條件下各種氣候環境中走、吃、住、藏、打的作戰方案。先后出色地完成了南沙奪礁、守礁、建礁、軍事演習和抗洪救災等任務,并為60多個國家來賓進行過軍事匯報表演。美國海軍陸戰隊總司令、四星上將凱利觀看了中國海軍陸戰隊員的表演后贊嘆說:“你們不愧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海軍陸戰隊之一!”

1999年,在國慶50周年閱兵式上,這支威名赫赫的神秘部隊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公開亮相,贏得了現場群眾的陣陣高呼。

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初,海軍決定正式組建一支女子陸戰隊,隊員挑選條件之高,不亞于競選“中國小姐”。1995年6月,海軍女子陸戰隊正式成立。她們在海軍陸戰隊充滿陽剛之氣的男性世界里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訓練場上,女隊員同男隊員一樣跳臺階、跑樓梯、拉單雙杠、越野拉練;她們同樣要學會擒拿格斗、潛伏捕俘、搶灘登陸、荒島生存。如今,她們已經贏得了“兩棲霸王花”的美譽。

閱兵村里的“十八怪”

閱兵訓練作為特殊的“戰場”,汗水與艱辛常常是閱兵生活的代名詞。但戰士們在艱苦的訓練生活中常常“苦中作樂”,用自己的方式排遣訓練的枯燥和辛苦。

在60周年受閱部隊訓練時期,京郊某閱兵村內的二炮某新型導彈方隊便創作了一冊風趣幽默且制作精美的漫畫,命名為“閱兵村里的十八怪”,旨在用輕松幽默的漫畫來表現閱兵村特殊訓練生活的想法:

1.村民全國第一帥,個個都是新生代;

2.沙地上面板房蓋,螞蟻和人睡一塊;

3.綠色房子一排排,中間建個閱兵臺;

4.警戒力量軍地派,村民不得出村外;

5.人人胸前編號牌,不怕張冠被李戴;

6.將軍天天村里來,排憂解難送關愛;

7.喝水長白山上來,專供村民不外賣;

8.晾衣繩上鐵環甩,衣服洗好分類曬;

9.村里只把男廁開,女性方便很無奈;

10.機場建到村里來,坦克汽車比著開;

11.車輛四面八方來,臺臺都得穿迷彩;

12.車有空調不能開,涼風擋在車窗外;

13.鐵流滾滾門前開,車隊開成豆腐塊;

14.烈日炎炎當頭曬,腳穿皮靴手套戴;

15.村民天天練聲帶,問候傳到云天外;

16.小凳不坐頭上戴,立正還把磚頭踩;

17.身背十字腿綁帶,線拉尺量練身材;

18.天天考核搞比賽,人人都把榮譽愛。

實際上,“十八怪”指的都是閱兵村里的新鮮事。組織創作這組漫畫的是第二炮兵某新型導彈方隊政治委員畢勝,他說,閱兵村訓練生活很嚴格,官兵們很辛苦,每個人的精神壓力都很大,所以就產生了用輕松幽默的漫畫來表現閱兵村特殊訓練生活的想法。于是,村里的官兵們你一個“奇”、我一個“怪”,便創作出了“閱兵村十八怪”。

第一怪是“村民全國第一帥,個個都是新生代”。受閱官兵都從各單位精挑細選,無論身高長相,還是學歷素質,個個出類拔萃。其中, 80后、90后占90%以上。

第二怪是“沙地上面板房蓋,螞蟻和人睡一塊”。板房區原本是一塊沙地,雖然板房內全部鋪設了地面磚,但地下的螞蟻還是能從磚縫中鉆出來覓食,房間里經常看到人與螞蟻和諧共處的奇特場面。

“十八怪”中,像“綠色房子一排排,中間建個閱兵臺”、“喝水長白山上來,專供村民不外賣”這些是反映官兵生活的。雖然閱兵村生活條件很艱苦,但與過去的閱兵村相比,那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官兵們全部住進裝有空調的活動板房,吃的是自助餐,超市、電話亭、照相館、話吧一應俱全。由于各軍兵種云集于此,閱兵村經常是“將軍天天村里來,排憂解難送關愛”,這讓每名官兵都深受感動。

閱兵村內,到處可以感覺到軍營的獨特氛圍。為確保閱兵村絕對安全,村內外部署了強有力的警戒力量,形成由外至內的公安、民兵、軍隊三重警戒防護網。于是,便有了“警戒力量軍地派,村民不得出村外”的嚴格要求。

每名受閱官兵都按照編制佩戴指揮部統一下發的胸牌,每個胸牌都標明了個人相關信息,“人人胸前編號牌,不怕張冠被李戴”成了閱兵村一景。

在閱兵村,還有一怪讓人自然想到這是軍營的特殊產物——“晾衣繩上鐵環甩,衣服洗好分類曬”。原來,每根晾衣繩上都固定有等距的鐵環,晾曬衣服甚至毛巾,都有固定的晾曬區域,這樣不僅整齊劃一,而且可以起到防風的作用。

當然,戰士們的調侃也離不開艱苦的訓練。且不說“十八怪”之一“鐵流滾滾門前開,車隊開成豆腐塊”所要付出的艱辛,單說駕駛員每天要面臨的考驗就足以讓人望而生畏。

訓練中,由于車載空調工作時發動機動力受到影響、不利于等速行駛訓練、空調噪音影響駕駛員聽清口令等,因此駕駛訓練中都不使用空調也不打開車窗,駕駛室如同“桑拿房”。于是,“十八怪”中便有了“車有空調不能開,涼風擋在車窗外”,風趣幽默地反映出閱兵訓練的艱苦。

“烈日炎炎當頭曬,腳穿皮靴手套戴”、“身背十字腿綁帶,線拉尺量練身材”……這些艱苦得近乎苛刻的訓練場景隨處可見。為了練軍姿,官兵們常常是“小凳不坐頭上戴,立正還把磚頭踩”。

但是,為了圓滿完成國慶60周年受閱任務,官兵們發揚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堅持你爭我奪的競賽型訓練,“爭第一、奪紅旗”的口號響徹閱兵村。正是這種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這群“最可愛的人”寫出“十八怪”的最后一怪——“天天考核搞比賽,人人都把榮譽愛”。

(本章完)

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五章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五章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五章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五章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五章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五章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五章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五章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
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五章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五章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五章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五章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五章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五章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三章 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五章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第二章 1950-1959:十年閱兵路第一章 1949年:開國大閱兵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第四章 1999年:建國50周年閱兵第五章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第六章 鮮為人知的閱兵故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阳县| 白水县| 东至县| 绥滨县| 彰化县| 中牟县| 朝阳市| 聂拉木县| 奉新县| 北川| 石门县| 阜宁县| 临泽县| 芜湖市| 格尔木市| 光泽县| 阿鲁科尔沁旗| 建瓯市| 永仁县| 繁峙县| 承德市| 永春县| 余干县| 云浮市| 屏东市| 游戏| 额尔古纳市| 十堰市| 常山县| 社旗县| 永丰县| 四会市| 齐河县| 吴江市| 仙桃市| 揭东县| 五原县| 三都| 罗田县| 饶阳县| 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