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曾(苗語:公公)蚩尤帶兵在長江以北與中原部落對陣撕殺,結果戰爭失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在往回撤退的時候,士兵們把傷兵都擡走後,面對慘死戰場的士兵的屍體,阿普老司說:“好吧。你我改換一下裝扮,你拿符節在前面引路,我在後面催督?!膘妒?,阿普老司裝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樣,站在戰死的弟兄們的屍首中間,在禱告神靈後,默唸了一陣咒語,然後對那些屍體大聲呼喊:“死難之弟兄們,此處非安身之所,爾今戰死實堪悲壯。故鄉父母依閭企望,嬌妻幼子盼爾回鄉。爾魂爾魄勿須彷徨。急急如律令,起!”說一說完,原來躺在地上的屍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臉面全部朝著家鄉的方向,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面,規規矩矩向南行走。敵人的追兵來了,阿普蚩尤和阿曾老司聯手作法引來“五更大霧”,將敵人困在‘迷’魂陣裡……因爲是阿普老司所施法術讓大家脫的臉,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又由於阿普老司最後所用的禦敵之法是用的“霧術”,而“霧”之筆畫太多比較難寫,於是改寫成一個“巫”字取而代之。其實,這巫字也是個象形文字,我們湘西人有自己的解釋:上面一橫代表天或者霧,下邊一橫則代表地,而中間的那一豎就表示“符節”了,豎的兩邊各有一個人字,右邊那個代表阿普蚩尤,左邊那個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說,要有兩個人聯合起來,加上天地相助,才能作成巫術。
趕屍匠是一種當地自古就存在的特殊職業,而且是有著極高專業要求的一個行當,懂得這一行的人在一些地方又被稱爲“老司”,地位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很令人敬畏,平時既沒有人刻意奉承,也沒有人敢輕易地爲難得罪他們。
據說依據路程的遠近和艱難程度,趕一次要收取五十至三百大洋。
要求學徒年滿十六週歲以上,還必須是童身。身高要一米七左右,肯吃苦,有力氣。同時,還有一個十分特殊的條件,就是相貌長得越醜越好。
首輪面試通過以後,接著是幾項特殊的測試。趕屍匠會讓初試合格的學徒望著當空的太陽,然後令其在原地旋轉,接著又突然停下,要他馬上分辨東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則不能錄用。據說學趕屍者如果在此時不能分辨東西南北,就說明夜晚分不出方向,不能在黑夜裡趕屍上路。接著,趕屍匠讓學徒找石磙、挑擔子,測試體力,要求他們的身體素質強於常人。隨後,還有一項測試:趕屍匠將一樣物件放在深山的墳山上,有時是‘女’人的一隻繡‘花’鞋,有時是一個死人的衣物,有時是一片普通的樹葉,讓學徒在黑夜裡一個人去取回來。也只有這樣,才能說明他有勝任趕屍匠的膽量。這幾關順利通過了,纔可正式入‘門’學徒。師傅就給他量身縫製一身黑‘色’的道袍,學徒就正式被收在趕屍匠‘門’下做事了。
徒弟學習趕屍,首先是學會驅狗,又稱“啞狗功”。在偏僻的地方,村寨農戶餵養的狗非常多。屍體本就沒有任何還手之力,自然是很畏怕狗的,如果狗咬住屍體衣服一拉一扯,屍體非倒不可。一隻狗還容易對付,來上一大羣,趕屍的人如果應付不僅,狗就會把屍體的衣服連帶皮‘肉’咬得‘亂’七八糟。趕屍人先學會一番咒語,擺‘弄’兩個手勢,狗便不敢開聲,而且遠遠地躲開。接著,便是學習“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讓死屍能站立起來。隨後,還有“行走功”、“轉彎功”、“下坡功”、“過橋功”、“趟水功”……據說趕屍的各種功法,加起來有三十六種之多。
其次是“倒日頭”,按現在的說法,就是調整時差,打‘亂’生物鐘。因爲趕屍都是晚餐進行的,趕屍者必須學會白天睡覺、晚上趕路,過一種“夜貓子”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