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生
不宜謙讓
讀華文書的人有一個最大的缺點,便是心事總要謙讓一番,不肯據理力爭或當仁不讓。
明明是實至名歸,仍要推推搡搡。倘若大家都是如此,雖是稍稍費時,還無大礙;但當有人橫刀奪愛,中途殺出,利益恐怕要落入別家了。
今日世界更是你爭我奪的時代,誰敢毛遂自薦,誰就能捷足先登,佔盡先機,而勝算也在握了。
職是之故,謙讓儘管是美德,還是少提倡爲妙,因爲與其讓不學無術者盡榮登寶座,倒不如任由有德者角逐而得之更公平、合理些。大家可有異議?
沉默不得
讀華文書的人還有一個大缺點,便是得饒人處且饒人,遇事總三緘其口,不聞不問;甚至被人所損,也打斷牙齒和血吞,或唾面自乾,不哼不慨。
這不是美德,這是懦弱無用的表現,即使對手再強大,只要能還手就該還手,如能狠狠地給予打擊,那就更好;可別上了中庸論者之當,力保謙和。
魯迅就曾說過,不在沉默中死亡,便在沉默中爆發。委曲求全,這種全多不可得,即使得之,恐怕也難長久。大家都聽過“得寸進尺”這句俗話吧?還沒聽說有人佔了點便宜便罷手的。
只是不肯沉默,就得有勇氣,不管四周是怎樣的死寂,你照樣敢站出來,振聾發聵當然好,否則搔搔癢也算是盡人事,就是絕不可沉默。
不想清高
一些人雖然愛財好利,可是嘴巴卻常常掛著清高絕俗。其實愛財也不見得就是壞事,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也就可以了嘛!至於清高絕俗,還是需要身體力行,遠非嘴裡嚷嚷就清了就高了。
有時候入鄉隨俗,逢場作戲,不一定就是隨波逐流;而凡事喜歡獨樹一格的,不見得就衆醉我醒,衆濁我清了。常常,倒是心存終南捷徑在作祟而已。
擾攘塵世,忙忙碌碌,既爲自己,也爲了大衆,希望過個好日子,這又有什麼可厚非的呢?反而衣不沾塵,身無滴汗,站在一旁自命清高者,更令人覺得可恥。
所以我一向鄙視那些清高之流,所以從來也就不想與斯輩嘯傲山林。我還是喜歡老老實實地呆在塵世中,與衆人爲伍。
人各有志
古人說過“人之患莊好爲人師”,這話不無道理。許多人常以自己的主觀願望來要求別人,希望別人遵照自己的話去做,倘不如此,便覺對方冥頑不靈,甚至無可救藥。
其實人各有志,志不同,不相謀,何必強求必與己同呢?當然麻雀無法瞭然鴻鵠的大志,可是換過來,鴻鵠又怎能體諒麻雀的小小需索呢?
更何況人盡其才,只要把自己的才華發揮淨盡,也就夠了。豈一定都得身懷大志不可?
過去我無法領悟這點,所以對自己的親人、學生不免苛求,而對方無動於衷時,自己則苦惱不已。
現在想想,不禁啞然,人各有志嘛,何必強求?
兼聽
“兼聽則明”這句話,許多人都讀過,也會引用,但不一定會應用。
喜歡聽美言,是人之通病。
聽一面之詞,也是人之常性。
所以英明如一些領導人,也不免被小人的阿諛和讒言所淹沒,而用人不當,斷事不確了。
能夠凡事多聽聽各種意見,當然是好事,但有者早已先入爲主,有了偏見,所謂兼聽,不外乎做做樣子罷了。
也有些恰巧相反,本身沒有判斷力,築室道謀,三年無成。則兼聽不如不聽。
“兼聽”一詞,言簡意賅,雖易懂卻不易做到。否則攘攘乾坤,就不會如此多事了。
錯
是人,就有七情六慾。有時不免起貪念,起歹念。如果貪念或歹念只是一閃而過,並未付諸實行,則庶幾近乎聖人矣,有句對聯的下聯即是:“萬惡淫爲首,論事不論心;論心,古今無完人,”正是於說明這個道理。
就算是一時控制不住,讓貪念歹念支配理智,但事後尚知悔過,也不失爲正人君子了。古語有云:“人非草木,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便是最好的佐證。
最怕的是一錯再錯,終於鑄定大錯;或一錯之後,誤以爲自己是無可救藥的大罪人,便灰心失志,無心事事了,因爲人生到底是相當短暫,容不得我們隨意揮霍。
錯,並不可怕,也不必掩飾,但不要讓錯所誤,讓錯所害。錯,反而是一種激勵,推動我們向上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