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零六章 臨時內閣

bookmark

<!--divstyle="color:#f00">熱門推薦:

徐處仁心中忽然一熱,他沒想到李延慶現在就要組建臨時議政堂,沒有了耿南仲、吳敏、李邦彥,也沒有白時中、孫傅,李延慶顯然是把這些人排除在外了,這不就是自己的機會嗎?

徐處仁暗罵自己愚蠢,自己居然還爲耿南仲等人叫屈,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時候自己不爭取,還等何時?連八十歲的蔡京都跑來了,自己還懵懵懂懂,居然現在才反應過來,幾十年的從政經驗都活在狗身上去了。

除處仁豁然想通,連忙笑呵呵道:“李少保所言有理,疫病如山,我們必須立刻行動起來,一刻也不能容緩,我建議現在就由百官投票推選臨時議政堂人選。”

其他幾個重臣,包括大學士何矯、吏部侍郎李梲以及御史中丞許翰都明白了眼前機會,紛紛表態支持成立臨時議政堂。

近兩百名官員在紫微殿投票,

投票規則是每人可選兩人,實行無記名投票,由御史中丞許翰進行監票,結果著實有點出人意料,一個是李延慶以一百八十票的高票當選,排名第二的蔡京也只得了六十三票,其次是宣贊舍人吳革,他只是七品小官,居然排名第三,得票六十票,僅比蔡京少三票,而大學士徐處仁只得了十三票,勉強排名第六,擠進了臨時議政堂。

最後按照所得票數選出了太子少保李延慶、老公相蔡京、宣贊舍人吳革以及同知樞密事鄭望之、大學士何矯、大學士徐處仁等六人組成臨時議政堂,報太后批準,行使知政堂權力。

由於只選舉規則中沒有設官階限制,宣贊舍人吳革當選也算是殺出一匹黑馬,不過這只是非正式的臨時議政堂,所以也沒有人特別反對。

臨時議政堂的成立標誌著停頓已久的朝廷開始重新運轉,他們面臨的三件大事,一是向天下各州遞交文牒,通告京城保衛戰勝利,同時宣佈太后懿旨;第二件大事便儘快迎回康王登基;第三件大事則是抗擊瘟疫。

在中書省議事堂內,蔡京作爲老相國主持第一次議政堂商議,蔡京頗爲感慨道:“昨天金兵北撤,今天臨時議政堂便成立了,首先感謝李少保這幾個月爲朝廷爲社稷付出的巨大努力,沒有李少保率軍抗擊金兵,恐怕在座諸位現在都成金兵的俘虜了。”

李延慶笑道:“這是全軍將士的功勞,也是朝廷百官衆志成城的結果,不是我李延慶一人的功績,現在時間已經不早,不如我們先商議一下防治瘟疫之事,說實話,我非常擔心!”

“李少保,有什麼異常情況嗎?”鄭望之聽出李延慶話中有話。

李延慶點點頭,“今天中午時分,大相國寺北面的五槐巷發現一個疑似病人,是一名九歲男童,上吐下瀉,和瘟疫發病初期的病情很相似,昨天停戰後,他和其他三個孩子在外面玩了一天,喝了生水,抓了一隻烏鴉烤來吃了。”

衆人嚇了一跳,徐處仁急問道:“採取措施了嗎?”

李延慶點點頭,“三個孩子都找到了,他們的家人全部隔離,大家都知道,五槐巷那邊都是官租房,一家人擠在一間屋子裡,住得很密集,我很擔心烏鴉會不會接觸到城外的金兵病死者?”

所有人的心都懸了起來,烏鴉可是吃死人肉的,很難保證它不接觸病死者。

蔡京問道:“城外金兵的瘟疫情況怎麼樣,李少保瞭解嗎?”

李延慶點點頭,“昨天軍隊出去打掃戰場,大致瞭解金兵的瘟疫情況,金兵感染瘟疫者已超過萬人,病死三千餘人,可以說,瘟疫是金兵被迫北撤的根本原因,而且.....金兵北撤沒有把病倒者帶走。”

衆人面面相覷,吳革驚訝道:“那不就是讓這些生病的金兵等死嗎?”

“確實是等死,金兵沒有防治瘟疫的有效手段,只有隔離一個辦法,他們修建了一座隔離營,所以生病的士兵都被趕進去自生自滅,我們軍隊過去時,一些病重的士兵正在翻柵欄,企圖從隔離營裡逃出來,裡面大概有七千多人,聽說已經死掉一半,裡面非常恐怖。”

衆人聽得後背一陣陣發寒,何矯急問道:“那李少保打算怎麼處置這座隔離營?”

李延慶嘆了口氣,“這座隔離營和金兵的大營一起被宋軍士兵燒掉了,已經燒成一片白地,營中所有的金兵都死了,現在的問題是,從金兵撤離到我們軍隊,中間隔了兩個時辰,就不知道這兩個時辰期間,究竟有多少生病金兵從隔離營裡逃走,附近的郭橋鎮、陳橋鎮、期城鎮、潘鎮以及封丘縣、長垣縣、東明縣、陽武縣、酸棗縣,我已派軍隊和醫官去這些地方搜查,同時通知所有居民向東轉移。”

“那需要我們做點什麼?”蔡京問道。

李延慶沉吟一下道:“我已經得到快報,北撤的金兵今天中午開始渡黃河了,短時間內,金兵應該不會再南下,我想趁這個機會將大部分東京民衆向南方疏散出去,把京城人數減少到二十萬左右,這個不是我個人能決定,我希望大家一致通過。”

“那往哪裡疏散?”

“我們可以在蔡州、陳州、潁州設立疏散點,如果百姓想去江南,我們也不阻攔,只是朝廷要把沿途的救濟醫療做好,絕不能讓瘟疫傳到南方去。”

蔡京點點頭,“大家舉手表決吧!如果通過疏散決議,那就立刻制定方案。”

衆人紛紛舉手,六人全部同意李延慶的疏散提議,隨即決定由徐處仁牽頭,鄭望之和吳革輔助,三人制定疏散方案,並挑選五十名官員以及一千名太學生負責疏散京城民衆南撤,李延慶又撥出五千軍隊協助,南撤時間就定在第三天。

蔡京和何矯負責城內疫病防治,他們組織三十名官員參與監控城內疫情的變化。

李延慶則負責外圍的疫病防範,以及迎回康王繼位。

.......

由於中牟縣戰場是瘟疫的爆發源頭,趙構從鄭州管城縣前往東京汴京便只能迂迴東進,他們先南下到潁昌府北面的長葛縣,再沿著惠民河向東北方向的東京汴梁進發。

原本只有兩天的路程,現在要走四天才能抵達,趙構當然不止數十人陪同,他是以勤王的名義率領兩萬西軍從京兆府開往汴梁,在鄭州管城縣又和劉錡、王貴率領的三萬京兆軍匯合,一共五萬大軍浩浩蕩蕩開往汴梁。

這次和趙構一起進京官員還有陝西五路經略使範致虛、京兆知府李綱、同州知州汪伯彥,範致虛和李綱是李延慶推薦給趙構,兩人已進入了趙構的信任圈。

張虎率五百騎兵在長葛縣迎到了趙構,衆人得知金兵已北撤,不由加快了速度,向京城進發。

次日下午,大軍抵達了尉遲縣,這裡距離京城約還有百里路程,衆人在縣城休息時,只見遠處塵土飛揚,一支騎兵正從遠處疾奔而至。

趙構大吃一驚,急令西軍統領王淵以及京兆軍統領劉錡準備迎戰,這時,王貴指著遠處大喊道:“不是金兵,是宋軍戰旗!”

不多時,一名報信兵疾奔而至,在城下高聲道:“啓稟康王殿下,東京防禦使、太子少保李都統率三千騎兵前來迎接殿下歸京!”

趙構頓時喜出望外,下令開縣城大門,率領衆人迎出城去,不多時,三千騎兵在一里外停下,李延慶催馬上前,翻身下馬,上前單膝跪下抱拳道:“微臣李延慶參見康王殿下!”

趙構連忙上前扶起李延慶,安撫道:“李少保率軍抗金,保住了京城,功在社稷,乃我大宋第一功臣!”

“殿下過獎了,請殿下隨微臣進京!”

趙構給李延慶使個眼色,又低聲問道:“京城情況如何?”

李延慶微微一笑,“太后已下懿旨,由殿下繼承大統!”

趙構心中頓時一塊大石落下了,長長鬆了口氣,他最擔心皇嫡子大寧郡王順理登基爲帝,那他就沒有指望了,沒想到李延慶最終還是替自己鋪好了路。

李延慶又簡單給他說了自己軟禁吳敏等人,請蔡京出山穩定局面,又進宮請太后下旨,目前組成了臨時參政堂,主持朝廷運轉。

趙構連連點頭,他心中異常感動,低聲對李延慶道:“我趙構能有今天,全仗少保之賜!”

李延慶微微一笑,“這也是大宋時局需要殿下,請殿下在縣城休息一夜,明天一早我們出發進京!”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八百八十八章 太原募兵第四百四十九章 曹府家宴 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九十八章 再度合作第六百九十九章 湯陰重逢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線慘敗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其必救 下第七百七十六章 求和喧囂第二百四十六章 師師請客 上第十八章 功課事件第三百零一章 西夏探子第八百七十八章 甘泉陷阱第一百七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煩惱第六百九十四章 太原血戰 上第五十一章 縣城偶遇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薑彌辣第三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七百一十四章 號角聲寒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二百九十四章 奔赴西北第三百七十一章 縣尉周春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軍北上第八百六十章 兩戰韋城第四百五十三章 棘手之案第一百一十五章 解試科舉 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九百零九章 兩方求情第二百三十六章 弓馬大賽 十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楊亮送信第八百五十七章 枕戈以待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訪吳宅第六百五十章 再遇故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棘手之案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四十三章 深藏不露第九百六十四章 滅國之戰 十七第七百八十九章 強行攔截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六百四十一章 再進一步第五百零二章 連夜行動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勢混亂第一百三十六章 軍營顯威 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抓住把柄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五十七章 神秘老人和大家簡單聊兩句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薑彌辣第一百一十四章 解試科舉 二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騰 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五百八十章 官復原職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南悍將第七百六十一章 三個要求第九百一十章 重責輕罰第四百四十六章 曹府家宴 二第九百七十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新婚之禮 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解試科舉 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外援兵第五百四十一章 康王之憂第一百三十八章 紛爭再起第四百三十八章 市井小遇第三百三十八章 險守水壩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兒遇母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第五百二十章 種帥爲媒第七百四十章 偷襲相州 上第八百七十五章 秦檜歸宋第五百九十一章 藥師歸宋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二章 寒門子弟第三百零四章 鬥智鬥勇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五百一十七章 家賊難防第二百五十章 磨刀霍霍第七百零九章 三字要訣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八十四章 岳飛抉擇第一千零七章 輕敵之患第八百一十五章 初聞警訊第三百三十二章 橫山小道第六百五十五章 曲江瓦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潘曹決裂第三十二章 複賽激戰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橋買店 上第九百五十三章 滅國之戰 六第九十章 追查疑兇 二第四十章 意外發難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將宗澤第七十五章 仗義救人第七百五十一章 談判之功聊聊新書第九十二章 追查疑兇 四第二百零八章 驚聞哀音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圍降壓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
第八百八十八章 太原募兵第四百四十九章 曹府家宴 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九十八章 再度合作第六百九十九章 湯陰重逢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線慘敗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其必救 下第七百七十六章 求和喧囂第二百四十六章 師師請客 上第十八章 功課事件第三百零一章 西夏探子第八百七十八章 甘泉陷阱第一百七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煩惱第六百九十四章 太原血戰 上第五十一章 縣城偶遇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薑彌辣第三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七百一十四章 號角聲寒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二百九十四章 奔赴西北第三百七十一章 縣尉周春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軍北上第八百六十章 兩戰韋城第四百五十三章 棘手之案第一百一十五章 解試科舉 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九百零九章 兩方求情第二百三十六章 弓馬大賽 十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楊亮送信第八百五十七章 枕戈以待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訪吳宅第六百五十章 再遇故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棘手之案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四十三章 深藏不露第九百六十四章 滅國之戰 十七第七百八十九章 強行攔截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六百四十一章 再進一步第五百零二章 連夜行動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勢混亂第一百三十六章 軍營顯威 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抓住把柄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五十七章 神秘老人和大家簡單聊兩句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薑彌辣第一百一十四章 解試科舉 二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騰 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五百八十章 官復原職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南悍將第七百六十一章 三個要求第九百一十章 重責輕罰第四百四十六章 曹府家宴 二第九百七十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新婚之禮 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解試科舉 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外援兵第五百四十一章 康王之憂第一百三十八章 紛爭再起第四百三十八章 市井小遇第三百三十八章 險守水壩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兒遇母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第五百二十章 種帥爲媒第七百四十章 偷襲相州 上第八百七十五章 秦檜歸宋第五百九十一章 藥師歸宋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二章 寒門子弟第三百零四章 鬥智鬥勇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五百一十七章 家賊難防第二百五十章 磨刀霍霍第七百零九章 三字要訣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八十四章 岳飛抉擇第一千零七章 輕敵之患第八百一十五章 初聞警訊第三百三十二章 橫山小道第六百五十五章 曲江瓦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潘曹決裂第三十二章 複賽激戰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橋買店 上第九百五十三章 滅國之戰 六第九十章 追查疑兇 二第四十章 意外發難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將宗澤第七十五章 仗義救人第七百五十一章 談判之功聊聊新書第九十二章 追查疑兇 四第二百零八章 驚聞哀音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圍降壓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西县| 托克逊县| 华容县| 都安| 竹北市| 子长县| 阿图什市| 清水县| 泗洪县| 鄂伦春自治旗| 宝清县| 克什克腾旗| 潍坊市| 阿拉善右旗| 德兴市| 百色市| 富民县| 石景山区| 房产| 屏东市| 工布江达县| 大悟县| 新河县| 延川县| 谢通门县| 平原县| 青冈县| 庆云县| 灌云县| 宁津县| 桦南县| 商南县| 额济纳旗| 三明市| 仙桃市| 淮阳县| 余干县| 贵州省| 金堂县| 台湾省|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