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五章 解試科舉 三

bookmark

題目中不會告訴你,這道題需要你回答什麼,是要默經還是寫詮釋之類?如果連這個規則都不懂,那就不用來考什麼解試了。

解試其實和省試一樣,只是難度稍微簡單一點,考官的尺度稍微寬鬆一點,但答題的標準卻一樣。

這道題不是考詮釋那麼簡單,它是實際上是一道小論述題,讓你用數百字來破題,闡述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聖人之語。

李延慶又接著看第二道題,第二題還是考論語,‘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就在這時,李延慶忽然聽見隔壁傳來‘嘩啦!嘩啦!’的翻書聲,只聽鄭胖子自言自語道:“他奶奶的,這道題老子明明看過的,在哪裡去了?”

李延慶呆了一下,他這才明白鄭胖子要請自己吃紅燒肘子的含義,‘假如自己現他作弊,請保持沉默。’

這也太明目張膽了吧!李延慶又想起鄭胖子進考場時連包裹都沒解開,象徵性地搜了一下,這就說明,除了主考官以外,恐怕其他考官都被他家收買了,這個姓鄭的到底是什麼來頭?

回頭他倒要問一問了。

這時,士兵又舉第二輪題過來,這是第四題到第六題,一般而言,這個時候不要答題,而是先把十道題全部抄下來,然後再開始答題。

不多時,士兵將十道題全部展示完畢,又過了片刻,遠處勸學樓上再次傳來一聲清脆而悠遠的雲板,答題正式開始。

現在大概是清晨六點鐘,考到下午六點結束,也就是六個時辰,平均半個時辰答一道題,再留一個時辰來檢查,這是出題者的時間安排。

但師父姚鼎告訴過自己,要想考上舉人,正式考卷上就不能有一點修改,必須先在草紙上答完全部題目,然後再抄譽在正捲上。

有任何修改的痕跡都會被視爲在考卷上留記號,從而有作弊嫌疑,同時書法也會丟分,極可能第一關初選就過不了。

所以絕不能按照官方的時間安排來答卷,必須在四個時辰內答完十道題,然後用一個半時辰抄在正式答卷上,最後半個時辰用來檢查以及糊名之類。

如果一道題答五百個字,那就是五千字,要有論點明確,文采優美,條理清晰,還要切中要害,筆調犀利,對考生的要求其實很高,根本沒有時間仔細考慮怎麼答題。

李延慶又回到第一道題目,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這道題他很熟悉,當初他還和師父辯論過,最終師父姚鼎承認他的想法更新穎,更有說服力。

這句話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君子在這個世界上對任何人,不管是自己親密的人,還是疏遠的人,都要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就是仁義?!?

但問題就來了,仁義的標準又是什麼,仁義的限度又是什麼,如果仁義與法律違背,那是要守法還是守義?如果對任何人都要做到仁至義盡,那麼付出的代價是不是太大?國家和社會是否承受得起?

所以李延慶認爲這道題要用辯證的思路,一分爲二地回答,先承認仁義爲待人標準,原則上沒有問題,但同時要對仁義進行一個‘度’的限制,仁義之施不能違背國之法律,仁義之度不能損害國之利益。

這道題也有格式要求,先要寫詮釋,也就是解釋這句話的意思,然後才能揮自己理解。

李延慶便在草紙上提筆寫道:‘君子於天下人,無親無疏,惟義之所在,與相親比而已?!@就是詮釋了。

然後開始揮,李延慶另起一行寫道: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庶民逐利,可施之於利,感之於義,教化之功也!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榘,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仁義之施,如方圓不能離規榘,儼如五音不能出六律。

........

第一題李延慶寫了四百餘字,便清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然後接著做第二題。

李延慶思緒如泉涌,一口寫完三題,天色終於青明,蠟燭也燒了一半,他連忙吹滅蠟燭,將蠟燭放回籃子,又將桌子上的蠟痕颳去。

這時,隔壁的鈴鐺響了,片刻,一名士兵上前詢問:“什麼事?”

“我要上茅廁,請扶我一下?!?

李延慶只覺一個龐大的影子遮住了光線,他不由擡頭望去,卻正好看見了令人吃驚的一幕,只見鄭胖子被軍士扶出號間的瞬間,將一張疊好的紙塞進了軍士的手中。

在軍士向他這邊看來之時,李延慶迅低下頭,心中著實震驚,這是裡外勾結的作弊,鄭胖子必然是把題目給軍士,再由軍士送出去,由捉刀人答題後再送進來。

雖然大門已關閉,但他也知道有辦法送出去,他曾經在書上看到過這樣的例子,比如用飛鴿傳書,再比如在指定的地點用彈弓打出去,外面有人接應等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規矩再嚴,作弊總有對策。

不過看見歸看見,李延慶也不至於到檢舉揭的程度,這不是得罪人的問題,是君子立於危牆的考量。

鄭胖子不用搜包就堂而皇之走進考場,說明他收買的不是一個人,而是除了主考官以外的整個考場,由此可見他背景之深。

揭這樣的人,恐怕被揭者無恙,而揭者卻會招來災禍,他李延慶暫時還不想與潛規則作對,平白惹禍上身。

李延慶便裝作什麼都沒有看見,繼續答題。

上午是答題的關鍵,下午因爲要涉及到抄譽到正卷和檢查等等,答題時間並不多,一般而言,如果上午做不完六道題,時間就相當緊迫了,會讓考生慌亂,從而嚴重影響下午的答題質量。

李延慶上午做得非常順利,他已經一口氣答完了九道題,只剩下最後一題放在下午回答。

這時鐘聲敲響,午休時間到了,考生可休息半個時辰,然後再繼續答題,這時候會有茶水送來。

李延慶感到肚子裡一陣飢腸軲轆,他凌晨四點鐘就起來吃早飯,早已消化殆盡了,李延慶放下筆,小心翼翼收好卷子,轉身取過糕點,慢慢啃了起來。

“李賢弟,我這裡有燒炙雞腿,要不要來兩個?”隔壁鄭胖子熱情地向他招呼。

李延慶心中暗罵,考試嚴禁說話,他現在已經犯禁了,如果再敢伸手去接雞腿,被考官看見,他還想考不考科舉了?

這胖子可以百無禁忌,但不要連累了自己。

李延慶便笑著小聲道:“多謝鄭兄好意,但現在最好不要說話,以免被考官誤會。”

“對!對!對!我都忘記了,那就晚上我再請賢弟喝酒吃肉?!?

這時,軍士開始送茶水了,一名軍士提著大籃子,籃子裡是粗瓷大碗,另一名軍士則拎著一壺熱水,給茶碗裡倒茶,不用士子們動手,軍士動作熟練,直接會將茶碗放在桌上。

李延慶便知道,隔壁鄭胖子的答案一定回來了,這個時候若再不回來,時間就來不及了。

李延慶只管低頭吃東西,但他眼角餘光卻看得清楚,軍士分明遞給了鄭胖子兩個碗,兩個碗疊在一起,上面一個碗是茶水,那下面一個碗呢?

而考官就在旁邊幾步外,但他卻熟視無睹,果然被自己猜中了,三人集體幫鄭胖子作弊。

茶碗在一刻鐘後被軍士收走,這個時候可以繼續休息,但如果覺得時間來不及,也可以開始答題,顯然今天的題目太難,題量也相當大,幾乎所有的考生都沒有選擇休息,而是開始提筆沙沙地寫了起來。

李延慶在中午休息結束前答完了全部十道題,他重新修改了兩遍,稍微潤色一下,覺得沒有問題了,這纔開始將答案抄寫到正捲上,一行行漂亮而飄逸的行楷躍然於紙上。

........

第八百零一章 生死大戰 四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第八百五十五章 兵臨蕭關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襲大名第六百二十三章 霹靂行動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襲大名第三百四十七章 完美誘餌第二百零四章 鄭氏壽宴 六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一百一十四章 解試科舉 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第二百六十六章 京城遇舊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復義軍上架感言第七百五十七章 康王求助第二百三十六章 弓馬大賽 十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雙面奸細第四百一十三章 窮寇盡追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八百八十三章 兵困雪道第二百一十六章 白馬風波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進京第七百五十三章 背後捅刀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試科舉 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初見師師 上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準備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第三百四十一章 初戰銀川第九百零三章 偷運軍資第六百四十一章 再進一步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一百三十七章 謠言之困第三百零二章 遭遇伏擊第三百七十九章 勇劫法場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第八百零八章 遷都議事第一百零八章 食鋪偶遇第二百二十章 箭在弦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一百八十九章 君子愛財第四百六十二章 曹妹嬌嬌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第七百六十八章 年輕氣盛第六百八十四章 防禦漏洞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三百零四章 鬥智鬥勇第三百零九章 搶先收網第二百四十六章 師師請客 上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 十二第二百零三章 鄭氏壽宴 五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九百章 戰火再起 中第八百七十六章 三個半人第八百三十七章 全家重逢第九十四章 各退一步第五百九十二章 先奪涿州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八百零七章 康王登基第五百六十章 剿匪募捐第二百二十八章 弓馬大賽 五第九百六十二章 滅國之戰 十五第五十九章 知縣視察 上第七百一十八章 虛驚一場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郊狩獵 三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個麗人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和大家隨便閒聊幾句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八十三章 兇梟落網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六百三十八章 磨礪之戰 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暗花明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五百二十四章 人約黃昏 下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第一百四十五章 臨陣磨刀第六百八十四章 防禦漏洞第四百一十四章 計取歷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出發南下第七十五章 仗義救人第九百五十章 滅國之戰 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取消儀式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鬥心機第九百七十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三第八百八十四章 揮師太原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二百四十一章 弓馬大賽 十八第八百九十二章 夜襲南城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三百五十四章 利器之誘第五百零四章 北上監察第五百六十七章 奇兵破賊第三十七章 決賽到來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軍北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明珠險棄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館消息
第八百零一章 生死大戰 四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第八百五十五章 兵臨蕭關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襲大名第六百二十三章 霹靂行動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襲大名第三百四十七章 完美誘餌第二百零四章 鄭氏壽宴 六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一百一十四章 解試科舉 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第二百六十六章 京城遇舊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復義軍上架感言第七百五十七章 康王求助第二百三十六章 弓馬大賽 十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雙面奸細第四百一十三章 窮寇盡追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八百八十三章 兵困雪道第二百一十六章 白馬風波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進京第七百五十三章 背後捅刀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試科舉 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初見師師 上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準備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第三百四十一章 初戰銀川第九百零三章 偷運軍資第六百四十一章 再進一步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一百三十七章 謠言之困第三百零二章 遭遇伏擊第三百七十九章 勇劫法場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第八百零八章 遷都議事第一百零八章 食鋪偶遇第二百二十章 箭在弦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一百八十九章 君子愛財第四百六十二章 曹妹嬌嬌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第七百六十八章 年輕氣盛第六百八十四章 防禦漏洞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三百零四章 鬥智鬥勇第三百零九章 搶先收網第二百四十六章 師師請客 上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 十二第二百零三章 鄭氏壽宴 五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九百章 戰火再起 中第八百七十六章 三個半人第八百三十七章 全家重逢第九十四章 各退一步第五百九十二章 先奪涿州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八百零七章 康王登基第五百六十章 剿匪募捐第二百二十八章 弓馬大賽 五第九百六十二章 滅國之戰 十五第五十九章 知縣視察 上第七百一十八章 虛驚一場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郊狩獵 三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個麗人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和大家隨便閒聊幾句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八十三章 兇梟落網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六百三十八章 磨礪之戰 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暗花明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五百二十四章 人約黃昏 下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第一百四十五章 臨陣磨刀第六百八十四章 防禦漏洞第四百一十四章 計取歷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出發南下第七十五章 仗義救人第九百五十章 滅國之戰 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取消儀式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鬥心機第九百七十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三第八百八十四章 揮師太原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二百四十一章 弓馬大賽 十八第八百九十二章 夜襲南城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三百五十四章 利器之誘第五百零四章 北上監察第五百六十七章 奇兵破賊第三十七章 決賽到來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軍北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明珠險棄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館消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市| 尼玛县| 房山区| 鸡东县| 吉安市| 定西市| 阿拉善左旗| 宜良县| 六安市| 湛江市| 白河县| 石泉县| 紫金县| 大邑县| 白水县| 正宁县| 宁蒗| 南涧| 柘城县| 肇源县| 鲁甸县| 临朐县| 恭城| 凭祥市| 浮梁县| 萝北县| 牟定县| 绵竹市| 紫云| 山东省| 太康县| 霍州市| 英德市| 西乌珠穆沁旗| 元氏县| 千阳县| 安徽省| 德阳市| 南溪县| 沁水县| 渑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