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二十五章 截斷退路

bookmark

李延慶當即兵分兩路,他令王貴率一萬軍隊帶著兩萬新軍趕往蘇州吳縣搶佔武備庫,他自己則率一萬軍隊北上,準備迎擊南下之軍。

這支六千餘人的軍隊正是武安城率領的軍隊,他原本有一萬部屬,但撤退時十分倉促,最終只帶出來六千餘人,但就是這六千餘人,武安城也無路可走,他要麼繞道前往杭州,但江南已被三大外戚控制,他得罪向發,去杭州也是死路一條。

事實上,武安城心裡也明白,他只有率部投降李延慶,看最後朝廷能否減輕自己參與造反之罪。

武安城率軍一路南下,這時,對面奔來一隊斥候騎兵,在數裡外停住奔跑,遠遠觀察自己,武安城急令幾名手下前去交涉,雙方交談片刻,十幾名斥候騎兵調轉馬頭向南奔去。

此時,李延慶率領的一萬軍隊已在無錫縣以北十里處停止前進,遠處,一隊斥候騎兵疾奔而至,爲首斥候都頭奔至李延慶面前抱拳道:“啓稟都統,我們已和對方接觸,對方是劉延慶部將武安城,因爲向發設計殺死了劉延慶,武安城率部南下投降都統!”

旁邊劉錡低低驚呼一聲,眼中露出痛苦之色,劉延慶是他的家族長輩,雖然劉延慶效忠三大外戚,令劉錡不齒,但伯父被殺的消息還是令他十分難過。

李延慶拍拍他肩膀問道:“這個武安城是什麼人?”

劉錡剋制住心中的憤恨,對李延慶道:“這個武安城的大姊是我伯父的妾,他本人也是西軍將領,曾任綏德路軍使,也是種帥的部將,後來跟隨我伯父投靠了高俅,爲人還算正派,只是功名利祿心稍重。”

“他統帥能力如何?”

“與卑職在伯仲之間。”

李延慶點點頭,對斥候都頭道:“你去告訴武安城,若有誠意投降,請他放下兵器和盔甲,把兵甲至少放在一里外,那樣我可以接受他們投降。”

“遵令!”

斥候又調轉馬頭向北奔去,劉錡又連忙對李延慶道:“讓卑職去和他接觸!”

李延慶想了想便道:“你可率五千人前往,我率軍在後面接應。”

雖然有至少六成的把握確定對方是來投降,但李延慶還是不敢大意,尤其劉延慶擅詐在西軍是出了名,他必須採取足夠的措施防止意外發生。

但事情進展得十分順利,武安城命令士兵脫去盔甲,放下兵器,全軍集中在一里外,這時,劉錡率軍趕到了,他令兄弟劉鐵率兩千士兵去收繳堆積如小山般的兵甲,他自己則率三千人慢慢靠近了武安城的軍隊。

“武將軍別來無恙?”劉錡催馬緩緩上前大喊道。

武安城年約四十歲出頭,比劉錡年長十歲,在軍中資歷比劉錡略老,不過現在劉錡已積功升爲從三品的雲麾將軍、忠勇侯,而武安城還是正五品的定遠將軍,且沒有爵位,他也是被攻遼不利拖累,被罷官免職,去年才勉強恢復到五品武將。

武安城認出了劉錡,不由又驚又喜,上前道:“原來是劉賢侄,多年未見了!”

劉錡點點頭,“武將軍,聽說我伯父出事了?”

武安城嘆口氣,憤恨萬分道:“你伯父和我被向家所騙,率軍加入勤王大軍,後來又聽說官家被金人擄走,我們支持立新儲爲帝,不料前兩天才聽說康王殿下已經登基,我們便知道上了向家的當,劉公屢次想退出和朝廷的爭鬥,結果被向家忌諱,今天劉公被向發騙去後軍殺死,我率部分軍隊逃脫,前來投降李太尉!”

劉錡回頭看了一眼遠處防止兵甲之地,只見兄弟劉鐵向他做了個手勢,表示兵甲已經收納,他便沉聲道:“武將軍願意重歸朝廷,我們歡迎,但醜話說在前面,如果武將軍居心叵測,那就休怪我劉錡不念舊情!”

武安城連稱不敢,劉錡隨即令人發射三支火藥箭,火藥箭飛上半空,‘啪!’地炸開了,這是通知主帥李延慶前來接受投降。

不多時,李延慶率領軍隊緩緩趕來,武安城翻身下馬,快步上前單膝跪下行禮,“卑職武安城不願爲叛軍效力,特來投效太尉,懇求太尉收錄!”

李延慶點點頭,“迷途知返,回頭是岸,我代表朝廷歡迎武將軍加入平亂大軍,早立新功,加封蔭妻子!”

“卑職絕不會讓太尉失望!”

李延慶暫令劉錡統帥武安城的軍隊後行,他則帶著武安城先一步向蘇州趕去。

一般而言,投降將領不能再統帥自己的舊部,至少在戰爭結束前是不允許,這主要是防止詐降,武安城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也沒有什麼疑義,老老實實跟隨李延慶南下。

次日中午時分,李延慶率軍抵達了蘇州州治吳縣,在平定方臘造反的戰爭中,蘇州成爲官兵的後勤重地,童貫在南城外修建了十幾座巨大的糧草庫和武備庫,雖然官軍北撤時帶走了絕大部分糧草和兵甲,但後來的大量戰利品又重新堆滿了倉庫,這些戰利品一部分運回京城,一部分用來裝備各州廂軍,還有一部分品質稍差的兵甲便堆積在倉庫內,一直無人問津。

李延慶走進了臨時大軍營,這座軍營曾駐紮過了八萬軍隊,佔地十分遼闊,只見巨大的校場內,兩萬新軍正在訓練槍法,不斷髮出陣陣吶喊聲,四周有百餘名騎兵手執皮鞭在監督士兵訓練。

“怎麼都是皮甲?”李延慶發現士兵都身穿皮甲,眉頭不由一皺。

王貴在一旁解釋道:“上好的山紋甲、烏錘甲都沒有了,只剩下鐵甲三千副,還有數萬副皮甲,卑職挑選精銳士兵穿上鐵甲,其他士兵只能穿皮甲了。”

“那兵器呢?是否足夠?”李延慶又問道。

“兵器倒是足夠,倉庫內有六萬支長矛,五十萬支箭,一萬副弓,還有三萬把戰刀以及五千頂帳篷,唯一可惜沒有弩,普通軍弩和神臂弩都沒有。”

說到這,王貴又低聲道:“卑職聽說杭州錢塘縣只剩下三千駐軍,卑職建議出一支奇兵奪取錢塘縣,抓住三大外戚,他們的軍隊自然就土崩瓦解了。”

李延慶搖了搖頭,“攻打杭州影響太大,大部分權貴都集中在杭州,進攻杭州會產生一些意料不到的後果。”

王貴默默點頭,他知道李延慶的父親李大器雖然在鄂州,但曹家百餘口人卻在杭州,所以李延慶要儘量避免在杭州作戰。

王貴忽然想起一事,又笑問道:“就不知曹猛的軍隊過了長江沒有?”

李延慶淡淡一笑,“從時間上算,應該也差不多了,我們再等兩天,便可以與對方一決勝負!”

長江上船隻密集,從鄂州趕來的數百艘水軍戰船在江面上遊弋,三千艘拖船正運載六千騎兵過江,拖船大多是百石船,一艘可以運送十餘名士兵過江,但騎兵佔地較大,一艘船隻能運兩名騎兵和兩名戰馬,但由於數量衆多,基本上一趟便可以把騎兵送上岸。

潤州長江南岸,一艘艘渡船正緩緩靠岸,當木板搭上陸地,渡船上的騎兵便牽著戰馬走上南岸,在岸邊迅速集結。

這六千騎兵也是京兆軍,由大將曹猛和高寵率領,很快,六千騎兵全部抵達了南岸,迅速集結完成,曹猛大喊一聲,六千騎兵便如同洪流一般,沿著官道向南面疾奔而去。

六千京兆騎兵的殺到,反而使江南軍面臨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面,此時,七萬江南軍已經進入蘇州地界,向發得知李延慶軍隊在吳縣駐軍等待,不再繼續南下,他也不再焦急追趕,下令放慢了速度,儘量讓士兵保持充分的體力。

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崗茶棚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弓馬大賽 十六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崗冬雪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八百八十章 關鍵人物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五十六章 面臨抉擇第六百四十四章 思思心事第七百二十八章 第二戰線 下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趙氏皇族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八百三十三章 兵臨錢塘第七百四十八章 裂痕再現第七十二章 再考武技第五百二十四章 人約黃昏 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險守水壩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騰 下第三十二章 複賽激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第八百二十七章 決戰蘇州 上第八百三十三章 兵臨錢塘第九百三十七章 消息泄露第七百四十章 偷襲相州 上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三百一十章 徹毀敵巢第一百零三章 縣試初考 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師師失蹤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式火器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任原職第九百六十章 滅國之戰 十三第八百五十章 再返京兆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戰 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弓馬大賽 十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戰大定第六十四章 鹿山春社 中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會審第七百八十五章 再求和談第八百二十六章 探查情報第五百五十八章 賭弓鬥箭第七十章 進城趕考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壓監控第三百九十九章 剿匪初戰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第四百五十八章 旁有窺視第九百四十七章 緊急應對最後兩天求月票!第四百一十一章 走入絕境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六百六十五章 平州事件 上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七百五十七章 康王求助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會 上第一千章 家眷進京第六百二十三章 霹靂行動第九百五十四章 滅國之戰 七第三百九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州事件 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以戰催和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月初求月票第四百零二章 再戰博州第七百七十一章 碼頭遇舊第六百二十四章 兵變奪權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七百五十八章 封賞不平第一百六十四章 初入太學第九百六十八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二百三十六章 弓馬大賽 十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金營漏洞第六百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七十二章 樑宦之憂第四百零七章 阻擊援軍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平衡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六百八十九章 亂中商機第五百四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六十二章 禮物風波第二百七十二章 城外買地第一百四十五章 臨陣磨刀第八百六十九章 知府人選第二百零三章 鄭氏壽宴 五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議之怒第四百八十七章 佳人賞雪 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下之邀第九百五十二章 滅國之戰 五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其必救 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利消息第七百五十七章 康王求助第一百零三章 縣試初考 下第六十章 知縣視察 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郊狩獵 一
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崗茶棚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弓馬大賽 十六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崗冬雪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八百八十章 關鍵人物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五十六章 面臨抉擇第六百四十四章 思思心事第七百二十八章 第二戰線 下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趙氏皇族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八百三十三章 兵臨錢塘第七百四十八章 裂痕再現第七十二章 再考武技第五百二十四章 人約黃昏 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險守水壩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騰 下第三十二章 複賽激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第八百二十七章 決戰蘇州 上第八百三十三章 兵臨錢塘第九百三十七章 消息泄露第七百四十章 偷襲相州 上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三百一十章 徹毀敵巢第一百零三章 縣試初考 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師師失蹤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式火器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任原職第九百六十章 滅國之戰 十三第八百五十章 再返京兆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戰 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弓馬大賽 十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戰大定第六十四章 鹿山春社 中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會審第七百八十五章 再求和談第八百二十六章 探查情報第五百五十八章 賭弓鬥箭第七十章 進城趕考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壓監控第三百九十九章 剿匪初戰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第四百五十八章 旁有窺視第九百四十七章 緊急應對最後兩天求月票!第四百一十一章 走入絕境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六百六十五章 平州事件 上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七百五十七章 康王求助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會 上第一千章 家眷進京第六百二十三章 霹靂行動第九百五十四章 滅國之戰 七第三百九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州事件 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以戰催和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月初求月票第四百零二章 再戰博州第七百七十一章 碼頭遇舊第六百二十四章 兵變奪權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七百五十八章 封賞不平第一百六十四章 初入太學第九百六十八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二百三十六章 弓馬大賽 十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金營漏洞第六百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七十二章 樑宦之憂第四百零七章 阻擊援軍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平衡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六百八十九章 亂中商機第五百四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六十二章 禮物風波第二百七十二章 城外買地第一百四十五章 臨陣磨刀第八百六十九章 知府人選第二百零三章 鄭氏壽宴 五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議之怒第四百八十七章 佳人賞雪 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下之邀第九百五十二章 滅國之戰 五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其必救 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利消息第七百五十七章 康王求助第一百零三章 縣試初考 下第六十章 知縣視察 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郊狩獵 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楼县| 商水县| 阿拉善盟| 安岳县| 灌南县| 宽城| 阳朔县| 旬阳县| 滕州市| 建昌县| 六安市| 阿尔山市| 建宁县| 莎车县| 拜城县| 水城县| 长葛市| 鲁甸县| 丹巴县| 闸北区| 吐鲁番市| 镇康县| 六安市| 邵东县| 清水河县| 昌都县| 资兴市| 迁安市| 乐平市| 鹤山市| 镇原县| 曲阳县| 拜城县| 凤庆县| 冷水江市| 青神县| 邻水| 四会市| 信宜市| 垣曲县| 乃东县|